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地塞米松给药途径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行肌肉注射,研究组行羊膜腔注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6.76±1.08)mmol/L及餐后2h血糖(7.72±0.93)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46%,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行地塞米松羊膜腔注射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升高,安全性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妊娠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分析72例孕2428周诊断妊娠糖尿病患者病历资料。结果健康教育组患者对饮食、运动、胰岛素治疗和血糖监测4个方面的依从性干预组分别为79.9%、76.1%、90.5%、85.6%。对照组以上4个方面的依从性分别为43.0%、38.1%、60.9%、48.6%。各项指标比较.健康教育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前空腹血糖(5.99±0.24)mmol/L餐后2 h血糖(7.52±1.15)mmol/L。治疗后空腹血糖(5.42±0.75)mmol/L,餐后2 h血糖(6.82±2.29)mmol/L。健康教育组患者教育前空腹血糖(5.51±0.82)mmol/L、餐后2 h血糖(7.52±1.96)mmol/L,教育干预后空腹血糖(3.95±0.65)mmol/L,餐后2 h血糖(5.45±1.21)mmol/L。教育组血糖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妊娠糖尿病患者依从性,降低了母婴在分娩时发生合并症与创伤的危险,控制了患者血糖,大大降低了妊娠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全科预约门诊观察医患沟通对糖尿病疗效的影响。方法:2014年2月—2014年8月对在社区全科预约门诊就诊的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患者实施个体化饮食与运动处方干预。结果:31例平均空腹血糖由(9.040±1.855) mmol/L降为(7.438±1.221)mmol/L,平均餐后2 h血糖由(11.936±2.525) mmol/L降至(9.861±1.923) 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由(8.071±1.112)%降至(7.026±0.851)%;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数目由(10.290±2.771/个)增加到(14.807±3.745/个);个人不良生活习惯由(2.387±0.667)个降至(0.516±0.724)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西格列汀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2hPG)异常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西格列汀治疗,对照组单用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水平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FPG、2 h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6周观察组2 hPG分别为(10.16±1.58) mmol/L、(9.23±1.78)mmol/L、(8.86±1.25)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25±1.66)mmol/L、(11.44±1.79)mmol/L、(10.13±1.44)mmol/L (P<0.05).治疗后2、4、6周观察组FPG分别为(8.06±0.85) mmol/L、(7.63±0.59) mmol/L、(6.78±0.43) rn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81±0.36) mmol/L、(8.02±0.49) mmol/L、(7.01±0.37)mmol/L (P<0.05).治疗过程观察组低血糖2例,恶心1例;对照组低血糖1例,眩晕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格列汀可以有效地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水平,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洪燕  张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22):3496-349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GDM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入选对象均经GDM临床诊断标准明确诊断.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血糖控制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在一般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饮食、运动、用药、自我监测等健康教育方案,并分别对两组GDM患者的空腹、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和治疗依从性等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5.1±0.1)mmol/L、(6.5±0.3) mmol/L、(5.05±0.2)%,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6.1±0.2) mmol/L、(7.3±0.3) mmol/L、(6.1±0.4)%.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完全依从的比例为75%,完全不依从的比例为2.5%.对照组患者完全依从的比例为45%,完全不依从的比例为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对于GDM患者血糖的改善和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颖 《中国基层医药》2014,(15):2310-2311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1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在甘精胰岛素不改变用量前提下,给药时间由22:00调整到18:00前后,比较时间调整前后3 d患者空腹血糖( FBG)、早中晚餐后2 h血糖(2hPG)和午餐前血糖的变化情况、门冬胰岛素的用量及午餐前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甘精胰岛素调整用药时间后,患者午餐前血糖调整至理想水平,FBG(7.28±2.13)mmol/L比(8.33±2.20)mmol/L、午餐后2hPG下降显著(8.61±2.59)mmol/L 比(9.70±1.75)mmol/L(U=2.425、3.034,均 P<0.05),早餐后2hPG (8.27±2.02)mmol/L比(8.56±2.33)mmol/L和晚餐后2hPG(9.54±1.55)mmol/L比(9.61±1.75)mmol/L变化均不明显(均P>0.05);门冬胰岛素早餐前用量减少,午餐前和晚餐前用量增加;午餐前低血糖事件显著减少(χ2=4.105、5.005,均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在不改变甘精胰岛素用量情况下,给药时间由22:00调整为18:00,可平稳降低空腹血糖,减少午餐前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指导控制饮食的基础上,瑞格列奈组(38例)给予瑞格列奈0.5 mg/次,餐前15 min服用,3次/d,根据血糖调节剂量,疗程为12周;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组(22例),口服瑞格列奈不达标,加用甘精胰岛素体重0.2 U/kg起始,1次/d,固定时间皮下注射,根据血糖调节剂量,疗程为12周;预混胰岛素+瑞格列奈组(12例),应用预混胰岛素,2次/d,午餐后血糖不达标,加用瑞格列奈,1次/d,午餐前15 min口服,根据血糖调节剂量,疗程为12周。结果72例患者经服药治疗后,其中达标者60例(83.33%),低血糖发生者5例(6.94%);治疗前FBG(9.80±2.17)mmol/L,餐后2 h血糖(2hPBG)(13.60±3.4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8.32±1.22)%,治疗后空腹血糖(FBG)(6.96±1.25)mmol/L,2hPBG(10.21±2.32)mmol/L, HbAlc(7.13±1.12)%,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无论单独应用,还是联合甘精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都能有效地控制血糖,而且低血糖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诺和锐)治疗初期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临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及有氧运动锻炼,对照组给予生物合成胰岛素(诺和灵R)治疗,观察组给予门冬胰岛素(诺和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并比较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结果治疗4周后,早餐后2 h血糖观察组为(5.2±1.7)mmol/L,对照组为(7.4±1.6)mmol/L;晚餐后2 h血糖观察组为(6.0±1.5)mmol/L,对照组为(7.7±1.3)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治疗初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以及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19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2周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变化、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时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的变化、随访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血糖长期控制的影响。结果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明显下降,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分别于治疗后(5.84±2.95)d、(6.11±2.87)d达到良好控制。胰岛β细胞功能在治疗后获得显著改善: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中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胰岛素峰值差值、胰岛素与血糖增量比值及HomaB指数明显升高(P<0.001);HomaA指数明显下降(P<0.001)。有14例患者仅采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平均随访6个月时糖化血红蛋白为(4.89±0.57)%,空腹血糖为(5.71±0.88)mmol/L,OGTT2h血糖为(7.03±1.58)mmol/L,空腹胰岛素为(5.83±1.57)uIU/L,OGTT2h胰岛素为(11.63±3.6)uIU/L。结论对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的降血糖作用,能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部分患者不用服任何降糖药物,仅通过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就可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心理干预和胰岛素治疗血糖达标的情况及成本分析。方法对67例空腹血糖〉10mmol/L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2组,A组37例为严格饮食、运动、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B组30例为饮食、运动及胰岛素治疗者。分别观察2组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总成本(C总)、平均每天成本(C平均)。结果2组血糖达标时间、C总、C平均比较A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P〈0.01),C总明显降低(P〈0.05),C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胰岛素治疗同时心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并减少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恢复糖尿患者对磺脲类降糖药敏感性。方法30例门诊和急诊糖尿病患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均使用常规剂量磺脲类药物,但血糖控制不良。应用双相门冬胰岛素30后血糖达到控制良好3个月,之后停用胰岛素,继续以前的口服药物的治疗。结果停用口服降糖药之前3个月内平均血糖为(5.7±0.7)mmol/L,餐后2h血糖或随机血糖为(14.2±7.2)mmol/L;应用胰岛素达标时空腹血糖为(9.4±7.5)mmol/L,餐后2h血糖为(7.2±1.4)mmol/L;应用胰岛素期间空腹血糖为(6.0±0.8)mmol/L,餐后2h血糖为(7.8±1.2)mmol/L;停用胰岛素时,空腹血糖为(6.1±0.6)mmol/L,餐后2h血糖为(7.7±1.3)mmol/L。在改用原来口服降糖药后,1个月平均空腹血糖为(6.5±0.5)mmol/L。餐后2h血糖为(8.1±0.8)mmol/L,与应用胰岛素前相比,血糖降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可能恢复糖尿病患者对磺脲类药物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280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40例,实验组常规治疗外行社区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情况和相关行为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常规治疗后,空腹血糖为(9.1±2.2)mmol/L,餐后2h血糖为(13.5±2.7)mmol/L。实验组健康教育加常规治疗后,空腹血糖为(7.6±1.2)mmol/L,餐后2h血糖为(9.2±2.1)mmol/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合理饮食、科学运动、定期监测、规律服药、定期复查"的人数比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可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改善服药依从性,有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280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40例,实验组常规治疗外行社区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情况和相关行为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常规治疗后,空腹血糖为(9.1±2.2)mmol/L,餐后2 h血糖为(13.5±2.7)mmol/L。实验组健康教育加常规治疗后,空腹血糖为(7.6±1.2)mmol/L,餐后2 h血糖为(9.2±2.1)mmol/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合理饮食、科学运动、定期监测、规律服药、定期复查"的人数比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可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改善服药依从性,有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对肝源性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43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使用门冬胰岛素(诺和锐)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所有患者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除3例患者死于肝病并发症外,其余患者空腹血糖均控制在(6.8±1.0)mmol/L,餐后2h血糖均控制在(8.2±1.1)mmol/L,睡前血糖均控制在(7.3±1.8)mmol/L。结论门冬胰岛素治疗肝源性糖尿病安全、有效、方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血糖指数膳食、运动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比较17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0mmol/L)经低血糖指数膳食、运动而未用任何降糖调脂药物干预前后的血糖、血脂等变化。结果治疗两个月后,空腹血糖(6.19±0.60)mmol/L、餐后2h血糖(8.59±0.90)mmol/L、TG(1.15±0.45)mmol/L、TC(4.98±0.77)mmol/L、LDL(3.20±0.71)mmol/L较治疗前(7.84±1.19)mmol/L、(13.97±3.35)mmol/L、TG(1.79±0.75)mmol/L、TC(5.46±0.27)mmol/L、LDL(3.57±0.28)mmol/L均明显下降,HDL(1.59±0.30)mmol/L较治疗前(1.42±0.26)mmol/L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Ale(6.49±0.57)%较治疗前(7.29±0.77)%亦稍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未发生低血糖。结论低血糖指数膳食联合运动干预能良好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4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至少6周的临床综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胰岛功能变化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分别为(10.5±2.3)mmol/L、(14.8±3.7) mmol/L、(10.9±2.6)%、(3.3±0.5)mmol/L、(3.10±0.22)分,治疗后FPG、2 h PG、HbAlc、TG、HOMA-IR分别为(6.8±0.5)mmol/L、(9.3±1.6)mmol/L、(6.8±0.6)%、(1.2±0.1)mmol/L、(2.59±0.14)分,经过有效治疗及心理干预,患者血糖、血脂各项指标均有显著下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患者,采用多手段综合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焦虑、烦躁、失眠等负面情绪的产生,增加患者依从性,促进血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胰岛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致慢性血糖增高而引起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当空腹血糖〉7.2mmol/L(130mg/dl)或餐后2h〉8.88mmol/L(160mg/dl)时可诊断糖尿病。在饮食控制与运动疗法相结合不能控制血糖者,均需用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中正确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则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郭红  白玲  米尔班 《中国医药》2014,(3):342-344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患儿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及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强化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08年7月至2012年12月45例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纠正后需要强化治疗的患儿.将其完全随机分为2组,CSII组20例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MSII组25例给予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比较2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使用胰岛素总量、低血糖的发生率情况.结果 CSII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分别为(14.3±3.0)、(5.9±0.7)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为(21.6±3.8)、(8.3±0.9)mmol/L;MSII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分别为(13.1±2.1)、(6.0±0.8)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为(19.8±3.0)、(8.9±1.1)mmol/L,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使用胰岛素总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分别为(6.0±1.5)d、(49.6±14.9)U/d、(0.6±0.2)次,MSII组分别为(8.1±1.9)d、(57.9±12.2)U/d、(1.1±0.7)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CSII 治疗较MSII 可更有效、更便捷地控制高血糖,低血糖发生次数较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向绍梅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7):119-119,122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疗效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糖尿病患者资料,并记录各患者餐前血糖平均值、餐后血糖平均值、餐后2h血糖平均值及血糖达标时间。结果:观察组餐前血糖平均值由治疗前的(11.4±1.5)mmol/L,降至治疗后的(4.8±0.8)mmol/L,餐后血糖平均值由治疗前的(19.1±1.6)mmol/L,降至治疗后的(6.0±0.5)mmol/L,餐后2h血糖平均值由治疗前的(7.5±0.1)mmol/L,降至治疗后的(4.4±0.2)mmol/L。治疗前后血糖平均值变化的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能降低糖尿病的再发率与住院率,提高了自救能力及生活质量,对控制血糖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孕中期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接收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40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2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的70例患者为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胶囊进行辅助治疗的70例患者为观察组,8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FBG(4.23±0.96)mmol/L、2 h PG水平(5.60±1.06)mmol/L以及HOMA-IR指数(6.20±1.53)、TC (4.97±0.48)mmol/L、LDL-C (2.26±0.21)mmol/L、ApoB水平(1.41±0.25)g/L均低于对照组[(5.04±1.02)mmol/L、(6.57±1.21)mmol/L、(7.34±1.60)、(5.28±0.56)mmol/L、(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