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肝硬化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理征 《浙江医学》1995,17(3):159-160
肝硬化是一种进行性影响全身的慢性肝脏病,在小儿时期由于肝脏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点与成人不同,发病率较低。我院自1970年至1992年确诊为肝硬化的患儿97例,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构成比:我院自1970年至1992年小儿内科病房共收住患儿133 837例,其中肝硬化97例,占同期住院总人数的0.072%。肝硬化的诊断根据代偿期及失代偿期之临床表现、肝功能异常、X线示食道静脉曲张、肝脏放射性同位素扫描阳性,乙肝抗原检查阳性、肝活检阳性等。  相似文献   

2.
小儿慢性肝炎张鸿飞中同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100039)慢性肝炎(简称慢肝)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弥漫性肝脏炎性改变。慢肝的肝脏组织学病变轻重不一,包括从轻微的炎症到肝硬化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小儿与成人慢肝在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转归及治...  相似文献   

3.
肝脏损害为主的小儿肺吸虫病(21例综合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遭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小儿肺吸虫病21例,对其临床特点与有关诊断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本病颇易误诊为病毒性肝炎或肝硬化等。复习文献,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认为卫氏肺吸虫或其亚种、变种可导致严重的肝脏损害,值得引起临床上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脏FibroScan测定和功能评分与肝硬化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60例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穿刺活检病理切片及临床资料,运用Laennec分级系统对病理切片进行组织学分级,分析肝脏FibroScan测定值和功能评分与肝硬化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病理分级为肝硬化轻度组27例(45%)、中度组21例(35%)、重度组12例(20%)。肝硬化轻、中、重度组的肝脏FibroScan测定值分别为(14.90±5.54)、(25.23±10.11)、(33.99±13.55)kPa,三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FibroScan测定值用于判断中重度肝硬化和重度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0.865。肝硬化轻、中、重度组的Child-Pugh评分分别为5.61±1.14、6.05±1.21、5.74±0.93,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轻、中、重度组的MELD评分分别为5.90±4.22、7.14±5.33、7.03±5.13,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broScan在诊断肝硬化严重程度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肝硬化程度与肝脏功能评分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肝切除术前肝硬化程度及肝脏切除体积对患者术后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压力传感器测量73例肝切除患者术后门静脉压力,分别比较肝硬化与非肝硬化、不同程度肝硬化及不同切除肝体积患者术后门静脉压力差别。结果 所有患者门静脉压力变化具有相同模式,即在术后第3 d压力迅速增加达到高峰,随后缓慢下降至术前水平;肝硬化较非肝硬化患者术后门静脉压力上升更明显;非肝硬化患者肝切除体积3时,术后门静脉压变化不明显,只有当肝脏切除体积>200 cm3压力才明显上升,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压力随肝脏切除体积的增加而增加,早期和晚期硬化患者术后门静脉压力变化有明显差异。结论 肝硬化患者肝脏切除术后门静脉压力上升明显,并与肝硬化程度及切除体积有关,由此可见术前肝硬化及肝脏切除体积可影响术后门静脉压。  相似文献   

6.
肾上腺髓质素及其受体在肝硬化大鼠肝脏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肾上腺髓质素(ADM)及其受体(ADM-R)在肝硬化大鼠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用硫代乙酰胺(TAA)诱导肝硬化大鼠模型,正常大鼠作对照。造模完成后切取肝脏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ABC)检测ADM及ADM-R在大鼠肝脏组织的表达,并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表达强弱程度。结果 ADM及其受体在肝脏中的表达主要位于胞浆和胞膜。肝硬化模型组大鼠肝脏ADM及其受体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DM:0.34±0.05对0.23±0.04,t=5.37, P<0.05;ADM-R:0.36±0.06对0.24±0.05,t=5.43, P<0.05)。结论 ADM和ADM-R在肝硬化大鼠肝脏表达均较正常大鼠增强,可能起到抑制肝脏星状细胞的活化及增殖,延缓肝脏纤维化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脂肪肝的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爽 《肝博士》2010,(4):38-38
<正>脂肪肝导致肝硬化、肝癌脂肪肝是肝脏脂代谢失调的产物,同时又是加重肝脏损伤的致病因素。长期的肝细胞变性会导致肝细胞的再生障碍和坏死,进而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硬化继发肝癌的几率较高,一旦肝硬化发展到失代偿期,极易发生肝昏迷、肝腹水、消化道大出血、肝脏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等,那就离生命的终结不远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测量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5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Child-Pugh分级结果为:A级23例,B级18例,C级13例。对照组20例为无肝脏疾病且肝功能正常者,应用16层螺旋CT测量肝脏体积并与研究组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肝硬化组Child-Pugh分级B级、C级,肝硬化组Child-Pugh分级A级与B级、C级以及B级与C级之间肝脏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肝硬化组Child-Pugh分级A级之间肝脏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对人体肝脏体积测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及可重复性;肝硬化患者肝脏的体积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刘冬  陈桢  杨林  刁弘怡   《四川医学》2021,42(6):612-615
<正>肝脏是维持血浆葡萄糖稳态的重要脏器,肝硬化是严重的慢性肝病之一。随着社会发展,肝硬化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糖尿病可降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增加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及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风险;同时肝硬化可直接导致肝源性糖尿病[1]。在合并DM的肝硬化人群中,肝脏结构及功能改变增加降糖药物的选择难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CBD)合并肝脏损害的病理基础及临床意义。方法 CBD患儿46例按年龄分为A、B两组,A组(1个月~3岁)24例,B组(4~16岁)22例。对两组临床特点、手术前后肝功能、术中情况及肝脏活组织病理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肝功能损害、碱性磷酸酶增高、胆红素增高及凝血功能异常较B组严重(P〈0.05)。术中所见:囊肿远端明显狭窄闭锁29例(63.04%),A组24例,B组5例;远端有明显开口7例,均为B组;肝大、胆汁淤积明显10例,A组8例,B组2例;术中胆总管下端狭窄及梗阻A组较B组明显。肝脏活检结果:肝硬化改变10例,A组8例,B组2例,肝脏活检肝硬化改变A组发生率较B组高。结论不同年龄组CBD有各自的临床特点,年龄越小,囊肿越大,梗阻越重,肝脏损害越重,肝硬化改变机会越大;胆管梗阻胆汁淤积是肝脏损害的病理基础,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胆管梗阻解除后肝脏损害可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64层螺旋CT对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肝脏体积进行测量,探讨肝硬化时肝脏体积变化规律与其肝硬化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7例经临床资料证实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其中A级19例,B级20例,C级8例,正常对照组200例行64层螺旋CT上腹部增强扫描,并测量身高、体重,采用测量软件分别测量肝脏体积及标准化肝脏体积。结果正常对照组肝脏体积分别为:LV男(1259.91±303.35)cm3,LV女(1146.29±291.59)cm3;标准化肝脏体积分别为:LV男(687.09±138.90)cm3;LV女(653.14±153.65)cm3。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ChildA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外,余各级体积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64层螺旋CT能客观测量肝脏体积,肝硬化时肝脏的体积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有助于肝储备功能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2.
肝脏疾病是常见病 ,亦是多发病 ,尤其在我国 ,乙肝病毒携带者已超过一亿余人 ,其导致的肝炎发病、慢性化以及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 ,是危害人们健康的最为重要的疾病之一。肝脏作为人体主要物质代谢器官 ,当其出现病变后 ,对全身各组织、器官均有较大影响。人们普遍对肝脏病的神经系统表现、肾脏表现、内分泌系统表现、血液系统表现等均不陌生 ,但肝脏病的肺部表现却少有报道。本文就该问题作一探讨。1 肝病时的肺部表现急、慢性肝炎时 ,由于免疫功能低下 ,可引起肺部感染 ,尤其小儿和老年患者 ,而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则肺部表现相当复杂。1…  相似文献   

13.
周涛  苗兴和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0):1190-119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肝脏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慢性肝炎、24例肝硬化患者在肝脏病理活检前或后2 d内行超声检查。依超声对肝脏表面、边缘、实质和肝内静脉四方面检查的综合积分评价肝脏硬化程度,并与病理分期作对比。结果:不同病理分期超声检查肝脏硬化综合积分值显著不同(F=130.25,P<0.01),病理分期越高,积分值也越大;肝脏硬化的超声检查综合积分值与病理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989,P<0.01),根据经验公式Y=X/2-2,由已知的肝硬化综合积分值(X)便可得出病理分期(Y)的程度;曲线分析方法显示肝硬化综合积分值等于10为诊断肝硬化(早期肝硬化)的最佳临界值,其诊断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97.5%。结论:超声检查可较好的评价肝硬化的纤维化程度,为肝硬化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半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多层螺旋CT肝脏体积定量测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肝硬化38例,利用螺旋CT机Volume软件测量其体积,并按肝功能分级(Child—pugh法)进行分组比较;选取正常人30例作对照。结果,正常对照组肝脏体积为1164.8±200.8cm^2,肝硬化Child—pugh A、B、C级各组肝脏体积分别为1082.31±、165.4cm^2、807.6±269.5cm^3、623.5±228.2cm^3;肝硬化各组间及B、C级两组与对照组的肝脏体积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级组与对照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能无创、简便快速测量肝脏体积,对于评价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肝博士》2018,(6)
正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往往由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脏,造成肝脏的慢性、弥漫性损害。我国常见的肝硬化主要是病毒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等。肝硬化患者往往伴有营养不良、抵抗力低下,肝脏解毒功能减退,加之肠道淤血,细菌易透过肠壁进入腹腔,或进入门脉血管系统、经侧支循环而直接进入体循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核磁共振成像与CT对肝硬化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肝硬化结节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以及CT检查。观察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以及CT检查的结果。结果:本研究的40例肝硬化结节患者中,其中包括11例肝硬化再生结节,肝硬化性结节大小为5~16mm,7例患者的TIWI以及T2WI信号均匀,4例患者的TIWI信号偏高;有7例患者为发育不良结节,21例肝硬化结节患者的肝硬化性结节大小≥10mm。22例患者的CT检查的成像结果显现有偏小的尾叶,10例患者的尾叶大于正常的肝脏,但右尾叶与正常肝脏无明显差异;6例患者的肝硬化结节右叶前后大小大于正常的肝脏;20例患者的左叶前后大小小于正常的肝脏大小,但右尾叶与正常肝脏无明显差异。结论:核磁共振成像以及CT对肝硬化结节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二者在临床诊断中各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王建华 《肝博士》2012,(4):25-26
得了肝硬化,我们首先要了解肝硬化.肝硬化是肝炎长期反复的损伤引起肝脏的结构的改变,常见的有乙肝肝硬化,丙肝肝硬化。在病理上表现为假小叶形成,肝脏结节性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脾脏、肝脏弹性模量及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对乙肝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8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7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肝炎组及肝硬化组,分析两组脾脏、肝脏弹性模量及FIB-4的差异以及各参数与肝硬化的相关性。并绘制脾脏、肝脏弹性模量及FIB-4单独及联合诊断肝硬化的ROC曲线。结果 肝硬化组脾脏弹性模量、肝脏弹性模量及FIB-4均高于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脾脏、肝脏弹性模量、FIB-4均与肝硬化之间呈正相关,其中肝脏弹性模量相关系数最高。脾脏弹性模量、肝脏弹性模量及FIB-4诊断肝硬化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94和0.87,各参数联合诊断效能均大于单一指标。结论 脾脏、肝脏弹性值及FIB-4对乙肝肝硬化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且联合诊断肝硬化效果大于单一诊断。  相似文献   

19.
成人急性肝炎8-10%转成慢性或一部肝硬化、而小儿则99%痊愈。故慢性肝炎在成人肝脏病学中已成为一重要课题。急性病毒性肝炎为小儿最重要常见的传染病之一、而慢性肝炎在儿科领域中迄今所知甚少。慢性肝炎是介于可治愈与不可治愈之间的肝病、往往缺乏典型症状、确诊又必需靠活检。因此有可能许多小儿时期的慢性肝炎、直至已发展到肝硬化而未被发现。及时发现慢性肝炎对患儿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肝脏内注射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活动性肝硬化的价值。方法120例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向肝脏不同部位注入肝细胞生长素80 mg和地塞米松1 mg,每周2次,共6周12次。治疗前后观察超声图像和肝功能的改变,部分患者治疗前后做2次肝脏穿刺,观察病理改变情况。结果98例患者声像图有不同程度改善,肝脏回声变得均匀,血管显示更加清晰;108例患者的肝功能明显改善,具体表现在谷丙转氨酶下降,胆红素下降,蛋白上升;54例患者2次肝脏穿刺病理显示肝脏血管的炎症减轻;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超声引导下肝脏内注射肝细胞生长素安全有效,是治疗活动性肝硬化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