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无源中子测量方法的桶装α废物分类检测装置研制已基本完成。该装置(图1)主要用于中、低密度桶装固体放射性废物定量测量,通过分析与计算,可获得桶中的α活度浓度,并参照我国放射性废物分类标准(GB9133--1995),区分出α废物,以便对放射性废物进行科学、合理处置,降低处置费用。  相似文献   

2.
SGS技术在放射性固体废物整备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分段γ扫描(SGS)技术在放射性固体废物整备无损检测中的应用,根据某核科研基地废物特点建立了放射性固体废物整备处理技术路线。该技术路线利用桶装废物放射性无损检测装置,获取废物γ放射性信息,指导废物分拣及分类整备,从而将极低放废物和豁免废物从中、低放废物中分拣出来,使放射性废物达到最少化。实验结果表明桶装γ放射性废物无损检测装置具有测量性能稳、测量误差小等优点,能满足放射性固体废物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3.
由于均匀的大体积放射性废物桶制备困难,放射性废物桶分段γ扫描(SGS)装置的活度探测效率多采用间接的方式进行刻度。壳源法制备的废物桶以线状源为核心,制备简单,结构灵活,是最佳的间接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均匀填充型放射性水溶液桶和壳源法制备的放射性废物桶测量比较,证明壳源法制备的放射性废物桶在进行SGS装置探测效率刻度时与均匀桶是等效的,可作为此类装置探测效率的校准源。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与管理工作的需求,结合我国当前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实际情况,研究设计了我国放射性核废物信息管理数据结构,建立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桶装放射性废物信息自动跟踪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为主管部门和核设施提供有效的实时管理。与此同时,完成了桶装放射性废物非破坏γ分类快速检测装置研制。  相似文献   

5.
正1概述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规定,放射性固体废物在通过减容、固定、整备等转型处理后,必须对废物中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及含量进行检测分类,以便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处置。对于放射性固体废物常用的检测方法为γ射线测量和中子测量。对密度小的放射性废物的检测一般采用γ射线测量方法,对中高密度放射性废物的检测,通常用中子测量方法。废物分类测量采用γ射线和中子相结合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6.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05,27(4):215-215
一种放射性气溶胶粒度分离采样装置,涉及用于克服氡如子体干扰的人工放射性气溶胶的测量领域。该装置包括气体进入口(1)、固定架(8)、气体出口(4)和滤纸(5),特点是在固定架(8)内设有管嘴上下相对的分离管嘴(2)和收集管嘴(3),收集管嘴(3)底部与滤纸(5)封闭接触。该装置利用氡钍子体粒径小于人工气溶胶粒径的特点实现两者的分离,先测出收集到滤纸上的人工放射性,再补测氡子体衰变至可以忽略后的、可能与氡子体一起被分离的人工放射性气溶胶的放射性。本发明可用于放射性气溶胶连续监测。  相似文献   

7.
未来的聚变堆在运行和退役期间将产生废物。与裂变废物不同,聚变废物既不含超铀元素,也不含裂变产物。然而,这种废物将含有活化产物和氚。当决定建造装置和选定装置场地时,聚变废物的管理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的重点主要是长期的欧洲聚变动力安全和环境评估规划(SEAL)内研究的未来聚变动力堆设计产生的废物。在放射性材料的产生、放射性毒性、废物处理、再循环、净性、中间存储和废物处置方面与其它能量产生系统作了比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理与处置已成为影响核能发展的关键因素。放射性废物必须安全管理。放射性废物管理目标是保护当代和后代人体健康,保护环境,并且不给后代造成不适当的负担。为此,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合理的、可操作的法规和标准来保证实现上述目标。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高度重视安全标准的编制和实施,新建了一套安全标准顾问委员会来负责安全标准的编制审评工作(图1)。顾问委员会由有关领域的高级专家组成.由成员国政府推荐,经IAEA总干事任命。我国黄齐陶(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参加了ACSS.否有余(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潘…  相似文献   

9.
孔劲松  孟开 《核动力工程》2013,34(3):175-178
放射性废物货包检测是放射性废物管理的重要环节。根据放射性废物货包的技术要求参数,借鉴国内外先进检测技术和工艺手段,设计了一套控制精度高、连续可调范围大的货包检测平台,并进行了平台的受力分析。实践检验表明,该装置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现有两座放射性废物暂存库,其中一座废物库已装满废物停运封存,另一个废物库也即将装满废物等待处理。这些废物库均已超期服役。为此,我院需建成一套放射性固体废物回取、分拣、预压实、分类检测专用设备,为院现有固体废物的回取与整备及今后新产生固体废物的处理提供工程应用装置,并为核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1.
潘自强 《辐射防护》1995,15(4):315-320
国际原子能机构放射性废物管理纲要简介潘自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安防环保卫生局,北京,100822)国际放射性废物管理顾问委员会于1995年3月13日到16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会议交流了放射性废物管理的现状和发展动态。听取了国际原子能机构放射性废物管理...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放射性废物管理标准研制概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放射性废物管理标准研制概述陈式(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太原,030006)近年来国内外普遍重视放射性废物管理标准的研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继80年代大量发布有关放射性废物处置安全标准之后,又于90年代开始编制和出版《放射...  相似文献   

13.
《核技术》2015,(5)
放射性废物桶分段γ扫描(Segmented Gamma Scanning,SGS)测量装置结构复杂,其测量对象即废物桶自身的放射性物质的分布、组成、活度范围以及堆积密度等差别较大,若对每类样品单独进行效率刻度,通常需要多个不同组成和体积庞大的刻度源,从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通过对SGS装置的测量方法的研究,设计出以线状源法为核心的放射性废物桶标准源的基本模型,该模型由单个与废物桶相同高度的线状源插入废物桶中进行旋转测量形成,优点是放射性废物桶标准源内放射性核素与填充基质分开,结构灵活且安全性较高。通过实验测量结果和蒙特卡罗模拟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其用于量值传递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解读IAEA新放射性废物分类草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明霞 《核安全》2008,(1):37-44
本文介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发布的新放射性废物分类草案的背景和内容,综述了新废物分类图的特点以及笔者对分类草案的几点考虑。  相似文献   

15.
2007年9月3日~9月7日,国际原子能机构(nEA)在澳大利亚悉尼组织召开了“亚洲核安全网络放射性废物专题会议暨乏燃料管理安全与放射性废物管理安全联合公约(JC)研讨会”。受会议主办方IAEA和承办方澳大利亚核科学和技术中心(ANSTO)的邀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际合作司黄萍和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三废治理研究所范智文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6.
分段扫描系统(SGS)是一种常用γ无损测量分析装置,用于分析中、低密度介质中含铀钚物料或可回收核废料,也可用于分析放射性废物中的核素含量。在原SGS基础上,改进设计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的:1)将实验刻度方法改为蒙特卡罗模拟与实验刻度相结合的方法,扩展了分析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  相似文献   

17.
放射性废油是核电机组运行产生的有机“疑难废物”之一,针对该类废物开发了基于氧化老化法的核素分离净化处理工艺,研制一套放射性废油核素分离净化处理工程装置并实现了工程应用。结果表明:氧化老化工艺去污系数可达两个量级以上;使用工程装置处理后的废油达到清洁解控水平,可作为普通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处理后废油焚烧供热过程(包括运输)中可能造成的额外附加剂量远远低于剂量限值,满足再利用过程的剂量准则,符合废物最小化原则。  相似文献   

18.
【本刊2006年2月刊综合报道】英国于2006年1月19日公布了一份介绍本国放射性废物管理现状的最新报告——《英国放射性废物存量》。该报告预测出英国放射性废物的总量,即在2004年4月1日时英国拥有的放射性废物数量与英国现役设施的运行和退役将产生的放射性废物数量之和。下文对这份报告进行了简要介绍。放射性废物的数量及其组成这份最新报告预计,英国放射性废物总量将达230万m3(见图1)。尽管230万m3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这仅是英国废物总量的一小部分。目前,英国每年约产生5亿m3废物,其中包括500万m3危险废物。在这230万m3放射性废物中,约95…  相似文献   

19.
用蒙特止罗方法对透射式CT(TCT)和自射线式CT(ECT)检测核废物进行模拟实验,用TCT的模拟结果对ECT的模拟结果进行材料吸收系数校正,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核废物桶中放射性活度的绝对分布,并可确定放射性核素的种类。  相似文献   

20.
放射性污染场地整治及修复工作是保障核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针对某典型区域放射性污染土壤的处理需求,开展源项分析和分拣机理实验,确定放射性污染土壤分拣减容工艺方案及装置设计指标,设计了一种新型放射性污染土壤分拣减容装置。该装置可实现放射性污染土壤的烘干、筛分、在线检测及按处置需求分离等功能。性能验证结果表明,其对放射性污染土壤中137Cs的理论检出限为20.7 Bq/kg,处理能力可达106 kg/h,满足设计指标。该装置有望在后续工程实施中实现某典型区域部分污染土壤从低放射性废物向极低放射性废物或极低放射性废物向免管废物的降级。本研究可为放射性污染土壤处理工作的工艺设计及工程验证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