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多发生在盆腔脏器和其邻近脏器的腹膜面。也可发生在阴道、会阴和腹部的手术切口 ,但不常见。现将我院 1986 - 0 1~ 2 0 0 1- 0 1所遇的 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共 72 0 6例 ,发生腹壁切口内异症 3例 ,切口内异症为外院剖宫产分娩 2例。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内异症 ,全部行手术治疗 ,术后进行随访。本组年龄 2 7~ 36岁 ,平均年龄 32岁 ,孕次 1~ 5次 ,平均2 .4次 ;产次 1例 2次剖宫产分娩史 ,余 4例均为第 1次剖宫产术 ,平均 1.2次。本组 5例均为腹部纵切口 ,病灶位于下 1/ 2~ 1/ 3…  相似文献   

2.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和病因探讨(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常以盆腔内病灶多见,如果内膜异位于腹壁切口称之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来,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有所上升,现将我院1980~1992年收治的17例做一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1发病率本组17例占同期剖宫产手术总数10080例的0.17%.其中1980~1985年4例,包括小剖宫术后2例,足月剖宫产术后2例,占同期剖宫产总数4230例的0.047%;1986~1990年7例,包括小剖宫术后1例.足月剖宫产术后6例,占同期剖宫产总数4891例的0.143%;199~1992年6例,全部为剖宫产术后,占同期剖宫产手术959例的0.63%.  相似文献   

3.
B超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处声像图的表现观察报道甚少。我院自 1 999年 1月至今对在我院行剖宫产的 738人中的92例进行了B超观察 ,发现子宫下段剖腹产术后子宫切口前与膀胱后间积液 4例 ,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患者均为在我院剖宫产的产妇 ,术式为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后一般情况良好 ,无明显不适 ,术后 3~ 5d做盆腔B超检查。使用东芝 2 4 0A及彩超仪 ,探头频率 3 .5~ 5 .0MHz,适度充盈膀胱 ,使子宫下段清晰显示。在下腹部做纵向及横向扫查 ,仔细观察子宫前壁下段切口周围及盆腔回声 ,发现异常拍片记录 ,并定期复查 ,了解该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子宫切VI撕裂伤的相关因素及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中医院产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行瘢痕子宫剖宫产术的252例病例资料,总结剖宫产术子宫切口撕裂的相关因素、切口撕裂类型、术中术后处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子宫切口撕裂40例,发生率15.87%。孕36—37周、-38周、~39周裂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间隔〈2年、2~5年、〉5年裂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处厚度〉3mm、1.5~3mm、〈1.5mm裂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轻度粘连、中度粘连、重度粘连裂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方位头位、臀位横位裂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满意者、效果差者裂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体重≥4000g、〈4000g裂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伤是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的常见并发症。子宫下段切121撕裂与手术间隔时间、瘢痕处厚度、腹腔粘连程度、麻醉效果、新生儿体重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14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就我院2003-06~2006-05剖宫产术中大出血146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3-06-2006-05住院剖宫产2981例,其中并发术中出血≥800 ml 146例.原因分别为宫缩乏力89例,胎盘因素29例,子宫裂伤26例,阔韧带血肿2例.  相似文献   

6.
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抢救剖宫产术中严重出血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病情危机,常危及产妇生命。我院1995 - 0 1~2 0 0 3- 0 1在剖宫产术中,对18例子宫严重出血行宫缩剂止血及按摩子宫等方法无效后的产妇果断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有效地制止了出血,保留了子宫。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患者年龄2 2~37岁,平均2 6 2岁。初产妇15例,经产妇3例,孕36~4 2周,新生儿体重2 4 5 0~4 6 0 0g。剖宫产适应症为:重度妊高征6例,部分性胎盘早剥2例,重复剖宫产2例,相对头盆不称5例,巨大儿3例。18例均于腰麻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取出胎儿后麻醉师常规给予产妇缩宫素2 0U静…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4~2009年收治的15例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均于剖宫产术后8个月~5年腹部切口瘢痕处或瘢痕周围出现疼痛性肿块,经期或经期前后肿块增大,局部胀痛明显,症状进行性加重,予抗生素及物理治疗无效.入院后全部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增生的结缔组织中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结节.随访1~5年14例未见复发,1例术后3个月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未再复发.结论 剖宫产术中应注意保护子宫切口周围组织,坚持母乳喂养,降低剖宫产率,以减少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孕妇血液稀释及血容量增加 ,少量出血对产妇影响不大 ,尚能代偿 ,但大量出血可危及产妇生命。本文收集本院剖宫产术中出血量≥ 80 0ml的病例 4 9例进行总结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本院共进行了剖宫产 2 6 5 3例 ,剖宫产率为 5 1 .2 4 %(2 6 5 3/ 5 1 78) ,其中术中出血量≥ 80 0ml者 4 9例 ,发生率为 1 .84 7%。 4 9例病人均行腹膜内剖宫产 ,其中子宫下段横切口式 4 2例 ,子宫下段纵切口式 3例 ,子宫破裂修补术 1例 ,子宫下段倒“T”型切口 3例。…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 2 0 0 0 - 0 1~ 2 0 0 2 - 0 8剖宫产 16 8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 2 0~ 38岁 ,初产妇 16 3例 ,经产妇 3例 ,孕周 36~ 42周 ,其中包括再次剖宫产 3例 ,社会因素 5例 ,术中失血量2 0 0~ 2 2 0 0 ml,术式 :136例为腹膜内子宫下段切口 ,32例为腹膜外子宫下段切口。 16 8例剖宫产手术指征见表 1。表 1  1 68例剖宫产指征分析剖宫产指征例数百分率头盆不称 5935.1胎儿宫内窘迫 52 31臀位 1 0 6妊高征 1 81 0 .6过期妊娠 9 5.4羊水过少 6 3.6珍贵儿 6 3.6社会因素 3 3疤痕子宫 3 1 .7总例数 1 681 0 02 结果头盆不称 :其…  相似文献   

10.
妊娠晚期疤痕子宫不全破裂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9):4667-4668
2000-01~2005-10在我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住院的孕妇共92例,选择阴道试产10例,再次剖宫产术80例,共发现子宫不全破裂5例。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年龄25~34岁,前次剖宫产与此次妊娠间隔1~2a4例,2-5a1例。其中一次剖宫产术后3例,二次剖宫产术后2例。  相似文献   

11.
申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5):1106-1107
对我院1995-05~2006-05诊治的妇产科手术后肠梗阻23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剖宫产术后16例,妇科术后7例。年龄:产科22~36岁,妇科38~54岁。产科孕周36 1~42 4周,均为初产妇,单胎妊娠。剖宫产原因:活跃期停滞7例,重度妊高征3例,重度贫血1例,社会因素5例。16例术式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新式剖宫产11例。妇科均为已婚患者,子宫次全切2例,子宫全切4例,腹腔镜手术1例。本组均为硬膜外麻醉。产科手术时间均在1 h以内,妇科手术时间均在2 h以内。本组手术均无大出血及损伤。1.2临床表现本组发病时间为术后2~5 d,患者主要症状为进…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围产医学的进展,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由此引起的术后并发症也日趋增加,剖宫产术后发生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也在不断增多。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3.5%,多发生于术后1~5a,常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本文就本院2002—05/2008—06收住的1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治疗及预防。方法收集密云医院2000-12-2010-12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病例12例,对其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中,催产素引产失败4例,胎膜早破6例,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多1例,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1例;所有病例均治愈,无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结论试产时间长、胎膜早破、贫血以及妊娠期糖尿病是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切口感染及时正确的治疗是关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时间、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998~2005年11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子宫复旧不良,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发生时间在术后1~6周,以2~4周为多见。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时问多见于术后2~4周,也可见于术后1周或5~6周。主要病因是子宫切口愈合不良。针对出血病因进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S)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TVCS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67例患者的手术结果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67例患者中超声诊断切口妊娠6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追踪随访临床证实子宫切口妊娠61例,超声诊断子宫切口妊娠正确率91.04%(61/67),假阳性5例,假阳性率7.46%(5/67),其中3例难免流产,1例宫颈妊娠,1例宫内孕合并胎盘植入.假阴性1例,假阴性率1.50%(1/67),超声诊断为子宫动静脉瘘.[结论]TVCS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术是产科处理难产的手术方法之一 ,传统的剖宫产术缝合方法是 :采用圆针络制肠线缝合子宫切口和腹膜 ,小圆针 4号丝线包埋 ,三角针 1号丝线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术后 7d拆线。我院于 1 998- 0 5借鉴外院经验 ,开始对剖宫产术者采用 Joel- Cohen切口 ,用可吸收肠线连续缝合切口 ,通过 2 a临床实践 ,我们认为 Joel- Cohen切口剖宫产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器械护士配合时间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剖宫产术。现将两种剖宫产术进行比较分析。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Joel- Cohen切口剖宫产 1 2 0例 (实验组 ) ,年龄 2 3~…  相似文献   

17.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近年逐渐增多。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占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的1·04%,国外报道剖宫产术后该症的发生率为0·03%~1·73%[1],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诊治剖宫产术后并发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本文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7~36岁,就诊时间为产后9个月~4年,其中4例是外院剖宫产,9例为本院剖宫产。1·2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与月经周期相关的进行性加重的腹壁病灶疼痛,腹部原切口处出现逐渐增大的触痛结节或包块,月经后疼痛缓…  相似文献   

18.
李林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3021-3021
目的 探讨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治及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17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确诊以后,2例药物治疗3个月行手术切除,术中所见病灶切面见紫褐色小结节,有铁锈红色积液,质硬且与周围组织粘连致密;术后病理结果为纤维结缔组织中见较多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术后患者腹壁切口愈合好,随访追踪观察0.5~4 a无复发.结论 根据剖宫产史术后出现周期性下腹部切口疼痛结合B超特点诊断并不困难,以手术切除为好,通过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手术技巧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子宫动脉结扎术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就笔者 1994年以来剖宫产术中因胎盘因素、子宫切口延裂、宫缩乏力等导致的大出血 33例 ,在行其他止血方法无效的情况下 ,行子宫动脉结扎术 ,效果明显。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 33例年龄为 2 4~ 36岁。初产妇 2 9例 ,有人流史的 2 4例 ,经产妇 4例 ,人流史的 3例 ,前次剖宫产的 2列。孕周≤ 37周的 8例 ,37~ 4 1周的 2 5例。本组术前行彩超胎盘定位 ,手术为子宫下段剖宫产 ,横切口 ,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 ,术中常规使用催产素 ,按摩子宫及局部纱布温盐水压迫止血 ,效果不佳。术后预防感染 ,全部病例的凝血四项正常。凝血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20.
以往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在临床上比较罕见,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的增高[1],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的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由于孕囊着床位置过低使得宫体峡部增宽膨大,肌层变薄,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几率增高,围手术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004年9月-2005年3月我院收治此类患者7例,在保守治疗的同时成功地为其行清宫术,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7例患者年龄27~33岁,平均年龄29.56岁。孕周7+~10+周。7例患者中6例为剖宫产术后第1次妊娠,1例为第2次妊娠。其中5例伴有阴道不规则出血。2.超声所见。超声显示主要提示:(1)子宫外形大致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