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胆汁反流入胃,削弱或破坏胃黏膜屏障功能,消化液作用于胃黏膜,产生炎症、糜烂、出血和上皮化生的病变[1]。非手术的胆汁反流性胃炎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而胃幽门手术后过多胆汁反流引起的胃炎为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2]。BRG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约占胃炎总数的12.3%[3]。现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田雪娇  王彦刚 《新中医》2016,48(5):230-232
正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病人数与日俱增,人们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胆汁反流性胃炎亦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指由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行降低幽门功能的手术等原因造成含有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胃,使胃黏膜产生炎症、糜烂和出血等,减弱胃黏膜屏障功  相似文献   

3.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从胆囊排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和其它肠液混合,通过幽门,逆流至胃,刺激胃黏膜,从而产生的炎症性病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主要为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幽门功能失常和慢性  相似文献   

4.
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过多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导致胃黏膜发生炎症,因为十二指肠内容物是以胆汁为主,又呈碱性,故又称胆汁反流性胃炎或碱性反流性胃炎。发生于胃幽门手术后称为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于非手术胃的,称胃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相似文献   

5.
胆汁反流性胃炎亦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指由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行降低幽门功能的手术等原因造成含有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在胃酸作用下,破坏胃粘膜屏障,引起H+ 弥散增加,而导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临床分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和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两大类,主要症状是胃胀,胃痛,嗳气、反酸、烧心、排便不畅、食欲减退和消瘦等.  相似文献   

6.
正残胃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是指幽门功能不全以致胆汁反流而引起的胃炎~([1])。残胃胆汁反流性胃炎约占慢性胃炎的13.8%~([2])。残胃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可伴有口苦、嗳气、上腹部胀痛、反酸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诱发贫血、舌炎、消瘦等情况发生。胆汁反流与胃黏膜恶变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研究对其安  相似文献   

7.
清胆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汁反流性胃炎系因幽门卑鄙约股功能失调,胆汗反流入胃,胃黏膜受损引起。调整幽门括约肌功能截断胆汁反流的关键,也是消除反流区黏膜炎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碱性反流性胃炎又称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胃切除术后,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过量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导致胃黏膜损伤。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以中上腹持续性烧灼痛为主;恶心及呕吐,以胆汁性呕吐为主要特征表现;其他症状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表现。胃手术后幽门或迷走神经干的切断使幽门失去神经支配,十二指肠液流入胃的机会明显增多,其中胆汁和胰液可破坏胃黏膜屏障,致  相似文献   

9.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切除后胆汁反流人胃,胆酸破坏了胃粘膜屏障,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的一种浅表性胃炎。笔者自1988年以来,应用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加味并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学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引起胆汁反流入胃,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病变.胆汁反流性胃炎占慢性胃炎发病的24.2%[1].近年来,笔者跟随导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3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2例孙书义(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063000)马梅琴(石家庄市机械技工学校050061)胆汁反流性胃炎,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以下简称本病)。除胃肠术后所致外,多系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胆汁等肠内消化液乘机反流人胃,破坏...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近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肠胃反流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失调,含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而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性病变。运用中医药对本病治疗可以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文章对国内近3年有关中医药治疗BRG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马存忠  张元宁 《河南中医》2004,24(11):52-52
胆汁反流是胃镜运用于临床后发现的一种胃镜下征象。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胃肠道某些激素分泌失去平衡,导致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松弛;或因胃切除术后,胃、空肠吻合口功能不良,幽门呈持续舒张状态,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自由地反流人胃所致。由于反流液中胆酸盐等物质反复刺激胃黏膜,破坏了胃黏膜屏障,导致病程迁延,久治不愈。近年来,笔者运用柴胡温胆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2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胆汁反流性胃炎系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切除术后,也可无上述病因,胆汁反流入胃,胆酸破坏了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发生炎症、糜烂和溃疡的一种胃炎.近年来,胆汁反流性胃炎有增多趋势,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痞胀或有灼热感、泛酸、口苦、嗳气、呕吐、纳呆、心烦等.笔者采用疏肝健脾降逆法施治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36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西医认为是由于胃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以致胆汁和胰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慢性胃炎。中医认为多因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克脾犯胃,胃失和降所致。2002-2004年,笔者采用加味柴平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28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经常反流入胃,对胃粘膜反复损害所致的一种慢性胃炎。笔者临床lO余年,自拟降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吾有幸随师学习数载,现总结部分经验如下。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因病机反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较常见的类型,也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十二指肠内容物(包括胆汁、肠液和胰液)大量反流入胃,使胃黏膜遭到消化液的损伤,而造成胃黏膜慢性炎症、糜烂甚至溃疡,成为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8.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使含胆汁酸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屏障而引起的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病变。多发生在胃大部切除一胃空肠吻合术后及幽门括约肌松弛者。目前西医对该病尚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法。近几年来,笔者在门诊运用安胃汤治疗肝气郁结、胆失疏泄、胃失和降型胆汁反流性胃炎4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加味金铃子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超杰 《中医研究》2005,18(9):44-44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门松弛,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胃引起胃粘膜炎症.由于十二指肠内容物有大量的胆汁,故又称胆汁反流性胃炎.自2002年以来,笔者采用"加味金铃子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疏利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卫海 《新中医》2006,38(1):78-79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肠吻合术后使含胆汁酸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的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病变。近几年来,笔者运用疏利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肝胃不和、胆失通降证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