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谢利欣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8):2823-2825
目的 探讨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疗效.方法 将64例EPISBO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减压量、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治愈时间、X线平片阳性征象消失时间及保守治疗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胃肠减压量、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治愈时间、X线阳性征象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保守治疗成功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χ2 =4.51,P<0.05).结论 奥曲肽治疗EPISBO的疗效确切,能明显减少胃肠减压量,缩短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和术后治愈时间,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陈一红 《海峡药学》2012,(12):185-187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常规内科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61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奥曲肽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及护理,奥曲肽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0.1mg,皮下注射,每8h 1次,连续治疗3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d后胃肠减压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后1年内的复发率。结果奥曲肽组治疗3d后胃肠减压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奥曲肽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4.93、5.72,P<0.05)。结论采用奥曲肽联合常规内科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治疗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颜晓潭  陈雪秋 《海峡药学》2013,25(2):111-112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予以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解痉止痛、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内科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上述内科治疗基础上予奥曲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中转外科手术率,并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和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因病情加重,中转行手术治疗分别3例和11例。观察组中转外科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54,P<0.05)。治疗5d后,观察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7.17,P<0.01)。结论奥曲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胃肠减压引流量,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中转外科手术率。  相似文献   

4.
苏正曙 《海峡药学》2012,(12):184-185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生长抑素0.1mg皮下注射,每8h 1次,至肛门恢复排便排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如出现手术指征则立即手术探查。观察并比较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转外科手术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因病情加重,转行手术治疗3例,对照组转行手术治疗10例。观察组中转外科手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73,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患者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减少胃肠减压量,促进肛门恢复排气,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中转外科手术率,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禁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及质子泵抑制剂等制酸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曲肽25μg/h微量泵输入;同时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每天3次,连用8d,8d后逐渐减量停用。观察2组治疗过程中每天胃液排出量、治疗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肠梗阻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每天胃液量、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肠梗阻治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地塞米松能够显著改善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症状,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奥曲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禁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及质子泵抑制剂等制酸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曲肽25μg/h微量泵输入;同时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每天3次,连用8d,8d后逐渐减量停用.观察2组治疗过程中每天胃液排出量、治疗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肠梗阻治愈时间.结果 观察组每天胃液量、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肠梗阻治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联合地塞米松能够显著改善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症状,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奥曲肽在腹部外科手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医院普外科行腹部手术治疗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奥曲肽组与对照组各70例,奥曲肽组于术后应用奥曲肽治疗,对照组用等量0.9%氯化钠溶液治疗作为对照,比较2组发生腹胀、腹痛的例数、患者恢复自主排气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奥曲肽组发生腹胀、腹痛的例数、恢复自主排气的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术后出血、脓肿继发脓毒症、术后胰腺炎、胰瘘的患者人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应用于腹部外科手术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腹痛、腹胀,缩短肛门排气时间,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继发性弥漫性腹膜炎术后,促进胃肠功能及预防炎性肠梗阻的作用。方法将术前有弥漫性腹膜炎症状及术中发现肠管扩张、肠壁水肿的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12例)和对照组(199例),试验组术后使用生长抑素(奥曲肽)0.1 mg皮下注射,每8小时1次。对照组不用生长抑素。两组在基础治疗方面均相同,分析对比两组术后腹胀情况及平均肛门排气、禁食、住院时间。结果 411例患者均顺利恢复,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腹胀减少,平均肛门排气、禁食、住院时间均缩短,试验组未出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对照组出现2例。结论生长抑素在腹膜炎术后应用可以减少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和禁食时间,有利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58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皮下注射奥曲肽0.1㎎,每8h一次,对比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胃肠减压量少、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短、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快、住院时间短(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奥曲肽能迅速改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引起的症状,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胡满棉 《中国药业》2012,21(13):74-75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均采用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注射液25μ/h微量泵静脉注入。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在疗程第3天、第5天肌酸激酶水平的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能更好地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41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和奥曲肽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抗感染等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采取的措施基础上,再加用奥曲肽0.1mg,每8小时1次,连用3~10d。结果奥曲肽组胃肠减压量在应用奥曲肽后即明显减少,临床症状缓解迅速,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平均住院时间亦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曲肽是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醋酸奥曲肽对腹部术后肠梗阻患者治疗作用。方法腹部手术术后且伴有肠梗阻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醋酸奥曲肽0.6mg静脉滴注,连续给药3天,评价治疗后患者临床疗效,以及腹痛、腹胀和肛门排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和79.4%,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在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几方面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醋酸奥曲肽对腹部术后肠梗阻患者治疗作用明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奥曲肽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2012年9月我院72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奥曲肽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年龄、性别及肠梗阻病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石蜡油胃管内注入,灌肠,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肠外营养,抗感染。奥曲肽组除上述常规治疗外加用奥曲肽25ug/小时静脉泵入,维持24小时,至梗阻解除。观察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24小时胃管引流量、住院天数、中转开腹时间。结果:奥曲肽组用药后腹痛、腹胀改善及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平均住院天数缩短,24小时胃管引流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曲肽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奥曲肽在肠梗阻治疗中的积极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肠梗阻患者,分为奥曲肽组和常规组,对常规组进行常规治疗,对奥曲肽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结果:采用奥曲肽联合常规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76%),且治愈、好转例数均多于常规组,奥曲肽组患者的腹胀腹痛缓解、肛门排气、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患者,其治疗后胃肠减压量明显低于常规组,且数据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肠梗阻的治疗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对于尽快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何贞萍 《中国药业》2012,21(12):109-110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醋酸奥曲肽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7月医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9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对照组4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抗炎、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醋酸奥曲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有所提前(P<0.05)。另外,对照组患者有7例(14.58%)发生不良反应,研究组患者仅1例(2.22%)出现不良反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醋酸奥曲肽联合中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缩短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显著效果。但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普外科2003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89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前瞻性记录、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各种临床数据。结果治疗组(n=46)肛门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和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n=43)(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胃肠减压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胃肠减压量(P〈0.05)。结论奥曲肽对各型肠梗阻治疗是有益的,可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恶性肠梗阻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88例恶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4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奥曲肽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液引流量、各症状改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较对照组的52.27%显著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的胃液引流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消失时间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缩短(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奥曲肽治疗恶性肠梗阻近期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彭铭  谢纲  张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2,(27):549-550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76例肠梗阻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奥曲肽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缓解时间、胃肠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7.4%(37/38),对照组为84.2%(3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治疗无效者均中转手术处理。结论奥曲肽治疗肠梗阻,能明显改善肠梗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奥曲肽在治疗肠梗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科5年来收治的肠梗阻患者96例,随机分为奥曲肽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奥曲肽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0.1 mg.次-1,ih,Q8h,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奥曲肽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腹痛腹胀缓解率分别为92%、71.7%(P〈0.05);肛门排气排便率分别为91.7%、72.1%(P〈0.05);胃肠减压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21.5±32.49)、(530±18.82)mL.d-1(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8.2±2.3)、(10.7±2.6)d(P〈0.05)。2组中转手术率无差异(P〉0.05),肠坏死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奥曲肽治疗各类型肠梗阻,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0.
徐高 《海峡药学》2013,25(4):210-211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在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术后应用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术后患者68例,随机分为生长抑素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予以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生长抑素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生长抑素注射液0.25mg缓慢静脉推注,后以0.25mg·h-1速度静脉微泵给药,直至肛门恢复排便排气。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价。结果生长抑素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和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生长抑素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切口感染和早期肠粘连梗阻各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切口感染5例、早期肠粘连梗阻2例、腹腔残余脓肿2例。生长抑素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31,P<0.05)。生长抑素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61,P<0.05)。结论生长抑素应用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术后患者的疗效确切,能加快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