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受相邻工作面影响的煤巷支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矿受相邻工作面影响的回风平巷12工程地质实际条件,运用FLAC3D三维数值模拟软件,详细分析了工作面回采影响下巷道支承压力分布以及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动引起的侧向支承压力集中区位于煤柱附近上方的岩层中,并靠近采空区一侧.受动压影响巷道变形受工作面开采影响很大,在留有合适保护煤柱的前提下,高强全长树脂锚固锚杆可以有效的控制此类巷道的围岩变形,同时采用钢筋锚网及锚索加强支护技术,以提高锚杆的整体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区段煤柱下回采巷道维护困难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区段煤柱下巷道围岩稳定性,包括工作面进煤柱、过煤柱、出煤柱覆岩结构失稳及其对回采巷道矿压影响分析,基于此,采用锚网索+单体综合支护技术控制区段煤柱下回采巷道围岩,现场监测了区段煤柱及周围采空区下巷道变形和离层情况.结果表明,区段煤柱下回采巷道变形和离层是采空区下的1倍以上,但整体看,巷道围岩变形均较小,证明了控制技术和参数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动压影响下巷道围岩稳定性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巷道围岩稳定性也越来越差,尤其是受动压影响下的巷道围岩稳定性研究更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采用数值模拟软件ANSYS对动压影响下的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巷道顶底部受到的竖直应力是引起巷道变形破坏的主要作用力.  相似文献   

4.
《煤矿安全》2015,(8):135-137
为控制受动压影响的掘进巷道围岩变形及锚杆破断情况,分析巷道的破坏形式为典型的留煤柱沿空掘巷巷道破坏现象。经计算,选取耦合让压应力显示锚杆,规格为20 mm×2 500mm;顶锚杆排间距1 000 mm×920 mm;帮锚杆排间距1 000 mm×1 000 mm,采用新支护技术后,顶板与两帮最大移近量分别为50、90 mm,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为控制受动压影响的掘进巷道围岩变形、及锚杆破断现象,分析巷道的破坏形式为典型的留煤柱沿空掘巷巷道破坏显现。经理论计算,选取耦合让压应力显示锚杆,顶锚杆排间距1 000 mm×920 mm;帮锚杆排间距1 000 mm×1 000 mm,采用新支护系统后,顶板与两帮最大移近量分别为50 mm、90 mm,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刘剑  段军 《采矿技术》2012,12(2):31-34
试验巷道为孤岛工作面沿空巷道,且处于下部煤层遗留煤柱应力集中影响区等复杂的围岩应力环境中.通过数值计算确定了遗留煤柱影响集中系数为1.3,应力影响角为63°,影响范围为遗留煤柱前后50 m范围内.依此提出了集中应力影响区巷道加强支护方案.巷道矿压观测表明,巷道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在复杂的围岩应力环境下实现了一次成巷,满足了巷道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李润芝 《煤矿安全》2024,(3):199-208
煤矿深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经常受到强开采动压作用影响,矿压显现强烈,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程度大,尤其对于孤岛工作面,动压影响更加显著,围岩控制难度成倍增加。为了解决深部孤岛工作面强动压影响回采巷道围岩控制问题,以2308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验证等方法,首先对巷道围岩结构模型进行分析,确定影响工作面围岩稳定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对煤柱宽度和钻孔卸压2种方案进行研究,并根据巷道围岩的实际变形情况,确定巷道围岩的非对称支护参数,实现受强动压影响回采巷道的“卸-支平衡”协同控制方案。经过现场实践验证,2308工作面巷道顶底板移近量为260 mm,两帮移近量为471 mm,巷道围岩的整体性得到增强,变形得到有效控制;采用“卸-支平衡”方案对受动压影响巷道围岩的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花鼓山煤矿回采巷道支护难的问题,组织对井下巷道围岩变形规律进行观测研究,并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掌握了该矿受动压影响下的围岩变形规律,对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以此来合理选择回采巷道支护方式和锚杆支护参数,指导该矿回采巷道掘进和支护设计,使巷道支护方式更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9.
花鼓山矿回采巷围岩变形规律及支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回采巷道支护难的问题,花鼓山煤矿组织对井下巷道围岩变形规律进行观察,并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受动压影响下的围岩变形规律,对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从而优化支护方式和锚杆支护参数,指导巷道掘进和支护设计,使巷道支护更加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0.
基于响应面法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利用有限差分软件模拟了不同水平距离、垂直距离、开采深度、煤柱宽度、围岩强度及支护强度煤柱下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分析了单因素及多因素交互作用下对煤柱底板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内在原因。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巷道变形量的影响主要受煤柱下主应力差分布特征控制,通过调节可控因素(水平距离、支护强度)可以有效减小不可控因素(围岩强度、煤柱宽度、开采深度和垂直距离)对巷道围岩变形量的影响。根据以上研究成果,以主应力差变化趋势对现场巷道进行布置,以"高预应力强力支护"和"差异化支护"为原则对巷道进行支护,现场矿压观测表明巷道稳定性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