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再次手术中应用椎间融合器后路置入并椎弓根螺钉系统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2005年12月-2008年12月,应用后路椎间融合器(PLIF)并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术后复发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其中10例为同侧复发,2例为对侧复发。应用单侧椎弓根钉棒系统并单枚斜向椎间融合器治疗4例,双侧钉棒系统并双融合器治疗8例,根据手术前后的X线片、CT检查和JOA评分,判定该术式的融合率和临床效果。结果随访8-24个月,平均16个月,经X线及CT检查,融合率为96.2%;按JOA评分计算的术后综合平均改善率为91.5%。结论在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再次手术中应用后路椎间融合器(PLIF)并椎弓根螺钉系统能尽可能多地保留脊柱后部结构,增加了融合术后的椎节即刻稳定性,恢复和维持椎间高度,取得了高融合率和高综合改善率的双重效果。其中单侧固定单枚融合器疗效具有创伤少的优点,与双侧固定双枚融合器疗效相当,但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2.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短节段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减压髓核摘除、双侧和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所有病例均同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双侧固定21 例,单侧固定32 例.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根据JOA(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根据ODI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及手术疗效.结果 术后53 例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23个月.复查X线片,两组达到骨性融合.出血量、手术时间及ODI评分两组相比较,单侧内固定组优于双侧内固定组.JOA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短节段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植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可有效的进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后路小切口下应用异形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73例采用后路小切口单枚异形椎间融合器行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本组获得平均38.6个月随访,术后腰腿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VAS、JOA术前和末次随访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后路小切口单枚异形椎间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具有创伤少、融合率高的特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单侧椎弓根螺钉及单枚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单侧经椎间孔后路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45例一侧肢体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经单侧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结果 4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12±6)个月.6个月后X线及CT提示椎间融合,钛网椎间融合器无移位,无沉降,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疗效评定按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评定,术前(4±0.5)分,术后(13±0.8)分,平均改善率为85%.结论 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脊柱外科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单枚或双枚椎间融合器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05医院在2010-01-2012-01进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的87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A组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单枚椎间融合器治疗,B组联合双枚椎间融合器。按日本骨科学会(JOA)1984年制定的腰腿痛疗效标准分别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随访评分,计算治疗后的改善率和优良率;测量椎间隙高度变化并按Suk标准评定椎间融合率。按以上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随访24个月时,B组椎间隙高度丢失明显低于A组(t=24.190;P0.05),但两组椎间融合率无明显差异。两组的手术并发症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单枚与双枚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疗效及椎间融合率相当,使用单枚椎间融合器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且患者经济负担更小,但采用双枚椎间融合器患者的椎间隙高度丢失低于单枚椎间融合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7月~2007年10月对2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后路扩大椎板切除神经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自体骨填塞Cage行椎间融合术进行再手术治疗,应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及ODI功能障碍指数进行术后疗效评定。结果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3.6个月,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无断钉及融合器移位等并发症。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较理想方法,它可同时进行神经根减压及重建腰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自体骨加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行后路下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9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43例腰椎不稳症患者采用自体骨(自体棘突、椎板骨粒)加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行下腰椎融合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病情分别给予滑移矫正或(和)椎间撑开。[结果]143例145个间隙采用自体骨加单枚椎间融合器行下腰椎椎间融合,手术中为安全置入椎间融合器需要切除部分小关节突,切除范围在30%左右。术后C型臂X线机透视可见椎间隙形态恢复正常。143例患者得到随访,X线片或CT显示椎间融合,141例临床疗效满意或基本满意。[结论]腰椎不稳采用自体骨加单枚椎间融合器及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椎间隙形态恢复满意,椎间融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6例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对术前、术后和随访时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植骨融合率100%,神经功能JOA评分显著改善,无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是治疗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自体骨环形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的疗效。方法对40例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失稳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依植骨方式的不同分为Cage植骨融合组(A组)和自体骨环形植骨融合组(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及手术前后的JOA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优16例,良2例,可2例;B组优14例,良4例,可2例。两组的优良率均为90%。两组椎间隙高度均有所丢失,A组丢失量少于B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所有手术节段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后路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和环形植骨融合分别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良好方式,临床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枚融合器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对26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腰椎后路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枚cage的融合手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或CT片,观察融合率及并发症情况;采用JOA腰腿痛评分法评估疗效.结果 术后均无伤口感染、神经损伤.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27个月.临床融合率96.2%(25/26).JOA评分:术前为12.43分±2.16分,末次随访时为24.53分±2.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改善率为81.6%.疗效评定:优19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92.3%(24/26).结论 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枚cage融合术治疗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单、创伤小、内固定可靠、融合率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同期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椎间融合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患者42例,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单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及髓核摘除治疗,研究组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JOA评分及术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优良率95.23%明显高于对照组57.14%(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椎间融合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的效果显著,术后恢复速度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治疗27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果手术时间110~160 min,术中出血量150~350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56个月。疼痛VAS评分和JOA评分: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见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融合器移位等情况发生。结论 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融合器在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定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1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定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结果:21例患者手术后临床疗效评价,优14例,良6例,融合区均骨性愈合,未见假关节形成和根性疼痛复发,椎间高度及复位程度无丢失.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融合器是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定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自2001年5月-2004年1月,对37例退变性腰椎不稳同时合并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系统非手术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而行椎间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其中26例采用腰椎体间融合器(cage)椎间融合加TSRH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11例采用腰椎体间融合器椎间融合加TENOR-Ⅱ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及复位系统。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2.2个月。根据腰椎不稳与腰椎管狭窄专题研讨会纪要所采用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优26例,良10例,差1例,优良率达97%。根据下腰痛评分(JOA score)由术前平均6.9分提高到术后20.6分。随访期间椎体间固定融合节段稳定,融合良好,无椎间高度及复位丢失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检查相符合的退变性腰椎不稳通过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减压后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术和单枚cage植骨融合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6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28例减压后采用单枚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A组),34例减压后采用单枚cage植骨融合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手术前后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痛评分15分法(包括主观症状、客观体征、膀胱功能)评定神经功能,计算改善率和优良率。随访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和与cage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JOA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2~30个月,平均24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改善率平均为78.12%,B组为94.32%;A组优良率为82.14%,B组为97.06%;A组植骨融合率为78.57%,B组为97.06%。两组间改善率、优良率、植骨融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cage相关并发症(cage脱出、移位和沉降各2例)的发生率为21.43%(6/28),B组cage移位1例(1/34,2.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减压后采用单枚cage植骨融合术和单枚cage植骨融合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都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但后者植骨融合率较高,融合器相关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腰椎后路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比较。方法 采用手术治疗35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其中16例减压后采用单枚cage植骨融合加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19例在前一术式基础上采用双侧椎弓根内固定。结果 2组间改善率、优良率、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2种术式都能取得较好疗效,但单侧固定组手术时间短、创伤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不稳的临床应用价值,报告其初步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01-2013-10,使用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伴不稳36例,采用JOA评分,分析术前与术后评分及融合情况。结果术后JOA平均改善率为(85.1±8.2)%,应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该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间不稳,具有创伤小、融合率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适合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8.
腰椎滑脱术后失败病例后路再手术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个体化腰椎后入路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术后失败病例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1月再手术治疗的12例腰椎滑脱术后失败病例的临床资料,单纯腰椎不稳2例,单纯腰椎管狭窄1例,腰椎不稳伴腰椎管狭窄4例,腰椎间盘突出1例,明显植骨未融合4例;内置物失败包括椎弓根内固定松动5例,椎弓根螺钉断裂3例(其中2例合并椎间融合器突入椎管),单纯椎间融合器突入椎管1例。再手术时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双侧cage椎体间植骨融合术5例,双侧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单枚cage椎体间植骨融合术3例,单侧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单侧cage椎体间植骨融合术2例,单纯椎板间开窗减压术1例,另1例更换cage椎体间融合,而保留原有的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通过影像学检查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综合评价再手术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1例硬膜囊撕裂,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经抬高床脚,术后5d脑脊液漏愈合,无脊髓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5~4年,平均2.7年。椎间植骨均达骨性融合,椎间融合器无移位;未见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松动或断裂;腰椎滑脱无加重或复发。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末次随访时为21.9%±3.0%,与术前81.8%±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滑脱术后失败因素复杂,应根据具体病因个体化选择手术方法,后路手术是治疗这类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年龄35~79岁,平均51.8岁,行腰椎后路病变节段附件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椎间植骨融合。随访1~7年,观察JOA评分、融合情况、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术后1年及最终随访时临床恢复率分别为73.53、82.35和85.29。最后一次随访的融合率达98.53,1例未观察到可靠的融合,并在术后3年出现内固定的断裂而再次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82,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41。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初次手术方式:椎板间开窗间盘切除36例,内窥镜下微创间盘切除20例;再次手术采用后路双开窗减压,神经粘连分离,椎间盘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上下关节突关节融合植骨术。随访50例,采用JOA29分法进行术前和随访时的评分。结果56例患者手术中发现原手术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有38例为原手术节段间盘脱出,占67.9%。再次手术平均历时2.7h,术中出血平均48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5.6d。患者再次手术前JOA评分平均11.6分,术后随访时JOA评分平均25.9分,平均改善率81.7%。结论初次手术处理不当以及术后腰椎局部生物力学的改变是间盘突出复发的主要原因。对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的再次手术治疗,在同时解决减压和稳定两个问题后,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