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郭燕 《纺织导报》2016,(3):84-87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以下简称CAFTA)正式成立。5年来,随着双边纺织品服装贸易"零关税"的全面实施,及全球服装加工业向东南亚国家的转移,东盟国家服装出口能力不断增强,加大了从中国进口纺织品的数量。本文基于2010—2014年中国对东盟纺织品出口数据,分析CAFTA建成5年来,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促进作用。2015年11月,中国与东盟十国签署了CAFTA升级版成果文件《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将对未来我国纺织品出口带来新的机遇,有利于国内纺织企业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全方位地与东盟国家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综述法,从农产品的贸易结构、竞争性与互补性、产业内贸易及贸易影响因素等四个方面总结与评述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概况。研究表明,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使双边成为经济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共同分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惠,使国与国之间在发展过程中的服务贸易和产品贸易获得优势互补,并实现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随着双边农产品贸易的不断增长及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经济发展稳定性的提高,有助于在国际市场激烈竞争中占据有力的市场地位。中国与东盟农业贸易结构水平仍有提升空间、贸易逆差仍然存在、贸易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产业内贸易以水平型为主。制度距离、航运距离等是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增加。  相似文献   

3.
王克林 《西部皮革》2010,32(3):15-15,18
<正>2010年1月1日起,中国和东盟6个老成员国(文莱、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之间将有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将从9.8%降到0.1%;东盟6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将从12.8%降低到0.6%。  相似文献   

4.
《印刷世界》2004,(7):52-53
知名东南亚商务专家、北京东盟之友商务顾问中心主席许宁宁提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正呈现十大走向:  相似文献   

5.
《北京皮革》2010,(2):29-29
伴随今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启动,一个中国东盟零关税的时代已经到来。根据中国和东盟成员国日前正式签署的《投资协议》,中国与东盟双方将相互开放市场,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降至0.1%,93%自东盟进口的产品实现零关税,东盟也将对中国90%以上的进口产品实行零关税。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和东盟国家将在2010年完成自由贸易区建设,农业领域始终被摆在双方开展合作的首要位置,并以“早期收获”的方式向东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成员国提供优惠。从2003年10月113起,中泰果蔬贸易实行零关税,将自由贸易区原定进程提早了3年。作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的第一步,双方将从2004年开始  相似文献   

7.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三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表示,中国政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扩大对东盟投资规模,提升投资水平。中方争取在5年内同每个东盟成员国共建一个经贸合作区。据中方统计,截止2010年4月,中国对东盟  相似文献   

8.
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15个成员国包括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覆盖总人口22.7亿,国内生产总值合计26.2万亿美元、总出口额5.2万亿美元,均占全球的约30%.历经8年谈判磋商后,RCEP各成员国共同推动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从构想变为现实,这不仅...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技术合作现状分析在双边关系顺利发展的基础上,中国与东盟的经济技术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东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双方在进出口贸易、相互投资、工程承包及劳务合作等领域的互利经贸合作卓有成效,为双边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双边贸易贸易额增长迅速。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年均增长20%。2000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到创记录的395亿美元。进入2001年,虽然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及“9.11”事件的影响,中国—东盟贸易额仍保持增长势头。1975年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总额为5.23亿美元,在…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即将迎来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10月22日至25日,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南宁隆重举行。中国-东盟博览会对推动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进程,推动相互间多方面的往来,对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的广西,在为此做出卓有成效的努力的同时,也  相似文献   

11.
该文运用最新的因果关系分析工具DAG,通过分析东盟五国1987年1月到2005年4月的通货膨胀之间的传递发现:①在短期,马来西亚是最外生的变量;而在长期,菲律宾是最外生的,印度尼西亚成为最内生的变量。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最大;③新加坡对其他国家影响很小,但在中期,新加坡也对其他成员国有较大的影响。④通货膨胀在东盟的传递效应很低,整合程度还很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从东盟市场当前呈现政治安全隐患、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和对中国硬实力的发展仍然存在戒备心理等新的风险特征作为切入点;其次从东盟宏观经济、市场、自然和技术等方面分析东盟市场风险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回避东盟市场发生突变给中国企业带来的风险、面对来自东盟市场不可回避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积极主动地进行风险分散、努力寻找风险转移的途径和提高团队风险自担的认识等应对措施,希望给中国企业进入东盟市场过程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葡萄酒经济季刊》杂志的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葡萄酒竞赛中获得铜牌,也能够为葡萄酒厂带来非常好的经济效应。但是,这并不能一概而论,有的竞赛却不一定能够为葡萄酒厂带来好的结果。因此,要参加哪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马来西亚有着悠久的良好贸易关系,近年来,中马两国贸易综合迅速攀升。目前马来西亚已经跃居东盟对华贸易之首。马来西亚是向中国进口货值列前+位的国家之一,占食品进口总额的7%。特别是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立.东盟6个老成员国(泰国、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新加坡)实行零关税。东盟秘书长素林称,这是自1992年建立东盟自贸区以来各方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东盟自由贸易区(ASEAN Free TradeArea,简称AFTA)于1992年提出,现包括原东盟6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和4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共10个国家,陆地总面积为450万平方公里,人口5.3亿。早在1999年,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铬基就曾在马尼拉召开的第三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国愿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联系。这一提议得到东盟国家的积极回应,并于2001年11月,双方正式宣布将在十年内建成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经过十年努力,涵盖十九亿人口、  相似文献   

16.
快览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将为纺织行业出口带来新增长点在不久前出炉的2009年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分析报告中,透露了这样一个信号:相比传统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的日趋饱和,东盟市场已显露生机。目前,东盟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纱线和面料出口市场。2009年,我国对东盟出口的纱线面料占出口比重达到了16.3%。随着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中国  相似文献   

17.
<正>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2010年的如期建成,中国对东盟投资呈高速增长态势,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与东盟互利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通讯、电力、劳务合作、工程承包、制造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等诸多领域合作进展顺利。据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上半年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78.4亿美元,同比增长43.9%。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12.21亿美元,同比增长125.7%。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达1364.9亿美元,同比增长54.7%。投资合作是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重要内容。作为由中国和东盟10国政府共办的年度经贸盛会,每届博览会都设置投资促  相似文献   

18.
快览     
<正>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将为纺织行业出口带来新增长点在不久前出炉的2009年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分析报告中,透露了这样一个信号:相比传统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的日趋饱和,东盟市场已显露生机。目前,东盟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纱线和面料出口市场。2009年,我国对东盟出口的纱线面料占出口比重达到了16.3%。随着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中国  相似文献   

19.
《生活用纸》2009,(3):8-8
里昂首次追踪恒安国际(01044.HK),评级为买进,目标价25.90港元。该行指出,恒安国际是中国第二大生活用纸品牌制造商,众多的产品种类给公司带来了规模经济效应,预计产品扩张和品牌升级将是主要趋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鞋业面临的挑战 应该看到:在国际市场上,我国鞋业没有自己的世界名牌,使我们的鞋产品的竞争力处在非常不利的地位,我们的优势仅是靠劳动力成本低来维持。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种优势正在逐步丧失。以越南为例,1992年其鞋类产品在欧共体市场的占有率仅为2%,到1994年就达到了13%。而目前缅甸已成为东盟成员国,老挝、柬埔寨亦将很快成为东盟成员,这些劳动力成本极低的国家对中国的鞋业出口将构成很大威胁。 在中国鞋最大的市场—美国市场上,威胁不仅来自劳动力成本方面。北美自由贸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