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引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2,(36):4822-4823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80例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穿刺治疗,并施以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80例肿瘤化疗患者中,74例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92.5%;有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15.0%。结论 PICC在肿瘤化疗中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可有效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丽萍 《吉林医学》2011,32(15):3147-314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简称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操作实用性及优越性。方法:对98例肿瘤患者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结果: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成功率为97%,置管时间89~290 d,平均127 d。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能够极大地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延长了置管时间,降低了治疗成本,宜广泛用于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3.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2):199-201
目的:比较两种外周静脉穿刺方法在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效果及探讨在超声心动图辅助导管头端定位下行儿童PICC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例行PICC置管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采用超声血管定位下血管穿刺方法,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外周静脉穿刺采用盲穿方法。比较两组患儿外周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贵要静脉选择率、外周静脉穿刺时间、置管时间、置管中、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外周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93.3%),贵要静脉穿刺选择率高(90.0%),外周静脉穿刺时间及总的PICC置管时间短,穿刺点渗血及静脉炎的发生率低(P<0.05)。结论:超声血管定位联合超声心动图辅助导管头端定位行儿童PICC置管术操作方便,能够提高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王文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313-2315
目的:通过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护理观察,寻求更适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静脉置管方法。方法观察比较2010年12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术化疗的60例患者和6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ICC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5%,锁骨下静脉置管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平均(111±18)d,锁骨下组留置时间平均(28±6)d,锁骨下穿刺组留置时间明显少于PICC组(P〈0.01);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减少化疗药物渗透、感染及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而且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保留时间长,是一种可靠有效的静脉治疗途径,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比较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帮助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刺激,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完成。方法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结果应用PICC导管28例,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8%,留置时间60 d~180 d.结论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减少病人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及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和组织坏死。方法:从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结果:应用PICC管105例,插管成功率100%,留置时间14~210 d,平均置管时间110.5 d。结论: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避免了长期化疗引起的静脉炎,化疗药物外渗造成组织损伤或坏死,消除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拓展PICC使用范围,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对经手臂穿刺失败的31例患者采用经颈外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PICC置管,观察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颈外静脉穿刺15例,颈内静脉穿刺成功16例,穿刺成功率100%,留置时间最长140d,最短43d,发生局部感染1例,意外拔管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颈静脉穿刺PICC置管作为手臂穿刺失败的补充,同样能够发挥PICC的功能,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使PICC穿刺成功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8.
张宝珍  李海燕 《中外医疗》2008,27(35):187-188
目的 探讨行PICC置管术在肿瘤外科化疗中的运用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相关护理问题及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 PICC导管留置时间8-150天,置管成功率91%,患者满意度95%. 结论 PICC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运用,避免了反复穿刺导致的血管损伤,减少因药物外渗致周围组织坏死的危险,为临床化疗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静脉途径,而术前详细评估患者,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必要的健康教育,高质量地PICC维护等等干预措施的落实,保证了患者化疗和支持治疗的有效延续,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磺酸粘多糖乳膏在静脉穿刺困难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静脉穿刺困难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山莨菪碱治疗,观察组患儿使用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留置针和PICC置管耗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留置针和PICC置管耗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4/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穿刺困难患儿采用磺酸粘多糖乳膏进行治疗,能够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同时可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王桂清  容林静  谭超 《吉林医学》2006,27(10):1294-1295
目的:探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脑血管意外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75例患者置管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PICC组37例和浅静脉留置组38例,分别观察及比较两种方法置管成功率、置管留置时间的长短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ICC置管成功率94.6%(35/37),浅静脉留置成功率97.4%(37/38)。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浅静脉留置技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浅静脉留置技术组为47.3%,P﹤0.01。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痛苦小,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能迅速稀释药物、解除药物对周围血管的损伤,保护患者上肢静脉,减轻因反复穿刺及输注强刺激药物而引起的疼痛,因其操作简便、使用安全、便于长期留置、经济、创伤小等优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尤其在肿瘤化疗及静脉高营养治疗中.虽然具有诸多优点,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仍出现部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如肥胖(体重指数>28)、水肿、反复治疗等患者的血管条件不佳,肘部血管弹性差、无法直视或触及,导管使用时间短,评估困难,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低等因素,影响治疗过程,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血管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PICC置管最早由美国静脉注射治疗护士Royer于2000年开展,可明显提高PICC置管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已成为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新技术.我院静脉输液小组运用血管超声评估结合MST进行PICC置管,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ICC在消化道出血危重患者静脉输液和抢救中的优势及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总结86例消化道大出血应用PICC的临床资料,分析PICC在消化道出血危重患者输液治疗和抢救中的优势、并发症及护理对策.结果:PICC留置时间为1~137 d,静脉炎发生率5.8%,局部渗血43.1%,经护理干预后继续留置.结论:PICC解决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了护患纠纷及护理人员被感染的机会,PICC在消化道出血危重患者静脉输液和抢救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向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PICC)导管在化疗患儿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60例化疗患儿采用肘前外周静脉穿刺,将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置入中心静脉内,观察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结果置管成功率100%,无感染或因并发症拔管者,导管留置时间120~365 d。结论化疗患儿使用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进行化疗,可以减少患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及恐惧心理,减少和(或)避免药物外渗,提高患儿依从性,同时降低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护患纠纷。方法:掌握护患沟通技巧、准确输入药物治疗量的技巧、利用输液瓶放低法穿刺的技巧。结果: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9%。结论:缩短了治疗周期,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帮助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刺激,保证化疗过程的顺利完成。方法: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术。结果:应用PICC导管2例,插管成功率为100%。结论: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6.
彩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提高PICC置管术的成功率,在彩超引导下行PICC穿刺置管,探讨彩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0例患者采用在彩超引导下经上肢深静脉或浅静脉穿刺,另外50例患者采用传统盲穿法经上肢浅静脉穿刺.结果 彩超引导下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88%,二次性置管成功率100%,平均置管完成时间(22.5±3.4)m...  相似文献   

17.
目前,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在静脉化疗的过程中为了减少药物的刺激,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常使用PICC置管,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对患者的多次穿刺,可进行较长时间的留置,易于护理。因此,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应用的过程中应做好护理工作,包括置管前的准备、穿刺护理、置管后的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等,通过全方面的护理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肿瘤患者及老年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预防和减少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及老年病人外周静脉穿刺困难,以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方法 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54例肿瘤及老年患者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 应用PICC导管54例,插管成功率为98.15%,留置时间10 d~1年.平均置管时间107.53 d,除1例导管材质过敏外,均完成治疗.结论 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安全、简便、留置时间长、成功率高等优点,减少了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及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PICC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减少肿瘤病人化疗期间药物损伤的发生,探讨PICC的应用.方法 对38例肿瘤病人采用PICC置管进行化疗药物输入.结果 经临床观察,穿刺成功率为94.7%,治疗过程中共发生静脉炎2例,穿刺点出血2例,无1例出现皮下硬结.结论 PICC置管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同时显著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肺癌化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ICC置管的肺癌化疗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依从性、PICC导管留置时间、留置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良好率和留置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提高肺癌化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