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大中型城市的公共租赁自行车存取站点的不足,站点容量不大以及自行车停放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等问题,设计了地下多层回转式立体自行车库系统。多层回转式立体自行车库分为三个部分:圆柱形多层车库、垂直回转传动机构部分、机械手。控制系统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来实现自行车的自动存取功能,编制了相关程序,并经调试,仿真运行成功。自动存取地下立体自行车库可以稳定、可靠、快速的进行自行车的自动存取,并且节约了地面空间、保护了自行车。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无法实时获取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的位置、可借数量、剩余车位等信息的问题,设计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该系统由硬件系统(信息采集节点、管理基站)和软件系统(Web数据管理平台、Android智能移动终端)组成。信息采集节点的RFID刷卡器采集各停车位信息后,利用n RF近距离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将信息发送至管理基站,并通过HTTP网络传输至Web数据管理平台;Web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查询、存储和更新,最后响应Android智能移动终端的请求,实现各站点相关信息的在线查询。系统具有环保、便捷、操作简单等特点,并且能推广到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新能源机动车充电站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出现的比较晚的公共交通模式,社区交通能够解决居住在偏远区域以及需要特殊帮助的社区居民的交通需求,而这些交通需求是现有的其他公共交通模式无法满足的。文章通过介绍英国大曼彻斯特地区的社区交通组织对于完善当地公共交通系统的作用,并由此来分析社区交通模式对于完善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和提高人民福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于当今的上班族来说,每天至少两次在路上的“艰难跋涉”是件很头疼的事:城市公交缓慢而拥堵,私家车价格昂贵,骑自行车又实在不堪其累,所以既省力又经济的交通工具是他们所渴求的。时下流行的电动自行车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一般的上班族只需攒下二至三个月的工资就可拥有一辆终身受用的代步工具,拥有了它就无须因交通堵塞而担心误时,也免去了普通自行车长途骑行的艰辛。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主要对城市上班族的家庭书桌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力图通过对使用情况的分析,引导家庭书桌的设计。通过对城市上班族家庭书桌使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城市上班族家庭书桌的使用现状,并分析得出城市上班族现有家庭书桌主要存在两方面的使用问题:一是收纳整理方面,另一方面是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问题,并得出城市上班族的家庭书桌需要重新规划设计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泰安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服务点设备亭设有前端资助服务机和智能自行车,主要含有租用、资费查询功能;服务终端设有地图,主要含有查询附近最近服务点功能,第二类是点状服务终端,用于使用者租还车的固定服务点,通过手机APP和多种付款方式简化租借流程,重新为泰安山地旅游城市设计的公共单车更加适应山地地形与旅游城市的租赁环境。  相似文献   

7.
公共自行车系统是实现各交通方式间进行"无缝对接",破解交通末端"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关键。文章首先针对厦门岛内公共自行车数据进行外业采集、内业加工,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厦门岛内公共自行车数据。基于德尔斐法,列出了影响骑行舒适性的主要因素及权重系数,通过骑行舒适度的算法,得出任意公共自行车站点间骑行路线的舒适度情况,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路段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影响骑行舒适性的主要因素为道路的坡度以及类型,骑行过程的周边环境也对舒适性产生了影响。通过骑行舒适度算法可以为市民的出行及体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迷你自行车部件尺寸影响骑行的问题,运用工业设计及人机工程学知识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FAST法的功能问题,建立功能树选定设计改进点;建立自行车传动模型,计算了传动系统尺寸配置;分析了迷你自行车主要尺寸对骑行的影响,设计了基于骑行动作与车身尺寸的车架伸缩机构;研究迷你自行车安全性涉及的问题,通过分析车架改进后骑行姿态特征,设计了基于人机工程学分析的车座。通过改进设计使迷你自行车满足悠闲骑乘需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系统仿真环境,构建了电动自行车电驱动系统的仿真模型,结合工程产品进行了仿真研究。其结果与理论分析和产品的性能参数基本吻合,且与相关文献中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故本方法对电动自行车电驱动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米兰之花     
OBR  葛丽丽 《缤纷家居》2013,(10):70-73
米兰之花并非花,而是一座综合公寓社区,包括了如写字楼、酒店、餐馆、电影院、休闲、住宅等一系列特色功能群体。之所以称作米兰之花,是因为那里就像一座大花园,公共景观与私家花园相映成趣,住宅建筑统一于周围的公共景观环境中,人造景观与自然生态相融共生,从而定义出如住在公园一般的居住品质与居住归属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城市社区体育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体育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为重要参考,立足于当前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的现状与地位,阐述了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要素。本文提出了在城市标准化建设视野下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系统的构建策略,为社区居民提供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为政府制定体育服务政策提供决策基础,以引导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社区公共健康服务是新时期我国社会美好生活需要中的一部分,为了保障居民的健康生活的良好发展,逐渐延伸出了体医融合科学理念.相关研究发现体医融合在社区公共健康服务中有较好的发展方向,并且能够有一定深度的发展趋势,在运动处方、AI运动技术指导等方面可以作为体医融合发展中深度研究并应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家具》2016,(2)
本文旨在探讨可持续设计理念在公共服务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以"集装箱与城市生活"项目为例,通过对城市事件、城市公共空间的全面考察,洞察集装箱及其衍生产品在城市生活中新的应用领域,包括城市公共交通、社区生活、休闲娱乐、公共服务等。可持续设计理念在基于集装箱的公共服务创新领域的应用方法可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基于功能创新的废旧集装箱升级改造和利用;二是基于社会创新的以集装箱为核心的新商业模式及服务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从根本上减少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模式。海盐县为践行这一理念于2011年11月推出"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的公共自行车工程,并逐渐成为造福民生,绿色环保健康的城市立体公共交通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层理论内涵及效益已获得普遍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设计与人类需求的多元化背景下,从健康社区建设视角出发,分析公共空间现状和人群需求,探讨社区公共空间新的交往方式。通过可移动活动空间设计激活社区,利用单体展示、小群体互助、大群体共享等设计方法灵活适应不同空间变化。注重交互、娱乐、教育等功能的植入,打破室内外空间界限,提高公共空间利用率,方便不同地点之间的迁移,达到社区居民的互助共享。优化社区公共空间,调整人与空间的需求关系,提升公共空间品质,整合利用,达到互动、健康、智能、生态。  相似文献   

16.
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整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就所查阅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在开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拟以大连市中山区为研究对象,从大连市中山区的中小学和社区进行走访调查,重点调查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一体化的现状、阻碍发展的因素,并根据调查的结果分析其一体化发展趋势,为大连市中山区进一步完善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一体化发展提供可实施的方案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力提倡绿色出行、节能减排,使得自行车的数量日益增加,造成了自行车停放无序、占用道路、阻碍交通等问题。针对现有问题,设计研究出一种充分利用上层空间、经济适用的空间旋转式自行车停车装置,设计了该装置的提升传动模块、支撑模块、旋转模块等,实现自行车从一维地面到上层三维空间的转移。该装置将极大提高空间利用率,有效解决乱停乱放、占地面积大、阻碍交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重工生产领域科学化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公共电力的分配问题开始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信息平台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并以此为基础,重点强调了二次安防措施的策略,试图为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信息平台设计提供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两轮看世界     
路桥 《缤纷家居》2014,(12):21-21
在今年举行的欧洲自行车展览中,一款多功能电动自行车nCycle吸引了大家的眼球。nCycle智能自行车采用流线型的车架设计,从外表上看比普通自行车更简洁美观。该车首创了智能车锁系统(nLock)、收纳系统(nPocket)、折叠系统(nFold)和以及电子系统(nPower)。  相似文献   

20.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建设已成为当下主流的人居环境理念,本文针对成都二江寺TOD项目实地调研,分析地铁站点周围人文历史、功能空间、人群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总结目前区域内导视系统的现状与不足之处,结合地域特征、边界定位、人群诉求三种途径,提出适合地域文脉体现于综合性公共空间导视系统功能上的创新性设计方案。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文化要素的提取,结合导视系统的设计实践,证明了地域文脉同样可以具有功能作用。利用文化元素在引导受众寻路、综合空间定位、信息识别等方面融入人们对于空间的意象感知,将导视系统作为信息交互的载体,以期为多元复杂的公共空间导视设计带来创新与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