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将球毛壳ND35定殖于板栗实生苗植株内部,研究ND35对板栗苗苗高、根系及开花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ND35对板栗苗高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其侧根和毛细根的生长及开花时间具有显著影响;ND35在板栗苗植株组织内的定殖活性与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球毛壳DN35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生防效果,为该菌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植物内生真菌球毛壳(Chaetomiumglobosum)ND35为供试菌株,在温室和大田条件下测定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对5种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ND35对杨树侧根和胸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接种ND35能诱导杨树对腐烂病菌和叶锈病菌产生抗性;也能诱导番茄和菜豆对灰霉病菌产生系统抗病性;还可有效防治菜豆立枯病。[结论]内生真菌球毛壳ND35引起的诱导系统抗病性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庆华  李超  何邦令  宋勇  聂化东  赵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256-6257,6298
[目的]阐明球毛壳中抗真菌物质对树皮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发酵液萃取、薄层层析分离和抑菌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毛白杨内生真菌球毛壳ND35产生的抗真菌物质对树皮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球毛壳ND35的抗真菌物质粗提物对杨树和苹果树腐烂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2种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是66.4%和72.6%。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是92.2%和80.4%。薄层层析分离和活性测定结果证明,抗真菌物质2号组分在对树皮腐烂病菌的抑菌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结论]球毛壳中抗真菌物质对于树皮腐烂病有生物防治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球毛壳ND35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生防效果,为该菌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植物内生真菌球毛壳ND35为供试菌株,病原菌有杨树腐烂病菌、立枯丝核菌、番茄灰霉菌。(a)调查球毛壳ND35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扦插杨树枝条时,设2个处理:①接种10g长有球毛壳ND35的麦粒培养基;②接种10g无球毛壳ND35的麦粒培养基为对照。出芽后,测量杨树高度、1.3m处的胸径,同时调查侧根(d≥8mm)数量。(b)大田试验测定球毛壳ND35对杨树腐烂病的拮抗作用。采用烫伤接种的方法,在主干距地面高50cm和100cm(约树干的1/3和2/3)处先用火烫伤树皮,再接种含病原菌菌丝体的PDA菌饼。在随后的1个多月统计发病情况,以29d后发病的为0级,26~28d发病的为1级,23~25d发病的为2级,20~22d发病的为3级,19d之内发病的为4级。分级计数,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和拮抗效果。(c)大田试验调查球毛壳ND35对杨树叶锈病的拮抗作用。在杨树1.3、1.7、2.1m处分别调查2个处理组杨树叶片正面(冬孢子堆)及背面(夏孢子堆)的发病情况,在发病杨树上,根据同一高度叶正面和叶背面的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比例确定分级标准:没有发病为0级、0~20%为1级、20%~40%为2级、40%~60%为3级、〉60%为4级。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和拮抗效果。(d)温室试验测定球毛壳ND35对灰霉病的诱导抗病作用。将菜豆、番茄分别分为2个处理:①接种拮抗菌ND35;②不接种ND35。分别测量病斑长短直径,计算病斑面积。(e)温室测定ND35对菜豆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处理组:播种时接种内生菌球毛壳ND35,同时接种立枯丝核菌;对照组:播种时只接种立枯丝核菌。在接种10d后观察发病情况,根据病斑直径占茎基周长的比例确定分级标准:没有发病的植株为0级,〈25%为1级、25%~50%为2级、50%~75%为3级、〉75%为4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结果]球毛壳ND35在植物体内定殖后能促进杨树根系和胸径的生长,使植株粗壮,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接种球毛壳ND35能诱导杨树对腐烂病菌和叶锈病菌产生较好的拮抗效果;也能够诱导番茄和菜豆对灰霉病菌产生抗病性,诱导抗性效果分别达58.85%和35.65%;还可有效防治菜豆立枯病,防治效果达50.9%。[结论]内生真菌球毛壳ND35引起的诱导系统抗病性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球毛壳菌生物菌肥不同用量对草莓植株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球毛壳菌生物菌肥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温室大棚中开展试验,按不同球毛壳菌生物菌肥施肥量(0.5、1.0、2.0g/株)设3个处理,不施肥为对照处理,检测内生真菌球毛壳菌ND35在草莓上的定殖率;分析不同菌肥用量对草莓生物量和生理指标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球毛壳菌ND35可以在草莓植株内定殖,其定殖率与菌肥用量正相关。不同处理的球毛壳菌生物菌肥对草莓植株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具有显著影响,施用0.5g/株和1.0g/株的菌肥用量有利于草莓的生长和发育。【结论】0.5~1.0g/株用量的球毛壳菌生物菌肥可提高草莓产量和改善其品质,球毛壳菌生物菌肥可应用于草莓田间大规模生产中。  相似文献   

6.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植物内生真菌球毛壳ND35菌株在黄瓜品种“津研4号”根部的侵染定殖情况.菌丝主要从表皮细胞之间的缝隙侵入,在表皮细胞和外皮层细胞中定殖,可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通过施用不同含量的球毛壳ND35菌肥,研究其对不同黄瓜品种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2g/株毛壳生物菌肥处理在显著增加黄瓜品种“津研4号”和“申绿06号”株高和叶面积的同时,提高了黄瓜产量,黄瓜单株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3.2%和67.2%.  相似文献   

7.
球毛壳(Chaetomium globosum)ND35是一株优势内生真菌,对多种作物有促生作用。本试验主要研究了球毛壳ND35不同菌剂和接种次数对杨树扦插苗、菜豆、黄瓜、烟草、生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次接种对杨树苗高生长影响更明显,但对胸径和地径影响不大;菌剂3应用于菜豆、黄瓜时效果较好;育苗时接种对烟草叶片数影响较大,移栽时接种主要影响株高生长;能够增加生姜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对球毛壳(Chaetomium globosum)ND35菌株的RAPD扩增特异性DNA片段进行分析,利用Prim-er 5.0软件设计了一对引物,即ND35-1:5'-GCTCGCAGCTCTGGTGCGGT-3',ND35-2:5'-GCCGATTGC-CCATGTCCACCTC-3',以球毛壳ND35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此引物建立并优化了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的最佳体系,并据此对杨树和黄瓜两种植物中ND35菌株的定殖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引物可以用于球毛壳ND35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相似文献   

9.
生防真菌球毛壳ND35的RAPD特异序列的标记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包括球毛壳ND35在内的20个真菌分离物进行分析,筛选出球毛壳ND35的RAPD扩增特异性DNA片段,经pEASY—T3载体克隆和测序、Seqman整合后,用Primer5.0软件设计了球毛壳ND35的特异引物对CgND35—1:GTTGCCAGCCCGAGGGGAAG,CgND35—2:G111ACCAGCCATGCCTTGAAG,经优化PCR条件,成功获得球毛壳ND35的SCAR标记,该标记片段长度为329bp。用CgND35—1/CgND35—2引物对进行了SCAR标记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表明该特异引物可用于球毛壳ND35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
对杨树连作土壤中施加不同剂量的球毛壳ND35菌肥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生长的一年生杨树叶片的光响应过程、叶绿素荧光等指标,探讨该菌肥对杨树生理性能以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土壤中球毛壳ND35菌肥含量的增加,杨树净光合速率(Pn)、量子效率(Φ)以及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土壤施加菌肥剂量0.67 g·kg-1(T3)和1.00 g·kg-1(T4)处理时,株高以及根、茎、叶生物量均在T3达到最大值。研究认为,在连作土壤中施加适量(0.67~1.00 g·kg-1)的球毛壳ND35菌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杨树的根系生理活性,提高杨树叶片对光能的利用效率,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这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以植物内生真菌球毛壳菌ND35菌株和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Rs-1菌株及毛白杨树组培苗为试材,分析检测了接种球毛壳菌后立枯丝核菌侵染杨树组培苗的发病情况和4种不同处理的植物产生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接种球毛壳菌后的植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立枯丝核菌的扩展,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有所降低,明显提高植物POD、PPO和PAL的酶活性。说明接种球毛壳菌后诱导植物产生的3种防御酶对提高植物抗病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球毛壳菌ACCC30566木聚糖酶生产低聚木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玉米芯生产粗木聚糖,再用球毛壳菌 ACCC30566木聚糖酶液酶解粗木聚糖,获得低聚木糖,最后对低聚木糖进行提取纯化,并用薄层层析法初步测定了低聚木糖成分.结果表明:球毛壳菌ACCC30566木聚糖酶酶解产物主要成分为木二糖、木三糖、木四糖等低聚木糖,葡萄糖含量较少.该菌株所产木聚糖酶成分较纯,纤维素酶含量较低.可以用来生产低聚木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