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介绍了影响织物介电常数的多种因素,为了研究织物组织与测试频率对织物介电常数的影响,分别以介电常数的实部ε'、虚部ε″、损耗角正切Tan(δ)作为定量指标,首先采用二元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织物组织对介电常数实部有显著影响,而测试频率对织物介电常数损耗角正切有显著影响。再根据不同组织的织物介电常数随频率变化的规律分析得出在低频段(f100Hz),织物组织对介电常数有显著影响,在较高频段(f100Hz),织物组织对介电常数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组织参数对接结双层织物遮光性能的影响,选用涤纶长丝做经纱,涤纶短纤维纱做纬纱,试织了15种双层结构织物,并进行遮光性能测试,探讨了组织结构、组织循环数、接结点分布、接结方法对接结双层织物遮光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相同时,织物遮光性大小顺序为缎纹类斜纹类平纹类;使用下接上法织造的织物遮光性更佳;随着织物组织循环数增加,织物遮光性好;双层遮光织物的接结点应均匀分布,不宜设置太多或太少,以此保证织物遮光效果好,表里双层布面平整。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功能性面料的设计原理,设计了原料相同、织物规格相同、织物组织相同,但结接点不同的4种织物.通过实验研究了4种织物的透湿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织物组织的接结点对织物透湿性是有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对 10种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进行撕裂强度和断裂强度测试 ,阐述了机织物撕裂破坏和断裂破坏机理 ,并分析了织物组织、密度、纱线特数对机织物破坏形式的影响 ,从而得出织物两种破坏形式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对三维角连锁织物结构进行研究,得出了不同角联锁织物结构的特征,可根据经纬纱交织规律设计不同类型的角联锁织物结构。对比三维平板状角连锁织物组织,得出相互交叉、联系的四大类,拓展了一种带喷射口的角连锁三维织物组织结构,并简明扼要的指出不同种类三维平板状角连锁织物组织的特点,阐述了不同分类依据下的类别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以后角连锁织物组织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B样条小波变换极大模的织物多组织识别算法:首先由B样条小波对织物图像进行分解,利用分解后的经向和纬向子图像建立正常织物图像和待检测织物图像的极大模边缘图像;然后由它们的差值结果提取特征参数识别织物组织的位置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最后由组织矩阵绘制织物的组织图.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精细准确刻画织物组织点位置并具有效率高、稳定性能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机织物破坏形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0种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进行撕裂强度和断裂强度测试,阐述了机织物撕裂破坏和断裂破坏机理,并分析了织物组织、密度、纱线特数对机织物破坏形式的影响,从而得出织物两种破坏形式之间有关良好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模糊聚类与模板叠合判定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色织物组织点颜色的自动判析,得到色纱的排列图和颜色分类后的织物图像,可用于进一步的组织识别和叠合验证。文中首次提出了一种力学拉伸矫正和清晰化与图像处理组合的技术,对于解决以往织物组织图像的识别困难效果显著,是织物图像分析中的实质性进步。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三维斜交角联锁织物的特点,通过对其组织结构进行分析,找出三维斜交角联锁织物组织中经纬纱交织所遵循的规律,从而得出经纬纱循环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CAD绘图,使上述设计过程得到简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小波理论的织物纹理特征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小波理论应用到图像的纹理特征提取中,对不同组织的织物纹理进行处理,根据这种独特的纹理特征提取方法及分析结果,提出一种新的测量织物的经纬线密度、经纬组织点数、浮长、飞数等特征的方法,它对织物组织的计算机分析、识别及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仿形织造技术织造圆环仿形织物,采用的是长短纬等纬密的织造方法,在普通的织机上织造,并且采用圆锥台型卷取轴,导致在卷取过程中织物纬纱发生剪切变形.采用平纹和斜纹两种组织进行圆环织物织造.对比两种组织对织物纬纱剪切变形的影响可发现,采用斜纹组织的圆环仿形织物较平纹柔软,纬纱在卷取时更容易发生变形,所以斜纹组织的圆环织物纬密更加均匀,织物更加平整.  相似文献   

12.
Bulk silk is one of the natural materials which has special appearance and property.Thedevelopment of the fabrics which can fully reflect the speciality of the bulk silk is benefit tothe spread of this new silk. The properties of bulk silk fabric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bulk and ordinary silkfabrics are disccused in this paper.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bulk silk fabric is full. plumpyand resilicnt. Accoring to the results of experiement and analysis.the main points of designare put forwarnd for bulk woven fabrics.  相似文献   

13.
织物几何结构就是纱线在织物内部的屈曲状态,它影响织物的外观效应和物理机械性能,必须精确计算.在被普遍使用的Peirce机织物几何结构模型中,暗含如下假设:1织物中经纬纱屈曲波高无论怎样变化,其和均等于经纬纱理论直径之和乘以压扁系数;2同一浮长覆盖下的纱线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屈曲波高仅与织物密度和织造缩率有关.从两个方面对此进行验证,一是以经典教材多块织物样品为例,用Peirce公式计算结果评估自身的精确性;二是用Nedgraphics纹织系统设计同一经纬密度的各种结构的机织物,在电子提花机上织造后利用Keyence 3D共聚焦显微镜对织物正反面进行非破坏性测量,得到不同浮长织物的屈曲波高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eirce机织物的几何结构模型存在不足,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4.
基于聚苯硫醚纤维的复合功能面料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苯硫醚纤维和不锈钢纤维混纺纱为基础,设计并织制了不同混纺比、不同排列方式、不同组织的织物;测试了不同规格织物的抗静电性能、防电磁辐射性能和阻燃性能等功能性指标,分析了上述性能实现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不锈钢纤维含量对织物抗静电性能、防辐射性能影响显著,且织物抗静电性能、防辐射性能随不锈钢含量的增加而增强,但不锈钢纤维含量对织物的阻燃性能影响不显著;混纺纱的排列方式、织物组织对织物的防电磁辐射性能影响显著,混纺织物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5.
桑蚕膨松丝为一种具有新型外观特征的纯桑蚕丝材料.开发出能充分体现该材料的特点的产品.有利于这种新材料的推广和发展.本文分析研究了桑蚕膨松丝机织物的性能特点及其与普通真丝织物的差异,得出了桑蚕膨松丝机织物具有丰满、膨松、变形回复性好等特征.并根据性能测试结果,提出了桑蚕膨松丝机织物的产品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运用拓朴学理论研究织物中经纬线交组形态时,发现平纹回路(?)或(?)的存在是鉴别织物中两根经线(或纬线)位于同一层的必要条件。从这一基本法则出发,本文分析了单层组织、重组织和双层组织(包括空心双层、接结双层和表里换层)的拓朴形态结构特征,建立了搜索“结构浮长”来鉴别表里换层组织的方法,系统地实现了上述常用五类组织的计算机分析与鉴别,并研制了织物组织的鉴别与显示软件。当组织以布尔矩阵形式输入计算机,经程序运行后,即可输出该组织的类别,并按传统方式绘出其组织图及经纬向剖面图,成为计算机辅助织物分析与设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机织物结构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逼真模拟机织物的三维图像,必须精确计算机织物结构,目前一般采用的Pierce结构相理论只适用于精确计算组织规律简单的机织物结构,不能满足计算任意组织的机织物结构的需要,本文根据浮长线对织物结构影响的原理,结合三次B样条函数,对机织物结构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得到模拟图像效果,该方法适用于各种复杂程度规律的机织物结构的计算。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真丝纺类织物实际可织区域作为该类织物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理论支持,建立了按织物重量要求,确定织物经纬纤度、密度和缩率等主要规格参数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CAD应用软件的程序框图和运行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色织双层提花装饰绸产品的织物结构特点如经纬原料的选用、密度配置、双层组织设计等,并介绍了其生产的设备与纹制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20.
对13块纯棉白坯织物进行了调湿和放湿测试,得出了4组放湿曲线.通过对4组放湿曲线的分析和讨论,得出了织物紧度、经纬纱线密度以及织物组织与织物放湿性能的关系.其中织物紧度对放湿性影响最为显著;纱线线密度、织物组织以及经纬向紧度差异也影响到织物放湿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