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广告文化是一种文化软实力,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当今,我国广告文化软实力的现状是:广告文化实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与流行文化的有机结合、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与外来文化的有机结合。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以文化为主、以意识形态为主、以社会效益为主、以内容生产为主、以创新为主、以民族特色为主的原则要求不够突出。为了进一步提升广告文化软实力,广告文化的设计者必须增强学习力;着力抓好广告文化软实力的创造、传播、效应三个基本环节;注重广告文化软实力的安全保障,不断提升广告文化软实力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管莉 《文教资料》2009,(24):78-80
人际关系中的圈子现象研究是近年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们极为关注的问题,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探讨使得我们对这一领域有了较深的认识.本文作者试图从社会文化学研究的角度,引进圈内和圈外这两个概念,探讨中国和美国在圈子文化方面的差异:中国文化是以圈内文化为主的文化,而美国文化则是以圈外文化为主的文化.作者主要以中国和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文献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和美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现象,来分析中国和美国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文化差异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融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交际文化教学为主、知识文化教学为辅;以英语国家的文化教学为主,亦熟悉中国文化,并进行对比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面子”文化的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概念上、内容上、保全机制上以及所体现的价值观上。西方“面子”文化以消极面子为主,中国“面子”文化以积极面子为主,西方文化中的消极面子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存在的,中国“面子”文化中所包含的道德因素在西方文化中也是没有的,我们应了解这种差异,以便能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5.
略论邓演达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演达根据其社会生活决定社会文化的基本原则,对以孔教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和以基督教为中心的西方文化输入中国所造成的混乱,给予了批判和揭露;对以保存国粹和全盘西化为代表的两种文化观,表示了反对的立场;对中国未来文化充满信心和希望,提出了以构建生产文化为目标的中国新文化发展方向。其文化思想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自中华人民兵和国成立至今己有50余年的历史,中国人才观的发展也基本经历了以资历为主论人才和以学历为主论人才的两个历史阶段;现正在经历以素质能力为主论人才的阶段。这三个阶段正反映了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面貌。以素质能力为主论人才的人才观代表中国社会人才发展趋势。中国应逐步实现自己的人才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导致中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多以田径、体操、球类等西方体育运动为主.然而多年来我省高校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却逐年下降趋势明显.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体育多以速度、力量等外在表现为主,而中国传统体育则以修身养性为主.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把两者有机结合,使山西省高校体育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的土壤,是具有民族特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儒、道、释三家思想为主的中国文化至今对整个人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作为教师,弘扬传统文化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西方以主客体二元论的思维方式为主,而中国以天人合一的一元论的思维方式为主。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对花园和”龙”的隐喻的不同。对待此种文化差异,消除文化误读,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了解差异之所在,让各种文化达到“和而不同”的和谐共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
文化变动是教育变革的深层动因。文化变动是引起教育变革的根本性决定力量,是教育在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基础性促进作用,中国未来文化决定中国未来教育。中国未来文化与未来教育的特征应当是"以儒为主,多元融合"的,具有民族性、国际性、现代性、人文性和科学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11.
构建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定位及培养目标,主张构建以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提出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由主干必修课“中国传统文化”和两门拓展选修课“文学欣赏”和“中华美学”构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以西方文化为主、融合中国文化元素的双重文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并且从改革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模式和测试内容六方面阐释介入双重文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陈艳 《班主任》2003,(2):9-10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主要指以儒家文化为主,汇合道家、佛家文化的文化系统。作为主流文化的儒家文化的首要特点是以人伦思想为核心,以培养正人君子为目标。这个“君子”便是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理想人格。它包括以下标准:第一,君子必须是履  相似文献   

14.
王闽汕 《莆田学院学报》2006,13(6):71-74,88
输入为主的中国外语学习文化与以输出为主的西方外语学习文化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中国学生难以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通过对任务型教学及其科学性的阐述和分析,指出采用任务型教学可以弥补我国外语教学现状中的不足,并就如何借鉴任务型教学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全面梳理了以中国为主兼顾少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萤火虫文化(包括民俗传说、诗词歌赋、解字称谓、成语典故、电影动漫、生物认知和美术作品等),对一些文化内容进行了讨论,总结了萤火虫的文化属性特点,最后阐述了萤火虫文化在多个产业中的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主,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等几个方面考察了毛泽东艺术文化哲学思想体系,指出毛泽东艺术文化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准确地把握毛泽东的艺术文化哲学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仍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大门,大量基督传教士涌入中国国土。圣咏作为传教士传播教义的重要手段,逐渐融入中国民众的文化生活,并促成合唱艺术的广泛传播。为适应中国特殊国情,合唱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逐渐脱离教堂,承载了更多的文化使命。因此,本文以音乐功能为视角,将中国合唱艺术变迁归纳为三大阶段:一、"神本"为主的传教阶段。二、"国本"为主的救国阶段;三、"人本"为主的多元文化阶段。并总结其变迁特征及成因:一、"他律"到"自律"的文化选择;二、"民族化"是合唱功能变迁的内因;三、中国特殊国情是合唱功能变迁的外因。  相似文献   

18.
孙大雨是新月派重要诗人,在英诗中译和中诗英译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中国唐诗英译中,孙大雨先生以保留中国文化意象为主,主要采用音译、直译、意译等方法翻译中国诗歌中的民俗文化词汇。通过分析四首孙译唐诗发现,孙大雨先生译诗手法灵活多变,较好地保留了唐诗中的文化元素,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平等地对话与交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建筑的理性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建筑具有结构、装饰、自然和数象等理性特征。其体系以木结构为主,以官式建筑为典型,建筑布局讲究群体环境观念和数象的象征意韵,建筑形式综合体现了中国文化内涵和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泰山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不仅是自然文化的宝库,而且也是人文文化的宝库,就人文文化而言,泰山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其内容正反映了色彩斑斓以儒释道为主的中国文化的内涵,反映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文化的这一特点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