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了解氮梯度加载对闽楠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对2年生闽楠幼苗进行模拟试验。在7个氮水平:N0(0 g·m~(-2)·a~(-1)1)、N1(5 g·m~(-2)·a~(-1)1)、N2(10 g·m~(-2)·a~(-1)1)、N3(15 g·m~(-2)·a~(-1)1)、N4(20 g·m~(-2)·a~(-1))、N5(25 g·m~(-2)·a~(-1)1)、N6(30 g·m~(-2)·a~(-1)1)培养6个月后,测定闽楠幼苗的生长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氮浓度增加,闽楠幼苗苗高、地径和全株生物量均呈现增→减→增的变化规律,苗高在N1时达到峰值(142.41 cm)、地径和全株生物量在N2时达到峰值(15.31 mm、192.22 g),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48.33%、28.55%、114.58%;不同氮梯度加载处理一定程度促进了闽楠幼苗叶片叶绿素总量的增长,其中N2、N3组幼苗叶绿素总量显著高于N0(P<0.05),而N6组幼苗叶绿素总量值显著低于N0(P<0.05);随氮强度增加,闽楠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潜在光化学活性(F_v/F_o)、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呈现增→减→增的变化趋势,而光化学猝灭系数(q_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呈现减→增→减的变化趋势,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角度出发,N3~N4为最佳施氮浓度区间,适当增加供氮水平可显著提高闽楠幼苗的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2.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是我国特有的孑遗植物,优质种苗的培育是水杉造林成功的基础。通过探讨氮素指数施肥对水杉幼苗生长及氮素积累的影响,为水杉苗木培育提供基础。以一年生水杉幼苗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方法,设定常规施肥(CF,纯氮用量5.0 g·株~(-1))和指数施肥(EF1、EF2、EF3、EF4,纯氮用量分别为1.0,3.0,5.0和8.0 g·株~(-1))。苗木生长结束后,测定水杉的地径、苗高、生物量及氮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水杉的苗高、地径在不同施肥间没有显著差异,EF处理显著提高了水杉根、茎生物量的积累(P0.05),其中EF3处理的总生物量最高,为115.2 g·株~(-1);水杉茎、叶氮质量分数在不同施肥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与CF相比,EF处理的根、茎氮积累量分别增加49.2%~84.4%,32.5%~34.9%,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其中EF3处理的氮积累总量为最大值,达2 938.9 mg·株~(-1)。施氮量为5.0 g·株~(-1)的指数施肥是水杉幼苗温室培育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3.
氮磷营养对旱冬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以Hoagland营养液为母液,其中氮(全氮)和磷(全磷)质量浓度分别为210和62mg·L^-1,通过调节营养液中氮和磷的质量浓度,设置了9种氮和磷配比营养液,对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幼苗进行砂培养试验,从而探讨氮和磷营养对旱冬瓜幼苗的苗高、地径生长和生物量的变化及幼苗吸收氮和磷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氮磷营养供应水平对旱冬瓜幼苗的生物量累积、地径和苗高生长量有影响,其中氮的影响达显著水平,磷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氮和磷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明显。在氮和磷营养配合处理时,只要二者之一的供应水平低于母液中的质量浓度,旱冬瓜幼苗的地上部分生长和根系生长都不如对照。②氮营养水平低于210mg·L^-1时。增加营养液中磷的质量浓度。细根/叶生物量比和地下/地上生物量比降低;氮营养水平等于210mg·L^-1时,增加营养液中磷的质量浓度,这2种生物量比增加;磷营养水平低于62mg·L^-1时,低于或高于210mg·L^-1的氮营养水平导致2种生物量比增大。③在50和210mg·L^-1氮营养水平下,增加供磷质量浓度,根和茎中的氮质量分数逐渐降低,当磷水平增到62mg·L^-1时下降为最低,继续增加磷水平,则开始上升;在50mg·L^-1氮水平下,增加供磷水平,叶中的氮质量分数逐渐上升,磷供应达到62mg·L^-1时最有利叶片中氮的积累;在210mg·L^-1氮水平下,同样为磷在62mg·L。水平时最有利于叶片中氮的积累;不论在何种供氮水平下,在供给32mg·L^-1磷水平时,不利于幼苗对磷的吸收,根、茎、叶中的磷质量分数都最低。图4表3参9,  相似文献   

4.
不同氮素水平对米老排苗期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氮素水平对米老排苗期生长的影响,采用根部施肥的方法,研究了5个氮素条件下(总施氮量分别是100、200、400、600mg·株~(-1)和800mg·株~(-1))米老排幼苗生长和荧光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米老排的苗高、地径和总生物量均会随着施用氮素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均在N2(200mg·株~(-1))时达到最大值(40.52cm、4.98mm和4.07g),依次较对照处理提高了145.7%、152.8%和158.4%;2)氮肥能够促进米老排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增加;3)随着氮水平的增加,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是先升高后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则先降后升,且均是在N2时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说明适当增加供氮水平可以显著提高米老排幼苗的光合效率;4)200mg·株~(-1)的施氮量最适合米老排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指数施肥对美国山核桃幼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年生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实生苗为试验材料,以不施氮处理为对照,采用指数施肥法研究了5种氮素施肥处理(100、200、400、600、800 mg·株~(-1))对美国山核桃幼苗生长和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美国山核桃幼苗的苗高、地径、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均在施氮量600 mg·株~(-1)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3.4 cm、5.08 mm、2.30 g、4.39 g和9.33 g,是对照组的1.48、1.45、2.30、4.99、2.17倍。(2)根生物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出递减的趋势。(3)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数施肥处理的美国山核桃幼苗全株氮磷钾积累量分别提高了2.97~6.92、3.13~5.36、2.68~4.85倍,氮磷钾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0.98~3.35、1.07~2.50、0.84~1.80倍。(4)当施氮量≤600 mg·株~(-1)时,美国山核桃幼苗的总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达到800 mg·株~(-1)时,其幼苗的总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出现明显下降;苗木养分质量分数始终保持上升趋势。因此,美国山核桃幼苗温室培育的最适施氮量约为600 mg·株~(-1)。  相似文献   

6.
以南方主要造林树种杉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凋落物不同覆盖厚度(0、200、400和800 g·m~(-2))和类型(针叶杉木和阔叶木荷)对杉木幼苗出土及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凋落物覆盖厚度和类型显著影响出苗率和幼苗存活率.两类型凋落物的浅层(200 g·m~(-2))覆盖对出苗率均有促进作用,但深层(800 g·m~(-2))覆盖对出苗率和存活率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相同覆盖厚度下,覆盖阔叶凋落物的出苗率和存活率均大于覆盖针叶凋落物.覆盖浅层针叶凋落物下的幼苗根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达到最大,深层覆盖下则最小.覆盖中层(400 g·m~(-2))阔叶凋落物下的幼苗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达到最大.随着针叶和阔叶凋落物覆盖厚度的增加,杉木幼苗的根生物量比及根冠比逐渐减小,而茎生物量比逐渐增加.研究表明,凋落物覆盖对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的影响与凋落物类型密切相关,阔叶凋落物对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可产生正影响(浅层和中层覆盖)和无影响(深层覆盖),而针叶凋落物覆盖可产生无影响(浅层覆盖)和负影响(深层覆盖),两种凋落物对幼苗出土影响的抑制作用均大于对早期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连续3年采用氮添加的添加实验,研究了氮添加(CK,0 g·m~(-2)·a~(-1);低氮LN,10 g·m~(-2)·a~(-1);中氮MN,20 g·m~(-2)·a~(-1);高氮HN,40 g·m~(-2)·a~(-1))对黎蒴栲(Castanopsis fissa)根区土壤养分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壤含水量随氮添加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土壤pH随氮添加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土壤电导率和全盐含量氮添加的增加呈增加趋势;②随氮素浓度的增加土壤各养分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总体表现为MNHNLNCK,说明氮素能够增加黎蒴栲根区土壤养分含量,其中以中度水平的氮添加对黎蒴栲根区土壤养分含量增加效应最为明显,土壤速效养分对氮添加的响应最为敏感;③黎蒴栲根区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土壤微酶活性对于氮添加的敏感性高于土壤养分;④氮添加处理下黎蒴栲叶面积指数、叶干物质含量、叶片N和P含量随氮添加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中水平氮添加处理下黎蒴栲叶片属性各指标达到最大;⑤氮添加处理下黎蒴栲叶片Chl a、Chl b、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保持一致的变化规律,随氮添加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中度水平的氮添加达到最大;⑥相关性分析表明氮添加处理下黎蒴栲根区土壤养分与叶片生理特性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综上可知,3 a的氮添加对黎蒴栲叶片属性及土壤性质的发育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高浓度的氮添加具有轻微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南疆极端干旱区土地沙化贫瘠、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植被恢复困难等问题,以不施保水剂为对照,设置5、10、15、20 g/株4个聚天冬氨酸保水剂施用量,分析不同施用量对胡杨幼苗功能性状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根施保水剂能提高土壤、幼苗叶片含水量和光合色素质量分数,降低幼苗水分亏缺程度,减轻干旱缺水对胡杨幼苗的伤害.(2)根施保水剂能促进幼苗株高、地径和当年生小枝生长,增加总叶面积和小枝生物量,根施15 g/株保水剂胡杨幼苗株高、地径和小枝长度绝对、相对生长速率显著增大(P<0.05).(3)根施保水剂能扩大幼苗叶面积和提高展叶效率,促进枝叶生长,增加地上部干物质生产与整株生物量.根施15 g/株保水剂胡杨幼苗叶片含水量、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干质量、展叶效率和整株生物最高,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根施20 g/株保水剂幼苗叶功能性状和生长指标、生物量均降低.(4)回归分析显示,根施12.42~15.52 g/株保水剂胡杨幼苗各项生长指标最佳.总之,根施保水剂有效地缓解了土壤旱性,促进胡杨幼苗生长和提高生物量.在干旱区节水抗旱造林,聚天冬氨酸保水剂适宜用量为12.42~15.52 g/株.  相似文献   

9.
研究云南松与旱冬瓜混栽对磷胁迫的反应。通过温室砂培试验研究了云南松与旱冬瓜2树种不同栽植方式下云南松幼苗的生长、生物量及其分配。供试营养液为Hoagland营养液,设置了缺磷(0 mg.L-1)、低磷(31 mg.L-1)和适磷(62 mg.L-1)3个水平。结果表明:(1)磷胁迫下,纯栽植或与旱冬瓜混栽,云南松幼苗的苗高、地径、根长、地上、地下和全株干重均低于对照,在低磷胁迫时差异不显著,缺磷时差异显著(P<0.05);随着磷胁迫程度增加云南松幼苗根冠比增加。(2)不同栽植方式对云南松幼苗的影响表现为,磷胁迫下,随着旱冬瓜混栽比例(0、1、2株)增加,云南松幼苗的苗高、地径、根长、根尖数、地上、地下、全株生物量、根冠比减少。磷胁迫可降低云南松幼苗的生物量,但它可通过地上部与地下部干物质分配来适应磷营养的胁迫;苗期混交旱冬瓜对云南松幼苗的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对旱冬瓜的生长是有利的;云南松幼苗以降低地下部分的生长来适应磷胁迫下地上部分与旱冬瓜幼苗对光照和空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氮(N)沉降对植物镉(Cd)耐受性的影响,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低N(30 kg·hm~(-2)·a~(-1))、中N(60 kg·hm~(-2)·a~(-1))、高N(90 kg·hm~(-2)·a~(-1))3种施氮量处理下,受Cd胁迫(100 mg·kg~(-1))的南方四季杨(Populus deltoides×P.nigra)幼苗生物量积累、气体交换特征、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绿度(S_(P,A,D))和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单独Cd处理显著降低了根、茎、叶生物量的积累。交互作用下,低N和中N处理对各器官生物量积累影响不显著,高N处理显著提高了根、茎、叶生物量的积累。单独Cd显著降低了除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之外的所有气体交换参数。交互作用下,低N处理显著升高了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_N);中N处理显著提高了幼苗的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高N处理对各参数无影响。单独Cd处理显著降低了光系统Ⅱ的实际光量子产量(Φ_(P,S,II))和S_(P,A,D)值,升高了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_N)。交互条件下,中N和低N处理提高了S_(P,A,D)值,低N处理降低了q_N,而高N处理对这些参数没有显著影响。单独Cd处理显著升高了叶片的MDA质量摩尔浓度。交互作用下,MDA质量摩尔浓度随着N沉降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在Cd和中N处理的交互作用下显著升高。由此可见,N对Cd胁迫的缓解作用与N沉降量和植物自身氮素亏缺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量的响应,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通过野外原位试验,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分析系统测定对照(CK,0g/(m~2·a))、低氮(L,5g/(m~2·a))、中氮(M,15g/(m~2·a))和高氮(H,30g/(m~2·a))4个氮沉降水平的土壤呼吸速率,分析土壤呼吸速率与10cm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关系,以及氮沉降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呈单峰型,在夏季较高,冬季较低。模拟氮沉降处理4次后,各氮沉降处理开始表现出对CO_2释放的抑制作用,在夏季抑制作用最明显,且氮沉降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全年L、M和H氮沉降处理的CO_2释放量分别比CK降低6.88%,15.76%和28.17%。模拟氮沉降使得土壤呼吸Q_(10)值减小,CK、L、M和H处理的Q10值分别为2.77,2.60,2.45和2.40,这表明随氮沉降量增大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降低。单因素回归方程分析结果表明,与土壤温度相比,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较小。经过连续1年氮沉降后,L、M、H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分别比CK降低9.65%,14.51%,25.47%和11.40%,19.51%,23.31%,且均与CK差异显著。【结论】在氮沉降持续增加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氮沉降使得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向大气中排放的CO_2量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善打草场土壤养分,提高草地生产力及维持草地可持续利用。【方法】2016—2018年在呼伦贝尔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实验站打草场设置5个施氮水平(0、10、20、30、40 g·m~(-2)·a~(-1))与2个刈割留茬高度(4、8 cm),裂区试验设计,分别于每年6月中旬和8月中旬进行试验处理,研究其对草地植物群落及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地上生物量、主要物种组成的重要值、优势种功能性状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过程。【结果】施氮与刈割留茬高度对群落及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无显著影响(P0.05)。施氮显著增加禾草功能群及群落的地上生物量(P0.05),分别提高了72.7%—126.3%、61.6%—96.1%,但施氮量在10—40 g·m~(-2)·a~(-1)的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低刈割留茬高度使禾草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了18.3%(P0.05)。施氮显著增加羊草(Leymus chinensis)的重要值,降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的重要值(P0.05)。施氮时低刈割留茬高度显著降低羊草的重要值,增加无芒雀麦的重要值,不施氮时则相反。低留茬高度显著增加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和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的重要值,降低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的重要值(P0.05)。施氮显著增加无芒雀麦及羊草的株高、叶面积和地上部氮素含量(P0.05),但施氮量在20—40 g·m~(-2)·a~(-1)的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土壤pH、土壤含水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降低,土壤NH4+-N、NO3--N及总无机氮(ION)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群落、禾草及杂类草的物种丰富度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群落及禾草的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短期施氮与适宜的刈割留茬高度提高草地植物群落生产力及稳定群落的物种组成,施氮效应依赖于水分的有效性。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打草适宜刈割留茬高度为8 cm,适宜施氮量为10—20 g·m~(-2)·a~(-1)。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氮沉降对我国特有种油松3个种源幼苗的生长及其生物量分配的影响,本研究以北京(BJ)、山西(SX)、内蒙古(NMG)3个不同种源的油松幼苗为研究材料,设计5个人工氮添加水平:对照(N0, 0kg/(hm2·a),以N计,下同),低氮水平(N1, 15kg/(hm2·a)),中氮水平(N2, 25kg/(hm2·a)),高氮水平(N3, 50kg/(hm2·a))以及过饱和氮水平(N4, 150kg/(hm2·a))。测定不同氮添加水平下3个种源油松幼苗的基径、株高、月生长量、生物量及各部分生物量分配比例的差异,探讨不同种源油松幼苗对氮沉降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氮添加对BJ种源油松幼苗的平均株高有显著影响(P < 0.05), 但是对其平均基径没有显著影响;氮添加使SX和NMG种源油松幼苗株高和基径均产生了影响,但这些影响均不显著。2)氮添加使得BJ种源油松幼苗的株高月生长量增加,而基径月生长量有所降低,但变化均不显著;NMG种源油松幼苗的基径月生长量在N4水平下均显著降低(P < 0.05)。3)在N1的氮水平下,BJ种源油松幼苗的全株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和茎生物量均表现为显著增加(P < 0.05);氮添加使SX种源油松幼苗叶生物量在不同氮添加下发生了显著降低;而氮添加对NMG种源油松幼苗生物量的变化影响不显著。4) SX种源油松幼苗的叶质量比在N3条件下发生了显著增加(P < 0.05);随着氮添加浓度的升高,NMG种源油松的根质量比在N2、N3、N4水平下均表现为显著降低,茎质量比在N1、N2、N3水平下显著增加。5)分析油松幼苗的变异来源发现,基径与氮添加处理和种源这2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存在密切关联,对基径、株高的极显著性差异均来源于种源的不同,对基径月生长量、叶质量比以及根叶比的显著性差异亦均由于种源的不同。同时,在处理和种源的交互作用下,油松幼苗的基径及其月生长量、茎叶比和根叶比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综上得出,持续的氮添加已经影响了油松种群的内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确定闽楠Phoebe bournei幼苗培育的最适指数施氮量,对丰富高质量闽楠苗木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测定6个水平指数施氮量(0、1、2、3、4、5 g·株?1)处理下闽楠幼苗生长生理及养分积累状况。  结果  闽楠苗高、地径、叶面积、生物量、叶绿素质量分数以及根系活力随指数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3 g·株?1时达到最大;苗木氮、磷、钾素积累量在最高指数施氮量处理中最大;苗木生物量、氮素质量分数、株含量以及施氮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施氮量为3~5 g·株?1时,幼苗养分吸收表现为奢侈消耗;临界值法表明:闽楠苗叶片氮钾的最适质量分数临界范围分别16.88~20.58和9.78~11.38 mg·g?1,最适施氮量为3~4 g·株?1。  结论  综合闽楠苗生长生理以及养分积累表现,建议闽楠苗期培育以指数施氮量4 g·株?1为宜。图3表4参34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氮水平对核桃砧木苗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氮水平对2个种源地的核桃砧木苗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新疆核桃砧木苗在栽培过程中的标准化施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阿克苏种源地及和田种源地的核桃砧木苗进行不同水平的氮素诱导,测定核桃砧木苗地上部及地下部形态特征、生物量、光合特征及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结果】相同氮素水平处理下的不同种源地核桃砧木苗部分指标存在差异且各指标随氮梯度递增表现出先扬后抑的趋势。当施肥量达到10~(-1)5 g·a~(-1)·株~(-1)时,株高、根系总体积达到最高值,株高:95.27、72.07 cm,根系体积:1 249.75、928.01 cm~3;净光合速率随着氮水平的增高而增高,施肥量达到10 g·a~(-1)·株~(-1)时出现最大值12.725 1、12.357 3μmol·m~(-2)·s~(-1),之后随氮水平的递增,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综合评价得出施氮量在10~(-1)5 g·a~(-1)·株~(-1)的2个种源地的核桃砧木苗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均表现出最优性状。【结论】核桃砧木苗的标准化施氮范围为10~(-1)5 g·a~(-1)·株~(-1),且在标准化施肥范围内,阿克苏种源地核桃砧木苗对氮素的利用能力强于和田种源地的核桃砧木苗。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氮素水平对黄顶菊入侵性的影响,本文模拟4种农田施氮梯度,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研究不同处理下黄顶菊叶片DNA甲基化的变化特征,以及黄顶菊生物量、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的表型可塑性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8对引物共扩增出690条MSAP条带,引物多态性百分比为86.38%,T2(275 kg·hm~(-2))和T3(375 kg·hm~(-2))施氮处理下半甲基化和总甲基化水平变化差异显著,各施氮处理的全甲基化水平与CK处理比较变化差异显著;施氮量的升高显著增加了黄顶菊的生物量和根生物量分配,而降低了支持结构生物量分配,同时促进了植物的营养和生殖生长及其光合作用;施氮处理下黄顶菊花蕾数、叶面积指数和根生物量的表型可塑性指数最高,分别为0.824 7、0.666 0和0.531 1,而生物量分配和光合生理指标的表型可塑性指数相对较低,表明黄顶菊主要通过调节自身的营养和生殖生长及根生物量等指标来适应环境氮素水平的变化;表型可塑性与表观遗传变异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黄顶菊半甲基化、全甲基化和总甲基化水平分别与花蕾数、根生物量、株高、叶面积指数、根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叶生物量比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西藏林芝县布久乡朱曲登村高山栎林地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7月份到2015年8月份原位模拟氮沉降(CK(对照)、LN低氮(25 kg·hm~(-2)·a~(-1))、MN中氮(50 kg·hm~(-2)·a~(-1))、HN高氮(150 kg·hm~(-2)·a~(-1)),探讨不同程度的氮沉降量对林地土壤养分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程度模拟氮沉降对林地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速效K、交换性Ca、交换性Mg质量分数和p H值以及可溶性有机碳质量分数都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模拟氮沉降增加,0~20 cm林地土壤的交换性Mg和可溶性有机碳质量分数受到抑制;全K质量分数和p H值升高;有机质、全N和速效K质量分数在低氮处理下升高,在中高氮处理下降低;全P、速效N和速效P质量分数则在LN和HN处理下升高,在MN处理下降低;而交换性Ca质量分数在中高氮处理下升高后又在高氮处理下降低。  相似文献   

18.
用氮素指数施肥法对连香树幼苗进行不同施氮量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大,连香树幼苗的株高、地径、叶片数以及根、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总体呈先增后降,均在施尿素10 g/株时达到得最大值,在施尿素14 g/株的处理下,叶面积最大.根冠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综合分析苗高、地径和生物量3个性状,确定连香树幼苗生长的最适施氮量为尿素10g/株.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模拟氮沉降对采伐迹地上生长季胡桃楸幼苗光合参数与叶性状的影响。【方法】在吉林省舒兰市开原林场以人工更新胡桃楸幼苗为试验材料,以尿素溶液为氮源供体进行叶面喷施,设置对照(CK,0 kg/(a·hm2))、低氮(LN,50 kg/(a·hm2))和高氮(HN,100 kg/(a·hm2))3种氮处理水平,测定胡桃楸幼苗的光合、荧光及叶性状参数,并分析各光合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氮添加处理有效增强了胡桃楸幼苗的光合能力,低氮和高氮水平下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最大羧化速率、瞬时羧化速率、最大电子传递速率都显著增大,高氮水平下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单株光合碳同化、光补偿点以及光饱和点也同时增大;(2)氮添加改变了胡桃楸叶片的气孔行为,低氮水平下叶片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3)氮添加改变了胡桃楸的叶面积,高氮水平下小叶数量、小叶面积和单株叶面积都表现出正向响应;(4)叶片的荧光参数随氮添加水平的上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单株光合碳同化与单株叶面积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其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氮沉降处理对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NH_4~+-N和NO_3~--N分布及其含量的影响。【方法】设置对照(CK,0g/(m~2·年))、低氮(L,5g/(m~2·年))、中氮(M,15g/(m~2·年))和高氮(H,30g/(m~2·年))4个氮沉降水平,从2013年11月开始,每15d进行1次模拟氮沉降,于2014年5月和11月采集0~20cm土层土样,并测定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和pH值等理化指标,分析不同氮沉降处理土壤NH_4~+-N和NO_3~--N与其他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无氮沉降背景下(CK),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无机氮含量为14.66~16.97mg/kg,NO_3~--N占无机氮含量的59.46%。夏季土壤中NH_4~+-N含量较高,而冬季土壤中NO_3~--N含量较高。模拟氮沉降降低了土壤的pH值,并且随着氮沉降量的增加,pH下降作用更明显。各处理不同土层土壤NO_3~--N和NH_4~+-N含量随着氮沉降量的增加而增大,表现为CKLMH。模拟氮沉降促进了土壤NO_3~--N和NH_4~+-N的累积,且0~10cm土层累积作用明显高于10~20cm土层。各氮沉降处理土壤NO_3~--N、NH_4~+-N与全氮、有机质、体积含水量之间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结论】模拟氮沉降使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NH_4~+-N和NO_3~--N含量增加,土壤pH值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