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应用标准化层序地层理论开展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层序地层研究。主要采用了露头观察和岩心描述、岩石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分析及测井岩性解释方法,确定地层岩石类型、岩相组合特征、层序地层界面特征及其位置,结合绝对地质年龄及天文周期时限作为层序划分主要依据。文中将马家沟组划分为平均时限为3.65 Ma的3个海平面变化层序,根据岩相组合及地层界面将各层序划分为低位、海侵、高位及强制海退体系域,层序界面位于强制海退体系域顶界,形成于最低海平面开始上升时期,以石盐岩到硬石膏岩或硬石膏岩到准同生泥晶白云岩的岩性转换面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平面升降运动,碳酸盐岩台地上的岩性组合及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突显了应用标准化层序地层理论建立的层序划分方案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下奥陶统马家沟组Osq7、Osq8和Osq9层序,以体系域作为成图单元,采用体系域压缩法进行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实践,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早奥陶世马家沟期层序岩相古地理的特征及演化。研究表明:下奥陶统地层主要由巨厚的海相碳酸盐岩和蒸发岩组成,可划分为19个三级层序,其中的马家沟组包含了8个三级层序,而且大多数属于Ⅱ型层序,主要由陆架边缘-陆架内低位、海侵、高位体系域构成。陆架边缘-陆架内低位域以中央古隆起出露海面成为规模较大的古陆为特色;海侵域以发育碳酸盐台地相以及出现碳酸盐陆棚、斜坡、海槽相为特征;高位域以云坪扩大、碳酸盐台地增生以及台内浅滩出现为典型特征。在盆地西部中央古隆起、贺兰拗拉槽等组成的古构造格局以及海平面升降变化的控制下,该区早奥陶世马家沟期层序岩相古地理总体上呈现出自西向东依次为海槽、斜坡、陆棚、台地/古陆、陆架内盆地边缘等错落有序的相带展布格局。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露头、地球化学及古生物等资料的分析,可以确定康克林组底部为侵蚀不整合边界,对应三级层序中的Ⅰ型层序边界。康克林组可识别出3个体系域,分别为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主要分布在阿克苏地区,为侵蚀沟谷内的滨岸相沉积;海侵体系域主要为台地边缘浅滩相、生物礁以及局限台地相沉积;高位体系域主要为局限台地相和碎屑潮坪相沉积为主,但由于暴露剥蚀作用,该体系域发育不全。阿克苏地区厚层低位石英砂岩以及乌什县—巴楚县—霍什拉莆一线分布的海侵生物礁和台地边缘浅滩应是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4.
对岩芯进行观察与描述,对测井曲线与岩性的岩-电关系进行对比,对地震反射特征进行研究,并采用层序地层学对连井剖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纪地层内反映海平面变化的地层旋回性十分清楚;按层序划分的基本原则,在石炭纪地层中可识别出6个层序边界,相应地划分出5个层序,其中至少有2个Ⅰ型层序;在Ⅰ型层序内部,低位体系域发育较差,主要为侵蚀沟谷充填体系及山前的扇体系;海侵体系域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而高位体系域则表现为西南以碳酸盐岩为主,向东北则逐渐过渡为广泛的碎屑潮坪或沼泽;自生屑灰岩段沉积时开始,巴楚地区西南缘构造沉降速率明显加快,沉积厚度加大,碳酸盐岩的含量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5.
苗军  李红霞  魏建成 《科技资讯》2012,(29):23+25-23,25
贺兰山地区奥陶纪地层发育良好,特征显著。依据形成时间,其岩石地层序列自下而上划分为马家沟组,米钵山组2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出露于贺兰山中一南段,隶属华北西缘地层分区和祁连一北秦岭地层分区。笔者认为奥陶纪初期,海侵进一步扩大,海侵范围几乎含盖整个本区,形成了以碳酸岩盐为主的台地相沉积。后期沉积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以碎屑岩,泥岩为主夹薄层灰岩,砾屑灰岩,角砾岩,属次深海大陆斜坡沉积。从岩石地层.地层层序,沉积相及沉积环境相演化序列总体看来,反映了一个海侵沉积序列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川东嘉陵江组-雷口坡组层序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思路为指导,对川东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进行层序地层学和岩相古地理研究.嘉陵江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TSQ1,TSQ2),雷口坡组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TSQ3).以三级层序体系域或三级层序为编图单元,编制5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TSQ1的TST主要为开阔台地相灰岩沉积, HST为局限台地相膏岩、膏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等沉积,反映水体变浅、蒸发的古地理格局;TSQ2的TST同样为开阔台地相灰岩沉积,HST水体变浅,区内以沉积膏岩、白云质膏岩、泥质白云岩等为特征;受江南古陆隆升扩大影响,TSQ3发育不完整,缺失上部地层,由东往西,表现出由陆源碎屑岩到碳酸盐岩的沉积格局,沉积环境由有障壁海岸到局限台地的过渡.海平面的升降变化是层序发育、古地理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钻(测)井、地震解释等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将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寒武系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14个三级层序,其中二级层序均为I型层序,主要发育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在寒武纪,研究区主要表现为局限台地—蒸发台地的交替沉积,其水体深度西北缘相对较大,东南部相对较浅。在此基础上根据其体系域发育特征探讨了研究区生储盖发育特征及时空配置规律,共发育1套烃源岩、3套储集层、2套盖层,烃源岩为SS1海侵体系域,储层分别为SS1高位体系域、SS2海侵体系域、SS3高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盖层分别为SS1高位体系域和SS2高位体系域,组成了两套较好的生储盖组合。研究区内野外剖面和钻井岩芯资料显示:白云岩多数经历过热液改造,在热液改造强烈的地方溶蚀孔洞较为发育,因此,在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区,热液通过断裂运移对原岩进行溶蚀和改造,易于形成较好的储层,进而形成较好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8.
根据岩芯、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在塔河油田S75井区识别出陆架型扇三角洲、潮坪以及碳酸盐岩台地3种沉积相.其中石炭系底部的巴楚组双峰灰岩为碳酸盐岩台地,卡拉沙依组上泥岩段为潮坪相,砂泥岩段底部为陆架型扇三角洲沉积,砂泥岩段上部为潮坪和扇三角洲相沉积.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将卡拉沙依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Csql,Csq2和Csq3),每个层序又识别出了高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低位体系域.进行7口单井的层序划分,依据准层序划分结果将卡拉沙依组划分为17个小层.以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为基础进行沉积演化研究,从巴楚组的碳酸盐岩台地相开始,受构造运动和海平而升降的影响,卡拉沙依组沉积经历了潮坪—陆架型扇三角洲前缘—潮坪—扇三角洲平原的沉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华北地区晚古生代海侵事件沉积古地理分布,采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煤地质学等多学科综合方法,将研究区地层划分6个层序,进行了陆表海层序的海侵事件古地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层序1突发型海侵沉积期海水由东北向西南侵入,以台地相和潮坪相沉积为主,事件沉积组合主要集中在华北中北部地区.层序2海侵事件沉积明显,海侵体系域主要是由庙沟-毛儿沟沉积期沉积而成,为最大的海侵事件,全盆地主要为台地相,聚煤中心南移至华北中部的山西地区.层序3海侵体系域古地理的海侵范围局限于华北中南部和南部地区,海侵事件发生于南华北地区,聚煤中心南移.图4,参9.  相似文献   

10.
房超  季汉成  赵庆  肖菁  向鹏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6):10707-10719
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岩石学为指导,深入分析东濮地区野外、岩心、薄片和测录井等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恢复古气候及古海平面,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识别层序界面,建立了中奥陶统层序地层格架并阐述格架内沉积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奥陶统为一个二级层序(SSQ1),包含三个三级层序(SQ1、SQ2、SQ3)。SQ1为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下段,底为怀远运动不整合面,顶为岩性转换型界面(SB1);SQ2为上马家沟组上段-峰峰组下段,顶为暴露型界面(SB2);SQ3为峰峰组上段,顶为造山侵蚀型界面(SB3)。SQ1海侵体系域为局限台地向开阔台地过渡,发育开阔海、膏云坪和颗粒滩微相;高位体系域整体发育局限台地云坪、膏云坪和云灰坪,局部地区发育灰坪和颗粒滩;SQ2海侵体系域以开阔台地为主,发育开阔海微相,局部高地发育膏云坪、云坪和云灰坪,高位体系域为局限台地,整体发育云灰坪,局部发育膏云坪、灰云坪和颗粒滩微相;SQ3受风化剥蚀严重,仅能恢复海侵体系域早期沉积,以开阔台地为主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盆地白云北坡韩江组层序格架及富砂沉积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分析,并利用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等方法,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北坡韩江组的层序地层格架、体系域和富砂沉积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Qhj1层序体系域可四分为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高位体系域(HST)和下降体系域(FSST),SQhj2层序可划分出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具有两期特征,可细分为LST1和LST2;SQhj1层序的FSST三角洲砂体和SQhj2层序的低位扇体是研究区重要的富砂沉积体,SQhj1层序FSST中的三角洲前缘近端坝、远端坝以及SQhj2层序LST1和LST2中的斜坡水道复合体、盆底扇以及低位楔三角洲前缘砂体等均为有利的富砂沉积体;SQhj1、SQhj2沉积层序发育演化受盆地古地貌、同沉积断裂及断裂坡折带、沉积物供以及海平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观察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珠江组钻井岩心、岩石薄片及铸体薄片,结合该区碳酸盐岩层序划分方案,探讨层序界面控制下的岩性、岩相发育特征,以及孔隙发育特征。结果表明,高位体系域发育生物礁灰岩及生屑滩灰岩储层,发育原生孔隙、次生孔隙等孔隙类型。在海侵体系域主要发育潟湖相、台坪相致密灰岩,偶夹台缘滩、台内滩等灰岩储层,后期往往受到成岩埋藏作用的改造发育溶蚀孔洞和裂缝。该区碳酸盐岩的主控因素主要是在高位体系域Ⅳ级海退半旋回暴露条件下形成的次生孔隙、受礁滩相带控制的原生孔隙及其他溶蚀作用控制的次生孔隙。  相似文献   

13.
强制性海退沉积物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制性海退形成于相对海平面下降期间,对应于早期低位体系域的快速下降和缓慢下降以及晚期高位体系域的缓慢下降,引起沉积环境向海方向的迁移;当沉积物供应充足时,在斜坡边缘地区可以发育典型的进积斜坡沉积,表现在地震剖面中常为前积斜交反射结构。随滨岸线向海退却,在近岸一侧或浅海环境通常缺失低位体系域或陆架边缘体系域,强制性海退形成的砂体沉积往往离岸较远;缓慢下降期的晚期高位体系域也是强制海退的产物。强制性海退可以形成准层序边界和层序边界相一致的特殊现象,层序边界可以构成准层序边界的底界、顶界。  相似文献   

14.
依据钻井资料、地层资料及相关地质资料,采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煤地质学多学科相结合方法,对鲁西地区晚古生代陆表海沉积进行层序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体系域与凝缩层的关系,探讨了凝缩层与成煤作用的耦合特征,结果表明:鲁西陆表海沉积地层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和24个小层序,每个三级层序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凝缩层主要分布在海侵体系域顶部,即中期基准面旋回顶部,为1个短期基准面旋回,表现为微晶灰岩沉积,局部地区是深水泥岩;该区凝缩层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浓缩层有着本质区别,可全区对比;凝缩层与煤层形成具有重要的耦合关系,层序1凝缩层为十四灰和下伏炭质泥岩,层序2的为十灰和16煤,层序3的为三灰和7煤组合,对应煤层的煤化作用开始时间与灰岩形成时间一致,可以用海侵事件成煤模式来解释。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群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层序地层学分析原理,将马家沟群划分为三个沉积层序,马家沟群顶、底均被Ⅰ类层序界面所限定,其内部的三个沉积层序之间被Ⅱ类层序界面分开。讨论了各沉积层序的体系域特征。并提出克拉通台地的层序地层模式。  相似文献   

16.
锡矿山组沉积期是湘中坳拉槽最发育的时期,根据岩性、沉积构造及古生物等沉积相鉴别标志,可识别出深水台盆相、浅水台盆相、局限台地相、滑塌灰岩相和滨岸相等。从锡矿山组可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边界,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从这3个层序均可识别出海侵体系与和高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为浅水台盆相和深水台盆相沉积,而高位体系域为浅水台盆相、局限台地相和滨岸相沉积;坳拉槽层序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构造活动、物源和气候等因素的控制,其中构造是主控因素。SQ1层序沉积期边界断裂活动性最强,烃源岩也最发育。  相似文献   

17.
建南及周缘地区长兴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野外剖面、岩心、录测井等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在建南地区上二叠统识别出局部暴露不整合界面和岩性岩相转换界面,据此将长兴组划分为2个Ⅱ型三级层序,平均每个层序延时2.9 Ma,每个三级层序内部仅发育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以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编制了层序格架内岩相古地理图,详细分析了建南地区长兴组岩相古地理特征。研究表明建南地区长兴组早期以碳酸盐缓坡模式为主,进一步划分为浅水缓坡和深水缓坡和盆地等沉积相带;中后期以碳酸盐台地模式为主,发育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台地前缘斜坡、浅水陆棚、深水陆棚等沉积相带。物性分析表明台缘礁和台缘滩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经白云石化作用等后期成岩作用改造后形成的白云岩储层具有更好的储集性能。因此研究区主要发育礁储集层、滩储集层和白云岩储集层。储层主要发育于高位体系域,尤以Sq1-HST最为发育。  相似文献   

18.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依据,综合运用地震、钻井、测井、野外露头和古生物资料,在井—震联合标定的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下白垩统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下部层序KSI结构发育完整,低位体系域以辫状河和扇三角洲沉积为主,下切谷特征明显,水进体系域发育滨浅湖沉积,高位体系域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上部层序KSII低位体系域不发育,水进体系域主要发育滨浅湖沉积,高位体系域在湖平面缓慢下降、陆源碎屑物质供给不断减少的环境下发育曲流河、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下白垩统沉积建造反映研究区的沉积演化具有一定旋回性,早白垩世古气候变化对层序的发育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岩性、钻测井、地震及露头资料进行了分析,表明大民屯凹陷沙四段存在H型、TH型、LT型及LTH型4种基本层序叠置样式,不同的层序样式沉积环境不同,成藏条件各异:烃源岩有利部位在LT型及LTH型层序的湖侵体系域及低位体系域,储集条件有利的部位在TH型中的TST、LT型样式中的LST和TST、LTH型样式中的LST和TST中的深水重力流沉积.良好盖层为LT型、LTH型层序样式的TST以及LTH型层序样式的HST.古近系划分为3个3级构造层序,通过体系域界面的识别,划分了体系域.沙四段低位体系域由砂砾岩夹红色泥岩构成多套反旋回沉积,水进体系域主要为大套暗色泥岩夹粉砂岩,深湖区可见砂砾混杂的重力流沉积.高位体系域近物源区砂砾岩含量较高,向湖区泥质岩类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20.
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珠江组灰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孔隙和裂缝,孔隙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裂缝主要包括构造裂缝、压溶裂缝和溶蚀裂缝。珠江组灰岩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受高位体系域及其四级海退半旋回、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沉积作用占主导地位。其中台缘堡礁、台内点礁物性最好,生屑滩次之,斜坡塔礁、台坪物性较差。高位体系域及其四级海退半旋回对储层发育的影响主要是沉积物暴露遭受大气淡水淋滤溶蚀对储层的改造作用。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受沉积作用和高位体系域及其四级海退半旋回的控制,对珠江组灰岩储层具显著影响的成岩作用是溶蚀作用、胶结作用等。东沙隆起珠江组最有利灰岩储层为藻屑、生屑灰岩发育的礁滩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