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具有不同结构参数的经编间隔织物与聚氨酯泡沫材料复合,制备了7种经编间隔织物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试样.利用驻波管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吸声性能测试,探讨间隔丝垫纱方式、织物厚度和表面组织结构对复合材料声波吸收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吸声特性,其吸声性能可以通过改变织物结构参数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
采用阻抗管传递函数法测试了5种不同规格经编间隔织物在声频为100~2 500 Hz时的吸声系数,分析了织物结构参数对吸声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了该织物与常用吸声、衬垫材料海绵在吸声性能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织物的吸声性能与织物的密度、厚度、孔隙率等参数有关;经编间隔织物的吸声性能优于同厚度的海绵,在汽车行业中将是海绵类产品的优异替代品.  相似文献   

3.
经编间隔织物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经编间隔织物的三维结构,分析了该织物结构和原料选用对间隔织物性能的影响,着重分析了织物抗压性能的影响因素.在对其结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经编间隔织物具有优良的抗压弹性、透气性、导湿性和吸音性.对经编间隔织物的新品开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试各种不同规格的苎麻织物的透气、透湿性能,分析了织物厚度和织物总紧度对织物透湿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在高湿与低湿状态下,厚度和总紧度对织物的透湿性能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本文还提出了织物厚度与总紧度的综合影响参数,综合参数对高湿与低湿状态下织物透湿性能的影响是一致的,这为夏季服用苎麻面料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制备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23%的二氧化硅/聚乙二醇剪切增稠液(STF),采用流变仪测试STF的稳态和动态流变性能.将STF与经编间隔织物(WKSF)复合后,测试其动态冲击压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剪切速率作用下,STF出现剪切变稀现象,达到临界剪切速率后,出现增稠现象.在动态冲击压缩下,STF-经编间隔织物复合材料与纯经编间隔织物表现出不同的压缩性能,纯经编间隔织物在压缩过程中存在弹性阶段和压实阶段,STF-经编间隔织物复合材料则表现为均一弹性模量压缩.相比于纯经编间隔织物,STF-经编间隔织物复合材料变形较小,在相同形变时吸收的能量较多.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间隔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存在强度低、抗压性差的问题,选用经编间隔织物和玻璃纤维机织物作为增强体,聚氨酯泡沫作为基体,制备系列三维针织/机织聚氨酯基复合材料,并测试材料的拉伸、弯曲和压缩性能。结果表明:将经编间隔织物/玻璃纤维机织物以三维夹芯结构形式嵌入复合材料中,能够提高间隔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压缩性能;在表面组织结构相同的情况下,经编间隔织物厚度大的三维针织/机织聚氨酯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好;在织物厚度相同的情况下,填充大六角形网孔的间隔织物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经编间隔织物间隔丝的排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间隔织物的压缩性能.对模型进行简化并得到了不同表面组织、织物厚度、间隔丝直径的间隔丝排列加权平均倾斜角.根据间隔织物压缩方程和理论参数,由Matlab模拟得到间隔织物的理论压缩曲线,并与试验得到的压缩曲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根据间隔丝排列模型得到的理论压缩曲线与试验曲线拟合较好,具有较大的网孔表面和织物厚度及较小的间隔丝直径的经编间隔织物在小变形压缩下的压力较小.  相似文献   

8.
测量和分析了几种中长涤粘机织物在相近厚度不同透气量以及相近透气量不同厚度情况下的透湿情况.研究发现,在微风环境里,相近厚度织物的透湿量随着其透气量的增大有减小趋势.由此得出一个假设,毛细管吸附作用在织物的透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透气量太大时单位面积内的毛细孔数减少,对水分子的吸附量小,所以吸湿量小.因此,织物的透湿过程描述为导湿则更加确切.另外,在透气量相近时,透湿量随厚度增加而略有减小,主要原因是由于织物微孔中纤维材料的表面积很大,水分子在传递过程中受到很大的吸附力,从而使得较厚的织物的导湿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9.
选用冲击防护常用的经编间隔织物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材料粘弹性与其隔冲性能的关系。搭建了阻尼测试平台以测定不同规格的经编间隔织物阻尼比、压缩弹性模量和不同冲击速度下的冲击剩余载荷。试验结果表明,经编间隔织物的粘性或弹性作为单项指标与隔冲性能不存在明确的关系,提出粘弹比可以表征材料粘弹性与隔冲性能关系,在一定实验范围内,合适的粘弹比可获得较好的隔冲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敲击法和模拟地面随机振动法对坐垫用经编间隔织物实施振动力学性能测量,分析其阻尼比、固有频率和刚度等振动特征值,并讨论该3个振动特征值与经编间隔织物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敲击法和模拟地面随机振动法对试样施加激励,由两个加速度计对输入和输出的加速度信号进行测量,获得加速度-时间曲线,计算试样的阻尼比、固有频率和刚度.对试样振动传递性能的分析,可用于指导和改进经编间隔织物的结构设计,满足人们对坐垫舒适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PTT经编弹力泳装面料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新型聚酯纤维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经编弹力泳装面料的弹性,用PTT纤维织制的经编弹力泳装面料,与锦纶(PA)和涤纶(PET)织制的经编弹力泳装面料进行对比研究.实测了它们15N和5次及25N和9次定负荷的拉伸性能,比较了它们的弹性回复率、塑性变形率和拉伸弹性伸长率;为进一步寻找3种面料的弹性回复率变化规律,列出了它们弹性回复率的回归方程式.结果显示,PTT经编弹力泳装面料断裂强力较小、伸长率较大,具有优异的弹力回复性,是制作泳装的理想面料.  相似文献   

12.
通过模压实验,研究温度、时间和压力对经编间隔织物模压性能的影响.对模压成的罩杯杯深、厚度、手感以及颜色变化等指标进行分析,并评价罩杯成型的优劣.得出经编间隔织物成型较好罩杯时的工艺参数,即模压温度为195℃,模压时间155~185s.为经编间隔织物在文胸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参数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将经编间隔织物与软质聚氨酯泡沫复合,制备了5种经编间隔织物增强聚氨酯基复合材料试样.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平板压缩试验,探讨间隔丝针背横移数、间隔丝直径和织物厚度对复合材料压缩和能量吸收性能的影响.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和ANSYS软件建立了复合材料的单胞有限元模型,对其压缩性能进行了模拟,得到复合材料的应力云图和应力-压缩率曲线.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显示出较好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改善经编间隔织物结构设计粗放化、经验化的现状,为在给定工作应力下的经编间隔织物结构参数设计提供基础。方法从平板压缩和球形压缩试验开始,探讨织物结构参数(如间隔纱细度、面密度、垫纱角度等)对织物压缩性能的影响,给出织物的缓冲特性曲线,并建立了计算机仿真有限元模型。结果仿真计算显示,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结论该有限元模型可用于经编间隔织物的结构参数设计。  相似文献   

15.
测试比较了空芯纱毛巾织物与一般长绒棉毛巾织物在耐磨性、刚柔性、顶破强力、透气、透湿性、芯吸性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空芯纱毛巾具有膨松柔软、透气吸湿排汗的特点,可作为传统纯棉毛巾的替代升级产品,其相关产品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学对医用绷带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通透性好、不影响血液循环和伤口愈合、轻巧灵便,还要不脱散、稳定性好、拉伸弹性回复率高、塑性变形小等。为此,采用锦纶与氨纶在GE282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上选择合理工艺组织交织生产该织物。阐述面料的开发原理,设计纱线原料及组织结构、筛选整经及经编工艺参数,提出并解决各工序的技术难点,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疵点。研究结果表明,在双针床经编机上生产医用绷带,透气性好、使用方便、弹性好、防脱散,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将经编间隔织物与软质聚氨酯泡沫复合,制备出一种经编间隔织物增强聚氨酯基复合材料。在忽略材料面板对复合材料整体力学作用的前提下,着重对间隔丝的空间分布及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建立了基于文克尔弹性地基梁理论的复合材料压缩理论模型,进而得到理论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并将其与试验得到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这说明本文所建立的压缩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经编间隔织物增强聚氨酯基复合材料实际的受力情况,可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将经编间隔织物、空心玻璃微珠增强体与环氧树脂基体单独以及共同复合,制成了3种新型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对3种复合材料进行了三点弯曲试验,通过试验获得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以及对样品断面的破坏形貌分析,发现3种材料的弯曲及比弯曲性能均优于纯环氧树脂,而由经编间隔织物以及空心玻璃微珠二者共同增强的新型三相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最好的弯曲及比弯曲性能.  相似文献   

19.
天丝在拉舍尔毛毯上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行制作了4种拉舍尔经编毛毯织物试样,并对试样的风格、透气性、保暖性、抗静电性、透湿性和失重率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天丝纤维可改善拉舍尔毛毯的外观风格、热湿舒适性及抗静电性能,且毛毯织物耐用不易破损;天丝/腈纶混纺拉舍尔毛毯对传统拉舍尔毛毯的综合性能也有一定的提高.天丝在新型拉舍尔毛毯的开发应用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大麻织物的舒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织物的透气、透湿及毛细效应等实验对大麻织物的舒适性能进行研究并与苎麻、亚麻织物进行比较,认为大麻织物在透湿性和毛细效应等方面有较大优势,在易出汗的夏季,大麻面料着装比较舒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