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秋实 《中国食品》2005,(3):8-59
药膳养生在中国烹饪史上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我国古代就有关于药膳的记载。“药食同源”,一直是中医药界和烹饪界食疗养生实践活动中的理论基础。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药膳养生作用也越来越重视。近年来,烹饪界从过去狭义的药膳养生理论,发展到更重视食物本身的性味归经,药膳更具有广泛地适用性,更注重其养生的作用,以养为主,治疗为辅,更多在调理人体机能。北京大庙御珍舫和国博皇家御膳,以皇家园林和仿古装修营造出古朴厚重的文化氛围,并推出养生御膳。  相似文献   

2.
雅如 《中国食品》2012,(11):88-89
中国的饮食文化始终伴随着中国悠久的文明发展史。北京凯瑞豪门餐饮投资控股集团,发掘传统饮食文化底蕴,倡导文化餐饮,在传承皇家餐饮文化方面做足了功课。从去年全面推出皇家御膳以来,深受中外宾客的好评和喜爱,前来品尝者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3.
所谓中国清宫御膳,是指清代宫廷皇家贵族们的日常膳食.人类传统的生活模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中国的百姓更是以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而著称于世,许多病人正是在家庭中得到很好的照顾迅速康复的.清朝是宫廷饮食疗法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丁莹 《粮油食品科技》2022,30(6):96-102
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的宫廷养生饮膳专著《饮膳正要》全书共记载了33种添加甜味成分的药食,这些药食涵盖了从主食菜肴、食疗药膳、汤煎饮料到道教服食各类食方,由于含糖含药的情况参差,统称其为“含糖药食”。“含糖药食”使用了包括白沙糖、沙糖、蜂蜜、饴糖、甘草等多元化的甜味剂,且十分注重区分用糖的场合与剂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挖掘了糖和蜜的和剂、益气、润燥、止渴、解毒等功效。体现了《饮膳正要》将甜味成分的添加和使用亦视为养生食治干预活动的一部分,《饮膳正要》药食用糖活动中包含了元代的养生食疗思想,宫廷饮膳太医们注重开发包括甜味成分在内所有食材的食治功能,因此,《饮膳正要》所载“含糖药食”兼具宜人口感、保健功能和情志价值等多元化的养生功能,客观上反映了宋元时代糖、蜜技术的发展和使用情况,投射出元人饮食用糖的特点,也体现了元朝民族融合背景下养生保健医学用糖的观念演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2004年12月18日.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内的皇家御膳餐厅内.京城名厨欢聚一堂,参加由中国药膳研究会药膳技术制作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名厨百叟宴暨辞岁迎新联谊会”。中国药膳研究会药膳技术制作专业委员会张文彦秘书长说.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新的一年将要来临之即.专业委员会举办这次联谊会就是要感谢老一代厨师对中国烹饪事业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舍予 《美食》2015,(4):50-51
邝启明Kong Kai Meng资深明星主厨邝启明目前任职北京长安街W酒店中餐行政主厨,坐镇酒店2层的艳(YEN)中餐厅。艳金身片皮鸭艳金身片皮鸭的灵感来源于历史悠久的帝王传承与北京特色饮食文化。早在700多年前的元代,烤鸭已被记录至《饮膳正要》,明太祖朱元璋"日食烤鸭一只"。至今烤鸭已经发展成北京在全球范围的美食名片。在原有的美味基础上,北京长安街W酒店的主厨独创料理方法使艳金身片皮鸭身披金色外衣,增添了一抹标志性的中国传统皇家色彩,与北京长安街W酒店"国都印记"的设计主题更是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7.
元代宫廷的面饼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学家、医学家忽思慧在元代宫廷里担任饮膳太医,主管宫廷饮食、药物补益事项,以《黄帝内经》、各家《本草》为理论依据,广采中外医家、烹饪家和儒、道及民间在养生防病、饮食疗法、药物功用、食物利弊等方面的论述或处方,荟萃历代饮膳养生精华,结合自己为皇家监制饮膳的经验,集宫廷日常所用奇珍异馔、汤膏煎造及谷肉果菜中性味补益者,  相似文献   

8.
《饮膳正要》初刊于公元133O年。作者忽思慧为元代蒙古族医学家,兼通蒙汉医学。元仁宗延年间(公元1314~133O年),任宫廷饮膳太医,主管宫廷饮食和药物补益。本书以大量篇幅叙论诸饮食莱点、主副食及点心的配膳和烹制方法,并据此说明其食疗作用。即以“膳”为主,以药(疗)为辅;重在饮食美味,寓治疗价值于饮膳之中,食之并无药味或药味不重,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饮膳正要》开创了一个药膳新时代。该书分为三卷,附有189幅插图,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图文并茂,具有独到的见解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堪称我国第一部独具一格的营养学专著。英国剑桥大学的李约瑟博士称之为在中国饮食治疗和保健食品领域中的一部最重要的经典著作。通过此书,可以窥见元代宫廷饮膳之一斑,对于探讨元代医药史、营养卫生及烹稠技术、蒸馏酒早期医用等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某些食疗方法,如山药粥、春盘面、芙蓉鸡、羊肚羹、牛奶烧姘等,王今仍在一些地区沿用,有着现实意义。所论“禽兽变异”,揭示了26种形象变异而列为不可食之禽兽,涉及生物遗传领域,可见该书的科学价值与应用价值不容低估。兹将本书的学术观点及主要特点论述于下。  相似文献   

9.
王国民 《餐饮世界》2014,(2):121-122
正我是全聚德和平门店的冷荤厨师长王国民。自从1979年参加工作,我就一直从事餐饮业,从颐和园听鹂馆到全聚德,我得到了很多大师的指点。在听鹂馆,我曾师从黄恩顺、赵德明等师傅,开始接触清宫满汉全席制作技艺,领略皇家御膳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在全聚德,我先后从事热菜、烤鸭、面点、冷荤等工种的工作,师从蔡启厚、王春隆、陈守斌、杨学智、王荣等一批国宝级烹饪大师,他们的言传身教令我受益匪浅,目前我获得了中餐高级烹饪技师、中国烹饪大师、中国药膳大师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传承我国几千年医药与饮食文化的药膳,正逐渐成为百姓日常膳食的组成部分。药膳的实施交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中药技师、营养医师、护士以及厨师共同组成的团队来具体负责,更能体现药膳因人、因证、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并保障药膳应用中的安全和规范。药膳按功效特点分为保健药膳与(辅助)治疗药膳两类,前者包括减肥药膳、美容药膳、增智药膳、增  相似文献   

11.
中华药膳为我国医药饮食文化的宝贵遗产,近年来发展很快,受到海内外的重视。为进一步普及药膳的烹调制作技术、保健品的开发、科技应用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使药膳事业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发展,上海药膳协会《上海调味品》杂志编辑部特举办中华药膳上海首期培训班。  相似文献   

12.
营养学家、医学家忽思慧在元代宫廷担任饮膳太医期间,积累了丰富的营养学和医学知识,集诸家本草、名医方术和宫廷日常所用奇珍异馔、汤膏煎造及谷肉果菜中性味补益者,分门别类地写入《饮膳正要》一书中,对后人影响很大,很有启发。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了《饮膳正要》的许多内容。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发现,在《饮膳正要》中首先指出维生素缺乏症。忽思慧继承和发扬“医食同源”、“药食同用”、“医养  相似文献   

13.
近日,中国药膳研究会药膳专业制作委员会宣布,经中国药膳研究会批准,该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国药膳粗粮养生研发中心”、“中国官府菜御膳研发中心”。这两个中心分别由北京天通绿色生态园和北京天下一家餐饮公司作为研发基地和牵头单位。两个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药膳研究会药膳专业制作委员今后的工作将更有广度和深度。两个中心今后研究制作的养生菜肴会更贴近现代百姓的社会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4.
曲江 《餐饮世界》2012,(7):58-60
真正的御膳到底什么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说清楚个中奥秘的人越来越少,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牵强附会,子虚乌有。王希富老先生说,他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在有生之年给御膳"正本清源",多带几个徒弟,将传统御膳菜肴传承下去,不至于到我们这一代手里就"变了味"。  相似文献   

15.
《餐饮世界》2014,(5):76-77
正"御膳"原意是帝王世族所享用的膳食。如今,紫禁城虽在,可昔日为皇帝做饭的"御膳房"没有了,中外游客走进紫禁城,却不知道"皇帝吃些什么"。其实,要解开谜团也不难,只要光临与皇家园林天坛公园毗邻的御膳饭庄,一定能得到满意的答案。御膳饭庄创建于1989年,主要经营系列宫廷菜肴,保持了皇家菜品的原汁原味。招牌菜有:玉掌踏雪、罗汉大虾、绣球干贝、抓炒里脊、梅花鹿筋、蛤蟆鲍鱼、一品豆腐、溜鸡脯等;创新菜肴中的名品有:宫门献鱼、塞北  相似文献   

16.
咸味八宝粥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美都  张树景 《食品科学》1995,16(10):71-72
咸味八宝粥的研制江美都杭州商学院食品系310035张树景杭州健哥实业总公司罐头分厂1前言民以食为天。翻开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长卷,不难发现无论是民间饮食,或者是宫廷御膳,粥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笔者查阅过一份清宫御膳,日御膳每日有粥。诸如大米粥、小米粥、...  相似文献   

17.
同仁堂御膳起源于公元 1723年,至今已有277年的历史。在宫廷饮食和养生文化顶盛时期的清初,中华民族优秀饮食文化的沃土蕴育了同仁堂御膳的萌芽。历代封建君王为了能健康长寿,在膳食方面极为讲究,故宫博物院所珍藏的《皇帝起居录》详细地记载了从乾隆元年到溥仪出宫这段历史时期,御膳的地点和内容。与此同时,皇帝身边的御医经常要细心观察,准确把握帝、后的身体健康状态,并依据不同季节开据养生御膳配方,由著名的同仁堂药店提供精选的上等药材,添加在御膳中,及时调养和滋补。 随着科学的进步发展,同仁堂御膳在集千年养生…  相似文献   

18.
面条的文化:中国是面条的发祥地,后传到东南亚和意大利等国家,元代的《饮膳正要》所记的挂面,是中国有关挂面的最早记载。中国是世界上面条销量最大的国家。中国人喜食面条且制面  相似文献   

19.
《肉类研究》2019,(7):90-91
<正>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中不仅仅包含食物的"形"美、"色"美、"味"美、"意"美等,更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礼仪与习俗乃至饮食文化中蕴含着的诸多哲理,例如老子在《道德经·六十章》中提出"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政治理论、《礼记·内则》中谈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烹调技术渊远流长、举世闻名.公元五世纪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集以前历代食谱之大全,是世界最早的食品科学论著.元朝天历年间(1330年)的御膳医忽思慧所撰的宫廷膳书《饮膳正要》,也对后世烹调技艺的发展起着重大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传统的烹调技艺日益完善.“中国菜好吃”,这已是各国友人在宴席之上,餐厅之外异口同声的赞美之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