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迷走神经活性的调节影响大脑和身体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及生理状态。无创迷走神经刺激(nVNS)通过刺激耳迷走神经或颈部迷走神经对多个器官和系统产生保护作用,远程调节机体功能。近年来nVNS在预防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取得重大进展。本文对nVNS及相关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索nVNS在围术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80例患者中应用双重爆发刺激(DBS)检测残余神经肌肉阻滞,并与四次成串(TOF)中的TR(TOF中第四与第一次颤搐之比)对比。DBS系由JS-型肌松自动监测仪刺激腕部尺神经,检测拇内收肌的肌电反应,其结果以数字与图形自动打印。结果表明,此种DBS方式的残余神经肌肉阻滞检出率明显高于DBS目测与触感法;即使TR恢复至1.0,DBS仍存在衰减,较TR更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直刺激与切皮引起循环及脑电图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33例ASAⅠ~Ⅱ级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病人,麻醉诱导后,以地氟醚吸入维持在1.0MAC超过10min,于前臂尺侧经予3倍耐痛阈的强直刺激.刺激5min后切皮.分别记录刺激及切皮前后血压、心率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变化.结果强直刺激及切皮后血压、心率均显著升高(P<0.01),而BIS无明显变化(P>0.05).强直刺激与切皮前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增长幅度具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94和0.75,P<0.01).结论强直刺激和切皮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用强直刺激-循环反应来预测切皮-循环反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全麻下经颅电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脊髓功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全麻下经颅电刺激(tcEMEPs)和磁刺激(tcMMEPs)运动诱发电化有关参量的变化,为术中监测脊髓功能提供参考.方法 15例择期行脊髓手术的患者,在麻醉开始15 min后随机应用tcEMEPs和tcMMEPs进行刺激,并记录各自的波幅和潜伏期值.结果 tcMMEPs的波幅与tcEMEPs的波幅相比显著降低(P<0.05),tcMMEPs的潜伏期比tcEMEPs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结论 tcEMEPs监测比tcMMEPs监测更适合应用于手术中对运动通路系统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5.
电刺激与周围神经再生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相似文献   

6.
微量直流电刺激促进软组织伤口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微量直流电刺激后能否促进表皮再生进行了实验研究。44只荷兰猪的脊柱两侧各切除直径20mm的全层皮肤,创缘固定,形成直径20mm的组织窗,创口的头尾两侧置电极。一侧伤口接通电流,另一侧不接通。观察10μA、30μA、50μA、和0μA直流电刺激下创口的愈合速度。结果显示:同一个体,直接电刺激侧表皮再生和创口愈合速度快于不直接电刺激侧,且阴极区快于阳极区;不直接电刺激侧创口愈合速度快于不刺激的创口。临床治疗厚断层皮片供区,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28单克隆抗体与CD80共刺激活化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在体外对大肠癌细胞株HT-29杀伤强度及杀伤作用机制,为大肠癌的过继免疫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获得PBLs;共刺激;检测活化细胞的体外淋巴细胞毒作用,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效应细胞杀伤的大肠癌细胞超微结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肠癌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共刺激PBLs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较强,达到(69.35±1.17)%。电镜结果显示,效应细胞作用12h肿瘤细胞出现坏死,部分可见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效应细胞凋亡指数为24 h 19.6%,48 h效应细胞凋亡指数为12.1%。结论活化的淋巴细胞杀伤大肠癌细胞是通过坏死及凋亡两条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实验性大动脉(包括股动脉、颈动脉、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研究溶栓、血管成形和许多药理学实验常用的模型。我们建立了一简单实用的直流电刺激诱导大动脉血栓形成的方法,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方法一、直视血管外膜电刺激法:杂种犬10条。12kg~15kg,日本大耳白免6只(2.1kg~2.5kg),雌雄不拘。以3%戊巴比妥钠作静注麻醉(1ml/kg体重),固定、去毛、常规消毒铺巾后、切开皮肤分离并游离脉动脉段约3cm,用4cm×4cm大小的乳胶膜将游离动脉段与周围组织隔开,将1.5cm×2cm大小的铜片成形…  相似文献   

9.
电刺激与周围神经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刺激与周围神经再生李青峰综述顾玉东审校电场对多种组织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使人们注意到作为生物电离子传导载体的周围神经。本世纪初,Strasser等学者假设神经系统发生、发育受电场影响,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生长的纤维能被电流所导向。②发育中的胚胎...  相似文献   

10.
电场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电场对神经再生的影响,采用大鼠坐骨神经再生室模型,分别对神经干局部、脊髓和失神经从进行电刺激,于术后3-28天取材,进行电观察与图像分析,了解电场对再生轴突结构的发生、发展、特别是对雪旺氏细胞、成纤维纤维的影响。结果显示;局部电刺激与脊髓电刺激条件下,神经再生速度、轴突髓鞘化比例、毛细血管密度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电场能显著促进促进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选择性动脉钙刺激静脉采血(ASVS)检测胰岛素值定位胰岛素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连续10例定性诊断为胰岛素瘤的患者术前行ASVS检查。选择性插管至胃十二指肠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脾动脉近段及远段,分别快速注入葡萄糖酸钙0.3g激发,于激发前后不同时相经肝静脉采血测胰岛素值。计算不同激发值与基础值之比值,取比值最高者为峰比值,认定峰比值最高的动脉所供应的胰腺区域为肿瘤所在区域。结果 ASVS准确定位率为90%,优于B超(30%)、超声内镜(43%)、CT(70%)、MRI(78%)及选择性血管造影(20%)。本组仅2例患者主诉轻度头晕、胸闷。结论 ASVS在胰岛素瘤的定位中较其他影像学检查有更高的准确性,尤其适合于诊断和定位困难的病例。快速注入小剂量钙剂能安全有效地激发肿瘤细胞分泌胰岛素产生峰值。以胰大动脉为界区分脾动脉近段与远段分别激发有助于胰尾肿瘤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盲法对10例患者比较目测或触感四个成串刺激(TOF)和双短强直刺激(DBS)肌收缩效应衰减,用于评价神经肌肉传导阻滞的相关性及可靠程度。结果发现,DBS比值(DBSR)印TOF比值(T4/T1)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7,P<0.001)。在 T4/T1;低于 0.7时、TOF和DBS的衰减检出率分别为 35%和 65%(P<0.01);当 T4/T1为 0. 4~0. 5时,TOF和 DBS的衰减检出率分别为 35/和80%;当T4/T1为0.5~0.6时,TOF的衰减检出率为7%,而DBS的衰减检出率为67%;当T4/T1为0.6~0.7时,TOF已不能检测到衰减。但DBS的衰减检出率仍有:36%.但当T4/T1恢复到0.7以上时,DBS的分辨率仅为2%.由此可见,如果仅凭目测或触感评价术后肌张力的恢复情况,则TOP未检测到衰减并不能排除严重的肌张力恢复不全,而DBS未检测到衰减时,肌张力已较好恢复。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刺激生长因子及三种中药低温保存肝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血清较单用HamF12低温保存肝细胞效果好。若再加入一定量的复方丹参、或清开灵或养气补血方剂提取液(S液),可使4℃5天冷贮存肝细胞的活细胞率达90%以上,胞内ALT外漏减少,并明显促进再培养肝细胞的增殖。此外,S液尚可明显提高再培养肝细胞的附壁率。以上药物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脂质过氧化的产生有关。HSS对肝细胞也有一定的冷缺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周围神经损伤治疗,在手术探查松解或神经吻合之后神经恢复的较长过程中,缺乏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而对因牵拉、嵌压造成的闭合性神经损伤,一般也需消极观察一段时间,看神经有无恢复,再决定是否采取手术治疗。自1991年至今,我们尝试用脉冲电刺激的方法治疗周围...  相似文献   

16.
T细胞共刺激信号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通过阻断T细胞共刺激信号在小动物实验成功导出抗原特异性的免疫耐受,共刺激信号是T细胞充分活化必需的信号,主要是由CD28和TNF:TNFR两大家族的成员介导的。若阻断此共刺激信号,T细胞不能有效活化和增殖,从而达到免疫耐受状态。  相似文献   

17.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双侧脑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系统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3例具有双侧症状的帕金森病进行同期双侧丘脑底核双通道DBS治疗。术中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 13例PD术后随访3月—3年,平均6.3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症状平均改善率62.3%,其中对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敏感改善率达75.5%;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症状改善率24.2%。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治疗可明显改善PD患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1831年Michael Faraday提出了“电磁感应”的基础理论,证实当给予线圈交流电时,会产生一个变化的外部磁场,而这个磁场会使相临的线圈感生出涡流(eddy currents)。1896年d'Arsonval使用这种电流刺激他自己的视网膜产生了许多光点,即光幻视。20世纪90年代,人们在利用电磁学刺激神经的生理学证实之后,将电磁刺激应用在坐骨神经的电磁刺激效应常规检查上。近年研制的体外电磁波刺激器(Extracorporeal magnetic innervation system,ExMI)应用于治疗女性尿失禁,有了显著的发展。本文对之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传出迷走神经兴奋对内毒素(LPS)引起的大鼠心脏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切断大鼠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干或做假手术对照,将左侧迷走神经干远端连接刺激电极,于阴茎背静脉静注LPS(10mg·Kg-1)即刻持续电刺激(5V,2ms,1Hz)20min,每间隔20min后重复刺激,每次20min,共刺激3次.分别在1h、1.5h和2h检测实验和对照各组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量以及血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结果迷走神经刺激组心肌组织中TNF-α、MPO量和血CK-MB水平显著降低,病理炎性改变减轻.结论迷走神经兴奋可明显抑制LPS攻击大鼠心脏组织炎症介质的产生,能显著减轻心肌组织炎症损害,对心脏功能有潜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刺激与神经再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电刺激与神经再生杨群,于钟毓,张信英尽管目前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周围神经再生的难题,但研究者们仍在不断探索,从神经再生生理研究至外界影响。发现有些药物、激素、生长因子能促进周围神经再生,自发现电刺激有助于骨愈合并已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后,人们开始研究电刺激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