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活血通脉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活血通脉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13例,对照组102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的测定,综合评价活血通脉方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中药活血通脉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总有效率为93.41%,对照组服用脑血康口服液总有效率为84.2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血液流变学、降血脂及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通脉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曾盛和 《中医药导报》2006,12(12):25-25,48
目的:观察通脑复元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将缺血性中风患者9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服用通脑复元汤,对照组49例予维脑路通注射液静脉滴注,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改善神经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脑复元汤确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药之一。  相似文献   

3.
活脑方治疗缺血性中风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尚书 《中医杂志》2002,43(8):595-596,608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活脑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的测定,综合评价中药活脑方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验证采用中药活脑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总有效率为91.7%,西药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1.6%,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改善血液流变、调降血脂及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4.
通脑汤治疗缺血性中风6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通脑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前后进行血脂、血流变学、血压的测定,综合评价通脑汤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验证采用中药通脑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总有效率为93.33%,西药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血液流变,调降血脂及降压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5.
缪峰 《陕西中医》2007,28(10):1311-1312
目的:观察化瘀通脉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取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114例作为治疗组,予化瘀通脉汤(丹参、黄芪、红花、川芎、桃仁、当归、地龙、水蛭)治疗;另取同期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予脑络通胶囊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21%高于对照组77.50%,P<0.05。提示:化瘀通脉汤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可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善主要症状,并对血液流变学检查全血高切还原黏度等多项指标也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腑化痰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29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60例和对照组130例,治疗组服用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所有病人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做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愈显率74.4%;对照组总有效率68.5%,愈显率38.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确切,并且明显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7.
愈瘫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愈瘫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及实验研究。方法:治疗组采用愈瘫胶囊口服,每日3次,每次4粒;对照组采用维脑路通、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点滴,每日1次。两组均14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76.25%,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愈显率为48.39%,有效率为80.65%,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愈瘫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在临床症状的改善及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肾脑复元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本研究诊断及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肾脑复元汤,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ADL),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液流变学参数,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C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参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治疗组ADL评分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安全性指标与治疗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肾脑复元汤能显著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临床疗效,同时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液流动性,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龙通脑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及神经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6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同时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丹龙通脑汤,每天1剂,7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评定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与对照组(93.3%VS 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观察组NIH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改善均明显与对照组(P0.05)。结论:丹龙通脑汤可明显提高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0.
李东 《天津中医药》2001,18(4):9-10
观察通脉复脑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其血液流变学、血脂的变化。方法60例缺血性中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通脉复脑胶囊,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片。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80.00%(P<0.005),通脉复脑胶囊组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通脉复脑胶囊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与研究补阳还五汤加减在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方法:于2010年3月~2011年5月将86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随机、单盲分为两组,即补阳还五汤加减组和常规西医治疗组(每组43例),然后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血流变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结果分析。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部分血流变指标均得以改善,但补阳还五汤加减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下降程度和血流变指标改善情况则好于常规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在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7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续治疗3天为1个疗程,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2h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2.02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全血比黏度、血沉、全血还原比黏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前后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应用血栓通注射液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状况,促进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疏肝合营汤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60例,按照区组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给予脑梗死的神经科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患者同时加用名老中医顾自悦经验方疏肝合营汤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当天及治疗后的第2周、第6周和第8周分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来进行评分,以针对疏肝合营汤对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抑郁症状情况给予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前好转(P0.05),但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未见明显好转(P0.05)。结论:疏肝合营汤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肯定,并兼顾改善PSD患者的卒中症状还能够促进脑梗死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的缺损进一步恢复,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在生活中自理的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补气活血中药免煎颗粒剂联合头电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I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对照组治疗外给予自拟补气活血中药免煎颗粒剂联合头电针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均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各项指标降低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高切(WBV-H)、全血黏度低切(WBV-L)、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降低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CSS评分与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的72.09%(P<0.05)。观察组基本痊愈率为34.88%,高于对照组的13.95%(P<0.01)。结论采用自拟补气活血中药免煎颗粒剂联合头电针治疗ACIS临床疗效显著,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hs-CRP、TNF-α、IL-6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窍活络化痰逐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4例,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钠、胞磷胆碱以及肌氨肽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通窍活络化痰逐瘀汤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血清行SOD、NO、NOS、MDA检测,并使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OD、NO、NOS、MDA水平和神经功能差别不大(P0.05);观察组治疗后SOD、NO分别为(105.10±6.10)U·m L~(-1)、(72.91±5.38)umol·L~(-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DA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19±0.45)μmol·L~(-1)和(11.45±1.2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活络化痰逐瘀汤可以改善脑细胞代谢,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于治疗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早期危重症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中药补阳还五汤。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9%、78.12%;组问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和C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第14d和第21d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第21d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第21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第180dBI指数≥85分者分别为20例(71.43%)、18例(56.2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补阳还五汤对早期危重症脑卒中患者康复具有良好疗效,能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杨倩  屈云  王凤英 《陕西中医》2020,(11):1580-1583
目的:分析脊柱推拿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患者后手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4例缺血性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推拿组各47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康复干预,推拿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中医脊柱推拿干预治疗,评定两组治疗疗效。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手神经功能缺损指数评估神经受损状况,采用简式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评估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推拿组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2.98%(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推拿组NIHSS评分、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前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推拿组两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脊柱推拿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更好地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手功能恢复,改善手神经缺损,从而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上市后再评价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评价苦碟子注射液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影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通过中央随机系统,将7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46例、对照组354例。试验组给予苦碟子注射液的基础上加用西医内科基础治疗和中医康复技术,对照组给予西医内科基础治疗加用现代康复技术,疗程为10~21 d,在第7,14,21天3个时间点上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肢体运动功能(FMI评分)。同时观察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应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发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NIHSS评分及FMI评分均呈改善趋势,且治疗第14天和第21天NIHSS和FMI评分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未发生与苦碟子注射液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苦碟子注射液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运动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苦碟子注射液在治疗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方面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天蝎散Ⅰ号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天蝎散Ⅰ号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加脑心通胶囊口服;治疗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加天蝎散Ⅰ号方口服,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检测结果提示治疗组在改善血脂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提示治疗组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内膜斑块消退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蝎散Ⅰ号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郭现军 《新中医》2020,52(6):53-55
目的:观察化瘀汤治疗脑卒中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能缺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风痰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瘀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21天;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Fugl-Meyer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两项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中医主症、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两项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SS-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瘀汤治疗风痰瘀阻型缺血型脑卒中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缓解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