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对心脏大血管创伤后的急救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心脏及胸内大血管损伤的病例资料,其中穿透性损伤27例,闭合性损伤4例;心脏伤14例,其中心脏破裂伤9例,心脏异物3例,心脏钝挫伤2例;胸内血管破损17例.结果 28例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死亡3例.结论 对心脏大血管创伤患者及时快速诊断、紧急手术,可提高伤者存活率;术中探查应仔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分析切开取金属异物手术与人体金属异物三维定位器下特制异物钳经X线透视引导下异物钳取术的疗效.方法 2011年1-12月外科急诊治疗的金属异物患者103例.选择异物浅表、异物较大、触诊可及、远离重要器官和血管相对简单的患者行切开取异物手术(切开手术组)34例,预计手术相对困难的患者行X线透视引导下异物钳取术(透视钳取组)69例.比较2组手术患者术后异物取出率,并发症等.结果 所有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确诊率100.0%.切开手术组34例中取出24例.透视钳取组69例全部取出.2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6% (24/34)比100.0%( 69/69),P<0.01].10例切开手术未能取出的患者转行X线透视引导下异物钳取术,予以全部取出.所有患者原有症状均缓解,创口愈合良好,无大出血,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通过异物三维定位器定位特制异物钳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异物钳取术是一项微创、安全、有效的金属异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心脏大血管创伤后的急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心脏及胸内大血管损伤的病例资料,其中穿透性损伤27例,闭合性损伤4例;心脏伤14例,其中心脏破裂伤9例,心脏异物3例,心脏钝挫伤2例;胸内血管破损17例。结果28例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死亡3例。结论对心脏大血管创伤患者及时快速诊断、紧急手术,可提高伤者存活率;术中探查应仔细。  相似文献   

4.
史敏科  王东进  曹彬 《河北医药》2012,34(5):720-721
目的 总结心脏黏液瘤的诊断和外科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10年5月原发性心脏粘液瘤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64例在全麻体外循环低温下行心内直视手术;12例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手术.同期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成形9例(Carpentier环环缩4例、瓣叶修补2例、二尖瓣前后交界缝合2例、腱索重建1例).3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 全组均经手术成功切除,病理检查证实为粘液瘤.术后血液动力学平稳,无严重心律失常及栓塞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通过门诊、信访、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10个月~8年,仅1例在术后8个月复发,为左心房多发性粘液瘤,复发部位为左心房近二尖瓣环处,余患者生存良好.结论 心脏粘凌瘤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准确率高,确诊应尽早手术;手术的关键是保持瘤体完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临床方法及价值。方法 75例完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1例,不全性心内膜垫缺损矫治18例,二尖瓣置换术16例,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平均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插供血管时间分别为(108.62±36.25)min、(42.55±21.16)min;术后胸腔闭式引流量为(223.26±135.98)ml;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结论完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安全可行,通过加强体外循环的管理能够保证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应用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进行临床治疗,以此分析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患者共计80例,选择时间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对所有患者均予以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进行治疗,分析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80例患者均手术治疗成功,不存在手术死亡病例,只有1例患者发生了术后心内膜炎致室缺残余漏情况,且予以了再次正中开胸行室缺残余漏修补术进行治疗;患者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分别为(65.55±15.55)min,(36.66±12.22)min、(86.67±23.33)m L;80例患者均没有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情况。结论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具有十分可靠的临床应用安全性,能够减少患者的手术用血量,且患者的术后切口具有隐蔽和美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早期并发血管麻痹综合征(VS)的护理.方法 4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VS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及监护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早期,4例患者均表现为严重低血压现象.经用大剂量缩血管药物的治疗及严密监护,血流动力学稳定,3例治愈出院,1例自动出院.结论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尽早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加强对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的监测和调节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并发VS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体外循环心脏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理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86例接受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病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心脏手术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快速康复理念实施术后合理镇痛、分阶段的早期锻炼等相关措施。并对两组患者的第1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第1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68%,比观察组的2.15%高(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理念,可使患者快速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短,快速出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预防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65例施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资料,分析73例并发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结果本组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3.9%,死亡3例,余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心功能水平低下等;术中危险因素包括手术类型、体外循环及其时间、手术及转流技术;术后危险因素包括ICU停留时间、过度刺激、药物的不恰当使用以及心肺功能不全、感染等;治疗上强调找出并消除潜在的致病因素,按精神病学疾病治疗,以控制行为障碍及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0.
王丹心  韩健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168-3170
目的 分析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原因以相应的护理干预策略.方法 分析38例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结果 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术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包括家庭因素、体外循环作用、个性特征、原发疾病的影响、精神因素和环境等.结论 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针对性采取护理干预能较好的减少心脏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发生率,有利于围手术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结果 .1996年1月-2006年4月,共手术治疗原发性心脏肿瘤87例,占同期全部心脏手术的1.7%.其中男性31例,女性56例,年龄15~73(49.2±6.9)岁.良性肿瘤83例,占95.4%,其中心脏黏液瘤81例;恶性肿瘤4例,占4.6%.结果 围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2.3%.其余病例顺利恢复.术后54例心脏良性肿瘤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10年,心功能Ⅰ~Ⅱ级(NYHA),无肿瘤复发病例.4例恶性肿瘤患者于术后1年内死亡.结论 原发性心脏肿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超声心动图对其诊断有特殊价值.一经诊断应首选手术摘除肿瘤.心脏良性肿瘤手术效果良好,恶性肿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腹部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腹部并发症的诊断、处理、相关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07~2008-08的1726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出现腹部并发症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stie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和发病率。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术前溃疡病史、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术后肾功能不全是体外循环术后腹部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体外循环术后腹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各异,且发生时间分布在术后各个阶段,但以术后1周以内为高发时间。其中以上消化道出血(34.0%)、肝功能不全(30.2%)和麻痹性肠梗阻(26.4%)最为多见。在本组中,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腹部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1%,总病死率为13.2%。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腹部并发症病死率较高,对高危患者有必要采取预防措施;早期进行诊断、处理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病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为以后提高治疗效果和改进工作方法提供经验。方法河南省胸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住院并实施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75例,均采用浅低温麻醉、体外循环下胸部正中切口手术,并采取针对性特色护理,观测术后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175例患者出院前死亡7例,其中5例心脏停搏死亡,2例肺部感染后死亡,168例心功能有好转并出院。出院后随访146例,死亡10例,其中2例为急性肺梗死,8例与心脏病无关,其余136例心功能有好转,心功能Ⅰ-Ⅱ级119例,Ⅲ级17例。结论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虽然手术风险大,但经精细合理的外科手术和细心的特色护理,可取得满意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粘液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心脏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2例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粘液瘤摘除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结果术后死亡1例,31例患者经治疗痊愈出院。随访31例,随访时间1个月-20年,心功能1级28例,Ⅱ级3例,复发1例,复发率3.23%。结论心脏粘液瘤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准确率高,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手术的关键是保持瘤体完整,将瘤体连同蒂部周围部分组织一并切除。手术效果满意,复发率低,应注意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1998年3月~2002年12月,同期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18例,其中二尖瓣病变10例,主动脉病变6例,联合瓣膜病变2例,手术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二尖瓣置换(MVR)8例,成形(MVP)3例,其中1例因成形失败而改为换瓣,主动脉瓣置换6例,双瓣置换2例,换瓣加三尖瓣De Vaga成形8例。结果 手术中死亡1例,术后发生低心排需要IABP支持4例,出现肾功能衰竭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术后生存病人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者,尽管手术死亡率偏高,但若能彻底纠正瓣膜的功能,将缺血心肌完全再血管化,以及完善的围术期处理,此类疾病的治疗仍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定心脏不停跳与心脏停跳手术两组患者的血浆肌钙蛋白 ( c Tn- )值 ,评价心脏不停跳手术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 2 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于浅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作为实验组 ,同期随机选择 2 0例施行常规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作为对照组 ,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各时相的血浆 c Tn- 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两组术前 c Tn- 值差异无显著性 ,转机后两组 c Tn - 值均升高 ,对照组比实验组增高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可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对心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清泉  陈亦江 《江苏医药》1998,24(3):181-182
报告20例再欢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死亡2例。对手术操作的经验及如何预防副损伤与术后出血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钟文胜  张明生 《江西医药》2007,42(2):157-158
目的 总结急诊心脏手术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5例急诊心脏手术(心功能Ⅳ级3例,心功能Ⅲ级2例)均在全麻 低温 体外循环(CPB)下完成.麻醉选择对循环系统干扰小的药物,麻醉诱导前、心脏复跳后给予多巴胺或肾上腺素 硝酸甘油等血管活性药维持循环系统功能稳定.结果 5例患者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讨论 急诊心脏手术需各科医护人员平时训练有素,配合密切.选择适当的血管活性药、麻醉药尽量维持循环系统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19.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策略.方法 对805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6例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例精神障碍患者中表现为抑郁1例,谵妄2例,认知障碍3例.经过治疗和护理,1例并发心力衰竭死亡,1例有阳性家族史的患者好转出院,4例治愈出院.结论 高龄是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抑郁、谵妄及认知障碍是常见的临床表现;采取个性化的综合护理策略对病情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76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76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术前咳出2例,全麻或表麻下顺利取出异物73例,术后并发心衰1例.结论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快速准确的诊断、治疗以及并发症预防是挽救患儿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