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美国Abbott公司Simons等人报道的引物序列,以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检测38例甲型肝炎病毒(HA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指标均阴性的慢性肝炎患者血中的庚型肝炎病毒核酸(GBV-C/HGVRNA)。20例健康供血员血清作为对照,同时用RT-PCR法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结果38例慢性肝炎患者中4例GBV-C/HGVRNA阳性,其中2例同时有HCVRNA阳性。表明本地区有GBV-C/HGV感染存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原发性肝癌(HCC)、肝硬化、慢性肝炎及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等患者血清HBsAg及抗HCV的检测结果。探讨HCC与HBV及HCV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06例HCC病人中,96例血清HBsAg阳性(占90.6%);11例抗HCV阳性(占10.4%);HBsAg与抗HCV均阳性者7例(占6.6%),表明HBV感染与HCC的发生关系密切;抗HCV阳性率(10.4%)低于日本及欧美报道的结果(65~90%),提示在我国HCV感染与HCC的关系远不如HBV感染与HCC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对青岛地区86例抗HCV阳性肝炎患者血清,采用逆转录-套式基因扩增法(RT-PCR)检测HCV,RNA,并用多引物扩增进行基因分型,结果,HCV·RNA阳性50例(58.1%),其中HCVⅡ型45例(90.0%),Ⅲ型3例,Ⅱ/Ⅲ混合型2例。说明青岛地区HCV基因以Ⅱ型为主,应据此设计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HBV和HCV)重叠感染者病毒相互干扰现象,对44例患者血清检测诊断为HBV和HCV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肝组织中HBVDNA和HCVRNA。28例患者肝组织HBVDNA和HCVRNA同时阳性,两者阳性信号分布类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HBeAg阳性和阴性组中肝组织中的HBVDNA和HCVRNA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8例血清HBsAg阴性者,肝组织HBVDNA阳性5例,HCVRNA阳性3例。结果提示,HBV和HCV重叠感染肝组织损伤加重,可能诱导一种病毒呈现潜伏状态,但不是病毒清除。  相似文献   

5.
三种危险因素的协同致肝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黄曲霉毒素B1(AFB1)、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在致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时可能的协同作用,对同份人HCC组织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嵌套式PCR及逆转录嵌套式PCR检测AFB1、HBVDNA和HCVRNA,检出率分别为67.7%(21/31)、88.2%(60/68)和13.2%(9/68)。其中,AFB1和HBVDNA重叠检出率为58.1%(18/31),HBVDNA和HCVRNA重叠检出率为8.8%(6/68),由4例HCC患者重叠检出AFB1、HBVDNA和HCVRNA;同步检测对照组,3种危险因素全部阴性。结果表明,3种危险因素均与人类肝癌直接相关,并且存在着协同致癌效应  相似文献   

6.
丙型肝炎唾液、粪便和尿HCVRNA的检测谢志春,杜绍财已知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输血(含血制品)及注射途径传播,但能否通过胃肠道途径传播尚不清楚。我们对11例丙型肝炎HCV(血清HCVRNA全部强阳性,其中10人抗-HCV同时阳性)及2例乙型...  相似文献   

7.
选择广西不同地市的肝病患者103例(AH8、CAH36、CPH36、LC7、HCC16)和献血员355例进行Anti-HCV阳性率、HCVSerotype和Genotype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肝病患者Anti-HCV阳性12例(AH1/8。CAH2/36。CPH9/36。LCO/7、HCC0/16),阳性率为11.65%,明显高于同室检测兰州和南京肝病患者的Anti-HCV阳性率4.3%和4.2%(P<0.01);240例献血员中检出Anti-HCV阳性11例(4.58%),明显低于同室检测兰州献血员的Anti-HCV阳性率35.00%(P<0.01);本文两组的Anti-HCV阳性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肝病患者组的HCVSerotpye1型、2型、1+2型和无法定为1和/或2型者分别为33.33%、0、0和66.67%;而献血员组的HCVSerotype分别为65.95%、1.10%、2.20%和30.77%。此外,肝病患者组的HCVGenotype均属lb型(50.00%)和lb混合型(50.00%);献血员组的HCVGenotype中la型、lb型、lb混合型和无法定为1和/或2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HBV和HCV)重叠感染者病毒相互干扰现象,对44例患者血清检测诊断为HBV和HCV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肝组织中HBVDNA和HCVRNA。28例患者肝组织HBVDNA和HCVRNA同时阳性,两者阳性信号分布类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HBeAg阳必和阳性组中肝组织中的HBVDNAT HCVRNA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8例血清H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广州市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双重感染情况,对1993年4月体检中检出的193例HBV标志物阳性血清归类分析,发现有14种1HBV感染模式,其中以HBsAg.HBeAb.HBcAb和HBs.HBeAg.HBcAb为多,阳性模式构成分别为43.01%和30.57%,在HBV感染者中HCV感染的检出率为11.39%(22/193)。不同HBV感染模式组别的抗-HCB阳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广州市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双重感染情况,对1993年4月体检中检出的193例HBV标志物阳性血清归类分析,发现有14种HBV感染模式,其中以HBsAg·HBeAb·HBcAb和HBsAg·HBeAg·HBcAb为多见,阳性模式构成分别为43.01%和30.57%。在HBV感染者中HCV感染的检出率为11.39%(22/193).不同HBV感染模式组别的抗-HC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01).  相似文献   

11.
乙型、丙型、庚型肝炎病毒多重感染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庚型肝炎感染患者是否存在双重感染和多重感染。方法应用庚型肝炎病毒(HGV)NS3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HGV系列稀释的质控血清及AbbotGBV-C参比样品中HGVRNA,并对90例丙型肝炎病毒(HCV)RNA阳性和12例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双重感染献血员进行了HGVRNA的检测。结果HGV系列稀释质控血清10-1~10-5均为阳性;10-6为阴性。2份AbbotGBV-C样品均为HGVRNA阳性。90例HCVRNA阳性样品中,8例HGVRNA阳性(17.8%);12例乙、丙双重感染者中4例(4/12)HGVRNA阳性。结论不仅存在HCV及HGV双重感染,也存在多重感染。  相似文献   

12.
检测732名产妇血中HCV标记,抗HCV(ELISA)和HCVRNA(PCR)均阳性者33例(33/732,4.5%),其所生的33名新生儿中有23名的脐血检到HCVRNA(23/33,69.7%)。对其中27例新生儿的随访(平均19.6月)表明,母婴传播感染的22例新生儿,HCV病毒血症在出生后逐渐阴转,血清HCVRNA阳性率(KaplanMeier法计算)6月龄时为81.8%,12月龄时为45.0%,18月龄时为30.0%,30月龄为16%,提示这些新生儿的HCV感染发生于产前或分娩时的可能性。新生儿体内来自母体的IgG类抗HCV抗体出生后3个月即已基本阴转;婴儿本身在随访期间未检到有此类抗HCV的产生。随访婴儿血清ALT水平均正常,提示HCV母婴传播感染的婴儿呈亚临床状态。  相似文献   

13.
在广西肝癌高发区壮族自然人群中采集血清标本1776人份,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HCV、HBsAg,PCR技术检测HCV-RNA、HBV-DNA,并对HCV-RNA阳性的69份标本采用型特异性引物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1)研究人群中HCV-RNA阳性率为3.88%;(2)流行的HCV基因以I型或与其它型别的混合感染为主;(3)I型感染者中LAT的异常率高于其它型别的感染者;(4)当地HCV伴  相似文献   

14.
我院于1996年3月至1997年3月应用RIA法检测30例正常人,62例肝硬化患者血清甘胆酸(CG)、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IV型胶原(IVC),结果表明肝硬化失代偿CG、HA、LN、IVC有明显增高。由于CG和IVC特异性较低,在临床...  相似文献   

15.
HBV和HCV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病中协同作用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配比多级暴露水平分析方法,在10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及经11配比的非HCC患者中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不同暴露水平与HCC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重点评价二者在HCC发病中的协同作用。结果为:血清HBsAg(-)、抗HCV(+)的OR值为3.403,HBsAg(+)、抗HCV(-)的OR值为9.078,HBsAg(+)、抗HCV(+)的OR值为30.87(P均<0.05)。提示HCV感染是HCC发生的危险因素。但比较起来,HBsAg(+)者的危险性要大于抗HCV(+)者的危险性。而HBV和HCV重叠感染的超额危险(30.87-1=29.87)大于HBV和HCV各独立感染时的超额危险之和(3.403-1)+(9.078-1)=10.481),说明二者在HCC发病中起协同作用。经对数线性趋势检验,各暴露水平与HCC的联系强度间存在有极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P<0.001)。  相似文献   

16.
选择HCV基因组5'非编码区的两对引物,利用逆转录巢式PCR技术对3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的血清中正链HCV RNA、PBMC中正、负莲HCV RNA进行检测。结果血清中正链HCV RNA阳性率为62.9%(22/35),PBMC中正链HCV RNA的阳性率为54.3%(19/35),负链HCV RNA的阳性率为34.3%(12/35)。同时对第2次PCR的阳性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  相似文献   

17.
乙型和庚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癌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乙型和庚型肝炎病毒(HBV和HGV)感染与肝细胞癌(HCC)发生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85例HCC患者血清进行了HBV和HGV血清标志和HGVRNA检测,结果HCC患者中HBV感染率为77.65%;HGV感染率为27.06%,HGV和HBV重叠感染率(22.35%)明显高于HGV单独感染率(4.71%)。结果提示:HBV感染为HCC发生的重要原因;HGV感染可能参与HCC的发生;而HGV和HBV重叠感染是否有可能增加HCC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用套式PCR法检测HCVRNA,对比研究了HCV再感染与初次感染。10例初次感染HCV者,9例为临床型肝炎,1例亚临床型,首次AI/T升高距输血的时间为15~60天(平均37.9±13.9);抗-HCV和HCV-RNA阳性1年以上分别为10/10和7/10。5例再感染者,4例为临床型肝炎,1例亚临床型,ALT首次升高距输血时间为30~46天(平均34.8±6.h),抗-HCV和HCVRNA阳性1年以上分别为5/5和3/5。结果表明,HCV再感染与初次感染在临床表现、ALT异常。抗-HCV和HCVRNA阳性持续时间等均无明显差异,提示HCV感染后诱发的免疫力较差,再感染仍可发病。  相似文献   

19.
广西百色地区肝病患者及受血者HCV感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应用ELISA法对广西百色地区179例各类肝病患者及41例受血者血清进行了抗-HCV检测。结果各类肝病抗-HCV阳性率为17.9%,受血者抗-HCV阳性率为31.7%。在急性肝炎(急肝)、慢性肝炎(慢肝)、肝硬化和肝癌中,抗-HCV阳性率各为4.3%(1/23)、12.8%(10/78)、28.6%(12/42)和25.0%(9/36)。抗-HCV阳性率有随肝病慢性比而增高的趋势,肝硬化的抗-HCV阳性率明显高于急肝或慢肝(P<0.05),而肝癌的抗-HCV阳性率与急肝或慢肝相差不显著(P>0.05或0.1),且发现HBsAg阴性肝病者的抗-HCV阳性率明显高于HBsAg阳性患者(P<0.5),肝病患者抗-HCV的检出率与ALT活性无关(P>0.05)。在受血者中,抗-HCV的检出率与受血次数、ALT活性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加强对HCV的检测是当前预防输血后肝炎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20.
应用逆转录-DNA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合肥地区的195例病人的血清进行了HCVRNA检测及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80例HCVRNA阳性标本中,70例(87.5%)为Ⅱ/1b型HCV感染,7例(8.8%)为Ⅲ/2a型,3例(3.7%)为Ⅱ和Ⅲ型混合感染,未发现Ⅰ/1a和Ⅳ/2b型HCV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