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潘洁 《新闻前哨》2009,(12):88-89
在传统纸媒被网络大幅冲击、报纸销量普遍下滑的形势下,鄂版文摘类“新字军”之所以逆势崛起,得益于这类产品及时创新,在内容、形式、渠道做出了特色.打破了平面阅读与网络阅读、报纸形态与杂志形态、报纸渠道与杂志渠道之间的藩篱,吸收了各自的优点,融会贯通,再加上重视渠道销售政策,引领了2009年文摘类报刊发展浪潮。  相似文献   

2.
《新闻前哨》2008,(12):5-5
据北京晨报:北京联通近日推出了三种“手机英语报”,包括“大众英语报”、“白领英语报”和“学生英语报”。该手机报不仅可以“看”。而且可以“听”。联通“手机英语报”是以彩信的形式,每天向用户手机自动发送中英文双语报纸。联通GSM手机用户只要拥有一部支持彩信的手机.无论身在何地,都可以随时阅读英语报纸。  相似文献   

3.
中新 《新闻导刊》2004,(4):11-11
一份报纸是主流报纸还是边缘化报纸,主要看其忠实读的拥有量,忠实读拥有量的多寡,取决于读的“阅读期待”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有人提出,“阅读期待”源自接受美学,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报纸读所期待的是获取新闻、知识和信息,获得陶冶  相似文献   

4.
由网络兴起的崇尚简单浏览式阅读方式的“浅阅读时代”已悄然来临。报纸等纸质媒体想要在“浅阅读时代”赢得生存空间就必须重视版面设计.本文通过简析原因,陈述报纸版面设计考量,展望“浅阅读时代”的报纸版面设计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蒙君 《新闻窗》2006,(1):34-35
进入信息时代,“速读”的信息接受方式导致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一般说来,一个人阅读一张报纸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如今,报纸版面增加了,并不意味着人们阅读报纸时间的延长,反而意味着每版阅读时间的下降。随着各家报纸竞争的激烈,一些营销观念被导入报纸市场,一张报纸光有“卖点”不行,还得“出售”方便;光有“审美”不够,还得“传播”容易,报纸读者意识的增强在版面上最鲜明的体现是重视报纸的“易读性”。  相似文献   

6.
报纸是新闻纸,报纸版面的新闻含量高,其“含金量”就高。缺乏新闻含量的报纸,常因“水分太多”而被读者视为缺乏阅读价值。所以,要办好报纸,就得千方百计提高版面稿件的新闻“含金量”。  相似文献   

7.
质疑“报纸杂志化”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 谓“报纸杂志化”?报纸是一种以刊载新闻为主的公开的定期出版物 ,它的特征在于出版周期短 ,所负载的信息量大 ,讲究时效 ,业界有“今天的新闻是金子 ,昨天的新闻是银子”的说法 ,它的立竿见影在于提供信息及以纷繁复杂的判断。杂志是介于书籍和报纸之间的一种产品 ,是提供给大众阅读各类材料的周期性出版物 ,它的操作模式是将所提供的内容模块化 ,通过设立多个栏目而实现分类清楚 ,标签明白 ,其优势在于定时、定量、定向地提供信息。所谓“报纸操作手法杂志化” ,是指报纸大量借用了杂志分类处理信息的方法。前几年 ,报纸基本不设分类栏…  相似文献   

8.
周志远 《今传媒》2005,(6):37-37
“民生新闻”一说往往较多用在广播电视新闻栏目中,随着报业的发展,报纸内容真正面向大众的“软新闻”的完善是新闻发展的必然,这是因为受众本位的传播理念在当下的确立,内在地要求报纸内容的设置必须以读者的阅读欲求为旨归,体现为新闻报导范围的扩大和真正的面向大众。一、民生新闻存在与之相应的采访形式“民生新闻”是一种软新闻,接近性是其本质属性之一。它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去采写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并为百姓排忧解难,从而体现出社会主义媒体对百姓的社会关怀。如何体现一般社会新闻的民生状态,…  相似文献   

9.
关注这个游走在大众视线之外的“80后”女孩,是想通过记录她在模式化教育中,不普通的成长片断,看到这个时代给予我们的更多调整人生的可能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报纸读者群又老了一岁!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联合央视市场研究(CTR)监测60个城市数据显示:从2叭0年到2011年,仅仅1年的时间,报纸读者流失了350万。更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渐渐离开了报纸。监测显示,35岁以下人群读报的比例2005年为47.6%,2011年下降到了31.3%。其间,“50后”、“60后”的读报比例几乎没变,“70后”下降一点点,而显著下降的是“80后”这一年龄段的人群。  相似文献   

11.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买方市场”的到来使任何一家报纸都必须有所作为,否则就会坐以待毙。在生存竞争和利益竞争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报纸开始注重“事件营销”,抓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力争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从而获得最大的回报。但是因为各家报纸的水平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从网上多媒体数字报纸资源、“佳维网络”多媒体数字报纸资源、多媒体数字报纸资源的检索和多媒体数字报纸资源的阅读与利用4个方面,对“佳维网络”的多媒体数字报纸资源及其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战斧”导弹撕开了巴格达的夜幕,同时也拉开了媒体之间的新闻大战。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国内外媒体对这一重大新闻事件迅速作出反应。从某种意义上讲,媒体间竞争的激烈程度与战争相差无几。在对战争爆发的报道中,报纸的版面,特别是头版,“封面化”的趋向十分明显。很多报纸的头版除了标题和导读外,只有一幅大照片。“封面现象”带来的这种“直观、强烈、省时、可信”的阅读效应,使报纸在读图时代的版面“表情”更加丰富,带给读者无比刺激的阅读快感、无限丰富的信息内容和多维立体的视觉享受。  相似文献   

14.
一个多月前,诗人赵丽华的系列口语诗歌在网上广为流传。在遭众多网友恶搞嘲笑的同时,诗歌界人士纷纷“挺赵”。而“80后”作家韩塞寒的一篇《现代诗和诗人怎么还存在》一文,把这场网上的混战更搅得热闹纷呈。现代诗歌,在几乎被遗忘之时,以这样略显荒诞的方式,又突然出现在大众视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王方群  蒋宏 《新闻界》2005,(3):43-44
NlE是“报纸参与教育”(Newspaper In Education)的英文缩写。在美国,NIE发展得非常成熟和卓有成效。美国各类报纸,特别是有影响力的大报,都把目光投向学校。他们通过与学校有关机构的合作,千方百计的扩大报纸发行量,培养青少年阅读报纸的习惯。这样既扩大了未来潜在读者的队伍,又扩大了报纸现实的发行量,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提高了报纸的美誉度。  相似文献   

16.
微信作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既是一个社交平台,又是一种新媒体,而发生在这个平台上的“文摘现象”则正在对数字化时代的大众阅读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分析了“文摘现象”与“微信文摘”的现状和特点,对其社会文化根源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赵亿 《新闻传播》2010,(5):42-43
调查显示,“80后”的阅读兴趣呈现出广泛性与多样性、娱乐性与消遣性、社会性与实用性的特征。这一阅读兴趣给整个图书出版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和变革。由于“80后”的阅读兴趣存在很多的误区.这也导致了图书市场在迎合他们的阅读兴趣、追逐经济效益的同时陷入了畸形发展的境地。因此,图书出版业在市场运作中追逐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有计划性地对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8.
范玲 《今传媒》2005,(2):26-27
必读性,顾名思义,是指报纸具有的吸引读者不得不阅读的性质。它是新闻这个特殊商品经营消费市场的重要标志,标示着新闻信息已经具备了可供消费的价值含量。在报纸“打江山”的过程中,“可读性”和“耐读性”一直是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可读”也就意味着“可不读”,“耐看”也要有时间、有耐心看。面对如此激烈的报业竞争,只有让报纸真正成为恩格斯所说的人们必读的,  相似文献   

19.
“新闻侵权”是指广播、电视、报纸或其他新闻媒体所播出、刊发的报道、评论内容严重失实,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行为。其主要表现样式是指损害或侵害公民或法人的“人身权”中的“肖像权”、“名誉权”和“隐私权”等。  相似文献   

20.
王爽 《记者摇篮》2004,(1):27-27,55
报纸的“有效发行”和“无效发行”大家知道,报纸的效益分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大块。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说,报纸的每一份发行量都是有效的。“有效发行”或“无效发行”的说法主要是报业经营者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的问题。从纯经济的角度来看,报纸的发行工作是“有效”还是“无效”主要由广告商的媒体选择行为决定的。现代报业的收入主要是依靠广告。而广告收入与发行量有着直接的关联。从总体上来说,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