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观察肾衰方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营养不良湿热证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MHD营养不良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肾衰方治疗,对照组用复方仪酮酸片。治疗前及治疗1月、2月、3月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Hb)及营养不良主要指标SGA评分、干体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愈3例,显效6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4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73.33%。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月后,临床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月后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3月后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纽治疗2月后SG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月后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升高SGA评分,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Alb、前白蛋白、转铁蛋白、Hb及BMI水平都有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其中除BMI以外,余指标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干体重及血清钾变化不显著。提示治疗组可改善患者的大多数营养指标。结论:肾衰方是治疗MDH营养不良湿热证患者的有效方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微炎症状态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非透析的CRF患者69例,测定其C反应蛋白(CRP)、IL-6、TNF-α、Alb、Hb及SCr,并与健康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①CRF组血CRP、IL-6及TNF-α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微炎症状态发生率35%。②CRP增高组Alb低于CRP不增高组(P〈0.05)。③CRF 2期、3期及4期CRP、IL-6及TNF-α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各中医证型CRP、IL-6及TNF-α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0.05),脾肾阳虚型及阴阳两虚型CRP及IL-6低于肝肾阴虚型(P〈0.01或0、05),而脾肾气虚及气阴两虚型CRP、IL-6与肝肾阴虚无显著性差异(P〉0.05)。夹湿浊证及夹湿热证CRP及IL-6高于各型虚证(P〈0.05)。结论①CRF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微炎症状态是引起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②各中医证型均存在微炎症状态,但不同证型微炎症状态程度有一定差异,其中夹湿浊或夹湿热证者微炎症状态程度最明显。微炎症状态程度可作为湿浊证及湿热证的辨证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复方丹参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的影响。方法 36例MHD0.5年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透析组和透析加丹参组,同时18名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基础以及透析组1、2、3个月的血浆氧化应激指标(AOPP、MDA、S()D)和微炎症指标(CRP、IL6、TNF-α)的水平。结果透析患者的CRP、IL-6、TNF-α、AOPP、MD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OD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常规透析组3个月时AOPP、MDA较服药前增加(P〈0.05),EC)D降低(P〈0.05),CRP、IL-6、TNF-α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透析加丹参组在1、2、3个月时MDA、AOPP明显低于服药前以及同时点常规透析组(P〈0.01),而SOD则显著增高(P〈0.01),第3个月所测CRP低于服药前(P〈0.05)以及同时点常规透析组(P〈0.01),但IL-6、TNF-α降低不明显(P〉0.05),透析加丹参组各时点的CRP、IL-6、TNF-α、AOPP、MDA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OD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血液透析可能加重MHD患者的氧化应激和微炎症,复方丹参片能有效地改善MHD患者的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黄对MHD患者微炎症与营养不良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规律血液透析,纠正贫血及钙、磷代谢紊乱,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大黄。疗程为3个月。监测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改良SGA评分、人体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组间比较,血浆hs—CRP、Hb、Alb、TRF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血浆hs.CRP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Hb、Alb、TR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两组治疗前改良sGA评分、BMI、MAMC、TSF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改良SGA评分下降,BMI、MAMC、TSF指标升高(P〈0.05)。结论:大黄可以减轻MHD患者微炎症状态,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自身免疫炎症为切入点,探讨中药复方-问荆合剂对湿热痹阻证RA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问荆合剂、甲氨碟呤和双氯灭痛)和对照组(甲氨碟呤和双氯灭痛),观察其治疗前后生物化学、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症状体征、中医证候学等多种指标的变化,系统评价问荆合剂对RA的临床疗效。结果:在临床研究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16.67%,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血清TNF-α(P〈0.05)和IL-10(P〈0.05)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RP组内治疗前后各自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ESR、RF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组间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手握力、肿胀关节数及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各自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关节功能评分组间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余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医证候指标在组内治疗前后各自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问荆合剂对湿热痹阻RA具有显著疗效,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对与RA相关细胞因子TNF—α.有明显下调作用即下调了前炎性因子TNF—α.水平,上调了抑炎因子IL~10的水平。由此认为问荆合剂对TNF—α.和IL-10的调控作用是其治疗RA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芪蛭胶囊对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芪蛭胶囊口服,21d为1个疗程,测定患者Hcy、hs—CRP治疗前后的变化,以NIHSS表评价神经缺损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Hcy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均〈0.05),但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2组治疗后hs—CRP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NIHSS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蛄论芪蛭胶囊能降低脑梗死患者的Hcy水平,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肾衰合剂对慢性肾衰整体功能代偿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伍劲华 《新中医》2007,39(7):84-85
目的:观察肾衰合剂对慢性肾衰患者的整体功能代偿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38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9例,以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6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肾衰合剂(组成:黄芪、补骨脂、淫羊藿、鹿衔草、鱼腥草、白术、当归、大黄、茯苓、川芎、菟丝子、何首乌)。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肌酐(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41%,对照组为57.9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cr、CRP、IL-6、Ccr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Cr、CRP、IL-6、CC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肾衰合剂能促进慢性肾衰患者整体功能代偿及微炎症状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肾衰合剂对慢性肾衰患者的整体功能代偿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9例。对照组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肾衰合剂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及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31%,对照组59.9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Scr、CRP、IL-6、Ccr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Scr、CRP、IL-6、Cc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肾衰合剂能促进慢性肾衰患者整体功能代偿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超敏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测60例老年MHD患者的血浆总Hcy(tHcy)、CRP、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及白蛋白(Alb)和60例健康对照者的tHcy、CRP;应用Sequoia512超声仪测定双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MHD组IMT平均值、IMT增厚阳性率、斑块阳性检出率、血清CRP以及血浆tHcy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体重指数(13M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MHD伴动脉硬化者的年龄、CKP显著高于非动脉硬化组(P〈0.05),动脉硬化组的tHcy、13MI和Alb显著低于非动脉硬化组(17〈0.05),而血浆TC、BUN、舒张压等指标两亚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o.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双下肢动脉IMT的因素有年龄、CRP、血浆tHcy水平(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浆tHcy水平与Mb显著正相关(r=0.528,P=0.000)。结论:MHD患者血浆tHcy及血清CRP均明显高于健康人,MHD患者As的发生与高水平血清CRP、相对低水平的血浆tHcy(但仍高于正常对照)及Alb等密切相关,评价tHcy在MHD患者As中的作用时可能综合考虑到炎症、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复制温病湿热证模型,比较2种不同生物致病因子所致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的分子免疫学特征。方法:结合高脂饮食及湿热环境建立MHV—A59病毒、大肠杆菌感染导致的温病湿热证小鼠模型,将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各6只,正常组(A);单纯湿热因素组,即湿热组(13);病毒感染湿热组,即湿热加病毒组(C);细菌感染湿热组,即湿热加肠菌组(D),检测相关免疫及炎症指标。结果:造模后C、D组小鼠肛温较造模前升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造模后A、B组小鼠体重较造模前增加(P〈0.05);而C组小鼠体重较造模前降低(P〈0.01)。造模后c组外周血CD8’值较A、B、D组降低(P〈0.01);CD4^+/CD8^+比值升高(P〈0.05)。造模后C组肝脏组织核因子KB(NF_KB)表达较A、B、D组升高(P〈0.01)。造模后C、D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NF—α水平升高,与A、B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C组TNF—α水平升高较D组更为显著(P〈0.01)。造模后B、C、D组吖干扰素(IFN-1)水平较A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造模后C、D组IFN-1/白细胞介素-4(IL-4)比值较A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造模后B、D组小鼠胃黏膜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OD值升高,与A、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病毒作为特殊生物致病因子引入温病湿热证模型的构建,是一种新的病证结合模型;其免疫学特征是以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的系列免疫炎性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8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根据是否血液透析治疗分为非透析组50例和血透组30例,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40例为对照组。测定3组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及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并收集血清标本测定hs—CRP、肿瘤坏死因子Ot(TNF—d)、白细胞介素一6(IL一6)水平,分析肾衰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结果3组IMT平均厚度、IMT增厚阳性率、斑块阳性率以及血清hs—CRP、TNF—d、IL一6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血透组上述指标均高于非透析组(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hs—CRP与IMT呈正相关(r=0.65l,P〈0.01)。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常规透析不能改善微炎症状态,hs—CRP水平与IMT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黄对MHD患者微炎症与营养不良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规律血液透析,纠正贫血及钙、磷代谢紊乱,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大黄。疗程为3个月。监测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I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改良SGA评分、人体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组间比较,血浆hs-CRP、Hb、Alb、TRF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血浆hs—CRP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Hb、Alb、TR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两组治疗前改良SGA评分、BMI、MAMC、TSF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改良SGA评分下降,BMI、MAMC、TSF指标升高(P〈0.05)。结论:大黄可以减轻MHD患者微炎症状态,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湿热痹煎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湿热痹煎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50例采用湿热痹煎剂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体征、血清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组症状体征总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症状体征总积分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血小板(BPC)、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G)、晨僵时间、手平均握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除晨僵时间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湿热痹煎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型)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维持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微炎症状态,探讨丹参对微炎症的影响。方法:38例CA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透析)和治疗组(常规透析加丹参),分别测定各组基础以及透析3月后微炎症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等。结果:(1)透析患者的hs—CRP、IL-6、TNF—α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2)治疗组患者3月后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稳定,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PD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丹拳可有效地短期改善CAP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但对改善腹膜溶质转运功能无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玲波 《中医药研究》2012,(9):1132-1133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68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治疗组加服血脂康胶囊治疗12周,检测两组患者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N-(LDL—c)和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O.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脂康不仅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有调节作用,且可以降低血清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6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165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急性期和恢复期hs—CRP含量并作比较;分析血清hs—CRP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脑梗死病灶大小、死亡率,以及与患者血压、血脂、血糖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与阪复期hs—CRP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s—CRP含量分别与NIHSS评分、脑梗死病灶大小、死亡率呈正相关(P〈0.0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hs-CRP含量变化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并与血糖、血脂、血压等血管性危险因子相关,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脉地仙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60例确诊UA肾阳亏虚证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口服通脉地仙丸12g,3次/天,疗程30天;对照组30例,口服麝香保心丸,2次/粒,3次/天,疗程30天。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Hcy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hs—CRP、Hcy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其中治疗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脉地仙丸具有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作用,预防血栓形成,这可能是其治疗UA肾阳亏虚证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张美兰  廖文焱 《新中医》2006,38(12):26-27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67例(为观察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采用健脾益肾汤(处方:黄芪、丹参、太子参、生地黄、熟地黄、茯苓、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猪苓、泽泻)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1周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对照组。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CRP、TNF-α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显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2.7%、45.4%,对照组分别为41.1%、20.6%,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CRP、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CRP、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健脾益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并能显著降低血清CRP和TNF-α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9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合参麦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心绞痛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1%,优于对照组的77.78%(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红花黄色素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能改善UAP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并能降低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皂针颗粒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皂针颗粒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机制。方法:将7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治疗组38例采用纯中药制剂皂针颗粒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中CRP和TNF-α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愈率治疗组分别为92.10%、71.05%,对照组分别为82.86%、62.86%,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CRP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CRP和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皂针颗粒治疗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有显著疗效,其机理可能与皂针颗粒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