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亚兰 《科技信息》2012,(1):297-297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身体姿态控制技术是最基础的项目训练,运动员的身体姿态控制是完成一套高质量动作的前提,也是比赛中得分高低的关键。本文就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身体姿态控制技术的训练,从身体姿态控制训练、操化动作控制训练以及难度动作控制训练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竞技健美操专项技术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与设计的专业短跑训练机可以模拟真实的跑步环境,对运动员跑步动作的步频、步幅、发力时机,进行整体的技术训练,纠正多余的错误动作,并在跑步机上不断的进行反复训练,达到对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分解与定型。对于不同运动员训练的特殊需要,教练根据运动员跑步过程中的发力情况,调节跑步机的阻尼大小,以便对其动作进行改进,并可对运动员长期的训练进行记录,以此总结出各个运动员的生理周期,更好的调整制定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3.
武术动作的难度标志着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和运动技术水平,是教练员、运动员十分注重的问题.为此,根据武术公路运动训练特点,阐述武术动作难度的发展规律,提出鉴对武术动作难度的依据,并划分为a、b、c三个等级.对武级运动员自选长拳套路中难度动作的规定进行论证,并对修订武术竞赛规则,补充武术动作难度数量要求及有关难度动作的加分和扣分的条款提出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舞蹈啦啦队运动员身体姿态控制能力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啦啦队运动员身体姿态控制能力的训练是舞蹈啦啦队训练的基础,运动员的身体姿态控制在舞蹈啦啦队比赛中是很重要的,它是成套动作完成得分的关键.舞蹈啦啦队运动员身体姿态控制能力的训练必须制定有效专门的训练计划.本文详细阐述了舞蹈啦啦队运动员身体姿态控制能力的训练的方法,以期为舞蹈啦啦队的训练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脚步动作是网球基本功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掌握和运用技术的基础.为使运动员在训练中较好地掌握这项基本功,本文对脚步技术动作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比赛中运用脚步动作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教学训练的要点、方法和建议,希望能对网球的教学与训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摘要]从近4年来4次具有代表性的全国健美操比赛女单运动员竞赛成绩的视角看,我国高水平竞技健美操女单运动员的训练,存在过于注重难度要求、缺乏成套动作的艺术性训练和基本功综合训练等问题。高水平竞技健美操女单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升,应从成套动作的音乐选择、艺术编排、难度动作选用以及整体完成质量相互关照与平衡的角度,采用多样化训练模式,重视成套动作的艺术编排,融合运用多种训练方法,加强综合基本功训练和竞赛规则训练,从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不同视角,强化成套动作的艺术性和完成质量。  相似文献   

7.
有氧耐力在足球运动占有不容忽视的比例.由于认识和训练上的差距.长时间地奔跑并在奔跑中完成各种技术动作和对抗已成为我国运动员赶超世界先近水平的制约因素之一.从理论和训练实践两个方面重新认识和实施有氧训练,是提高我国足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对十运会蹦床参赛运动员的年龄、成绩、动作完成的质量及难度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蹦床运动员的动作难度已经挤身于世界一流水平,但在动作技术上离国际优秀运动员技术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动作高度普遍不足,动作的稳定度较差都值得教练员关注.建议在今后的蹦床训练中,要把重点放在提高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质量和高度上去,同时注意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  相似文献   

9.
把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与单板U型场地技巧训练实践相结合,旨在通过在陆地训练中应用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提高运动员对身体控制能力,增强身体的稳定性,保证出槽高度,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从而提高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的运动成绩.在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前的冬训中,对青少年单板u型场地技巧运动员的出槽高度进行测试,在夏训中引入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在其后的冬训中对运动员的出槽高度再次进行测评,前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克服自重训练、不稳定器械训练、综合器械训练3种训练形式进行实施,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对运动员有非常显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功能性动作筛查(FMS)方法对12名高水平女篮运动员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定量评估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受试者的FMS平均得分为1667±202分,高于损伤风险临界值14分;受试运动员的深蹲、跨栏步、躯干稳定俯卧撑得分明显低于其他项目成绩;有417%的运动员存在不对称动作,167%的运动员存在疼痛,50%的运动员存在严重动作缺陷。说明受试运动员整体受伤风险不高,但其肢体的协调性、灵活性、身体核心部位的稳定性以及双侧髋的对称性存在不足,需在日常专项体能训练中设计一系列的功能性进阶动作,同时,分阶段交替进行纠正训练与功能性动作筛查,以加强运动员的基本动作能力,最大程度地消除损伤隐患。研究表明,在高水平女篮运动员日常训练中应用FMS,能够发现运动员的动作缺陷及其限制因素,进而提出针对性训练策略,帮助运动员提升运动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山西省优秀青少年蹦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现场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山西省青少年蹦床运动员冬训期技术训练中的负荷量与负荷强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青少年蹦床运动员在冬训期以单个动作与第一套成套分段动作为主,负荷量大,平均周训练负荷量为1650次;负荷强度小,主要以单个动作难度为主。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当今的运动训练及竞赛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技术对比纠正运动员的动作,使动作更成熟,提高训练效果;协助教练员更好的把握训练和比赛进程;使训练和比赛的管理便捷化、准确化、效率更高;通过改变训练方式提高运动员的兴趣和增强运动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体育学科是以运动为中心进行教育的学科,教学和训练中运动员错误动作不可避免,教师如不对错误动作及时纠正,不仅使技术动作的正常发挥受到限制,而且影响到教学质量,对竞技体育来说,直接关系到运动成绩的提高.因此,矫正错误动作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至关重要.为此,结合实际教学和训练,浅析运动员错误动作的产生和形成,以及如何矫正错误动作.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跆拳道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提高力量训练效果,对我国22名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进行为期41天的综合力量训练试验,并另外随机选取10名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的7个技术动作进行肌电测试(MegaWin6000-16),结果表明:综合力量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跆拳道运动员各专项力量素质;在不同的跆拳道技术动作中,各肌肉用力大小、发力顺序、用力持续时间都各不相同.研究认为跆拳运动员在力量训练内容上应突出全面性,加强对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及力量耐力的综合性训练,并提升科技服务诊断功能,对不同技术动作肌群用力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力量训练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应用肌电图仪,对田径运动员以不同动作方式进行负重半蹲起做了下肢肌电观察和记录,发现了它们对下肢各肌群训练作用的不同之处.为不同项目的田径运动员选择做负重半蹲起训练的具体方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尝试采用表面肌电图技术将传统的卧推动作和TechTrainer仪器卧推动作进行对比,观察两种卧推测试与短距离自由泳和蝶泳肌电的肌肉贡献率的共同性,分析传统卧推动作、TechTrainer仪器卧推动作主要肌群与短距离自由泳、蝶泳主要肌群发力的匹配度有多高,探究提高游泳运动员上肢力量更有效的训练手段与方法,帮助运动员训练更...  相似文献   

17.
可供性理论是研究知觉一动作生态范式的重要理论,可供性体现了知觉和动作的联结,感知可供性有利于即刻和预期的动作控制.在竞技体育运动中,运动情景给运动员提供可供性,运动员感知可供性而采取行动.因而,梳理现有文献研究资料,揭示环境可供性与竞技体育运动的关系,对于理解和解释运动现象,以及为运动竞赛和训练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是决定乒乓球运动速度的主要因素.动作和移动速度有它的基本特征和相关素质,高校乒乓球训练同样要抓紧运动员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的训练.  相似文献   

19.
张贺 《科技信息》2013,(24):300-301
在射箭运动中,对于水平相对较高的运动员来讲,真正影响其射箭成绩的心理因素大大超过个人的技术动作的问题,射箭技术动作的训练周期时间较长,技术动作包括搭箭、持弓、勾弦、转头、瞄准、加力、撒放技术完成整个过程。通过一个简单动作反复的训练,将其动作按照严格的技术动作要领细致化,一位出色的射箭运动员需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技术动作在射箭的全部过程中以其较强的稳定性和较高的准确性确保射击的成功率,方可取得优异的成绩。本文是根据研究任务及内容要求,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于当下的射箭训练来讲从心理状态训练运动员选材、基本技术训练、一般身体素质训练等方面着手研究。  相似文献   

20.
核心区力量训练对跳水运动员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全方位地弥补和提升跳水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有利于运动员更加完美而流畅地展现专项技术动作.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河北省跳水队12名队员进行了为期15周的核心区力量训练,并在实验前后进行了相应指标的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跳水运动员与对照组相比核心区力量提高显著,跳水技术动作得到改善,运动员竞技水平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