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美岱水文站现有的人力、物力以及专业技术能力,建立专项水土保持监测站,这将有利于把降水、径流、蒸发、墒情、水土保持等各种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使监测成果更加科学合理,也能够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布水土保持监测报告,为改善赛罕区的生态环境提供准确详实的监测资料。  相似文献   

2.
利用乌兰察布市现有的水文站网所拥有的人力、物力以及专业技术能力,建立专项水土保持监测站网,这将有利于把降水、径流、蒸发、墒情、水土保持等各种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使监测成果更加科学合理,也能够快速及时地向有关部门发布水土保持监测报告,为改善乌兰察布市的生态环境提供准确详实的监测资料。  相似文献   

3.
针对河北省近年来旱情监测工作中人工墒情信息采集效率低、面状监测能力欠缺、试验站网不足、自动墒情外置监测设备安全性差、自动墒情监测设备准确度低等问题,结合旱情(墒情)监测工作实践及相关墒情监测规划和最新科技进展,提出了普及自动化监测、增加遥感监测、增设旱情试验站、便携式信息采集替代固定外置式信息采集、提高自动监测设备市场准入等改进建议,为进一步做好抗旱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潍坊市墒情站网现状分布进行分析,简述了墒情监测的原则及墒情站点选择的代表性、时效性、规范性。明确了潍坊市墒情监测的任务、规程、检测时间、监测位置和监测方法,并对潍坊市墒情监测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土壤墒情是旱情监测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反映旱情的一个重要的直接指标。根据陕西省墒情监测站规划建设情况调查及调整方案,通过分析评价全省土壤墒情监测工作现状,分别从站网布设和监测管理应用两个方面,提出水文局墒情站升级改造、发墒情监测部门内部工作管理及信息对外发布软件功能的建议。确保土壤墒情监测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获得土壤墒情,现阶段国家大力发展建设固定墒情监测站。通过平度市6处固定墒情监测站的人工数据和遥测数据的对比,分析了10 cm、20 cm和40 cm深固定墒情监测站的监测精度,固定墒情监测站在10 cm和20 cm深时监测结果较准确。通过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了3个不同深度处的线性回归方程,10 cm和20 cm深的回归方程可以较准确地修正遥测数据,为平度市获得土壤真实墒情提供了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7.
在干旱灾害防御工作中,土壤墒情的高低是判断干旱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各类抗旱行动的判别依据。当前黑龙江省采取多种方式获取土壤墒情数据,全方位做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旱情发展变化,既坚持传统的人工抗旱报表方法和气象部门的人工取土测墒外,还通过卫星遥感技术以及固定移动土壤墒情监测仪器获取墒情数据。文章介绍了卫星遥感技术与自动土壤墒情测报技术的优势和劣势,及其在黑龙江省土壤墒情监测中的应用,并对今后的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提出了4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墒情信息自动采集起步较晚,在站网布设、仪器设备研发、信息采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土壤墒情监测和抗旱减灾工作。为此,进一步规范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系统设计与工程建设,保证土壤墒情自动测报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现有墒情监测方式主要分为人工墒情监测、固定墒情自动监测、移动墒情自动监测三种。其中,移动墒情自动监测以其机动灵活、简单方便、快速高效等特点,在土壤墒情监测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土壤墒情信息采集主要方式之一。文章从生产实际出发,结合有关国家墒情项目设计和技术规范,系统地论述了移动墒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提出了移动墒情站点布设原则、监测功能、仪器配置、信息传输与接收方式等,为土壤墒情工程设计、站网建设、监测与评价、运行管理等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土壤墒情预报方案分析研究工作经验简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单介绍了河北省沧州市捷地旱情试验站土壤墒情预报方案分析研究工作经验,提出了土壤墒情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迅速地掌握江苏省主要地区土壤墒情信息,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江苏部分)墒情采集系统》项目要求,共建立江苏省13个水文分局的27个固定墒情自动监测站和40个移动墒情自动监测站。以固定墒情自动监测站的设计及应用为例,详细论述了该墒情监测系统的背景、设计及应用情况,并对系统监测的准确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江苏地区土壤墒情监测、信息传输的自动化,可以实时掌握全省的土壤墒情状况,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其设计理念及相关应用经验可以供相关地区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建立以“3S”技术为基础的水土保持监测系统是省级水土保持监测与监控手段的主要发展方向和主要技术方法及手段。为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更有针对性,快速采集、处理水土保持的各类信息,宏观掌握全省水土保持的动态情况,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建设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简述江西省墒情监测及旱情信息管理系统,介绍该系统的主要功能、特点及采用的主要技术,为建立完善科学的墒情监测和旱情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一种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利》2006,(12):I0046-I0047
四川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隶属四川省水利厅,是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的第三级机构,主要负责全省水土保持监测和监理工作的管理,承担国家及省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监测验收工作。  相似文献   

14.
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 健全监测网络运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全面调查和准确掌握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机构设置、管理机制、运行状况和存在问题,分析国际上先进国家和地区水土保持监测的机构设置及管理运行模式,研究国内生态环境监测的机构设置及运行管理机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提出了建立健全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网络运行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开封地区降水量偏少,旱情发展严峻。及时掌握监测的土壤墒情信息,对抗旱减灾、农业灌溉、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叙述了土壤墒情的概念、测墒方法及其优缺点、土壤墒情的观测时间、墒情要素及旱情标准,并对2013年开封旱情做了分析,探讨了逐步完善的测墒改进措施,展望了未来土壤墒情的监测趋势。  相似文献   

16.
枣庄市墒情监测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墒情监测工作概况 1.1 站网分布 为了掌握土壤墒情的变化规律,为各级领导指挥抗旱减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枣庄市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开展了墒情监测工作,并一直延续至今。目前。全市共布设墒情监测基本站4处,分布在峄城、薛城、滕州、岩马水库等地区;3处墒情监测辅助站,分布在台儿庄、柴胡店、马河水库等地区,分别代表山丘区、平原区和滨湖区的土壤墒情。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土壤墒情及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一期工程已经建成运行。其中地下水自动监测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l处省级中心和6处地市分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结合土壤墒情及地下水动态信息采集系统、监测信息传输系统,通过GSM公共信道、水利光纤专网等通讯技术,对省中心、地市分中心和监测站点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墒情及地下水监测信息的自动传输和入库处理及数据双向查询校测,使该系统具备地下水动态信息采集接收入库、数据库管理、信息查询分析、信息社会服务等功能。  相似文献   

18.
梅廷福  袁黎  赵佳 《中国水利》2023,(10):66-69
“十三五”以来,贵州省水土保持监管工作成效显著。梳理了贵州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取得的成效,总结了主要做法及经验,包括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强化生产建设项目监测管理、强化重点项目监督性监测、强化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强化水土保持遥感监管、狠抓违法违规项目整改销号等,并提出了新时代贵州省水土保持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发挥墒情自动监测系统的功能和作用,需对自动监测设备进行人工参数率定。本次人工参数率定选取菏泽市墒情自动监测系统中的9个固定站,在探头附近人工取样监测与自动监测的体积含水率进行对比并进行参数率定;第二次参数率定后根据2017年10月21日监测结果进行误差评价发现符合《土壤墒情监测规范》(SL364-2015)要求的准确性评价为66.7%,各站绝对误差均值为4.7;分析误差产生的影响因素、墒情自动监测系统站布设基本合理、人工参数率定后各站绝对误差情况及产生原因;提出进一步作好墒情自动监测的对策建议,以充分发挥工程建设效益。  相似文献   

20.
利用乌盟现有水文站网所拥有的人力和物力,建立乌盟土壤墒情监测站网,有利于降水、蒸发、墒情等相关资料的一致性,能够快速、及时地向有关部门发布墒情监测报告,有效地指导全盟农牧业的生产和抗旱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