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媒介技术的发展,技术主义研究范式的代表学者伊尼斯和麦克卢汉迅速吸引了众多学者的视线.而传播学三大流派的研究中,伊尼斯的研究话题也总是若隐若现,人们越来越发现,对于伊尼斯“媒介决定论”的简单定性,是无法涵盖伊尼斯杰出的学术贡献和卓越的学术传承与创新,伊尼斯对于芝加哥学派的发扬光大,使他与众多的传播学流派研究产生交集,在传播学的三大流派中都必然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意义问题是二十世纪语言哲学探讨的核心问题。哲学家们在“意义”研究方面,至少提出了五种著名的理论:指称论、观念论、功用论、行为论和语义论。情境语义学也把意义问题作为自身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但不同于以往的意义研究,情境语义学提出了一种新的意义理论———意义的关系理论。这种新的意义理论,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语言哲学的意义研究,有力地推进了意义问题研究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自由是康德思想中的核心概念,虽然康德矢志捍卫和彰显人的自由,且其自由论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并影响深远,但其自由论呈现某些不自由性,如主观性、个体性和彼岸性等.这些不自由性显示了人与自由的分裂,这在康德的理论内是无法超越的.马克思在实践的基础上、因而也是在唯物辩证论和唯物史现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康德自由论的不自由性的超越,因此马克思的自由是真正的、现实的自由.  相似文献   

4.
周纪文 《阴山学刊》2003,16(2):5-12
周来祥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他提出的“美是和谐”理论在中国美学界独树一帜 ,因而又被称为和谐论美学派。周来祥先生的和谐论美学思想体系包括了方法论和体系论 ,美学和艺术本质论 ,美学和艺术形态论 ,中西方比较美学研究和中、西美学史研究。在五十多年的学术研究中 ,周先生始终坚持辩证思维和历史主义观念 ,理性精神贯彻如一。和谐为美是其思想的核心 ,三大美的理论是其精华 ,主潮风格是其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5.
艺术生产论是21世纪以来文艺学学科取得了较大突破的问题域.艺术本体论、市场论、媒介论是其获得较多成果的几个方面.学者借用消费理论、空间生产理论等新兴理论为唯物主义艺术本体论开辟了新的解释路径,对于市场机制与艺术活动的整体性关系、媒介生产与艺术活动的关系也做出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在化用西方学术界生产理论的深度、把握研究对象特别是大众文艺现象的准确性等方面,学界则还有较大的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郑杭生的四个社会学理论--<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社会互构论>的内涵、要义、特征,从一个侧面探讨了时代感、实践感和全球视野对于社会学理论的构建和更新的根本性意义,展现了郑杭生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兴起,及其思想的推进与中国社会学步入成年期的内在关系,并对"四论"的学术贡献和发展前景给予了评论.  相似文献   

7.
郭象是魏晋时期的重要思想家,本性论是其玄学思想的核心特征.真知论是郭象认知观的核心内容,对其思想的分析应在本性论的理论视野下进行,而这就要求我们分别从物性论和圣性论两个方面对之加以研究,再在此基础上探讨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我们的研究本身表明,以本性论的理论视野来研究郭象的真知论是必要的,也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8.
汉代哲学的宇宙生成论,按其本原的属性可分为物质性的本原生成论和精神性的本原生成论两种类型。它在天道观方面融合了儒、道的宇宙本原,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向宇宙本体论转化的倾向,其宇宙生成过程论也趋于繁琐化、神秘化。汉代宇宙生成论的这些特点是当时社会的学术、思想文化的反映,并为魏晋玄学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方方面面。其思想精髓与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五个方面;民主法制战略论、民主法制关系论、法治立国论、依法治国论及法制发展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以新的理论观点和工作经验丰富了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使其更具有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0.
卢梭的人民主权论与中国近代的民主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的人民主权论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进程中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流行的民权观念,主要是卢梭的人民主权论影响的结果.在卢梭的人民主权论影响下,平等以及使民众成为国家主人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家所能理解到的人民主权的全部.中国近代思想界所以接受卢梭的人民主权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卢梭的思想学说与中国传统思想方式之间的契合.卢梭的人民主权论为中国近代的政治变革提供了可靠的思想武器,同时,其理论局限性对于中国近代的民主化过程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通权论”与“国家有机体论”“海权论”“陆权论”和“边缘地带论”等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的内涵以及作用方式的异同,认为传统地缘政治理论中的霸权和强权主义思想与当今时代发展存在相悖之处,进而分析这些理论中“通”的成分及其作用,并对“通权论”的内涵及作用方式等进行详细的阐述,提出“通权论”是对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的传承与拓展的结论。最后,针对世界各国如何发展“通权”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鲁迅《写在〈坟〉后面》对“坟”的“终点”关怀和关于历史的“中间物”的认识在客观意义上划分了鲁迅思想的哲学意识和历史意识;鲁迅历史研究中以进化论为前提的“进化论的超越论”是一种理论假象;历史主义鲁迅研究的理论局限在于其对进化论理论前提的一贯坚持;鲁迅历史观念的思想特征是相对论的历史“终点论”而不是进化论的历史“中间物”意识  相似文献   

13.
王晓龙  宋乾 《河北学刊》2007,27(6):103-107
宋代理学家面对社会历史的变革与其他学术派别的挑战,在认真总结各家之长,完善学术体系的同时,注重通过教育讲学传播自身学派的思想。理学大儒们在传播中选取一些重点内容来突出学派特点,并便于学者领悟理学宗旨。这其中主要包括理学继孔孟绝学的道统论、以"天理"为中心的思想体系论、以"四书"治经的为学次序论、以"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论等。这些传播内容的反复宣讲,达到了抬高理学学术地位、扩大其教育传播范围的目的,对南宋后期程朱理学"官学"地位的确立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毓团 《殷都学刊》2009,30(4):129-135
晚清民国以降,国内外学界对章学诚思想的研究颇为重视,但对其学术价值的认知却是充满分歧的.在百余年来的学术与思想的互动中,章学诚思想研究也随之发生了从注重客观实证到强调主体精神的学术转向.其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对章学诚"六经皆史"论的方法论意义的新估价;对章氏学术主体性精神思想的发掘;对章氏现代文本论思想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当代文学理论观念变革呈现出多元探索发展的趋势,形成了多种倾向或理论思潮,其中之一是人本主义或"人学"思潮。当代文学本质论观念嬗变的"人学"向度,表现为着重从文学与人性、人生、人的主体性和自由精神的视角,来理解和阐释文学的"人学"本质特性与价值功能,形成了诸如文学主体论、人生论、心灵情感论、精神自由论等多种理论观念。通过对这种理论观念嬗变的具体考察可知,这是新时期以来文学实践创新发展和理论探索不断积累与沉淀的结果,它反映了当代文学实践中人的主体意识觉醒和强化的新现实,反映了改革开放时代条件下人们追求人性解放与自由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文学理论自身逐渐突破既定理论观念束缚,实现自我解放和创新发展的新探索。它不仅为说明和解释文学现象开拓了新的理论视野,而且也能够以理论的力量反过来影响文学实践和社会现实,促进现实的进一步变革发展。  相似文献   

16.
道德哲学是《中庸》思想的核心维度。我们认为,《中庸》的道德哲学大体可归为三个部分:道德本体论、道德修养论、道德境界论。道德本体论阐释了形上依据与本体源泉,道德修养论讲明了主体功夫与道德锤炼,道德境界论诠解了价值追寻与理想目标,三论虽各有偏重,但密切联系,浑然一体。在其道德哲学建构过程中,承继性、人文性、超越性、系统性等四大理论特质也凸显与明晰起来。  相似文献   

17.
文质论是一个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文质论源于孔子"文质彬彬"的君子人格这一观念,君子人格是中国文质论思想的原型。自汉代起,治道文质论成为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内容和政治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文质论,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治道,在今文经学的最后代表康有为那里,发展到了传统社会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18.
对英国文化学家威廉斯的研究一般从他的文化思想入手进行分析。但是威廉斯在阐述他的文化理论的过程中,始终融入了他的文学思想。威廉斯的文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他关于文学概念发展的研究、他的“中介论”和“感觉结构”理论,这些理论与他的文化唯物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9.
<正> 意义问题是语言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当代语言哲学家把探讨这一问题的种类繁多的意义理论划分为观念论、指称论和行为论三大类型.洛克、休漠等人的意义理论一般被划入“观念论”的范畴.观念论认为一个词的意义在于与这个词相联系的观念;词是作为这个观念的符号、标记出现于思想交流之中而获得其意义的.观念论作为对意义问题的一种解答,在上一世纪还十分流行,从本世纪以来却不断受到批判,其原因值得研究.洛克的意义理论作为观念论中的一种,颇具代表性.因而我们打算通过解剖洛克的意义理论来揭示观念论失误的根源和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20.
梁义民 《浙江社会科学》2012,(7):105-110,158,159
戴维森意义理论具有明显的思想继承性,主要表现在:弗雷格的真值条件论是其基本立足点,塔尔斯基真之语义论的约定-T模式充当其形式表征基础,蒯因的彻底翻译理论成为其经验解释的理论基础。正是由于戴维森善于借鉴这些影响深远的思想成果,使其意义理论呈现出一种解释性的真理论而潜在地具有非凡的理论优势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