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介入治疗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14例肾移植患者中,11例移植肾动脉狭窄,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2例假性动脉瘤,行导管栓塞术;1例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行导管动脉溶栓术。结果 11例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均成功完成球囊扩张术,其中3例行支架置入术,术后患者血压均恢复正常,随3-35个月,未见狭窄;2例假性动脉瘤患者行栓塞术后,1例血流恢复正常,1例行移植肾摘除;1例移植肾动脉溶栓者,由于并发出血行移植肾摘除。结论 介入治疗是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我院34例肾移植术全身麻醉经验,旨在探讨西宁地区肾移植术全身麻醉的处理。方法:受者男25例,女9例,原发病种类为慢性肾小球肾炎。麻醉诱导:静脉给予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咪唑安定、丙泊酚。静脉诱导,气管内插管,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给予硝酸甘油,控制血压增高。术中维持补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移植肾在血管吻合开放前输新鲜全血,收缩压偏低,给予小剂量多巴胺。结果:手术时间(85~190)min。全部病人术毕l0min内均清醒拔出气管导管,无麻醉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药物选择,以及围术期的循环、呼吸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维持是西宁地区肾移植术全身麻醉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恢复状况及对糖尿病疗效的影响。方法 检测手术前后血糖,C肽和胰高血糖素,并进行比较,术后180d时测定胰岛素释放试验和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 术前病人的C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胰高血糖素高于正常,尽管使用了较大量的胰岛素,血糖仍然较高。术后第1天开始C肽分泌明显增加,几乎超过正常,胰高血糖素分泌技术前几乎减少一半,30d后降到正常;术后第7天血糖降到正常,第20天停用胰岛素,240d内血糖仍然在还范围,术后180d时检测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均正常。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既能改善1型糖尿病肾病病人的肾功能,又能通过提高胰腺β细胞的分泌功能,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晚期肾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亲属活体供肾移植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及其安全性,以及供者选择、供肾摘取手术方式、术前干预措施、配型结果与移植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7年7月亲属活体肾移植30例,其中夫妻间供肾2例,血缘亲属供肾28例;首次肾移植29例,二次肾移植1例;ABO血型相同28例,相容2例;HLA无错配1例,4位点错配者3例,2位点错配者13例,1位点错配者13例;29例取供者左肾,1例取供者右肾;21例经开放手术取肾,9例手辅助腹腔镜取肾。术后采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28例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6.3±8.0d;1例因术中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切除移植肾;1例术后移植肾功能未恢复正常,半年后行尸体肾移植。4例在术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予更昔洛韦治疗后痊愈;1例发生移植肾输尿管膀胱吻合口漏,经充分引流、加强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后痊愈;2例术后1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全部供者恢复顺利,在10d内出院,术后复查生化指标、肾功能均正常。结论严格把握供者的选择以及术前对供、受者双方进行全面评估是亲属活体肾移植成功的保证;亲属活体肾移植具有供肾来源广、等肾时间短、组织配型好、供肾缺血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器官移植术后淋巴增殖性病变(PTDs)是实质脏器移植病人的一种少见并发症。作者回顾分析了1985~1995年间接受实质脏器移植的2925例病人。包括1653例肾移植、250例胰/肾移植、287例胰腺移植、15例胰岛细胞/肾移植、283例肝移植、14例肝/肾移植、267例心脏移植、34例心肺移植、120例肺移植以及心肾移植和肝胰移植各1例。通过综合分析这些病人的钡剂造影、CT和超声检查资料,发现该组器官移植术后淋巴瘤的发生率为1%(28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胰液空肠引流式胰、十二指肠肾脏一期联合移植的临床技术。方法 对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施行志愿者供体的一期胰、十二指肠及肾联合移植术。胰腺外分泌采用十二指肠和上段空肠直接侧侧吻合引流(不用Roux-en-Y吻合)。术前应用赛尼哌抗体诱导治疗,术后给予FK506 骁悉 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剂方案治疗。结果 术后胰、肾立即发挥功能,外源性胰岛素于术后7天停用,肾功能于术后3天恢复正常,未出现严重的外科并发症。术后35天痊愈出院,胰、肾功能良好。结论 改良的胰液空肠引流式胰腺、十二指肠一肾脏一期联合移植安全可靠,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并发尿毒症的有效方法。改良术式较传统术式(采用Roux-en-Y吻合)技术简便,也可避免胰液膀胱引流术式相关的外科并发症。现代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良好的配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液空肠引流式胰、十二指肠-肾脏一期联合移植的临床技术.方法对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施行志愿者供体的一期胰、十二指肠及肾联合移植术.胰腺外分泌采用十二指肠和上段空肠直接侧-侧吻合引流(不用Roux-en-Y吻合).术前应用赛尼哌抗体诱导治疗,术后给予FK506+骁悉+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剂方案治疗.结果术后胰、肾立即发挥功能,外源性胰岛素于术后7天停用,肾功能于术后3天恢复正常,未出现严重的外科并发症.术后35天痊愈出院,胰、肾功能良好.结论改良的胰液空肠引流式胰腺、十二指肠-肾脏一期联合移植安全可靠,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并发尿毒症的有效方法.改良术式较传统术式(采用Roux-en-Y吻合)技术简便,也可避免胰液膀胱引流术式相关的外科并发症.现代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良好的配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中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总结近11年来因血管并发症而行移植肾再灌注4例,其中吻合口狭窄2例,肾静脉横断1例,动脉内膜剥脱堵塞肾动脉1例。结果4例患者术后2例恢复顺利。分别于术后第6天,第7天血肌酐恢复正常。1例术后1天即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术后18天血肌酐恢复正常。1例术后第3天尿量开始减少,考虑DGF,行血透及对症、支持治疗,术后第10天又合并急性排斥反应,术后3l天血肌酐恢复正常。随访14月-11年,除1例于术后6年移植肾失功外,余3例现移植肾功能均正常(分别随访11年、6年、14月)。结论术中遇到移植肾缺血,首先要找出缺血原因,在排除超急性排斥反应后,应果断行再灌注,重新吻合血管,挽救移植肾。  相似文献   

9.
应用现代免疫抑制剂减少胰—肾联合移植外科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胰-肾联合移植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1 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患者施行膀胱引流式尸体胰十二指肠-肾一期联合移植术。术后采用包括抗淋巴细胞诱导的四联序贯免疫抑制方案,维持免疫抑制采用包括环孢素,强的松和骁悉的三联方案。 结果:术后第4 天,移植肾和胰腺功能恢复良好,转为胰岛素非依赖,血肌酐、尿素氮及空腹血糖降至正常。未发生外科并发症。 结论:胰十二指肠-肾一期联合移植术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术后及时准确地评价移植肾功能受损至关重要,并发症的早期准确鉴别有助于及时干预及治疗,从而进一步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目前多种扩散成像、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OLD)、动脉自旋标记(ASL)等功能MRI技术已用于评价移植肾功能,可以从肾脏水分子扩散、血氧水平及血流灌注微观角度等方面对肾功能进行评估。就多种功能MRI技术对移植肾功能的评价、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鉴别作一综述,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及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夫妻间肾移植术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 10例夫妻间供肾术前全部进入伦理审批准备过程.供肾均采用全麻;妻子供肾6例,丈夫供肾4例;患者术前HLA配型>3位点匹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20%;血型A-A 6例,B-B 2例,O-A或B 2例.根据螺旋CT血管成像或肾动脉造影结果,1例因左肾肾动脉有分支,切取右肾,其余9例均切取左肾.术后免疫抑制方案术中MP 1.0 g,术后第1、2天MP 0.5 g,术后第3天环孢霉素A (CsA)6.0 mg/(kg·d),霉酚酸酯(MMF)2.0/d,泼尼松30 mg/d,随访CsA根据谷值浓度调整,6个月时MMF 2.0/d,10 mg/d.结果 全部供体顺利度过围术期,术后8-10 d出院,随访观察6个月以上未发现高血压,肾功能正常,能参加正常工作.全部受体均得到随访,10例移植肾在开放血管后1 min内出尿,其中1例妻子供肾受体术后发生加速性排斥反应(AAR),经应用OKT3 10 d控制排斥,受体患者复查至2010-01移植肾功能正常.结论 夫妻间肾移植伦理反对和心理拒绝少,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Changes in transplanted kidney volume measured by ultrasoun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simple ultrasonic method was used for measuring transplanted kidney volume in 29 patients. Five of these patients developed diabetes mellitus and six women became pregnant following transplantation. Serial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over periods of 6-12 month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kidney volume became stable 6 months after transplantation and this volume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the renal function. Renal hypertrophy was noted in those transplant patients who developed diabetes mellitus following transplantation and this hypertrophy wa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ment in graft function. Transplant volume also rose in acute rejection and returned to normal after appropriate treatment. During pregnancy following transplantation, the transplant volume increased early in pregnancy to return to normal before delivery. This volume increase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graft function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式对肾移植术患者细胞免疫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76例肾移植患者行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作为 A 组,行静吸复合麻醉的肾移植患者62例作为 B 组。比较两组麻醉前(T0)、麻醉成功后(T1)、术毕时(T2)、术后24 h(T3)、术后72 h(T4)的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 SpO2)、平均动脉压(MAP),T 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以及血清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C 反应蛋白(CRP)、血糖(GLU)水平。结果A 组 HR 在 T1、T2均分别显著低于 B 组(P ﹤0.05)。T1、T2时 A 组 MAP 显著高于 B 组(P ﹤0.05)。A 组 SpO2在麻醉后各时相与麻醉前相比无显著改变;B 组在 T1、T2均显著低于 T0(P ﹤0.05)。A 组 CD3、CD4、CD8、CD4/ CD8在 T1- T4均分别显著高于 B 组(P ﹤0.05)。A 组 COR、IL-6、CRP、GLU 在 T1、T2、T3、T4较均显著低于 B 组(P ﹤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能够有效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和对细胞免疫的抑制,适宜于肾移植术患者的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经模拟微重力条件培养的胰岛是否能够降低胰岛移植过程中引发的免疫排斥反应,进而延长胰岛的体内存活时间。方法分离新鲜胰岛,应用培养皿对胰岛进行静态培养,同时应用旋转式生物反应器对胰岛进行三维立体培养。应用吖啶橙一碘化丙啶(AO-PI)染色和葡萄糖刺激实验对3种条件下培养得到的胰岛进行生物学活性研究。2000当量胰岛在旋转式生物反应器中培养5d后,将其移植入经链脲佐菌素(STZ)处理的糖尿病模型SD大鼠。肾被膜下作为实验组,以新鲜分离的胰岛和静态培养5d的胰岛移植入经STZ处理的糖尿病模型SD大鼠肾被膜下作为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上,检测各组SD大鼠血糖变化情况;对各移植组中大鼠进行糖耐受实验。切除。肾被膜下的移植物组织作为标本,进行苏木精一伊红(HE)染色及胰岛素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体外检测结果表明,与新鲜分离的胰岛和静态培养的胰岛相比,微重力条件下培养的胰岛仍保持良好的胰岛素合成及分泌功能。体内实验表明,微重力条件下培养的胰岛体内移植组的血糖保持正常的时间明显高于接受静态培养的胰岛和新鲜分离的胰岛移植组。将微重力培养条件下胰岛移植大鼠后,取。肾被膜下移植区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未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胰岛素免疫组织化学均可见阳性细胞。而新分离的胰岛以及静态培养的胰岛移植后,大鼠。肾被膜下移植物组织标本可见淋巴细胞浸润,移植物的厚度明显变小。结论胰岛在微重力条件下培养可降低移植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进而延长移植物体内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5.
术后自控镇痛对肾移植病人血浆内皮素及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肾移植病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对血浆内皮素及肾功能的影响。将 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肾移植病人随机分成PCEA组 (P组 )和非PCEA组 (N组 ) ,每组 2 0例。两组分别于麻醉前、手术后 2 4、48、72h抽取静脉血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内皮素、尿素氮、肌酐和尿酸含量。结果显示 ,两组病人术后第 2 4h平均动脉压、血浆内皮素、尿素氮、肌酐、尿酸含量明显下降 ,于术后第 72h达到各自的最低水平 ,但N组各时点的测定值明显高于同时点P组的测定值 (P <0 0 1) ;内皮素与尿素氮、肌酐、尿酸含量有很好的相关性。提示肾移植病人术后应用PCEA能有效消除术后刀口疼痛引起的焦虑、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的少尿 ,从而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Because of persistently elevated growth hormone levels, acromegaly gives rise to various changes in organs mediated by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In the heart, it causes myocardial hypertrophy, and, with time, heart failure. The authors performed pituitary adenomectomy in a patient with acromegalic cardiomyopathy who had heart failure; after operation, the blood growth hormone levels decreased to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and there was a marked improvement i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by gated blood pool scintigraphy. Pre- and postoperative fluorine-18 fluorodeoxyglucose (FDG) myocardial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howed increased accumulation of FDG in the myocardium before surgery, but accumulation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after operation. Myocardial glucose metabolism changed when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growth hormone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were eliminated, and this appears to be accurately reflected by FDG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相似文献   

17.
60例肾移植术后的108份GsA血样用特异性单克隆(MAFPIA)和非特异性多克隆荧光免疫偏振分析法(PAFPIA)进行测定。结合肝脏功能与术后时间,观察药物浓度的变化。两种检测方法之间有线性关系(r=0.8926),二者的测得值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肝功能异常的患者PAFPIA/MAFPIA比值以及回归曲线参数与肝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表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GsA的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而使得检测结果偏高。术后时间对药物浓度变化有一定的作用。术后近期(10d内)与术后(3~7周)服用等同剂量的GsA,血药浓度有明显差异。说明对于肾移植术后服用CsA的患者,应持续、定期地进行药物浓度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急性肺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以术后早期氧饱和指数低于200作为诊断急性肺损伤的标准.211例患者行原位肝移植术,其中22例死亡,对存活的189例患者术后早期行血气分析及相关检查,分析急性肺损伤与患者原发病以及术中出血量、术后有效循环量的相关性;所有肝移植患者术后均给予氧疗、抗感染、抗排斥反应、保肝、营养代谢支持、利尿与扩血管等综合治疗,根据血气分析及中心静脉压分别调整氧浓度和循环液体量.结果 189例中,146例发生急性肺损伤,占77.5%.经治疗后各脏器功能均恢复正常.发生急性肺损伤与术前肝功能失代偿、术中出血、术后出入量有关.结论 除氧疗外,重视术前对原发病的治疗,术中减少出血,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做好全身支持治疗是预防及减轻急性肺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啶静脉注射辅助全身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行开腹手术时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啶辅助全麻,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辅助全麻。记录两组的Ramsay镇静评分、SpO2、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异丙酚、芬太尼、异氟烷用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给药前Ramsay镇静评分无差异(P〉0.05)。给药后5min、10min时,观察组的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用异丙酚、芬太尼及异氟烷的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麻醉、手术、拔管及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是一种疗效安全,镇静作用较强的新型药物,适合应用于辅助全身麻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