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陕北英旺探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为典型低孔、特低渗储层,该类储层成岩作用类型非常复杂,在埋藏成岩过程中各种成岩作用对砂岩的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次生孔隙的发育都产生重要影响,从而控制了储层物性纵横向变化;强烈的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导致原生孔隙丧失殆尽,是形成特低孔渗储层的主要原因,而较弱的晚期溶蚀作用,特别是方解石溶解对储层的改善发挥较大作用,才使英旺探区延长组长8油层发育部分亮点储层,成为有利的储集-成岩相带。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南部腰英台地区白垩系登娄库-泉头组储集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不高。储层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压溶和溶蚀作用、交代作用以及次生加大作用等。研究区储集层成岩演化处于晚成岩A期和B期。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原生孔隙迅速减少、渗透率降低,是导致研究区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则是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研究区砂岩的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北气田山西组山_2~3段致密砂岩储层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储层以中粗粒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储层低孔特低渗,主要发育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构造破裂作用等5种成岩作用类型。压实作用是储层物性变差的最主要原因,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物性的关键。山_2~3储层中可以划分出弱压实—石英加大较弱—溶蚀成岩相、弱压实—石英加大较强—弱溶蚀成岩相、强压实致密相、碳酸盐胶结交代成岩相4种成岩相。目的层段的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多期叠加河道之上,成岩储集相类型以弱压实—石英加大较弱—溶蚀成岩相和弱压实—石英加大较强—弱溶蚀成岩相为主,应作为今后的重点勘探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4.
甘谷驿油田长6油层以中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主要成岩矿物有绿泥石环边、方解石胶结物、长石和石英加大生长、伊利石、伊-蒙混层、钠长石和高岭石等。在成岩过程中,强烈的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导致原生孔隙丧失殆尽,是储层成为特低渗透率的主要原因;而晚期的溶蚀作用,特别是方解石、浊沸石的溶解,使得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X衍射对储层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认为华池—白豹地区长6砂岩储集层处于中成岩作用的A阶段。本区砂岩储集层在埋藏成岩过程中发生的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与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研究区砂岩可分为五种成岩相:碳酸盐胶结成岩相、泥质胶结成岩相、绿泥石—碳酸盐胶结成岩相、硅质充填及次生加大胶结成岩相和长石溶蚀成岩相五种成岩相。其中长石溶蚀成岩相物性最好,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和硅质充填及次生加大胶结成岩相对物性破坏最强。  相似文献   

6.
高建国  胡傲  蔡宇明  王杨 《辽宁化工》2013,(10):1226-1228,1231
运用岩心观察、扫描电镜、铸体薄片、测井、压汞等资料,对华庆地区长6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砂岩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层岩石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成岩程度较高,岩屑成分、填隙物成分都很复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储层为典型的低孔、低渗、超低渗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压实和胶结是造成储层孔隙度大幅度降低的主要成岩作用,但绿泥石膜胶结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沿解理或压实作用所造成的颗粒破裂缝发生的强烈溶蚀对次生孔隙贡献最大,对储层物性起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综合分析大量岩石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以及大量测试分析等资料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各种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建立了该区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演化序列及孔隙演化模式。研究认为,大邑构造须二段砂岩主要处于中成岩B期;成岩作用是优质储层发育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之一,其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造成该区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因素,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有效微裂缝的发育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依据岩心、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区长6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填系物以自生矿物为主,胶结物有方解石、绿泥石等,以孔隙式胶结为主。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是储层物性最好的沉积微相,压实作用降低储层物性,溶蚀作用改善储层物性,胶结作用表现为2方面,一方面由于充填孔隙降低储层物性,另一方面由于抑制或减缓了硅质胶结的形成,改善储层物性。将研究区储层分为4类,总结了各类储层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多年油气勘探表明,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沙河街组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本文以歧口凹陷歧北斜坡区为研究区域,以沙河街组沙二段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分析方法,包括古地貌分析、轻矿物特征、地球物理等资料,对区内沙二段的物源区、物源方向及其波及范围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歧北斜坡区沙二段沉积物主要来自盆地北部燕山构造带、西北部沧县隆起及南部埕宁隆起,且在盆内发生交互混源。此次物源研究对该区下一步进行沉积相带的划分及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苏里格气田南区盒8~上段储层总体为特低孔超低渗砂岩储层。成岩作用是导致这种低孔低渗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区盒8~上段主要的成岩作用有机械压实作用、溶蚀作用、胶结作用和交代作用。埋深大、压实紧、原生孔少、溶蚀作用强是主要的特点。综合镜质体反射率、岩石热解、粘土矿物及自生矿物特征,判定该区盒8~上储层主要处于中成岩期B阶段,局部处于晚成岩期。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逆冲带下盘山西组储层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区逆冲带下盘二叠系山西组埋藏深度大于4500m,但仍然存在高效天然气储层。联合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孔隙图象分析等多种测试技术,研究表明该区砂岩储集空间主要由粒间溶蚀孔隙构成。现今逆冲带上盘的砂岩成岩作用特征能够反映逆冲带下盘披覆前的成岩演化状况,逆冲带上盘、下盘砂岩成岩作用对比分析是恢复逆冲带下盘砂岩成岩演化史的有效方法。在逆冲披覆构造作用发生前,山西组砂岩溶蚀孔隙已经得以形成;在被披覆深埋藏过程中,山西组砂岩粒间溶孔边缘的凝灰质残余及烃类物质的充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石英次生加大作用和铁方解石胶结作用的进行,粒间溶孔可以得到有效保存。  相似文献   

12.
王靖茹  臧研  张迪杰  张晨 《辽宁化工》2012,41(2):151-153
通过研究区内大量铸体薄片及物性资料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蟠龙探区长6油层组储层的孔隙类型、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及孔隙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蟠龙探区长6储层整体具有成分成熟度偏低,结构成熟度较高的岩石学特点.长6储层岩性段主要为细粒和细-中粒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小孔是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细喉则是长6的基本渗流通道,为典型低孔、特低渗储集层.胶结类型以孔隙-薄膜式胶结为主,接触关系以线状为主,凹凸状接触也很普遍.长6储集层的物性主控因素主要包括:沉积微相、砂岩物质成分、压实和压溶作用、溶蚀作用及后期裂缝.其中储集砂体所处的沉积环境是影响该区储层物性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臧研  白二林  王靖茹  袁海莉  刘涛 《辽宁化工》2012,41(2):165-167,171
鄂尔多斯盆地南泥湾的主力油层是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通过研究区内大量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及物性等资料分析,并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及孔隙类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分析了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区以内陆淡水湖泊河控三角洲沉积为主,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有长石砂岩、岩屑主要为变质岩岩屑,成分成熟度普遍较低,结构成熟度好;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孔隙类型以粒间孔、次生溶孔为主.优质的储层多分布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均对储层物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渭北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和渭北隆起交汇处的两个一级构造单元上,沉积体系主要为东北和南部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通过在实验室的岩心和薄片观察分析,了解了沉积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表明;渭北2井区砂岩储层孔隙的分类类型为细砂结构为主,分选较好,胶结类型为接触-孔隙式胶结。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粒间孔到微孔隙组成的复合孔储层。按照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南部长3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可划分为中孔中细喉道储层。  相似文献   

15.
以岩心、岩石薄片观察为基础,结合电镜扫描、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研究区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其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储层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目前处于中成岩A期,Ro值在0.7%~1.1%之间,经历的古地温在90℃~130℃之间;对孔隙演化起主要控制作用的是压实作用,其次为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压实作用使原始孔隙减少16.37%~20.02%,胶结作用可使孔隙减少4.79%~6.45%,溶蚀溶解作用对孔隙影响不大,孔隙仅增加0.91%~2.49%。  相似文献   

16.
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是将层序地层学理论应用于构造活动区盆地分析的一个特例。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作指导来研究前陆盆地沉积地层时不仅要考虑全球海平面的变化,而且要重视构造作用的影响。前陆盆地构造活动不仅影响可容空间,还表现在对盆地基底构造作用的影响。前陆盆地的层序界面主要为构造作用或构造与湖平面变化叠加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分析前陆盆地不同结构单元生储盖组合关系及油气成藏特征,认为前陆褶皱冲断带为前陆盆地中油气主要富集区,前渊蚴陷带为主要的生烃和运移中心,前缘隆起带油气勘探须考虑后期构造作用对油气藏的改造。  相似文献   

17.
孙楠  卢志强 《当代化工》2014,(3):383-386
为给新区开发提供充分的地质依据,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铸体薄片、压汞等资料对金山气田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及微观孔喉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岩性复杂、岩石成分和结构成熟度低,砂岩储层主要为含砾不等粒砂岩、中砂质细砂岩和砂质砾岩,砾岩储层以细砾岩和中砾岩为主,储层的母岩类型多,以变质岩为主,填隙物和重矿物含量较高;孔隙类型主要发育原生孔隙,孔喉组合关系以特低孔-细喉为主,孔喉分选差;储层物性纵向上变化大,属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影响金山气田储层物性的因素主要是岩石相和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云南化工》2019,(10):4-7
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属于三角洲前缘水下滑塌浊积扇沉积。目的层砂岩粒度较细,分选较好,杂基含量高(7%);几种储集岩的孔隙均极不发育,面孔率低(2.73%~5.7%),孔径小(平均27.12μm),喉道细,孔隙度平均9.0%,渗透率平均0.24×10-3μm2,物性差。其致密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隙、微裂缝次之,偶见粒内溶孔发育。据研究区铸体薄片、压汞曲线、图像孔隙等综合分析,将研究区长6储层主要孔隙结构划分为4种类型:Ⅰ类孔隙结构占总数的16.25%,Ⅱ类孔隙结构占总数的38.75%,Ⅲ类孔隙结构占总数的17.5%,Ⅳ类孔隙结构占总数的27.5%。  相似文献   

19.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压汞等资料分析,研究志丹油田永金地区长6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序列。研究结果表明,强烈的压实、压溶作用及胶结作用导致原始孔隙丧失殆尽,使形成超低渗储层的主要原因。而溶蚀作用的存在,特别是长石溶蚀形成大量次生孔隙,对改善砂岩储集物性起到决定性作用。并且认为长6砂岩成岩演化主体处于晚成岩A期,部分指标已进入晚成岩B初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综合研究了成岩演化及孔隙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