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膀胱全切除回肠原位代膀胱术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8月至2005年3月膀胱肿瘤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15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病人均得到随访2个月~67个月,平均20个月,患者除1例外均无瘤存活.手术时间7~9 h,平均8 h,术中出血800~1 100 ml;平均960 ml;代膀胱容量平均300 ml;最大尿流率平均15 ml·s-1;剩余尿平均26 ml.代膀胱排尿状态良好,有一定的并发症出现值得注意.结论膀胱全切回肠原位代膀胱手术具有膀胱容量大,内压低,正位排尿,可控性能好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膀胱替代术式.  相似文献   

2.
《江苏医药》2009,35(12)
目的 总结浅表性膀胱癌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浅表性膀胱癌病例资料,经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检查均提示为移行细胞癌.行肿瘤局部切除术23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3例,12例肿瘤较大或疑为T_2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手术结束后膀胱内立即灌注丝裂霉素40mg;1周后开始每次膀胱灌注丝裂霉素20 mg,每周1次,共6次.术后门诊随访2年.结果 47例完成膀胱灌注并定期检查,手术后3、13个月膀胱内复发各1例.45例无瘤生存,其中的33例无瘤生存超过2年.结论 完全切除肿瘤、尽量减少肿瘤细胞脱落种植及手术后尽早膀胱灌注丝裂霉素可以降低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3.
全膀胱切除后尿流改道方法很多,既往可控性回结肠代膀胱术缺乏自主排尿能力,均需导尿,给患者生活带来了不便.我院1995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去结肠带原位可控性回结肠代膀胱术治疗23例膀胱癌,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天监  张吉虎  熊元媛  田其豹 《贵州医药》2006,30(12):1080-1080
膀胱憩室内并发肿瘤病例极为少见,总结我院自1980~2004年期间诊治膀胱憩室50例患者中,憩室内生长肿瘤者5例,发生率为10%.5例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35~60岁,入院时皆有典型无痛性、间歇性肉眼血尿、两段排尿.1例严重膀胱刺激症状,1例并发有结石.本组5例均行膀胱逆行造影,无一例发现憩室内充盈缺损;B超检查发现2例憩室内占位病变;膀胱镜检发现3例憩室内肿瘤;尿脱落细胞检查3例为逆行上皮细胞癌.5例中2例为术中探查发现.5例患者均行憩室切除,术后行膀胱内化疗.术后病理回报5例均为移行细胞癌,Ⅰ级2例,Ⅱ级1例,Ⅲ级2例,其中2例肿瘤局限于憩室壁内,3例肿瘤已侵犯憩室壁全层及膀胱外组织.术后正规膀胱内化疗.愈后1例于1年内死亡,2例为2年后死亡,2例患者已存活5年. ,人院时皆有典型无痛性、间歇性肉眼血尿、两段排尿.1例严重膀胱刺激症状,1例并发有结石.本组5例均行膀胱逆行造影,无一例发现憩室内充盈缺损;B超检查发现2例憩室内占位病变;膀胱镜检发现3例憩室内肿瘤;尿脱落细胞检查3例为逆行上皮细胞癌.5例中2例为术中探查发现.5例患者均行憩室切除,术后行膀胱内化疗.术后病理回报5例均为移行细胞癌, 级2例,Ⅱ级1例,Ⅲ级2例,其中2例肿瘤局限于憩室壁内,3例肿瘤已侵犯憩室壁全层及膀胱外组织.术后正规膀胱内化疗.愈后1例于1年内死亡,2例为2年后死亡,2例患者已存活5年. ,人院时皆有典型无痛性、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膀胱癌20例,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33~76岁,平均61岁.均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治疗.结果 20例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血Cr、BUN均正常,未出现酸中毒.膀胱造影仅1例出现单侧输尿管返流.白天可自控排尿17例,尿失禁3例.新膀胱容量230~500ml(平均330 ml),新膀胱充盈时最大压力16~50 cmH2O.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徐清伟 《海峡药学》2016,(4):189-191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不同温度吡柔比星药液对膀胱肿瘤患者进行膀胱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进一步合理有效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60例于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膀胱肿瘤行膀胱灌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患者应用热吡柔比星药液行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进行常温吡柔比星药液行膀胱灌注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发生肉眼血尿和膀胱刺激征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及肉眼血尿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膀胱肿瘤患者进行膀胱热灌注吡柔比星药液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膀胱刺激征及肉眼血尿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膀胱、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的有效治疗及护理方法,对我科膀胱、前列腺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88例进行分析.采用术后留置硬膜外管经镇痛泵注射吗啡可以明显减少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认为术后膀胱痉挛以预防为主,膀胱痉挛发生后要去除诱因、保持引流通畅、减少刺激、解痉镇痛、必要时用粘膜麻醉药物膀胱内灌注或置硬膜外管注射吗啡的方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膀胱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31例膀胱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膀胱腺癌25例,脐尿管腺癌6例;行膀胱全切 尿流改道10例,膀胱部分切除1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姑息性尿流改道1例,动脉介入治疗1例,扩大性膀胱切除6例.结果 31例中,26例随访4个月~7年,1年生存率53.8%,5年生存率23.1%.结论 原发性膀胱腺癌宜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脐尿管腺癌应行扩大性膀胱切除.膀胱腺癌预后差,应采用综合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后低压乙状结肠代膀胱尿道吻合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年来我院施行的18例膀胱全切后低压乙状结肠代膀胱尿道吻合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白天和夜间尿液可控率分别为100%和94%.平均随访16.3个月(7~36个月),出现并发症4例(1例夜间尿失禁,1例排尿困难,1例单侧输尿管反流、肾积水,1例新膀胱结石.),占22.22%.结论 本术式符合人体生理,能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低压、可控,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是一种比较理想肠代膀胱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CO2气膀胱镜技术和传统膀胱镜检查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0例膀胱肿瘤患者分为3组:A组22例,行CO2气膀胱镜检查;B组16例,行传统膀胱镜检查,C组32例,两者联合应用,比较3组操作成功率、活检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多发性膀胱肿瘤镜检与手术诊断病灶数目的符合率.结果 A、B、C组操作成功率相仿(100.0% vs.93.7%vs.100.0%) (P>0.05).C组病检符合率100.0%,明显高于A组的90.9%和B组的93.3%(P<0.05).C组多发性膀胱肿瘤镜检与手术诊断病灶数目符合率100.0%,亦明显高于A组的85.7%和B组的80.0% (P<0.05).结论 与传统膀胱镜技术相比,CO2气膀胱镜技术用于膀胱肿瘤的检查与诊断并无优势;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膀胱肿瘤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张月才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3):1994-1995
目的 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效果.方法 对63例膀胱癌行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手术患者及46例行膀胱癌回肠膀胱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新膀胱手术组手术时间为(457.3±82.3) min,回肠膀胱术组为(402.4±91.6)rn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P<0.05).新膀胱手术组与回肠膀胱术组控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3,P<0.05).新膀胱手术组及回肠膀胱术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98,P<0.05).结论 原位新膀胱术较回肠膀胱术手术安全,可自主性控制排尿,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易于接受,是值得推荐的膀胱替代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陈炳  钱君 《中国药业》2005,14(11):75-75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88例膀胱肿瘤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予THP 30 mg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用8周,以后每月1次,共8个月.结果:8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未见有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复发9例,13例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其中1例有严重的化学性膀胱炎.结论:THP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联合术后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01月至2009年03月收治的84例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经尿道电切+膀胱灌注组)43例和对照组(膀胱部分切除+膀胱灌注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率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总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电切联合术后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潘正跃  吴勇  葛根  孙锡林 《江西医药》2001,36(6):426-427
结核性膀胱挛缩手术治疗方法常采用肠管膀胱扩大成形术,包括回肠膀胱扩大成形术、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成形术等.近年来我们利用回肠袋膀胱扩大成形术,对8例结核性挛缩膀胱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治疗膀胱肿瘤1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肿瘤具有多中心性和术后易复发的特点,单纯手术治疗复发率较高,约40%~70%.膀胱内灌注化疗不仅可以防止术后复发,同时对多灶复发的浅表膀胱肿瘤也可起到较好治疗作用[1].我科于2001年1月至2004年5月应用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行膀胱内灌注治疗125例膀胱肿瘤,取得了满意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联合应用吲哚美辛栓及山莨菪碱治疗膀胱痉挛的效果.方法 将2008年7月至2010年1月住院行TURBt术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20例.A组采用山莨菪碱解痉止痛法,即术后6h内给予山莨菪碱,10 mg,肌内注射;B组采用消炎痛栓经直肠给药,即术后6h给予患者吲哚美辛,100 mg,纳肛;C组采用吲哚美辛栓联合山莨菪碱,即术后6h内给予山莨菪碱,10 mg,肌内注射,并同时给予吲哚美辛,100 mg,纳肛.D组仅行常规抗感染、止血治疗,不给予预防性用药.4组均行0.9%氯化钠溶液膀胱冲洗.比较4组膀胱痉挛发生次数、膀胱冲洗时间.结果 C组术后24h内膀胱痉挛的平均发生次数明显低于A、B、D组(P<0.05),C组膀胱冲洗平均时间1.4d,明显少于A、B、D组(P<0.05).结论 TURBt术后6h内,联合应用吲哚美辛栓及山莨菪碱,可明显防止和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并缩短膀胱冲洗时间,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避免了膀胱痉挛及膀胱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任何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包括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经膀胱镜电灼术、膀胱部分切除术,2年内复发率达60%~90%,故术后均常规进行膀胱内化疗药物或免疫抑制剂灌注治疗[1].丝裂霉素C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肿瘤细胞较敏感,是烷化类细胞抑制剂,具有直接抗肿瘤作用,其分子量大于200,不易被膀胱黏膜所吸收,如膀胱黏膜无创伤或创面已愈合则无全身反应,不良反应少[2].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化学性膀胱炎、骨髓抑制、尿道狭窄,少见的有膀胱壁钙化、膀胱容量减少等[3].我科于2001年1月~2004年1月采用丝裂霉素C对病理分级为I级、Ⅱ级的28例膀胱癌术后患者施行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操作简便,疗效肯定,易于护理.现将灌注治疗的护理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3年3月因膀胱肿瘤行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9~36个月,平均18个月,肠道相关并发症3例,切口感染2例,远处转移1例。结论改良回肠膀胱术简单易行,"拖入法"输尿管再植能有效避免尿瘘的发生,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膀胱全切是治疗中晚期膀胱肿瘤及膀胱肿瘤复发的主要治疗手段,而膀胱全切术后的尿流改道对患者生理、生活、工作都有较大影响,2006年12月~2007年1月我科成功地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3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施展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433-2433
目的:探讨经尿道多发膀胱肿瘤切除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其疗效评估.方法:自2004年10月~2006年12月收治膀胱多发肿瘤患者29例,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结果:1~3年获得随访的25例中.肿瘤复发9例,复发肿瘤升级5例.其复发率与膀胱部分切除术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经尿道途径切除膀胱肿瘤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对于多发浅表的肿瘤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