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为绞股蓝内生真菌多糖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确定4-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4-N-trophenyl-α-D-glu-copyranoside,PNPG)比色法检测α-葡萄糖苷酶活力的最佳条件,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采用优化后的最佳条件测定JY25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确定抑制类型、计算抑制常数;以Caco-2细胞作为体外产α-葡萄糖苷酶模型,测定JY25多糖的抑制效果。结果:反应时间30 min、反应温度44℃、pH 6.8、底物(PNPG)浓度5 mmol/L为PNPG比色法的最佳反应条件。以此优化条件进行比色,当JY25多糖质量浓度为6.15 mg/mL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达到最大(68.21%);JY25多糖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2.46±0.42)mg/mL,抑制常数Ki为1.15 mg/mL,JY25多糖为竞争性抑制剂。在JY25多糖质量浓度为10.00 mg/mL时,对培养16 d的Caco-2细胞所产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达到16.48%。结论:体外实验证实JY25多糖具有竞争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缓冻协同微波辅助提取手段,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合适的因素,采用响应面优化方法对黄秋葵多糖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对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测定黄秋葵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通过小鼠实验,测定黄秋葵多糖对肾上腺素引起高血糖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从而探索黄秋葵多糖的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通过响应面优化提取条件,确定黄秋葵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缓冻时间16 h,液料比40:1(mL/g),浸提时间2.2 h;浸提温度65℃,微波功率310 W,在此条件下,黄秋葵多糖的得率可达到17.17%,明显高于相对单一的提取工艺。黄秋葵多糖能够明显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在10 mg·mL-1剂量下抑制率达68.26%;且极显著降低肾上腺素引起高血糖小鼠的血糖水平(P<0.01)。缓冻协同微波处理能够显著提高黄秋葵多糖的得率,黄秋葵多糖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具备开发成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市场应用与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蛹虫草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蛹虫草子实体为原料,通过建立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体外验证模型,以麦芽糖作为反应底物,阿卡波糖作为阳性对照,利用体外酶促反应方法,对通过水提、脱色、醇沉、除蛋白及色谱柱纯化得到的不同纯度的蛹虫草多糖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逐步的酶促反应实验,确定蛹虫草中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较显著抑制作用的功能成分为多糖,并且随着多糖纯度的不断提高其抑制率随之提高。通过对经色谱层析柱纯化后蛹虫草多糖进一步的酶促反应实验研究,表明蛹虫草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随多糖浓度的提高而提高,说明蛹虫草多糖的抑制效应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纯化后的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22 mg/m L,呈现出良好的降血糖功能,为今后将蛹虫草开发为降血糖药物及保健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南瓜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活性。方法:以南瓜为研究对象,考察一氯乙酸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羧甲基化南瓜多糖取代度的影响,并进行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试验。结果:羧甲基化南瓜多糖的最佳制备条件为一氯乙酸浓度1.9 mol/L、反应温度73 ℃、反应时间3 h,该条件下的羧甲基化多糖取代度为1.247。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南瓜多糖(PP)、羧甲基化南瓜多糖(CM-PP)的抗氧化能力与质量浓度呈剂量依赖性,与修饰前南瓜多糖相比,多糖的羧甲基化修饰可以提高其对 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论:羧甲基化南瓜多糖的优化工艺合理可行,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活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网地藻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以网地藻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水提、醇沉、脱色、脱蛋白、干燥后制得网地藻多糖。利用对-硝基苯酚-α-D-葡萄糖苷(p-nitrophenyl-α-D-glucopyranoside,PNPG)为底物建立酶-抑制剂体外模型,采用双倒数作图法确定其抑制类型。结果表明:网地藻多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大小会受到反应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网地藻多糖质量浓度的影响,在反应pH值为6.8、反应温度为37℃、反应时间为20 min的条件下网地藻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22.64 mg/mL。抑制动力学试验表明网地藻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为混合型抑制。结果表明网地藻多糖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72种药食两用中药中高通量筛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方法:采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体外高通量筛选模型,以对-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水解产物中的对-硝基酚(PNP),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在样品终浓度0.625mg/mL反应体系下,大多数的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16个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达到100%。结论:所采用的筛选模型可实现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并且某些药食两用中药能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对糖尿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破壁方式处理过的油菜蜂花粉为研究对象,提取水溶活性成分,以4-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作为底物,对蜂花粉作为天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剂的功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破壁方式对蜂花粉功能活性成分以及功效评价结果影响显著,温差破壁、超临界二氧化碳破壁、超声辅助酶解破壁及对照组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为(13.73±1.15)%,(-8.07±0.93)%,(16.70±0.87)%,(9.68±0.89)%;油菜蜂花粉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在(3.46±0.31)%~(-0.78±0.03)%,无明显线性关系;破壁后的样品多糖含量显著增加,但油菜蜂花粉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无作用,可能与黄酮等其它成分相关。  相似文献   

8.
红茶多糖的体外抗氧化及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红茶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活性。探讨结构修饰对红茶多糖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还原力实验、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DPPH清除实验以及脂质过氧化抑制试验模型研究红茶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实验研究红茶多糖的降血糖活性,以及对抑制α-葡萄糖苷酶动力学研究红茶多糖的抑制类型。应用超声处理、部分酸解和酶解处理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探讨结构修饰与红茶多糖活性的关系。结果在抗氧化实验中,红茶多糖活性具有良好的浓度依赖关系。在α-淀粉酶以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试验中,红茶多糖显示出一定的抑制作用。由动力学研究推测红茶多糖对a-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属于非竞争性抑制。三种结构修饰方式对活性均有影响,但变化趋势与处理方式和活性模型有关。结论红茶多糖是一种良好的抗氧化剂,并具有一定的降血糖活性,相应的结构修饰可提高红茶多糖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甘肃省野生三地羊肚菌为研究对象,探究羊肚菌胞外多糖液态发酵培养基最佳方案与体外降血糖活性。采用单因素实验比较红糖、玉米粉等7种添加物对羊肚菌液态发酵过程中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羊肚菌胞外多糖液态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测定羊肚菌胞外多糖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检测其体外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当红糖添加量2.20 g/L、尿素添加量3.18 g/L、玉米粉添加量2.40 g/L时,实际得到羊肚菌胞外多糖的含量可达到1.20 g/L。羊肚菌胞外多糖在浓度为1.0 mg/mL时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则分别达到73.46%和36.37%,羊肚菌胞外多糖具有较好的降血糖活性。  相似文献   

10.
以药桑叶为实验原料,通过集成提取工艺,获得3 种含量稳定的粗提物成分,研究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进行不同粗提物间组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研究。采用乙醇提取、柱色谱分离纯化等方法,获得桑叶中具有潜在降血糖活性的黄酮、多糖和生物碱粗提物;利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评价3 种粗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采用CompuSyn软件对不同粗提物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桑叶中黄酮、生物碱、多糖粗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均具有抑制活性,且生物碱粗提物的抑制活性显著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多糖粗提物在高质量浓度作用下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表现为抑制作用与多糖质量浓度成正比;在本实验所使用的质量浓度与剂量配比内3 种粗提物相互组合时,黄酮+生物碱组合、多糖+生物碱组合表现为拮抗作用;黄酮+多糖组合、黄酮+多糖+生物碱组合在高质量浓度下对抑制α-葡萄糖苷酶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3种天然植物紫菜、罗汉果、山药为原料分别提取多糖,测定其总糖含量,以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和还原能力等为指标,比较3种多糖的抗氧化能力;通过3种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和α-淀粉酶的影响,探讨3种多糖的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3种多糖均具有较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对2种血糖相关酶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山药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均为最强,呈现较好的降血糖活性。3种天然多糖具有成为抗氧化和降糖产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光谱和酶动力学方法研究青砖茶粗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青砖茶粗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接近于阳性对照品阿卡波糖,二者的半抑制浓度依次为(2.04±0.07)mg/m L和(2.00±0.03)mg/m L,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显示青砖茶粗多糖的抑制类型为竞争性抑制,且紫外吸收光谱实验表明青砖茶粗多糖与α-葡萄糖苷酶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文章为深入开展青砖茶粗多糖降血糖活性研究及其功能性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优化了山楂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并对其降血糖降血脂活性进行了研究。在考察固液比、提取温度、微波功率、提取时间对山楂多糖提取量影响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测定初步纯化的山楂粗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胰脂肪酶抑制率和DPPH·清除率,评价山楂多糖的降血糖、降血脂活性。结果表明,山楂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3 ℃,微波功率500 W,提取时间7 min,在此条件下山楂多糖提取量为(147.10±0.32) mg/g。山楂粗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胰脂肪酶抑制率和DPPH·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99.22±0.89) μg/mL、(22.50±0.79) mg/mL、(185.80±0.64) μg/mL,表明山楂粗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以对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的酶抑制剂筛选模型测定了簕菜提取物及其化学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为簕菜降血糖作用提供试验证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簕菜中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步骤进行浓缩;簕菜叶、茎和根的乙酸乙酯层都表现出最高的抑制活性;簕菜乙酸乙酯层的9个萜类和6个多酚类化学成分中,二萜化合物ent-kaur-15-en-17-al-19-oic acid和多酚化合物异绿原酸C具有最好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均高于对照品阿卡波糖,它们可能是簕菜提取物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作用成分。  相似文献   

15.
以紫山药粉为原料,对微波预处理-超声波提取紫山药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并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研究其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0(g/mL)、微波功率300 W、微波时间30 s、超声功率270 W、超声时间3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紫山药多糖平均得率为11.12%。醇沉后的紫山药多糖粉末中多糖的质量分数为45.80%。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试验中,紫山药多糖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较阿卡波糖弱。  相似文献   

16.
李培 《食品与机械》2016,32(7):14-17
以山药为材料,经酶解法提取山药多糖,通过紫外扫描和红外光谱鉴别其组分和结构,以PNPG为底物建立酶—抑制剂体外模型,研究山药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采用双倒数作图法确定其抑制类型。结果表明:紫外扫描显示提取组分不含核酸和蛋白质,红外光谱显示提取组分具有多糖特征吸收峰,酶—抑制剂体外模型结果表明提取的山药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为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_i为65.78mg/m L。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制备马鹿茸降血糖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指标,从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中筛选出两种酶,根据其体外降血糖效果确定酶的作用顺序,再以水解度、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和蛋白质回收率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降血糖肽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比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更适合用于制备马鹿茸降血糖肽。采用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顺序对马鹿茸进行水解,所得酶解产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蛋白质回收率和水解度较高,分别为21.11%、39.12%、19.88%。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双酶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先用碱性蛋白酶在p H 8.0、60℃、底物质量分数12%、加酶量5 000 U/g条件下酶解3 h,再用风味蛋白酶于p H 6.5、45℃、底物质量分数5%、加酶量6 000 U/g条件下酶解1 h。双酶分步水解终产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受质量浓度的影响,当质量浓度为3 mg/m L时,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可达94.09%,IC50值为1.82 mg/m L。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双酶分步水解马鹿茸可获得高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的降血糖肽。  相似文献   

18.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及其抑制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筛选模型,从多糖和多酚中筛选高效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PNPG为底物,测定各物质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计算IC50。根据IC50值,对抑制效果较好的抑制剂采用LineweaverBurk(L-B)作图法确定其抑制反应的类型。结果表明:原花青素和染料木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较好,IC50分别为4.81μg/mL和10.19μg/mL。原花青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类型为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i为4.728mg/L;染料木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i为11.090mg/L。  相似文献   

19.
薯蔓提取物降血糖作用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彧  高荫榆  张锡彬 《食品科学》2007,28(12):466-469
研究徐薯18和大地1号两个品种红薯茎叶多糖和黄酮提取物对四氧嘧啶治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薯茎叶多糖和黄酮提取物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红薯茎叶多糖和黄酮提取物具有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作用,但均弱于阿卡波糖。黄酮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强于多糖提取物,且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徐薯18红薯茎叶黄酮提取物和多糖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和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均好于大地1号。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气相色谱、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部分酸水解和13C-NMR对白背三七分离多糖GDPs-1和GDPs-2的一级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刚果红实验和X射线衍射对其高级结构进行初步探究;并研究各种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DPs-1由D-Fru、L-Rha、L-Ara、D-Xyl、D-Man、D-Glu和D-Gal组成,物质的量比为0.2:0.4:1:1:1:2:7;GDPs-2由L-Ara、D-Man、D-Glu和D-Gal组成,物质的量比为0.4:2:2:0.1;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部分酸水解和13C-NMR显示GDPs-1主链重复单元为α-(1→2)-Gal残基,支链由α-(1→3)-Xyl、α-(1→3)-Man、α-(1→2)-Glu、Me-α-Araf构成;GDPs-2主链重复单元为α-(1→3)-Man残基,支链由α-(1→2)-Glu和α-(1→6)-Glu组成;刚果红实验表明GDPs-2分子存在较为稳定的三股螺旋构象;X射线衍射显示2种多糖分子规整性不强,以多晶体无定形态存在;体外降血糖研究表明,白背三七粗多糖GDPs-1和GDPs-2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均极低,提示其并非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来实现降血糖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