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苦楝果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苦楝果实中的多糖,经DEAE-52柱层析分离,得到MP1、MP2和MP3三个多糖组分,用Sephadex G-100凝胶色谱柱对MP1进行纯化鉴定,结果显示为单一峰。借助气质联用仪,对苦楝粗多糖和组分MP1进行了成分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苦楝多糖的单糖残基以吡喃环和呋喃环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2.
腾海艳 《菌物学报》2020,39(1):120-127
本文采用水提醇沉法从灵芝孢子粉中提取其粗多糖,经Sepharose CL-6B凝胶柱层析分离得两种主要成分LBPI和LBPII,经高效液相色谱鉴定,均为高均一性成分,分子量分别为9.17×10 4和1.86×10 4;经酸水解、乙酰化和气相色谱分析,确定LBPI的单糖组成为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LBPII的单糖组成为鼠李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通过高碘酸氧化、甲基化和GC-MS进行结构分析,确定LBPI中葡萄糖残基连接方式为1→、1→4,6和1→3,6连接,半乳糖残基为1→6连接,甘露糖残基为1→3,6连接,LBPII中鼠李糖残基连接方式为1→连接,葡萄糖残基为1→、1→4、1→6、1→4,6和1→3,6连接,半乳糖残基为1→6连接,甘露糖残基为1→2,3,6连接。综上,两种多糖LBPI和LBPII均为多分支的中型杂多糖,但两者的单糖组成和连接方式存在差异,这两种多糖成分均为首次报道,可望为灵芝孢子粉的成分、活性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细脚拟青霉菌丝体多糖纯化及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桂君  文华安 《菌物学报》2008,27(6):947-955
通过DE-52纤维素柱和Sephedex G-100葡聚糖凝胶柱,对细脚拟青霉Paecilomyces tenuipes菌丝体粗多糖进行纯化,得到PtPs1和PtPs2,应用离子色谱HPAEC-PAD对纯多糖PtPs1和PtPs2的单糖组成进行分析,证实均由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三种单糖组成,经红外扫描确定PtPs1和PtPs2均为α型吡喃糖。  相似文献   

4.
用热水浸提、乙醇沉淀、Sevag法除蛋白分离得到水溶性莲子粗多糖。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沉淀,硼酸反应以及SephadexG-150层析纯化,得到3种莲子多糖SN1、SN2、SN3。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分析其化学结构。结果表明:SN1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组成,含a—D-吡喃葡萄糖环;SN2主链为葡聚糖、并含有其他4种单糖;SN3含7种单糖,并推测是一种酸性氨基多糖或蛋白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莲子多糖具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能力,清除·O2-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
丹皮多糖PSM2b的纯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中药丹皮(MoutanCortex)蒸馏水浸提液得到粗多糖,经DEAE Cellulose 52柱层析分离得到降血糖组分PSM2b,Surperdex200柱层析进一步纯化得到PSM2b A和PSM2b B两个组分,快速层析纯化系统(FPLC)和电泳鉴定为均一的多糖蛋白复合物。FPLC法测定A和B两组分的分子量分别为1.16×105、1.30×104,苯酚 硫酸法测得其总糖含量分别为76.91%、32.00%,Folin 酚法测得其蛋白含量分别为9.90%、42.60%。气相色谱分析PSM2b A的单糖组成为:L 鼠李糖、L 岩藻糖、L 阿拉伯糖、D 木糖、D 甘露糖、D 葡萄糖、D 半乳糖,摩尔比依次为1.00∶0.18∶4.30∶0.50∶1.30∶2.41∶6.97,PSM2b B的单糖组成为:L 鼠李糖、L 岩藻糖、L 阿拉伯糖、D 葡萄糖、D 半乳糖,摩尔比依次为1.00∶1.17∶0.183∶2.34∶4.18。两者的红外光谱呈现多糖吸收特征峰,含有吡喃糖苷键。β消去反应初步证明所提取的两种糖蛋白不存在O 型糖肽键。  相似文献   

6.
从淫羊藿中提取多糖并鉴定其初步结构和单糖组成.采用超声-水提醇沉法提取粗多糖、Sevag法去蛋白、DEAE-52纤维素及Sephadex G-100柱层析法纯化得到淫羊藿多糖EPSⅠ-1和EPSⅡ-1.应用紫外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对其结构做初步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单糖组成及摩尔比.均一的EPSⅠ-1和EPSⅡ-1多糖在紫外和红外中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组成中含有吡喃环结构;EPSⅠ-1的单糖组成为鼠李糖和葡萄糖,摩尔比为1:1.13;EPSⅡ-1的单糖组成为果糖、葡萄糖和一个不确定的糖,摩尔比为1:1.91.有效地分离纯化了淫羊藿多糖,这为淫羊藿多糖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茶多糖TGC的结构表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均一茶多糖TGC的单糖组成, 并与NMR, 圆二色谱、紫外扫描等其他分析方法结合, 对茶多糖TGC的一级结构及其在溶液中的构象加以探讨. 结果表明: 茶多糖TGC是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等6种单糖组成, 它在水溶液中应以有序的螺旋构象存在, 其一级结构为: 主链的骨架结构由鼠李糖、葡萄糖和半乳糖构成, 这3种单糖都有可能连接支链, 不接支链时其连接方式为β1→3, 支链主要由阿拉伯糖构成, 其连接方式可为β1→2, β1→3, β2→3三种, 木糖以β1→存在于主链和支链的末端.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种源太子参多糖含量以及单糖组成差异,为太子参质量评价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太子参多糖,以葡萄糖为标品,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盐酸甲醇水解、三甲基硅烷(TMS)柱前衍生、气-质联用法(GC-MS)分析不同种源太子参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表明,组培太子参与野生太子参多糖的含量分别为19.05±1.38%、22.63±2.18%;不同种源太子参多糖均由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鼠李糖七种单糖组成,但单糖的比例明显不同。如以多糖含量为标准,野生太子参多糖含量高于组培太子参,品质更佳;多糖中单糖比例不同,提示不同种源的太子参多糖结构可能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9.
人工栽培的猴头菌子实体和固体培养的菌丝体分别经热水提取,浓缩、醇析后得子实体粗多糖(HFP)和菌丝体粗多糖(HMP),HFP的得率和多糖含量均高于HMP;两者再经透析、Sevag法脱蛋白、乙醇分级沉淀、SephadexG-100柱层析纯化,得子实体纯多糖hfp-1和菌丝体纯多糖 hmp-2,经HPLC检测hfp-1和hmp-2为单一均匀多糖。气相色谱分析表明hfp-1的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摩尔比为:0.12:0.04:1.00:0.71;hmp-2的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摩尔比为:0.25:0.41:0.31:1.00:0.29。紫外光谱分析表明组成中不含核酸和蛋白质,红外光谱分析二者均有多糖特征吸收峰,hfp-1有β-型连接的吸收峰,hmp-2无明显的β-型连接的吸收峰;经HPLC进行分子量测定,hfp-1的分子量为54000,hmp-2的分子量为68000。猴头菌子实体多糖和菌丝体多糖在化学组成上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利用正交试验考察千斤拔多糖的提取工艺,并比较脱蛋白方法中的Sevag法和三氯乙酸法的纯化效果,总糖含量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法,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采用DEAE-52纤维柱法来分离多糖,并运用HPLC色谱来分析千斤拔多糖中的单糖成分。结果表明:经正交试验得出千斤拔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时间2.5 h,料液比为1∶30,温度80℃,其多糖得率为8.558%。对比两种脱蛋白的方法,Sevage法萃取3次时蛋白的脱除效果最好。经DEAE-52纤维柱来分离多糖共分得7个组分。经HPLC色谱鉴定出有葡萄糖,甘露糖和阿拉伯糖,主要单糖成分为葡萄糖。  相似文献   

11.
探讨金樱子多糖的含量及其单糖组成,为金樱子质量评价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金樱子多糖,以葡萄糖为标准品,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多糖酸解后经三甲基硅烷(TMS)衍生化,以标准品单糖为对照,采用气-质联用法(GC-MS)测定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测得金樱子多糖提取得率为29.38%;金樱子多糖中单糖由阿拉伯糖、鼠李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果糖组成,其中葡萄糖、甘露糖、果糖和半乳糖在金樱子多糖中占比较大,分别为65.03%、7.36%、16.11%及8.87%。  相似文献   

12.
猴头菌子实体和菌丝体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理化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杨焱  周昌艳等 《菌物系统》2001,20(3):397-402
人工栽培的猴头菌子实体和固体培养的菌丝体分别经热水提取,浓缩、醇析后得子实体粗多糖(HFP)和菌丝体粗多糖(HMP),HFP的得率和多糖含量均高于HMP;两者再经透析、Sevag法脱蛋白、乙醇分级沉淀、SephadexG-100柱层析纯化,得子实体纯多糖hfp-1和菌丝体纯多糖hmp-2,经HPLC检测hfp-1和hmp-2为单一均匀多糖,气相色谱分析表明hfp-1的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摩尔比为:0.12:0.04:1.00:0.71;hmp-2的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磨尔比为:0.25:0.41:0.31:1.00:0.29。紫外光谱分析表明组成中不含核酸和蛋白质,红外光谱分析二者均有多糖特征吸收峰,hfp-1有β-型连接的吸收峰,hmp-2无明显的β-型连接的吸收峰;经HPLC进行分子量测定,hfp-1的分子量为54000,hmp-2的分子量为68000,猴头菌子实体多糖和菌丝体多糖在化学组成上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人工段木栽培的金耳(TremellaaurantialbaBandonietZang)子实体和深层培养的金耳菌丝体分别经沸水提取、醇析、透析,Sevape法脱蛋白、SephadexG—100柱层析纯化,得子实体纯多糖TAf和菌丝体纯多糖TAm。玻璃纤维纸电泳表明TAm和TAf为单一均匀多糖。薄层层析表明,TAm的单糖组成为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岩藻糖、鼠李糖。TAf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甘露糖、木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UV分析表明组成中不含核酸和蛋白质。TAf经乙醇分级分离得TAf-1和TAf-2。TAf-1经SephadexG-100柱层析表明其为单一均匀物质。红外光谱分析证明,TAf-1和TAf-2有多糖吸收峰,存在吡喃环,α-糖苷键和β-糖苷键连接。  相似文献   

14.
欧李富含钙素,营养丰富,且具有免疫功能,研究欧李多糖的制备、结构及免疫调节活性,可为欧李深加工提供基础。本文以欧李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欧李多糖(Cerasus humilis polysaccharide,CHP),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对提取的欧李多糖用DEAE-52纤维素层析柱、G-100葡聚糖凝胶柱纯化。用高效液相色谱、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光谱对欧李多糖结构表征,并测定欧李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欧李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9℃,提取时间2 h,液料比16∶1(mL/g)。在此条件下,欧李干粉多糖得率为(32.18±0.08)%。纯化后欧李多糖主要有CHPP-1和CHPP-2两个组分,CHPP-1、CHPP-2中多糖含量分别为99.16%和99.33%。CHPP-1的单糖组成及摩尔占比为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51.4∶20.29∶17.36,分子量为47.26 kDa。CHPP-2的单糖组成及摩尔占比为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41.81∶28.24∶11.68,分子量为22.94 kDa。两个组分均为吡喃环型多糖。CHPP-2可显著增强巨噬细胞增殖活性,有效刺激细胞释放NO和TNF-α、IL-6及IFN-β。欧李多糖含量丰富,且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银莲花属植物小花草玉梅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并结合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是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3)和3-O-β-D-吡喃核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4)。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银莲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4为首次从小花草玉梅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丁愉  刘丹  赵璠  汤海峰  赵美 《生物磁学》2011,(8):1569-1572
目的:研究银莲花属植物小花草玉梅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并结合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是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3)和3-O-β-D-吡喃核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4)。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银莲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4为首次从小花草玉梅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马齿苋多糖POPⅢa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提取、分离和纯化等一系列步骤得到马齿苋多糖POPⅢa,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和Sephadex G-200葡聚糖凝胶过滤法鉴定,POPⅢa为均一性组分。由薄层色谱和核磁共振分析确定其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和半乳糖醛酸。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OPⅢa具有典型的多糖吸收峰,结构中存在β-型糖苷键,同时根据NMR结果推断POPⅢa属果胶类多糖。  相似文献   

18.
半卧狗娃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半卧狗娃花(Heteropappus semiprost Griers)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及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为:3′,4′,5,7-四羟基黄酮(1),3′-甲氧基槲皮素(2),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甙(3),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甙(4),异鼠李亭-3-O-β-D-吡喃半乳糖甙(5),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甙(6),异鼠李亭-3-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甙(7),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研究宁夏中宁地区灵武长枣果实多糖的单糖成分,为不同地区灵武长枣的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以不同发育时期中宁产灵武长枣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热水浸提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等,探讨不同发育时期果实多糖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单糖组成成分。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中宁产灵武长枣果实粗多糖得率分别为:膨大前期0.43%、快速膨大期0.527%、着色期0.80%和完熟期0.618%;果实粗多糖经DEAE-52均得到Ju-0、Ju-1、Ju-2、Ju-3 4个多糖级分,其中Ju-2含量为最高,表明果实多糖的主要形式为酸性多糖;不同发育时期果实各精制多糖总共含有阿拉伯糖、鼠李糖、核糖、岩藻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10种单糖,不含果糖,以阿拉伯糖、半乳糖、核糖、鼠李糖、糖醛酸含量较高,岩藻糖、葡萄糖含量次之,木糖、甘露糖含量较低,但其含量各组分有差异。精制多糖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进程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不同发育时期中宁产灵武长枣果实各精制多糖中单糖组成及含量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柴雅红  章英才 《广西植物》2017,37(9):1187-1194
以宁夏4个不同地区(灵武、中宁、青铜峡、银川)成熟期的灵武长枣果实为研究对象,经水提醇沉法提取,采用DEAE-cellulose52和HW-55S分离纯化,并利用GC-MS法进行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多糖提取率最高的是灵武地区,达到1.795%;分离纯化后,4个地区的长枣多糖各得到1个中性(Ju-0)和3个酸性组分(Ju-1、Ju-2、Ju-3),其中Ju-2含量最高;GC-MS分析可知灵武长枣多糖含有阿拉伯糖、鼠李糖、核糖、岩藻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10种单糖,不含果糖,以阿拉伯糖、核糖、半乳糖和2种糖醛酸为主,木糖含量最低。各地区多糖的单糖组成、含量各不相同,从各组分来看,四个地区多糖的Ju-0和Ju-1组分组成均以阿拉伯糖、核糖、半乳糖为主,四个地区多糖的组成差异主要在于Ju-2和Ju-3组分。从各地区单糖总量来看,灵武地区是阿拉伯糖含量最高,中宁、青铜峡、银川地区以葡萄糖醛酸含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