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载铜活性炭脱硫剂,以新疆油田分公司的彩南2~#气站和石西油田的天然气为原料,重点考察了再生条件对载铜活性炭脱硫剂脱硫性能的影响。适宜的再生条件:蒸汽流量50mL/min,吹扫温度200℃,吹扫时间4h。载铜活性炭脱硫剂具有良好的多次再生能力,对天然气中H_2S吸附脱硫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钟立梅 《天然气工业》2010,30(6):98-100
利用煤层气之前必须预先脱除其中的剧毒腐蚀性气体——硫化氢,但传统干法、湿法脱硫存在能耗大、脱硫剂难再生等缺点。为此,研究了将传统干式吸附与湿式吸收相结合的新脱硫方法,制备了新脱硫剂,并考察了其脱硫效果和再生性能。结果表明,涂渍一定浓度吸收剂的新脱硫剂较之吸附剂载体,比表面积和孔容都减小,微孔消失,但脱硫性能却大大提高,可实现对硫化氢的完全脱除,并且吸收剂浓度越高,穿透时间越长;新脱硫剂再生性能良好,常温下甲烷气体吹扫即可在短时间内把硫化氢浓度吹至很低。该脱硫新方法脱硫性能好、再生容易,可进一步应用于工业过程,实现煤层气的常温、低压、低能耗脱硫操作。  相似文献   

3.
液相吸附法脱除液化石油气中有机硫化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制了一种用于液相法脱除液化石油气中有机硫化物的脱硫剂,并就制备条件对脱硫性能的影响,以及吸附工艺条件和再生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载体经处理的脱硫剂的脱硫性能优于载体未经处理的脱硫剂的脱硫性能;活性组分的理想质量分数为5%;制备工艺稳定,工艺放大可行;吸附脱硫的最佳温度为20—60℃;压力对脱硫剂的穿透硫容影响不大;脱硫剂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  相似文献   

4.
激冷镍基合金脱硫吸附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不同金属组成的激冷镍基合金(RQ-Ni)吸附剂的硫容,考察了硫容较大的RQ-Ni吸附剂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对柴油中硫化物的吸附性能,探索了吸附剂的吸附机理、再生方法和再生机理。结果表明,采用RQ-Ni吸附剂对柴油进行脱硫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温度300℃、空速10h^-1、氢气通入量50mL/min、常压。每克吸附剂一次可处理柴油25~30g,在有效吸附时间(150~180min)内,脱硫率为60%~90%。吸附过程中通入氢气可改善柴油颜色,采用水蒸气在300℃吹扫吸附剂可恢复脱硫活性。该吸附剂的吸附机理为:柴油中硫化物在金属镍基吸附剂上发生了离解吸附,硫碳键在金属和H2的共同作用下断裂,S留在金属上形成硫化镍;不同结构硫化物与吸附剂作用不同,导致其脱硫率的差异;水蒸气再生可恢复活性的原因是由于硫化镍与H2O反应生成NiO和Ni2O3。  相似文献   

5.
预处理和再生条件对载铜13X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载铜13X分子筛吸附剂,以模拟汽油(C6~C8烷烃+噻吩)为原料,重点考察了预处理条件和再生条件对载铜13X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实验确定吸附剂适宜的预处理条件为:在氮气氛围中,500℃下还原3h;适宜的再生条件为:氮气流量40mL/min,再生温度200℃,吹扫4h。在上述条件下,载铜13X吸附剂对含噻吩的模拟汽油的吸附脱硫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提供的炼油厂C4馏分为原料,采用溶剂抽提法进行脱硫实验,对脱硫剂和脱硫方法进行评选,并对脱硫工艺条件及脱硫剂再生条件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最佳脱硫剂为SW-Ⅰ,C4馏分在SW-Ⅰ中的溶解度仅为6.53×10-5 g/g;最佳脱硫方法为气-液吸收法;在温度为20℃、脱硫剂空速为0.15 h-1、C4空速为350h-1和吸收级数为3的条件下,以SW-Ⅰ为脱硫剂,采用气-液吸收法可使C4馏分中有机硫含量从198.9 μg/g降到7.5 μg/g,脱硫率为96.23 %;对脱硫剂进行热空气汽提再生处理,在再生温度为70 ℃、脱硫剂空速为1.02 h-1和汽提空气空速为291 h-1的最佳条件下,再生脱硫剂的脱硫率为96.03 %,脱硫剂的再生率可达99.80 %。  相似文献   

7.
��Ч������������������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体氧化铁脱硫剂长期以来因硫容量低,用于高含硫气体时,存在着在高空速下气体净化度不高的问题,限制了氧化铁脱硫剂的应用。为此,研究了氧化铁脱硫剂的新配方,并改变了其制备工艺,由此得到了改进后的高效氧化铁脱硫剂,进而对其性能进行了条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蒸气、CH4、CO等对改进后脱硫剂没有多大的影响;当流速为1.0 L/min、空速为9000 h-1、进口H2S量为1.0 g/m3、脱硫剂装量为5.0 g、出口H2S量以小于等于20 mg/m3为穿透标准时,改进后的氧化铁脱硫剂通气量可达300 L,比用原工艺生产的脱硫剂的通气量(180 L)增加了1/3,取得了很好的脱硫效果。因此,改进后的脱硫剂能广泛应用于对油田伴生气、含硫天然气、城市煤气、污水的脱硫处理。  相似文献   

8.
以Fe2O3为脱硫活性相、活性炭为载体,采用二次浸渍法制备了吸附 催化氧化耦合脱硫剂,并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上考察了该脱硫剂的脱硫性能。采用XPS手段分析了H2S脱除前后耦合脱硫剂物种的配位方式。结果表明,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实现了Fe2O3纳米尺度的分散;耦合脱硫剂的脱硫过程为吸附氧化和催化氧化作用的协同过程,其对H2S的一次穿透硫容可达243%,远高于单纯活性炭的脱硫活性。脱硫产物为FeS、Fe2(SO4)3及单质硫。耦合脱硫剂对不同的有机硫化物均有一定的脱除效果,且在N2气氛下可实现部分再生。  相似文献   

9.
 以经济廉价的煤制气副产褐煤半焦活化后作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金属氧化物半焦脱硫剂,用于柴油吸附脱硫。考察了半焦载体不同活化方法和不同金属氧化物含量对半焦脱硫剂脱硫性能的影响,以及吸附温度和空速等脱硫工艺条件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方法活化后的半焦制备的脱硫剂的脱硫能力明显优于未经处理的半焦制备的脱硫剂脱硫剂、负载金属氧化物后脱硫能力也有所提高,CuO负载量1%效果最佳,ZnO负载量0.5%为最佳;从60~120℃,随着温度的升高,脱硫剂的脱硫能力逐渐增强,超过120℃后,脱硫剂的脱硫能力下降;脱硫剂的脱硫性能随着空速的增加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化工》2017,(4):34-39
为解决高温煤气脱硫剂在使用过程中的粉化问题,设计了一种独特的脱硫剂原位制备方法。首先采用固相法合成纳米硫化锌前驱体,再通过对前驱体进行原位再生从而得到再生型纳米氧化锌脱硫剂。考察了前驱体再生过程中再生温度、氧气体积分数和再生空速对脱硫剂再生性能的影响,并使用XRD、TEM和BET等仪器对前驱体和再生型脱硫剂进行了表征。获得了最佳的前驱体再生条件:再生温度650℃、氧气体积分数6%和再生空速4000h~(-1)。对制备的脱硫剂进行了四次硫化再生循环测试。结果显示,该脱硫剂经过四次硫化再生后仍保持较高的机械强度,维持在140N/cm左右,没有出现粉化和涨裂等问题,且硫化性能在多次硫化后也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1.
以硝酸活化后的活性炭负载CuO为脱硫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催化裂化柴油进行吸附脱硫.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了硝酸质量分数、活化温度、焙烧温度、CuO负载量(CuO占活性炭的质量,下同)、床层温度等因素对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脱硫性能影响依下列顺序递减:硝酸质量分数,焙烧温度,活化温度,CuO负载量,床层温度.硝酸活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硝酸质量分数65%,焙烧温度450℃,活化温度80℃,CuO负载量3%,床层温度12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脱硫剂经热循环再生3次,采用未再生和再生脱硫剂后,试样脱硫率均随脱硫时间及再生次数增加而降低,但下降速度较为缓慢,且二者脱硫后产品收率和油品总收率分别大于84%,92%.  相似文献   

12.
负载活性炭催化脱除油品中硫化物的研究:Ⅰ.脱硫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采用等体积法制备了非贵金属活性脱硫剂,研究了活性炭载体预处理工艺和不同非贵金属含量脱硫剂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活性炭载体在适当条件下用水蒸气预处理,其脱硫性能明显优于非活性炭未处理制备的脱硫剂;随着非贵金属含量的增加,脱硫剂的硫容增加,当非贵金属质量分数增加5.0%时,再增加活性组分含量,脱硫剂的硫容提高不明显,在20-60℃内,随着温度的提高,脱硫剂的硫容略有增加,超过80℃时,脱硫剂的硫容明显降低,压力对脱硫剂的硫容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复合ZnO高温煤气脱硫剂的物相、还原及硫化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热分解、沉淀法从硝酸盐或氯化盐制备出ZnO、Fe2O3、CuO、MnO2和CaO 5种金属氧化物,并采用于混法制备出系列复合ZnO高温煤气脱硫剂.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在500℃、3600 h<'-1>、40%H2、0.4%~0.6%H2S和N2平衡的条件下,评价了单一金属氧化物、复合ZnO高温煤气脱硫剂的脱硫性能.采用程序升温还原(TPR)测试新鲜脱硫剂的还原性能,用XRD对新鲜和硫化后的脱硫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ZnO高温煤气脱硫剂较单一金属氧化物脱硫剂,具有较高和稳定的脱硫效率、较长的反应时间、较大的硫容.ZnO与可还原金属氧化物复合改变了其还原性能,并在硫化前或后形成新的物相,显著提高了脱硫性能.  相似文献   

14.
活性炭基吸附剂脱除FCC柴油中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过渡金属活性炭基脱硫剂,采用动态吸附法对脱硫剂的脱硫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负载过渡金属的活性炭基吸附剂对FCC柴油中的硫有较好的脱除效果。当活性组分负载量为4.0%、脱硫温度为80℃、空速为2.0h^-1油剂比为1.0时,脱硫剂的脱硫率可达46.89%;活性炭经硝酸预处理后负载活性组分,其脱硫性能明显提高,脱硫率最高可达59.73%;活性炭基吸附剂主要脱除了柴油中加氢脱硫难以脱除的二苯并噻吩及其衍生物。  相似文献   

15.
环氧乙烷循环排放气中乙烯的回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抽空及甲烷吹扫再生2种变压吸附工艺对环氧乙烷装置排放气中乙烯的回收进行了研究。采用13X分子筛吸附剂,考察了环氧乙烷装置排放气中各气体的平衡吸附性能及回收乙烯的变压吸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抽空变压吸附工艺,吸附阶段出口气乙烯浓度与进料乙烯浓度之比(C/C0)为0.05~0.07,而甲烷吹扫再生变压吸附工艺可使C/C0降至0.05以下。  相似文献   

16.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对ZnO 活性炭吸附脱硫剂进行Cu改性,并采用XRD、BET、TPR等手段对脱硫剂进行表征。以硫质量分数782 μg/g的胜华炼油厂催化加氢汽油为原料,采用10 mL固定床微型反应器评价脱硫剂的脱硫性能,考察Cu的负载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氢/油体积比对脱硫剂的脱硫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研制的Cu改性吸附脱硫剂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深度脱硫能力,烯烃饱和也得到了较好的抑制;最优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00℃、反应压力1 MPa、液体空速10 h-1、氢/油体积比100。Cu负载量为4%的Cu改性脱硫剂ADS Cu 4具有优异的脱硫性能,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得到硫质量分数低于10 μg/g且辛烷值损失仅为03个单位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温度和氧浓度对一种商用中温氧化锌脱硫剂再生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二次硫化实验,应用TPO,XRD,BET方法对再生前后脱硫剂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锌脱硫剂经600℃空气气氛下再生具有良好的二次吸附硫容量;再生脱硫剂的织构对脱硫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微量硫酸盐的生成造成了脱硫剂的再生不完全;600℃再生脱硫剂孔径小于10nm的微孔基本不变,而大于10nm的孔明显降低,导致了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
活性炭基脱硫剂吸附脱除汽油中含硫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负载非贵金属制备了汽油吸附脱硫剂,利用固定床动态吸附法对脱硫剂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评价。分别考察了脱硫剂制备条件及固定床动态实验条件对活性炭基脱硫剂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金属含量为3.0%,焙烧温度为350℃,焙烧时间为1.0~2.0h,吸附温度为120℃,吸附空速为3.0h^-1时,脱硫剂的脱硫率最高,可达55.60%。活性炭载体经硝酸处理后,负载活性组分脱硫剂的脱硫性能得到了较大改善,该脱硫剂更有利于FCC汽油中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的脱除。  相似文献   

19.
氧化铁脱硫剂具有廉价易得,硫容高,再生简单等优点,因而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广泛关注。综述了氧化铁常温脱硫及再生原理,脱硫剂的制备,以及脱硫剂表面pH值、水含量等工艺参数对氧化铁脱硫性能的影响。并提出γ-Fe2O3是常温脱硫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石油化工》2016,45(12):1481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以ZSM-5分子筛为载体负载具有加氢活性的金属钨和镍制备了系列脱硫剂,以二甲基二硫的正己烷溶液为模型液化气,采用固定床吸附评价方法,考察了金属负载量、吸附温度、吸附压力及液态空速(LHSV)对吸附剂穿透硫容(CS)的影响及加氢工艺条件对脱硫剂再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金属负载量的增加,脱硫剂的CS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负载15%(w)WO_3和3%(w)NiO(FL-3)时,脱硫效果最佳;结合BET分析及脱硫剂CS数据可知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同时存在。最优吸附条件为:25℃,1 MPa,LHSV=1 h~(-1);最优再生条件为:200℃,2 MPa,H2气态空速为1 000 h~(-1),脱硫剂可充分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