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内镜下射频对胃肠道息肉及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0月1日-2007年10月20日在我院常规检查中发现的52例胃肠道息肉患者,共108个息肉。用LDRF~50型射频治疗仪,工作频率(400±25)kHz,功率0~50W可调。对小息肉用大功率短时间,对大息肉用小功率延长时间,或根部多点治疗。结果108个息肉除直径>1.1cm的2个大息肉复查时需二次射频治疗外,均1次治愈。结论内镜下射频治疗术治疗消化道息肉是比较理想的方法,操作简单、快捷,治愈率高。在基层医院可以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翟玉荣  温俊良 《安徽医学》2005,26(3):233-234
目的观察射频灼除胃肠道息肉的疗效。方法胃肠道息肉患者38例,55颗息肉,采用电子胃镜或电子肠镜及射频治疗仪进行内镜下射频治疗。结果经1次射频治疗消失的病灶50个,2次治疗消失的5个。结论内镜射频治疗胃肠道息肉,疗效明显,安全可靠,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窥镜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胃肠道息肉患33例,对所有患者均在内窥镜下行频电凝切除术,并观察疗效。结果:33例患者37枚息肉均全部切除,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剧烈疼痛主诉;随访1个月所有患者息肉均全部愈合,且截至到2014年10月的随访无一例患者复发。结论:内窥镜下治疗胃肠道息肉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内镜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74例胃肠道息肉在电子胃镜、电子肠镜下行电凝、电切及射频、尼龙绳套扎等方法进行一次或多次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55例1次切除,15例2次切除,4例3次以上切除。1例术后早期出血,无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经内镜介入治疗胃肠道息肉创伤小、花费少、痛苦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窥镜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胃肠道息肉患33例,对所有患者均在内窥镜下行频电凝切除术,并观察疗效。结果:33例患者37枚息肉均全部切除,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剧烈疼痛主诉;随访1个月所有患者息肉均全部愈合,且截至到2014年10月的随访无一例患者复发。结论:内窥镜下治疗胃肠道息肉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等离子射频治疗仪联合金属夹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8例消化道息肉患者应用等离子射频治疗仪联合金属夹进行治疗,对无蒂宽基息肉采用消融治疗法,对有蒂、亚蒂的息肉采用圈套器套摘切除,切除后创面用金属夹夹闭;对长蒂息肉以钛夹夹闭蒂部后行射频圈套摘除治疗。结果168例患者311枚息肉全部治疗成功,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迟发性穿孔、3例患者术后病理发现局部癌变,未出现需外科手术干预的严重并发症。结论等离子射频治疗仪治疗消化道息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联合应用金属夹可减少术后出血、穿孔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内镜下活检钳钳除法治疗胃肠道小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8年7月这段期间内接收诊治的胃肠道小息肉患者129例(135枚息肉)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下活检钳钳除法治疗,回顾其临床诊治资料,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本组129例患者135枚息肉经内镜下活检钳钳除法治疗后均成功钳除,息肉钳除率为100.00%。129例患者在治疗中无1例出现穿孔、大出血等现象,术后也无1例出现再出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129例患者中3个月后到院进行内镜复查者有51例、6-12个月后到院进行内镜复查者有76例、其余2例未到院进行内镜复查,各占总数的39.53%、58.91%、1.55%。127例到院进行内镜复查的患者中,有1例胃窦息肉复发,其余126例经随访3年无发现1例复发,复发率为0.79%。结论采用内镜下活检钳钳除法治疗胃肠道小息肉临床疗效显著,不易引起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胃肠道小息肉患者接受内镜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的价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82例接受内镜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的胃肠道小息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预后情况。结果 85例患者中有2例恶性病理类型息肉,其余为良性病理类型,随访1年发现1例便血患者,所有患者经胃肠镜检查无复发。息肉直径≤5mm组患者的有蒂息肉少于6-9mm组,P0.05。其于两组在手术与预后情况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镜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肠道小息肉有效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胃肠道巨大息肉的内镜下治疗进行临床研究,探讨内镜下治疗胃肠道巨大息肉方法的选择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内镜下依据息肉大小及形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高频电切除术,单纯用尼龙圈套扎术和尼龙圈套扎后电切术。结果29例患者的29枚胃肠道巨大息肉均在内镜下治疗成功,高频电切除巨大息肉16枚,出血3例,出血率为18.75%;尼龙圈套扎后高频电切除息肉10例,单纯尼龙圈套扎巨大息肉3例,均无出血。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查,均无复发,有效率100%。结论内镜下治疗胃肠道巨大息肉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尼龙圈套扎后高频电切息肉能有效预防出血和穿孔,特殊情况下单纯尼龙圈套扎,可以治疗胃肠道巨大息肉,但很难收集到整瘤体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0.
内镜射频在消化道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国产多功能射频治疗仪在消化道疾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国产多功能内镜射频治疗仪(LDRF-50型)。从内镜活检孔插入治疗电极,根据息肉大小、暴露的程度、与电极形成的角度,分别采用点射、平射、长射、短射、压射等方法,有蒂者从蒂部灼除。食管癌疏通则对隆起部位进行压射、平射加点射等。结果 治疗36例消化道息肉患者,共52枚息肉,均一次性灼除,尤其直径在1cm以下和无蒂的息肉在3s内消失。无一例出血、穿孔。有3例结肠息肉治疗后3~4个月内仍有腹痛不适感,但查体无阳性体征,复查肠镜未见明显病变。晚期食管癌疏通治疗3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应用射频技术治疗胃肠息肉安全、高效,值得推广,但有蒂息肉无法整个摘除进行病理检查,另外,对直径较大的息肉治疗功率偏小,带圈套的射频治疗可以克服以上不足。  相似文献   

11.
李红梅  张洁  王秀艳 《重庆医学》2013,42(3):339-341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M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该院经门诊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108例,均行宫腔镜电切息肉术,术后予以孕激素治疗且均行术后随访。结果 10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50min,平均(17.31±4.18)min;出血量15~50mL,平均(30.53±9.82)mL,手术一次成功率为100%,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4个月,经宫腔镜治疗后,月经增多者有效率为86.6%,阴道不规则出血者有效率为100%,不孕患者妊娠成功率的87.5%,月经异常者术后月经基本恢复正常,贫血患者术后1~3个月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所有患者至随访结束时,均无复发情况出现。结论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避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且治疗彻底、复发率低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运用高频与射频介入技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方法对505例消化道息肉患者在内镜下运用高频技术和射频技术治疗,其中高频组125例,射频组380例,观察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高频组125例中,123例治疗有效,1例广基无蒂较大息肉(2.5 cm)因切割困难后改作射频治疗,1例因有蒂小息肉(0.4 cm)圈套器收较紧造成机械性切割脱落发生出血;射频组380例治疗全部成功,其中4例较大息肉(2.0-3.0 cm)进行二次治疗。结论高频、射频技术在治疗消化道息肉中都是行之有效的介入治疗手段,射频治疗消化道息肉更加安全可靠,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胃肠道息肉样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54枚息肉)胃肠道息肉样病变患者,均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治疗资料。结果 50例(54枚息肉)患者顺利完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仅1例少量渗血;术后2个月复查黏膜恢复正常;随访过程中,50例患者均未出现复发病例,复发率为0.00%。结论针对胃肠道息肉样病变患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等优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探讨胃肠道息肉患者行内窥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33例胃肠道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内窥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治疗疗效.绪果:在接受内窥镜治疗后,本次所选的33例患者的胃肠道息肉均一次彻底切除,总计37枚.在术后随访一个月,全部患者的息肉切除部位均完全愈合,且没有出现复发情况.结论:针对胃肠道息肉治疗,可以采用内窥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来进行治疗,不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疗效,降低息肉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手术创伤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结合大肠镜检查作为大肠癌普查方式的可行性。方法自2007年4月~2009年4月,对中山市小榄镇无症状≥50岁的人群行免疫组化粪便隐血试验,对任何1次粪便隐血阳性(包括弱阳性)的患者行全结肠镜检查。同时对发现息肉的数量及病理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受检者共4238例,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328例,阳性率7.7%,共108例患者发现了147枚结肠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94枚、炎性息肉32枚、增生性息肉21枚,发现肠癌8例。结论粪便隐血试验结合大肠镜检查对无症状的人群进行普查能较早发现结肠息肉。  相似文献   

16.
经胃镜射频治疗胃十二指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春红  张海涛 《吉林医学》2011,(29):6275-6276
目的:探讨经胃镜射频治疗胃十二指肠息肉的护理。方法:对120例胃十二指肠息肉患者经胃镜射频电切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内镜医师诊疗,严密观察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做好应急抢救准备及术后的护理健康指导。结果:120例患者均能耐受治疗,切除息肉245颗,2例术后出现黑便1次,3例术后3 d内有上腹部灼痛,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做好胃十二指肠息肉胃镜射频电切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并探讨血清PGⅠ、胃泌素17水平在胃息肉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08例接受内镜下检查治疗的胃息肉患者空腹血清PGⅠ及胃泌素17水平,统计分析PGⅠ、胃泌素17与胃息肉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及大小之间的关系.结果:青年组血清PGⅠ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组血清胃泌素17明显低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GⅠ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不典型增生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泌素17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息肉PGⅠ高于大息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息肉胃泌素17低于大息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I及胃泌素17水平与年龄、病理类型、息肉大小相关,检测血清PGI及胃泌素17水平有助于对胃息肉预后的判断,有助于发现早期胃癌.  相似文献   

18.
费昶  秦丽静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1):3090-3090
目的:观察内镜射频治疗食管梗阻的疗效及缓解症状的持续时间。方法:对门诊的22例病人用LDRP-50型射频治疗仪,工作频率(400±25)kHz,功率0 W50 W可调。通过内镜对食管梗阻采用划笔式或点灼式治疗,使食管管腔扩大治疗前1倍2倍。结果:22例病人,显效20例,有效2例。术后无任何不适,疗效持续3个月5个月,食管蹼一次治愈无复发。结论:射频治疗食管梗阻,对人体无有效辐射,对神经肌肉无兴奋刺激作用。治疗后的界面均匀光滑,工作时导线不发热、不产生火花、碳化、异味及烟雾,电极不粘组织,操作方便,对病变处置快捷,疗效满意,易推广普及,尤其是对术后复发或失去手术、放疗机会的食管癌病人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内镜下射频治疗消化道息肉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息肉内镜下射频治疗消化道息肉已显示了良好的效果。笔者等应用国产LDRF-50A型射频治疗仪通过电子胃肠镜治疗胃、大肠息肉54例共112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经内镜射频治疗胃肠道息肉5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方法:经内镜活检钳道导入射频治疗电极导管,电极金属头直接接触息肉,启动脚踏开关即可治疗。功率选择25~35W,每次放电时间4~8秒不等,具体选择视息肉形态、大不而定。结果:本组50例75颗息肉均1次成功摘除,无1例穿孔及大出血,随访4周残留溃疡均为S2期,并发周围粘模灼伤8例,占16%,均为宽基息肉治疗。结论:经内镜射频治疗息肉快捷、安全、可靠,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