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常发生由于离子通道异常、电活动紊乱、心肌纤维化、炎症、线粒体生物发生失调、线粒体钙超载、能量代谢失衡、氧化应激、交感神经亢进等病理性心脏重构活动而诱发的恶性心律失常,这是造成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中医认为心律失常病属心悸,常见于气阴两虚证,往往是脾胃先虚致使气机失常而后心功能下降尤甚的表现。生脉散是益气养阴的代表方剂,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生脉散及其加减方常用于治疗心律失常。该篇文章即综述了生脉散各味单药的有效成分在心脏电生理、生化、结构、自主神经、亚细胞成分的调控机制,阐述生脉散治疗气阴两虚型心律失常的多靶点、多系统、整体性的特点。能量代谢障碍与气阴两虚证密切相关,与心肌能量代谢相关的线粒体功能损伤在心脏重构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开展生脉散保护线粒体功能干预能量代谢减少心脏病理性重构的机制探讨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此类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心律失常是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等活动异常的一种疾病,中药中生物碱、黄酮、皂苷、挥发油、酯类、萜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影响Na+、Ca2+以及K+通道,使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延长,进而对肾上腺素、缺血复灌以及氯化钙等引起的心律失常具有明显的抵抗作用。本文对这几种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活性成分以及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抗心律失常新药的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抗心律失常西药的基本生理作用是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通过改变离子流而影响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改变传导速度、消除折返、抑制自律性和触发活动,从而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同时又可能制造新的触发活动、新的折返而产生心律失常。近几年来,随着新的研究技术方法的出现和中医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有了新的发展。该文总结了近年来有明确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中药单体,及其作用机制和有效部位、成分等。并进一步分析说明中药在抗心律失常方面的优势及目前中药单体在抗心律失常研究及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医络病理论在探讨心律失常的病机与治疗方面提出了"整合调节心律失常药物干预新策略",实现从"抗律"到"调律"的思维转变。在此理论指导下研发出的参松养心胶囊,其多种中药成分对心脏功能和电生理影响具有综合效应,可作用于多离子通道、非离子通道,进而改善心功能,抑制心房、心室电重构,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故综述络病理论及其指导下研发的参松养心胶囊组方及其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以期为临床更好地防治心律失常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山茱萸提取液抗心律失常有效部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张兰桐  任雷鸣  温进坤 《中草药》2001,32(11):1004-1007
目的 对山茱萸提取液抗心律失常有效部位进行研究。方法 山茱萸提取液对氯仿诱发小鼠室颤模型的作用。对豚鼠离体乳头肌电生理效应。结果 山茱萸提取液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延长心肌动作电位、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和降低窦房结自律性有关,其抗心律失常的有效部位为总有机酸和一种未知的微量成分。总苷类不具有抗心律失常活性。结论 药效学及心肌电生理实验结果表明,山茱萸提取液中的总有机酸和一种未知的微量成分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是当前主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是一种因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导致射血功能受损或心室充盈的临床综合征,已成为21世纪最为重要的心血管病症,近年来,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极低。中医药在防治心力衰竭方面有着丰富经验,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中药有效活性成分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多靶点多通路在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方面有独特优势。中药黄芪作为一种益气活血类药物,有益气活血、扶正祛邪的功效,具有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改善血流动力学、保护心肌、促进血管生成等作用,临床中以黄芪治疗各类心力衰竭患者,常获良效。近年来研究发现黄芪主要活性成分黄芪甲苷、黄芪多糖、槲皮素、毛蕊异黄酮等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抑制心肌纤维化等多种途径改善心功能治疗心力衰竭。该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黄芪活性成分在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其在防治心力衰竭中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心律失常是心力衰竭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晚钠电流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中异常增高并参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现代医学对心衰心律失常的治疗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使用局限性和患者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研究表明,中医药可综合干预心脏功能和电生理,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且安全性较高。一些临床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及单体已被证实具有抑制晚钠电流的作用,晚钠电流可成为未来研究中医药干预心衰心律失常的新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李欧  赵英强 《河南中医》2020,40(6):960-963
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构,即心肌细胞的结构、功能在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作用下发生改变。线粒体作为心肌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是参与心室重构的重要环节,它通过自噬机制选择性地清除受损的线粒体,因此,线粒体自噬对于维持心肌细胞的稳态非常重要。线粒体自噬在心力衰竭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通过调节自噬功能来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从而治疗心力衰竭、维持心脏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益气类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对衰竭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但现阶段研究对象多为中药单体活性成分或中药复方,而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依据不足,因此,该类药物对线粒体自噬细胞功能的调控机制,包括药效物质基础、配伍、用量等方面仍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中药抗心肌纤维化的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认为心肌纤维化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共同的病理产物,是心肌组织胶原纤维过量聚集的结果,与心律失常、心衰、及心脏猝死密切相关,对患者危害极大。预防和逆转心肌纤维化成为了众多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目标。中药在抗心肌纤维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资料显示,多种中药中的不同活性成分对心肌纤维化起到一定的抑制效应,使疾病的发展延缓。  相似文献   

10.
朱斌  李鉴铭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9):116-117
心律失常是心动频率和节律的异常,它可分为两类:缓慢型和快速型。目前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是通过阻滞心肌细胞膜通道的粒子流、改变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而实现其作用的。按照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为基础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类:Ⅰ类钠通道阻滞剂:阻滞快钠通道,  相似文献   

11.
斑马鱼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模式脊椎动物之一,既有与哺乳动物类似的生理生化特征,又有高效、快速、大规模的优势。中药活性成分复杂且作用靶点多样,斑马鱼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从血管新生、心肌损伤、高脂血症及心血管毒性等方面,综述斑马鱼模型在心血管疾病中药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2.
肠道菌群是寄生在胃肠道表面的微生物群,能够维持肠道内稳态平衡、参与宿主的代谢和各种关键生理活动,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中药在防治疾病、缓解症状和改善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口服给药后,由于生物利用度较低,能够与肠道产生密切的接触关系,从而必然对肠道产生直接影响。为阐释中药复杂成分的作用机制,大量研究采用现代分析技术手段从肠道菌群的角度评估中药的活性作用。可见,中药对肠道菌群与相关器官的动态作用需要进一步阐明,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中药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组成产生干预疾病药效作用的相关研究,为探寻从微生物角度阐释中药复杂的药效作用机制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养心颗粒对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模型心肌组织Ca^2+-Mg^2+-ATPase活性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5只家兔随机分成5组,每组7只,即:空白组、养心颗粒防治组、养心颗粒治疗组、胺碘酮治疗组、模型组,在高脂饮食8周后给予耳缘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复制类似于人类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病理变化的家兔模型,观察养心颗粒对其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养心颗粒可以提高心肌组织Ca2+-Mg^2+-ATPase的活性,使快速性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延迟,持续时间缩短。结论:养心颗粒通过提高心肌组织Ca^2+-Mg^2+-ATPase的活性来增加Ca^2+由肌浆逆浓度梯度主动转运到纵管系统,从而维持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以及调节心肌的收缩、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心肌缺血指心肌的供血量减少或心肌对氧的需求量增加超过其最大供血量,从而引起心肌代谢、功能和结构改变。缺血后恢复血液灌注即再灌注会引起心脏功能性损伤、心律失常,加速心肌细胞坏死,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病理生理机制较复杂,涉及冠脉狭窄,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能量代谢障碍,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钙超载及自噬,形成了复杂的调节网络。目前临床用于防治心肌缺血及再灌的药物按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断剂,钙通道拮抗剂,他汀类,RAS系统阻断剂,硝酸酯类和溶栓治疗等。虽然前述药物种类众多,但是由于现代西药靶点单一、不良反应多等因素限制了其防治效果。传统中药丹参作为活血化瘀的主药,对缺血性心脏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具有多靶点、生物活性成分丰富的治疗优势,其水溶性成分被公认为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活性成分。本文通过CNKI,Pub Me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综述丹参水溶性成分通过舒张冠脉、保护内皮、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能量代谢、活性氧代谢、抑制炎性反应、细胞凋亡、钙超载和调控自噬抗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对主要水溶性单体成分(丹参素、丹酚酸A和丹酚酸B)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比较,为丹参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郑颖 《中医药研究》2012,(11):1361-1362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机制可概括为冲动形成异常、传导异常或冲动形成和传导异常同时存在,其既有心肌细胞电生理的异常,也有自主神经的作用。抗心律失常西药的基本生理作用是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通过改变离子流而影响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改变传导速度,消除折返,抑制自律性和触发活动,  相似文献   

16.
心肌肥厚是心脏为适应压力超负荷而发生的心肌细胞肥大及心肌纤维化,是心脏的代偿性、适应性反应。病理性左室心肌肥厚多见于各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甚至导致心源性猝死。参与左室心肌肥厚形成的机械性因素、神经体液因素、细胞因子和信号转导通路等影响因素之间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调节网络,需要作用于多靶点的药物联合应用,才能够取得理想的防治和逆转效果。目前临床用于治疗左室心肌肥厚的药物按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阻断剂,钙通道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和利尿剂等。虽然用于治疗左室心肌肥厚疾病的药物种类众多,但是由于现代西药靶点单一、不良反应多等因素限制了其左室心肌肥厚治疗效果,而中药具有多靶点、生物活性成分丰富的治疗优势成为目前研究治疗左室心肌肥厚的重点。中药有效成分对左室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可能涉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细胞炎症因子、信号转导通路等。本文主要通过CNKI,Pubme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对近年来国内外的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生物碱类、内酯类等来源于中药的有效成分防治和逆转左室心肌肥厚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为探索抑制左室心肌肥厚的新治疗靶点及发现新活性物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药抗心律失常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机制可概括为冲动形成异常、传导异常或冲动形成和传导异常同时存在,其既有心肌细胞电生理的异常,也有自主神经的作用。抗心律失常西药的基本生理作用是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通过改变离子流而影响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改变传导速度,消除折返,抑制自律性和触发活动,从而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同时又可能制造新的触发活动、新的折返和新的心律失常,因此抗心律失常西药是把双刃剑。近几年来,随着新的研究技术方法的出现和中医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有了一定的发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益气温阳中药复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通过检测各项指标,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复灌大鼠为模型,测定假手术组、模型组、普罗帕酮(心律平)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心肌钙离子含量以及Ca^2+-ATPase活性。结果益气温阳中药复方能防止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减轻心肌组织钙超载,减轻Ca^2+-ATPase活性下降。结论益气温阳中药复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主要与减轻心肌组织钙超载,增强Ca^2+-ATPase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参松养心胶囊是根据中医络病理论学说研发的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用于抗心律失常的治疗。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参松养心胶囊在抗心律失常过程中,表现出能够抑制心肌细胞重构、减少心肌细胞纤维化、对多离子的阻滞作用、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心脏前后负荷及有效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9活性等作用,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本文整理近几年来相关文献,参照大量临床实验,对上述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用药提高可靠的参考证据。  相似文献   

20.
高展旺  张昕  王羚郦 《中成药》2023,(12):4042-4048
心肌肥厚是一种代偿性机制,当压力刺激或疾病发生时(如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肌梗塞和神经激素),心肌总量增加、收缩力加强和心肌耗氧量上升以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然而,持续的病理性肥大反应最终会导致收缩功能障碍和心力衰竭。自噬是一种严格调控的溶酶体降解机制,对细胞存活、体内平衡和功能很重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自噬在调节心脏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噬可能是治疗心肌肥厚强有力的靶点。最近,很多中药单体、提取物及其复方已被证明可通过不同途径调节心肌细胞自噬。本文重点介绍自噬在心肌肥厚的作用,并整理通过调节自噬的中药单体、提取物及其复方在心肌肥厚中的药理基础和治疗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