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山东省是产粮食大省,历来重视粮食的生产工作,2023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决维护粮食安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滨州市作为山东省内的粮食产业大市,一向高度重视粮食产业的发展,然而近年来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土地盐渍化、水资源供需矛盾、粮食种植比较效益低、自然灾害频发多发等问题,影响了滨州市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面临多重挑战。因此,如何战胜粮食生产面临的各项问题,巩固粮食生产基础,确保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滨州市面前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要树立正确的粮食安全观,做到居安思危,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解决粮食安全的方针,推进“生产、流通、消费”三者联动,实现粮食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口粮自给应作为各级地方政府长期的工作目标。粮食安全的核心,在于人们的口粮上。江苏人民口粮的主体是稻米,只要抓住稻米,粮食安全就基本落到了实处。实现口粮自给,要严格保护耕地,坚决煞住、严肃查处乱占乱圈耕地的现象;要落实党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优惠政策,尤其要充分发挥粮食直补的作用,加大对粮食产业的资金投入,增加粮农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优化粮业结构和品种结构,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粮食发展路子,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粮食市场,让天下“粮仓”为我所用。尽快出台“粮食安全法”,依法治粮,构建和谐坚实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央提出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决守住耕地红线,保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底线,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上。由此表明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工作,并出台文件认真落实省长负责制下的市州长责任制,切实抓  相似文献   

4.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与此同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粮食流通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是“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的应有之义.就此,全国粮食流通行业当务之急是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要求,围绕“牢牢抓住、紧紧抓好”这个重点,紧密结合粮食流通发展实际,切实做到三策并重.  相似文献   

5.
建立符合国情的粮食安全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计划建议》提出 :“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 ,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党和国家的文件中正式引用“粮食安全”的概念还是首次。现在 ,我们需要清醒认识 :虽然我国目前粮食呈现阶段性、结构性供过于求态势 ,但是中国人在任何时候对粮食问题都不可掉以轻心 ,对“国家粮食安全”更不可等闲视之。在“十五建议”中引入“粮食安全”的概念 ,不言而喻是要避免“粮食风险…  相似文献   

6.
作为粮食产业发展关键的耕地资源,在中国较为紧缺。要以最低经济成本来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实现粮食完全自给的代价是很大的,经济上要考虑粮食生产边际成本的上升,生态环境方面要顾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一个可供借鉴的战略思路就是向国外“借地”,实行“粮食飞地”战略。一、中国粮食安全的资源分析粮食生产的资源是保证粮食有效供给的基本前提。对于庞大的人口数量,中国所具有的粮食生产的资源劣势或优势资源的短缺是世人皆知的事实。中国粮食生产存量资源的劣势主要表现在:(一)粮食生产耕地资源数量不足根据国家土地管理局1996年10月土…  相似文献   

7.
<正>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中国将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意味着我国已经开始向1.4万亿斤产量的新台阶迈进,粮食产能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粮食作为特殊商品和重要战略物资,其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政之要,首在足粮”。党中央十分重视粮食问题,在“十五”计划建议中,首次提出了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问题。以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满足民众对粮食消费的需求。加入WTO以后,我们不能在粮食问题上掉以轻心,对粮食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对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建设不可有任何削弱。近些年,在粮食问题上我们还没有经受“两个考验”:第一,没有经过国内粮食连续减产,重新出现供不应求的考验;第二,没有经过国际粮价…  相似文献   

9.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粮食安全依然是焦点话题。一方面,我国粮食自给率下降的问题令人担忧;而另一方面,也有许多委员把对粮食安全的关注点放在了质量安全上。“粮食主产区自身只追求粮食的产量,忽视粮食质量的安全,形成粮食数量增加而粮食质量安全下降的怪圈”,“16%的耕地已被重金属污染”,“片面追求粮食产量,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粮食增产速度远远不如化肥和农药的增长速度,农业成为了最大的污染来源”,“全国每年油脂生产产生废油700万至1400万吨,其中有350万吨回到了我们的餐桌上。”  相似文献   

10.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品。有媒体报道,中国或将遇到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可能养活不了自己了。中国遇到了哪些问题?城镇化促进了粮食消费数量和质量的增长;种粮利润低,使得粮食主产区追求高度工业化和城镇化的"GDP冲动"从未停止;土地失控,使得耕地流失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最大威胁,耕地"18亿亩红线"难守;此外,耕地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人才流失和青黄不接等问题,直接危及粮食安全。中国真的要经历粮食危机吗?  相似文献   

11.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性商品。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是世界各国追求的共同目标和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永恒主题。以美国、欧盟、加拿大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粮食生产、流通和国际贸易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和保护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本国的粮食生产、粮食流通和粮食安全,提高了本国粮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战略三大安全问题之一,国家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重要经济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中。李克强总理在视察国家粮食局工作时指出,要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总书记和总理的指示,从战略高度指出了国家粮食储备的重要性,对粮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耕地安全保障机制、粮食补贴保障机制、粮食流通保障机制、粮食消费保障机制是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的最重要环节。每个环节均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具体到每个环节本身,法治内容的要求又是各异。  相似文献   

14.
<正>翻开过去5年的“委员答卷”,“确保粮食安全”是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赖应辉的履职“关键词”。一、粮食人逐粮安梦,鼓角催征向未来2017年12月22日,时任福建省粮食局副局长、省政协提案委副主任(兼)、农工党福建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赖应辉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作为一名从事粮食工作多年的全国政协委员,赖应辉始终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要求,聚焦中国粮食、中国饭碗,5年来共提交14件提案、53件社情民意信息,围绕国家、地方粮食和储备事业发展积极建言,助力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相似文献   

15.
既要重视粮食生产更要做好粮食产后节约减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由于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实现粮食总量增长一直是我国农业工作的首要目标.中央提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决策要求,以及“建设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但粮食增产过度依赖于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已导致我国耕地、水资源环境不断恶化.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估算,目前我国受污染耕地约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粗放式”粮食增产方式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日益沉重,2013年因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导致的镉大米事件引发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前言     
美国战略家基辛格博士曾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中国重中之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农业部农垦局王守聪局长授权本刊发表的《大力培育农垦国际大粮商推动农垦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可靠支柱》一文,对黑龙江垦区立足国家粮食安全大局,积极打造国际化大粮商,继续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旋 《自然资源通讯》2021,(5):30-31,35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近年来,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粮食生产和消费仍处于“紧平衡”状态,耕地保护面临多重压力,形势依然严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强化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相似文献   

18.
粮食生产安全不容忽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粮食生产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和关键粮食安全最初是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粮食短缺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其内容一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粮食生产水平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到目前为止,粮食安全不仅是生产问题,还包括市场、流通、储备、进出口调剂以及对低收入人口的定向补贴等内容。尽管如此,笔者认为粮食生产安全问题始终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和关键。第一,从粮食安全的内涵来分析。所谓“粮食安全”,粮农组织对它的权威解释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它包含生产安全、供给安全和消费安全三个具体目标。结合…  相似文献   

19.
“为政之要,首在足食。”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关心的头等大事,粮食安全一直紧紧系着国民经济敏感的神经。特别是在1998年粮食总产量登上了一万亿斤的新台阶之后,由于库存充裕、市场供过于求、粮价下跌、耕地减少等原因,后来的几年粮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产。今年,在粮食市场平稳、总量不会出问题的情况下,党中央未雨绸缪,提出了要保证粮食有个恢复性的增长,保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比较了“粮食安全”与“粮食质量”的发展脉络,为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利用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针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相关主题近10年的中文文献进行了发文量、作者、机构、热点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学者对于粮食安全关注度要高于粮食质量,二者在作者以及机构上都呈现大分散,小团体局面,反映出国内学者和机构在相关研究上的联系与交流有一定局限。在内容上,粮食安全的研究以国家政策、粮食生产为主题且具有明显的时效性,粮食质量以质量控制措施为主,热点持续时间持久。此外,未来粮食安全的研究趋向于粮食的生态安全,粮食质量则更多关注新型粮食质量检测方法、质量控制措施的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