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基于SBE法的北京市郊野公园绿地结构质量评价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京市已建的郊野公园为研究对象,共收集46张一般绿地景观照片、50张建筑与小品和道路等人造硬质景观周边绿地景观照片、54张滨水植物景观照片和相关资料,采用景观美景度评判法对郊野公园这3种绿地类型进行景观评判,并利用多元数量化模型Ⅰ构建相应的美景度模型,对绿地结构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影响一般绿地结构主要因素为绿视率、郁闭度、植物色彩数量、植物色彩对比度、生活型构成和植物野趣程度;影响人造硬质景观周边绿地结构的主要因素为相对枝下高、总体协调性、栽植方式、枝叶密度和建筑物风格;影响滨水植物景观结构的主要因素为植被空间占有率、总体协调性、栽植方式和层片结构。根据景观美景度模型所反映的群众喜欢度,对郊野公园上述3种绿地的结构调整提出如下经营建议:1)对于一般绿地,应充分利用野生花草和乡土灌木,构建以乔灌草为主的林分结构,以增大绿地的绿视率,促进植被向近自然方向发展;结合密度调整,对现有绿地进行局部物种组成调整,充分利用不同色系植物营造出具有一定变化和对比度的景观;建议将郁闭度控制在0.6~0.8;加大大径级林木的培育力度,营造疏密有致的林下游憩空间;2)对于建筑、小品和道路等人造硬质景观周边绿地,可通过合理的植...  相似文献   

2.
色彩对城市山地型公园春冬季植物景观视觉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采用SBE法、色彩量化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实地调查,应用景观美学、色彩构成理论、色彩量化分析等理论对福州市金鸡山公园植物景观质量提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金鸡山公园春冬植物景观整体以绿、黄绿色为主,色相种类相对较少,色彩丰富度较低;明度主要集中在N4,N5等级,位于中等水平;纯度主要分布于1~3等级内,植物色彩饱和度较低。2)根据美景度评价法及景观质量等级划分,将金鸡山植物景观分为5个等级,SBE最高最低差值为146.24,差异较大;景观质量较高的景观主色调色系较多且差别较大,绿色色调的斑块与景观色彩面积比较小(最低值仅63.52%),景观质量较差的景观主色调色系较少且差别不大,绿色色调的斑块与景观色彩面积比较大(高于80%),且美景度较高的照片其明度及纯度也较高。3)从色彩频率分析可知,Ⅰ,Ⅱ组主要为绿色系、蓝色系、黄色系及红色系;Ⅲ,Ⅳ,Ⅴ组多以冷色调的绿色系、灰色系为主。4)应适当增加植物景观主色调色系、控制绿色系色调的比例,多采用邻近色和互补色配置,并注意明度和饱和度变化以提高金鸡山公园植物景观质量。  相似文献   

3.
陈画 《国际木业》2008,(11):41-41
英国:西部港口布里斯托尔将举办第二届木结构建筑展览会,将为大家展示最新型的木结构建筑,去年已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本届展览的主题是木结构建筑与当代艺术及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将向大家展示最具有创新意识的16个当代英国木质建筑作品,这些作品都在英国的西南部设计和建造。这些建筑物包括公共场所建筑、住房、工作场所建筑物,以及景观建筑等,如:‘Rolling Summer House’、‘Core’,以及在Somerset的获奖作品‘Dairy House’。  相似文献   

4.
为科学客观地确定木结构建筑的可靠性,构建一种基于三角模糊数层次分析法(TFN-AHP)的模糊综合评估方法。依据环境因素对木结构建筑的构成要素造成的影响选取木材开裂、受潮、虫蛀、强度、腐朽、构件变形、连接件松动及锈蚀共8个参数构成评估指标体系;运用TFN-AHP为各项指标分级赋予权重,并依据GB 50005—2017《木结构设计标准》等划分可靠性评估等级;将指标分类处理以确定各指标隶属向量,依据模糊综合评估原理得出木结构建筑可靠性等级;并结合牡丹江市某木结构建筑进行工程实例分析,为木结构建筑的维修加固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5.
长春市典型城市森林景观秋季美学特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美景度评价法(SBE)对长春市典型城市森林景观秋季美学质量进行了科学与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将长春市城市森林景观要素与美景度间建立了关系,对影响长春市城市森林群落秋季景观美学特征的因素进行了筛选和提取,在以上分析结果基础上将长春市城市森林景观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平均冠幅、灌木高度等级、灌木盖度等级、林分密度等级与林分郁闭度等级为影响长春市秋季城市森林景观综合美景度的主导因素。群落乔木树种多样性、乔木生长状况、灌木分布、植物景观密度与群落结构确定为影响长春市秋季城市森林景观的主要因子。并将长春市秋季城市森林景观分为3类,分别为:(1)以郁闭度较低,有阔叶树种,乔木较多,且灌木较少的公园绿地为主的城市森林景观;(2)以针阔混交类型绿地为主,且灌木高度与盖度较大的城市森林景观;(3)多为乔灌草复层结构,并以落叶阔叶林分或针阔混交林分为主,且灌木较多的城市森林景观。由此可见,植物种的合理搭配、密度控制与树种选择,能够改善林分质量、林分层次与景观色彩,是提高城市森林景观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胶合木结构以极大的灵活性、优秀的结构承载能力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对于胶合木结构的研究和应用呈现上升趋势,相关规范也逐渐趋于完善。以南京工业大学求索亭设计为例,通过分析比较多种材料及结构形式的实施方案,总结笔者参与的胶合木结构景观建筑项目设计及施工过程,以期为类似项目的设计和建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景观水平和类型水平两方面选取了斑块数量、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景观分散指数、蔓延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7个景观格局指数,分析2019年和2021年钱江源国家公园的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在土地利用变化方面,钱江源国家公园以林地和园地为主,占公园总面积的92%以上;与2019年相比,2021年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不大,面积增加最多的是林地,面积减少最多的是耕地,森林覆盖率稳步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园区在林业生态建设上所取得的成效;(2)在景观格局演变方面,2019年和2021年景观类型尺度和景观水平尺度的指数变化情况反映出园区内景观异质性趋缓,逐渐向优势景观均质化、整体化发展,且各类景观的交错分割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有利于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以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小班数据以及1988、1999和2009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基于e Cogntion、Arc GIS和IDRISI软件,对保护区各功能区20年间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各功能区景观以森林为主,其中实验区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约为77%,缓冲区常绿阔叶林约为56%,核心区则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约为78%;2)各功能区景观类型斑块面积呈波动趋势,斑块数量、边缘密度和斑块密度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随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3)各功能区森林景观类型之间转化频繁,非森林景观类型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变化明显增加;4)各功能区景观类型最大斑块指数呈波动趋势,景观结构随时间变化更加丰富和复杂;5)研究期间各功能区景观连通性增强,景观多样性基本维持稳定水平,有效维护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运用海南省五指山市1998年、2003年、2007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2010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4期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应用景观生态学、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地统计学理论和方法,选取聚合度(AI)、景观形状指数(LSI)、边缘密度(ED)、破碎度指数(FN)、连接度指数(CONNECT)、斑块密度(PD)等6个景观格局指数,利用景观fragstats4.0软件计算五指山市不同林地景观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在此基础上对五指山市林地景观的异质性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内五指山市的林地景观类型分布一直较为均匀,复杂度基本较少改变;各林地景观类型的斑块密度,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形状指数与边缘密度变化方向一致,各斑块间相互影响及转化较小,景观斑块间类型的改变主要是通过林地与非林地间的转化完成,景观聚合度的年变化不大。研究成果对林地景观动态评价、生态脆弱性分析和林地综合管理具有较大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河北省燕山山地丘陵区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特征,以宽城县苇子沟为研究对象,选取2008年和2018年的Google earth影像,选择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流域的景观格局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苇子沟流域以分布于中、上坡位的天然次生林和油松林斑块所占比重最大,为该流域景观本底,其次为位于下坡位的经济林;从2008年到2018年,流域内主要的景观格局变化为天然次生林向油松林的转化,其他斑块的规模相对稳定,没有明显变化;同时,从2008年到2018年,流域内斑块数量、斑块密度、边界总长度和边界密度都有所减少,景观多样性指数则由于均匀度的升高而有所增加,流域景观破碎度有所下降。总体上,在2008-2018年期间,苇子沟流域的景观格局特征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是自然植被、人工植被的总体格局没有明显变化,保持了相对稳定,这对于整个流域的生态安全及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竹山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湖北省竹山县1999年、2005年、2011年及2017年4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借助Arc GIS,ENVI和Fragstats等软件,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18年来,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和水域为主,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呈下降趋势;2)土地转移主要以耕地和裸地转出,以林地、建筑用地和水域转入为典型特征,土地利用总体趋势与状态指数呈先下降后上升;3)景观结构上,林地一直是研究区优势景观类型,各景观类型面积占比顺序并未发生改变,斑块总数量呈下降趋势;4)景观异质性上,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下降趋势,蔓延度指数呈上升趋势,说明研究区优势景观类型林地对整体景观格局控制力增加,各类景观类型空间连通性增强;5)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是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构景因素控制试验,揭示林木胸径与密度对森林景观的影响规律,为林分密度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枫香林为例,综合应用PhotoShop、AutoCAD、SpeedTree等软件,开展森林景观模拟;借助林业试验设计方法开展胸径、密度与景观美景度关系的两因素、单因素控制性试验。[结果](1)在设定的10个密度水平下,胸径变化对美景度(SBE)的影响总体不显著,景观优劣次序为20 cm30 cm10 cm;但若取各胸径级前3个高分SBE比较,则优先次序为30 cm20 cm10 cm;(2)密度对美景度的影响总体上为极显著,不同胸径级的美景度随密度变化均为先升后降趋势,以适中密度为最优,但随着树体的增大,峰值密度向左偏移,10 cm、20 cm、30 cm的最佳密度分别为1 389、833、389株·hm-2。密度-美景度曲线拟合结果为二次曲线,函数形式分别为SBE10=3.435+0.005X1-1.639E(-6)X12(R2=0.719)、SBE_(20)=4.013+0.004X2-1.677E(-6)X_2~2(R~2=0.713)、SBE_(30)=6.355+0.001X3-8.128E(-7)X32(R2=0.728);(3)胸径与密度的交互效应对美景度有极显著影响,但同一密度、同属随机分布的不同模拟场景对美景度的影响不显著。[结论]组合应用多种软件进行森林景观模拟与评价取得了良好结果,方法可行;林分美学质量受胸径、密度两个因素的综合影响,随着胸径增大而提高,但不同胸径有不同的最佳配密匹配度。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木结构建筑减振降噪研究,以一栋普通轻型木结构建筑和一栋葡萄牙软木优化轻型木结构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瞬态激励法和现场声压级法,分别测试两栋建筑的动力参数(频率、峰值加速度、阻尼比)和隔声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轻型木结构建筑均符合舒适度要求,同时软木优化轻型木结构建筑的平均阻尼比比普通轻型木结构建筑高1.6%;在关闭门窗,交通噪声源和扬声器噪声源共同作用情况下,软木优化结构建筑的平均隔声量比普通结构高4.6 dB(A);其中软木优化结构的减振降噪性能好于普通轻型木结构建筑,可以明显改善木结构建筑楼盖振动特性和隔声效果。上述以期为轻型木结构建筑的减振降噪优化设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二滩库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9年和2003年2个时段的TM、ETM 遥感数据,在GIS和FRAGSTAT景观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对二潍库区(盐边)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动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耕地面积减少,所占百分比呈下降趋势,而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所占百分比呈上升趋势。②耕地的斑块数目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少,斑块密度上升,有林地的斑块数目减少,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斑块密度下降,草地的斑块数目不断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斑块密度下降。③有林地、灌木林地的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形状指数略有上升,斑块形状趋于复杂,而耕地、草地、疏林地的该指数略有下降,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化。④从景观水平上看,景观格局变化的特征是斑块数明显增加,拼块平均面积减少,斑块密度增加,最大斑块指数减少,说明景观破碎度增加,景观异质性增强。蔓延度上升,散布与并列指数减小,说明景观的连通性增强。⑤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指数增加,坡度较大的地区,耕地面积明显减少,相应地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整体上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5.
运用遥感和GIS技术,对青海省贵南县3个时期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1)贵南县大的地貌特征是以草地为基本景观基质,在广布的草地基质中,又大量分布荒漠(如干沟、沙地等)景观.20世纪70年代的景观受人为干扰相对较少,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为对景观的干扰力度增大;(2) 1976年,景观斑块类型间优势度差异显著,景观破碎化指数小,多样性低;1996年以后,斑块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景观趋于复杂;(3) 30年来,贵南县景观要素中草地、耕地、林地、建筑用地、以及未利用地向其他类型转化的速度总体呈加速状态.在1976-1996年期间,大面积草地被开垦为耕地;在1996-2006年期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破坏共存.另外,大面积的未利用地向其他景观类型转移数量很少,贵南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任重道远.(4) 贵南县2016年景观格局预测显示:到2016年,草地、建筑用地、林地、水域面积增加,耕地、未利用地面积下降,贵南县生态环境逐渐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16.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M apInfo技术,选取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等指标,分析塞罕坝地区不同地貌下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和空间格局特征,深入探讨了森林景观的林分类型、起源和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塞罕坝山地的斑块密度、边缘密度、破碎度,分别都高于沙地和曼甸,但山地的景观多样性低于曼甸和沙地。森林景观以落叶针叶林面积最大,为38 306.7 hm2,其次是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分别为16 470.5hm2,9 455.5hm2,灌木林和混交林面积最小。曼甸以落叶针叶林景观优势度最高,且多为落叶松人工纯林;山地以落叶针叶林和阔叶林景观优势度较高,其中,阔叶林多为天然次生林,树种以桦树为主;沙地以落叶针叶林和常绿针叶林优势度较高,其常绿针叶林多为人工樟子松纯林。  相似文献   

17.
湘东常绿阔叶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位于湘东的浏阳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阔叶林的林内景观为研究对象,从所拍摄的照片中选取了45张最具代表性的,采用SBE评价法对景观的质量进行评价。把林内景观分解为13个要素,每个要素设置3~4个类目,共计39个景观要素组合。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归回分析,剔除了相关性小的要素,保留了6个相关性较大的要素。结果表明,林内景观要素对美景度的贡献率依次为平均树高(27.7%)、平均胸径(20.2%)、林分密度(17.3%)、色彩丰富度(16.4%)、枯树倒木(9.4%)、绿视率(9.0%),据此建立了景观美学质量与各景观因子类目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提出了修枝、调整林分密度、清理枯倒断木、增加地被植物等提质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影响宅间植物景观质量的主要因素,文章运用美景度评价法对长沙市的117个植物景观单元进行评价,分析美景度值与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对景观质量影响较大的项目有灰色比、林下灌草覆盖率、植物冠形、视野通透度、树干可见性、植物层次丰富度、枯落物。各项目随着美景度值的增大,灰色比变化趋势不明显;林下灌草覆盖率呈上升趋势;植物冠形向球形或半球形靠拢;视野通透度呈下降趋势;树干可见性变化趋势不明显;植物层次向丰富方向靠拢;枯落物呈减少趋势。以筛选出的7个项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枯落物对景观美景度模型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植物层次丰富度、林下灌草覆盖率、灰色比、植物冠形、视野通透度、树干可见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郑汴地区湿地景观变化,以遥感和GIS为技术依托,采用1992年、2002年、2013年3期Landsat影像数据结合郑汴地区湿地景观的区域特征,通过景观蔓延度指数、景观形状指数、香浓多样性指数、斑块连接度指数等空间格局指数的分析,系统研究了郑汴地区湿地景观的演变。结果表明:1992-2013年的近二十年间,郑汴地区河渠景观、滩地景观和库塘景观三大湿地景观面积总体上呈现出减小趋势,且减小幅度较大。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表现为景观香浓多样性指数有小幅度增大。从景观形状指数上看,河渠景观和库塘景观下降,滩地景观略有上升,总体来看研究区景观形状指数呈上升趋势,景观几何形状趋向规则。蔓延度指数较小,景观呈多要素密集格局。自然变化特别是人类干扰对于郑汴地区湿地景观变化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家界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1990-2000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0年间景区景观结构基本稳定,景观分割度、斑块丰富度和斑块丰富密度没有变化.斑块数增加了34,增加的斑块主要为经济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