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患者的肾小管损伤可能是与肾小球和微血管病变同时出现的,并且在其肾损伤进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被称之为“糖尿病肾小管病(diabetic tubulopathy, DT)”。为了探究传统治肾中药黄蜀葵花的提取物——黄蜀葵花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Abelmoschus manihot,TFA)在体内减轻DT的多靶点治疗作用和药理机制,笔者将全部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正常组)、DT模型组(模型组)、DT模型+TFA组(TFA组)以及DT模型+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ROS)组(ROS组)。通过综合措施建立基于DKD的大鼠DT模型。在DT模型鼠成模后,每天用双蒸水、TFA混悬液、ROS混悬液分别给4组大鼠连续灌胃。在给药6周后,处死全部大鼠,分别收集其尿液、血液以及肾组织等标本而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并观察TFA和ROS对DT模型鼠血液、尿液生化指标,肾小管损伤指标,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S)指标以...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高血糖介导的“慢性微炎症”可以导致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出现“炎症性足细胞损伤”。其中,“坏死性凋亡”是新的足细胞死亡形式,与肾脏纤维化密切相关。为了探究传统治肾中药黄蜀葵花的提取物——黄蜀葵花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Abelmoschus manihot,TFA)在体内改善DKD足细胞坏死性凋亡和肾脏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并进一步揭示其“多途径、多靶点”的科学内涵,笔者将全部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TFA组以及雷帕霉素(rapamycin,RAP)组。在改良型DKD大鼠模型成功建立后,每天经灌胃分别给予4组大鼠双蒸水、TFA混悬液以及RAP混悬液。在药物干预的第4周末,处死全部大鼠,收集尿液、血液以及肾组织等标本,进而针对模型鼠足细胞坏死性凋亡和肾脏纤维化各项指标进行观察、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改良型DKD模型鼠,TFA和RAP改善了一般情况、体质量、血清肌酐、尿白蛋白以及肾脏肥大指数;改善了肾脏纤维化指标,包括肾小球组织形态特征、肾小球内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lagenⅠ)染色程度以及肾组织FN、collagenⅠ、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Smad2/3蛋白表达水平;改善了足细胞损伤,包括足突形态以及肾组织中podocin、CD2AP蛋白表达水平;改善了肾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介导的足细胞坏死性凋亡,包括足细胞坏死性凋亡形态特征以及肾组织中TNF-α、磷酸化底物混合谱系激酶样蛋白(phosphorylated 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seudokinase,p-MLKL)表达程度和蛋白表达水平,其中,对于p-MLKL,RAP的作用更强;改善了肾脏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eceptor 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RIPK)1/RIPK3/MLKL信号轴活性,包括其关键信号分子蛋白表达水平,如磷酸化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receptor 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p-RIPK)1、p-RIPK3、p-MLKL和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8(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8,caspase-8),其中,对于p-RIPK1,TFA的作用更强。总之,该研究阐明:TFA通过抑制TNF-α介导的RIPK1/RIPK3/MLKL信号轴活性而减轻DKD足细胞坏死性凋亡和肾脏纤维化。笔者的发现为深入揭示TFA治疗DKD肾脏纤维化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新的药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现代经方——葛根芩连汤加味方(Supplemented Gegen Qinlian Decoction Formula, SGDF)在体内改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的作用和机制,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GDF组和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ROS)组。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单侧肾切除+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 STZ)腹腔注射"等3种措施建立改良型大鼠DKD模型。成模后,对于4组大鼠,每天经灌胃分别给予其双蒸水、SGDF混悬液以及ROS混悬液。在药物干预第6周末,处死全部大鼠,收集尿液、血液以及肾组织,进而,针对DKD足细胞焦亡和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相关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观察。这些指标包括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尿液、血液生化指标,肾小球硬化相关指标,足细胞焦亡标志分子,IR相关指标以及肾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IR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 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 Akt)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分子等。结果显示,对于DKD模型鼠,SGDF和ROS尽管对血糖(blood glucose, BG)无影响,但是都能改善其一般状况、部分肾功能指标以及肾小球硬化;都能改善其足细胞焦亡标志分子的表达特征和表达水平;此外,还能改善其肾组织IR,并不同程度地上调其肾组织IRS1/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分子蛋白表达水平。总之,SGDF与ROS相似,在体内能多靶点地改善DKD,其机制与减轻足细胞焦亡和IR有关;该研究为现代经方——SGDF治疗DKD新药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初步的药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4.
肾脏是胰岛素的靶器官,具备丰富的胰岛素受体,其中,肾脏固有细胞,如肾小球足细胞、内皮细胞、系膜细胞以及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都是胰岛素高度敏感的效应细胞,其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与胰岛素及其受体活性密切相关。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存在全身或肾组织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IR既是CKD致病因素,又是其进展的机制之一。CKD患者IR的致病因素包括全身性因素和存在于肌肉、脂肪细胞的局部因素;其发病机制涉及肾小球、近端肾小管、集合管以及相应的肾脏固有细胞,如足细胞、系膜细胞和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IR相关信号调控途径包括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通路、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通路、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4,GLUT4)通路、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通路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等,其中,IRS1/PI3K/Akt2通路是肾小球足细胞IR的主要信号调控途径,干预其活性就可以改善足细胞损伤。临床上,一些经典的口服降糖药和利尿剂,如二甲双胍、罗格列酮、格列本脲、噻唑烷二酮、安体舒通等,还有一些单味中药的提取物,如黄芪多糖、槲皮素、葛根素、大黄素、小檗碱、姜黄素以及栀子苷等可以干预胰岛素及其受体活性以及IR相关信号调控途径,改善IR,缓解CKD进展。总之,基于CKD肾脏固有细胞IR信号调控途径的相关药理学研究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泽黄颗粒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表达的调节。方法用高脂高糖饲料加小剂量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组)、泽黄颗粒治疗组(Z组)、格列吡嗪对照组(G组)和正常对照组(N组)。实验第12周末检测BG、Cc(r肌酐清除率)及UAER(尿白蛋白排泄率),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运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Real-Time PCR法检测肾脏nephrin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泽黄颗粒可以改善DM大鼠Ccr,降低UAER,改善肾脏病理,减轻足突融合,维持足细胞相关蛋白分子的分布与表达。结论泽黄颗粒通过上调足细胞相关蛋白分子nephrin水平而减轻足细胞损伤,对糖尿病大鼠足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其信号调控途径紊乱是很多胰岛素靶器官或组织发生病变并缓慢进展的机制之一。其临床诊断指标是基于空腹血糖和空腹血清胰岛素的"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the homeostatic model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指数,此外,包括脂联素在内的新兴IR生物标记物也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其影响因素有肥胖、慢性微炎症、缺乏运动等;其主要信号调控途径包括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IR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Smad3通路等。临床上,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信号活性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IR。目前,用以治疗IR的胰岛素增敏剂不仅有噻唑烷二酮及其衍生物,还有新近发现的二甲双胍和维生素D。此外,一些单味中药提取物和中药复方,如黄蜀葵花总黄酮、黄连素、黄芪多糖以及黄芪汤等也有改善IR的作用。在慢性肾脏病领域,针对胰岛素靶器官的常见病变——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基于足细胞IR信号调控途径的中药干预性研究是今后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药黄蜀葵花对肾病大鼠尿中透明质酸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探讨黄蜀葵花对肾病综合征大鼠尿中透明质酸(HA)的影响。复制阿霉素诱导大鼠肾病模型,观察尿中HA的变化。结果:黄蜀葵花可使肾病大鼠的尿HA水平明显增加;尿N-乙酰-B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明显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显著改善。结论:黄蜀葵花对尿排泄 HA有明显改善作用,这对于防止肾小管病变、肾纤维化的发生均有益处。  相似文献   

8.
钱琦  周悦欣  安晓飞 《河南中医》2023,(8):1257-1264
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指由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引起的慢性代谢性肾脏病,包括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和进行性肾功能减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的首要原因,严重影响DM患者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中药黄蜀葵花(abelmoschus manihot, AM)在降低DKD蛋白尿和改善肾脏损伤方面疗效显著。AM具有较好的肾脏保护作用并可改善DKD患者的临床症状。AM治疗DKD的药理机制主要包括减轻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减轻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和硬化、减轻肾小管损伤和肾间质纤维化、减少足细胞凋亡、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调节脂质代谢等。本文就AM治疗DKD蛋白尿和肾脏损伤的临床疗效和细胞分子机制的进展进行阐述,有助于其广泛应用于未来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刘丹宁  黄国东  杨鑫勇  周嫦艳  王亚南 《中草药》2022,53(21):6795-6804
目的 基于胰岛素受体底物2(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2,IRS2)/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叉头框蛋白O4(forkhead box O4,FOXO4)信号通路探讨复方仙草颗粒抑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肾足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单侧肾切除、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及一次性ip链脲佐菌素制备DN模型大鼠,另设置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15.75 mg/kg)组和复方仙草颗粒组低、中、高剂量(315.0、472.5、945.0 mg/kg)组,各给药组ig相应药物,连续6周。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肾脏指数(kidney index,KI)、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UA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肾足细胞超微结构变化;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肾组织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P-钙黏蛋白(P-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Desmin、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1(fibroblast specific protein-1,FSP-1)及IRS2/PI3K/FOXO4信号通路相关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KI、UACR、BUN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肾小球肥大,肾小管广泛扩张,上皮细胞变性脱落,足突融合或丢失;肾组织nephrin、P-cadherin表达显著降低(P<0.05),α-SMA、Desmin、FSP-1表达显著升高(P<0.05),IRS2/PI3K/FOXO4信号通路相关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仙草颗粒组大鼠KI、UACR、BUN水平显著降低(P<0.05),肾脏病理结构和足细胞超微结构明显改善;肾组织nephrin、P-cadherin表达显著升高(P<0.05),α-SMA、Desmin、FSP-1表达显著降低(P<0.05),IRS2/PI3K/FOXO4信号通路相关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复方仙草颗粒能够通过调节IRS2/PI3K/FOXO4信号通路改善DN大鼠肾功能,抑制DN大鼠足细胞EMT,减轻足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糖尿病肾病(DKD)大鼠足细胞焦亡的影响,探讨其防治DKD及足细胞焦亡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42只和正常组8只,造模组大鼠高糖高脂饮食6周结合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1一次性腹腔注射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当归补血汤低剂量(0.72 g·kg-1)组、当归补血汤高剂量(1.44 g·kg-1)组、厄贝沙坦(0.017 g·kg-1)组进行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干预20周。给药期间定期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24 h尿蛋白(24 h-UTP);给药结束后采用过碘酸六胺银(PASM)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TEM)观察足细胞超微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大鼠肾组织细胞DNA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大鼠肾组织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IF)三标法检测核苷酸结合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及肿瘤蛋白-1(WT-1)在足细胞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组织TXNIP/NLRP3/Caspase-1/GSDMD通路蛋白及足细胞突触足蛋白(Synaptopodin)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24 h-UTP显著升高,肾小球肥大,系膜增生,系膜外基质增加,基底膜增厚,出现K-W结节,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足突融合或丢失,血清中IL-1β,IL-18含量明显升高,肾组织TUNEL阳性细胞明显增多,NLRP3在足细胞表达增多且WT-1在足细胞表达减少,Synaptopod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XNIP/NLRP3/Caspase-1/GSDMD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补血汤高剂量组明显降低FBG,24 h-UTP水平,明显改善肾组织病理学,改善足细胞的损伤和丢失,减少肾组织TUNEL阳性细胞数,NLRP3在足细胞表达减少且WT-1在足细胞表达增多,升高Synaptopod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XNIP/NLRP3/Caspase-1/GSDMD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当归补血汤可能通过调控TXNIP/NLRP3/GSDMD信号通路,抑制足细胞焦亡以减少蛋白尿,从而延缓DKD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黄蜀葵总黄酮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研究黄蜀葵总黄酮 (TFA)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 (MCAO)模型。结果 :TFA可明显降低脑梗塞重量 ,2 5、10 0mg·kg-1剂量组可明显提高脑组织中LDH和NO含量 ,各剂量组对自由基膜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TFA对脑缺血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足细胞裂孔膜蛋白podocin、CD2AP的调节作用。方法 40只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1%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5 mg/kg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6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化瘀通络组和厄贝沙坦组,每组12只。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化瘀通络组和厄贝沙坦组分别给予化瘀通络中药和厄贝沙坦灌胃,同时正常组和模型组等量蒸馏水灌胃。采用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连续干预16周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体重(body weight,BW)、肾重(kidney weight,KW)、肾脏指数(kidney index,KI)、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尿酸(uric acid,UA);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法检测肾脏足细胞裂孔膜蛋白podocin、CD2AP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4、8、12、16周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升高(P0.01),造模后大鼠BW减轻,KI、FBG、SCr、BUN和UA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化瘀通络组和厄贝沙坦组第4、8、12、16周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且化瘀通络组24 h尿蛋白定量较厄贝沙坦组减少更明显(P0.05,P0.01);造模后化瘀通络组和厄贝沙坦组BUN水平降低(P0.05,P0.01)。(2)肾脏病理显示:模型组肾脏结构紊乱,基底膜明显增厚,系膜重度增生,足突广泛融合;化瘀通络组和厄贝沙坦组肾脏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减轻。(3)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podocin、CD2AP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化瘀通络组和厄贝沙坦组podocin、CD2AP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化瘀通络组podocin、CD2AP蛋白和CD2AP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厄贝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通络中药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保护肾功能,改善肾脏病理改变,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裂孔膜蛋白podocin、CD2A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化浊解毒方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瘦素及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将造模成功的胰岛素抵抗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化浊解毒方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6只。化浊解毒方组予化浊解毒颗粒按生药3g/(kg.d)灌胃给药,模型组与空白组灌服生理盐水,连续处理8周。检测不同组别的血糖、胰岛素、血脂及瘦素(leptin)水平,并检测其肝脏组织瘦素mRNA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e index,ISI)。结果:实验组SD大鼠血糖、血脂、低于模型组,实验组SD大鼠血清瘦素、肝脏组织瘦素mRN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SD大鼠(均P<0.01)。实验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高于模型组(均P<0.01)。结论:化浊解毒方能显著减低胰岛素抵抗SD大鼠瘦素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SD大鼠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  相似文献   

14.
观察槐杞黄颗粒对糖尿病肾病(DKD)大鼠及高糖环境下肾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1)体内实验:采用高脂肪 饲料喂养结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法构建DKD大鼠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槐杞黄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及氯 沙坦组,每组10只大鼠。给予对应处理后,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糖、血清肌酐、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主要生化指标,分别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高碘酸希夫(PAS)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2)体外 实验:构建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糖组、高糖组和槐杞黄颗粒组及甘露醇组。给予对应处理后,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2’,7’-二氢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法和MitoSOX/Hoechst 33342染色法分别检测细 胞内、线粒体活性氧簇(ROS)的生成,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炎症小体相关蛋白 NOD 样受体蛋白 3(NLRP3)、 裂解型半胱天冬酶 3(cleaved-Caspase-3)和白细胞介素 1β(IL-1β)及肾纤维化相关蛋白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Ⅳ型胶原蛋 白(Col Ⅳ)的表达。【结果】(1)在体内实验中,槐杞黄颗粒可显著改善DKD大鼠尿微量白蛋白排泄、血清肌酐异常,高血糖 和脂质代谢紊乱,减轻肾脏组织病理损害;(2)在体外实验中,槐杞黄颗粒可显著抑制高糖诱导HK2细胞增殖和ROS的过量 产生,降低高糖诱导HK2细胞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和肾纤维化相关蛋白FN和Col Ⅳ的表达。【结论】 槐杞黄颗粒可有效改 善DKD大鼠,其对高糖环境下肾细胞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ROS生成、NLRP3炎症小体活化及纤维化蛋白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1以动物实验研究加味芪黄饮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肾脏损害的作用。2探讨并阐明加味芪黄饮对大鼠肾组织Toll样受体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作用。方法:将85只大鼠予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正常组、DKD模型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治疗组、分别给每只大鼠造模,成功后第2天起开始药物干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芪黄饮;西药治疗组:每日灌胃氯沙坦钾30mg/kg;正常组、DKD模型对照组,每日各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结束后,切除右肾光镜下观察各组肾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均降低DKD模型大鼠尿蛋白、BUN、Cr的水平,不同程度的改善DKD模型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显著降低TLR4、My D88、MCP-1 NF-k B的表达,其中以中药高剂量组最为明显。结论:加味芪黄饮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组织TLR4、My D88、MCP-1 NF-k 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麻黄拆分组分干预风水水肿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择60只雄性SD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阿霉素结合吹风刺激建立风水水肿模型,当大鼠出现四肢浮肿、恶风、弓背、毛松、尿量减少等症状即为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通宣理肺丸(4 326 mg/kg)组、麻黄水煎液(4 670 mg/kg)组及麻黄各拆分组分组:生物碱(51.48 mg/kg)组、非生物碱(215.28 mg/kg)组、多糖(276.12 mg/kg)组。连续灌胃干预21 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给药结束后,观察大鼠基础特征;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CRE、BUN水平;Flow sight检测大鼠肾组织中ROS及细胞凋亡、自噬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大鼠肾小管中自噬相关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组织中凋亡、炎症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电镜观察大鼠肾组织中足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麻黄生物碱和多糖组分可改善风水水肿大鼠四肢浮肿、恶风、弓背、毛松等症状,显著降低风水水肿大鼠血清CRE、BUN及肾脏ROS水平和肾组织细胞的凋亡、自噬,抑制ERK、PI3K、AKT、mTOR磷酸化,调节凋亡、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电针对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大鼠下丘脑自噬调控基因Atg1、Atg13和Beclin-1表达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 GSK3β)表达的影响,探究针刺治疗IR的潜在机制。方法 将45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5只)和模型制备组(30只)。正常组予常规饲养,模型制备组予高脂饲料和10%的果糖水饲养8周,制备IR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制备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5只)和电针组(15只)。电针组大鼠行电针干预。分别于造模成功后及干预后,采用微量血糖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及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IRI),评定大鼠IR程度。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法检测下丘脑组织Atg1、Atg13、Beclin-1、GSK3β m RNA和蛋白表达,评价电针对胰岛素抵抗大鼠下丘脑自噬...  相似文献   

18.
探讨雷公藤多苷(multi-glycosides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GTW)通过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细胞焦亡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大鼠肾损伤的作用和机制。将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造模组34只。造模组予以高糖高脂饮食及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诱导建立DK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代文)组、雷公藤多苷(GTW)组。正常组及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治疗组分别予以代文和GTW连续灌胃6周后,生化检测各组大鼠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及24 h尿蛋白定量(24 hours urinary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蜀葵花干预2型糖尿病肾病(T2DKD)早期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T2DKD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蜀葵花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2组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eGFR、合并用药情况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ACR及UACR下降程度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蜀葵花可明显减轻T2DKD早期患者尿蛋白水平,该疗效不依赖于血压和糖脂代谢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通过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核因子κB(NF-κB)/活化T细胞核因子胞浆1型(NFATc1)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DKD)保护机制。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造模组42只。造模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DK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代文组、益气养阴活血方等剂量组(等剂量组)、益气养阴活血方高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8只。灌胃6周后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变化,生化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LP、Scr、BUN、FBG、Nrf2、NF-κB、NFATc1表达水平及24 h-UTP,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肾脏组织Nrf2/NF-κB/NFATc1通路相关蛋白及其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养阴活血方可改善DKD大鼠肾脏病理损伤,降低血清ALP、Scr、BUN、FBG、NF-κB、NFATc1及24h-UTP水平,提高血清Nrf2含量水平(P<0.01);益气养阴活血方还可提高DKD大鼠肾脏组织Nrf2蛋白及其mRNA水平,降低NF-κB p65、NF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