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川东高陡构造带内,构造复杂、地震资料差,寻找震旦系灯影组油气富集带具有重大挑战。为此,运用构造形迹分析构造期次,环状构造结合地震相特征预测藻丘滩;丘滩相特征结合构造形迹期次分析WT1井失利原因;综合丘滩相与构造的叠合关系以预测开江地区灯影组油气富集带。结果表明:(1)开江地区的NE构造主体为川东高陡构造带在燕山中晚期挤压形成,喜山期强烈改造定型。(2) EW向低幅度构造为大巴山于晚燕山期弱挤压形成。(3) SN向构造形成于喜马拉雅晚期,动力来自龙门山南段挤压。(4)燕山中晚期的NE构造与裂解气富集晚期匹配。发育大量的环状构造,为藻丘滩刚性地质体形成,为古岩性圈闭,与原油成藏期匹配。(5)环状构造+NE向构造是油气富集带。综合构造形迹与地震相预测了多个油气目标:七里南背斜内的七3环是最有利目标,藻丘滩地震相最为明显,且叠加NE向构造;铁1环是现实的目标;里1环是潜在的目标区。环状构造在开江地区大量存在,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远景。  相似文献   

2.
长宁和泸州地区是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区块,分别位于盆—山结构的不同部位,其自元古代以来遭受多期构造改造作用,构造变形特征复杂。通过对研究区龙马溪组底界构造的精细地震解释和岩心裂缝统计分析,对比了长宁和泸州地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和多尺度断层、裂缝发育特征的差异性,恢复了古生界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为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长宁地区构造样式以断层传播褶皱为主,主要构造变形时期为燕山晚期,并在喜山期遭受大规模抬升剥蚀;泸州地区为典型隔档式褶皱,主要构造变形时期为燕山早期,构造形迹在喜山期受到一定改造。泸州地区变形强度总体低于长宁地区,其断层级次和裂缝发育程度较低,页岩气保存条件较好。上述结果丰富了页岩气保存条件的理论研究,为下一步四川盆地页岩气开发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3.
层速度替换建场法在高陡构造区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得到较好的成像效果,在山前高陡复杂构造区的地震资料处理中,一般采用叠加速度作为成像速度。但由于受高陡地层、膏盐岩塑性地层变形和地层逆掩推覆的影响,叠加速度并不能真实反映地下地层的速度变化规律,因此利用叠加速度资料、采用常规的速度建场方法难以准确落实构造。本文针对高陡复杂构造区的构造特点,结合多年山前复杂构造区的速度研究及建场经验,提出了适用于高陡复杂构造区速度研究思路及建场方法——高陡构造区层速度替换建场法。该方法在东秋里塔格构造带构造落实中应用效果较为明显,为东秋里塔格构造带的油气勘探提供了比较可靠的构造图。  相似文献   

4.
提高川东地区高陡构造井钻速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四川东部地区多为高陡构造,地层倾角一般在15°~70°之间,随着勘探开发不断向深层发展,井身质量与钻井速度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根据沙坪场、七里场构造上几口井实钻情况对比,分析总结PDC钻头+螺杆钻具在高陡构造中应用的优点,并对其取得的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螺杆钻具加PDC钻头是提高高陡构造井机械钻速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陡复杂构造区域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和难点区域,逆时偏移成像技术是实现高陡复杂构造成像精度最高的成像技术之一。有效去除偏移剖面中的成像噪声,保持地震振幅信息是实现复杂构造精细成像的关键。在分析逆时偏移噪声产生原理的基础上,从波数域与空间域的关系分析了噪声的特征,提出了高阶微分去噪方法。台阶模型和高陡复杂岩丘模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去除成像噪声,恢复高陡复杂构造形态,保持地震振幅和相位信息,可以应用于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中。  相似文献   

6.
库车和川东分别代表了西部(新、甘、青)和中部(川、渝、湘、鄂)的山地高陡复杂构造特征。对于地震勘探而言,虽两地区构造和石油地质特征有所差异,但都属于山地复杂高陡构造地震勘探类型。通过对比分析两地区的构造特征及褶皱变形机理、地震地质条件及反射特征,表明其勘探方法和经验具有相似性、可比性和互补性。对于落实构造圈闭而言,偏移处理和解释显得尤为重要:勿对地震剖面修饰性处理过强,要保真反射波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充分认识山地复杂构造畸变规律,做好叠加成像和偏移归位;处理解释一体化,有利于提高地震剖面信噪比和构造可靠性;做好精细地震解释,切忌模式化解释,为油气勘探提供可靠的圈闭形态和井位;应重视小型构造圈闭勘探,积极开展非背斜圈闭的油气藏研究;采用地震测井综合层速度量板法进行时深转换,有利于提高圈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复杂多变的构造作用是影响四川盆地南部(以下简称川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保存条件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进一步明确该区各类构造变形的特征及其与龙马溪组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关系,依据地震、露头和钻井等资料划分了构造带,分析了构造变形、演化与构造的主控因素,预测了页岩气保存的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1)川南地区可划分为基底逆冲构造带(齐岳山、大娄山的山前带)、盖层滑脱构造带(齐岳山、大娄山和华蓥山之间的区域)和基底升降构造带(华蓥山南段以西区域),分别具有"双滑脱层、基底逆冲断层""三滑脱层、坡坪式断层""深层伸展、浅层挤压"的剖面结构特征;(2)志留纪末形成二叠系与志留系之间的不整合,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齐岳山至川东地区NE—SW向构造开始发育,晚白垩世大娄山及其北部地区近E—W向构造开始发育,新生代赤水地区及其北部形成近S—N向构造;(3)川南地区构造的形成与滑脱层的分布和变形层系的受力方式有关,滑脱层主要为中—下寒武统膏盐岩、龙马溪组泥页岩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膏盐岩,变形层系的受力方式取决于基底及其活动方式;(4)基底逆冲构造带除了盆缘水平挤压外,垂向隆升强且中—下寒武统膏盐岩较薄,部分规模较大的基底断层断穿了膏盐岩。结论认为:(1)基底逆冲构造带中,断层常断穿龙马溪组,高角度裂缝发育,构造变形强,宽缓褶皱、断背斜的倾没端和单斜的缓斜坡为页岩气保存的有利区;(2)盖层滑脱构造带中,断层通常不断穿龙马溪组,以低角度裂缝为主,页岩气总体保存条件好;(3)基底升降构造带中,构造变形弱,页岩气保存条件好。  相似文献   

8.
山前高陡构造区地震成图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范贵良 《石油物探》2000,39(3):16-25
库车山前高陡构造区因受地表结构复杂、地下地层倾角大、地层速度横向变化大等因素的影响,常规的地震偏移手段很难使地层准确归位,常规的地震成图方法很难使圈闭准确定位,勘探现实迫使我们必须寻找新的更加适合本区特点的成图方法以解决圈闭的准确定位问题。我们对影响山前高陡构造区地震成图精度主控因素进行了仔细的理论分析,指出了山区常规地震成图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合成谱、法向校正、变速图偏等新技术的技术流程,解决了山  相似文献   

9.
在川东地区二级构造单元中,无论是高陡背斜,或是低陡构造,尤其是两翼不协调(不对称)褶皱的构造类型,其陡翼轴部附近都存在一个断陡带。由于这些断陡带地质结构复杂、地震信息杂乱,较难准确解释,导致了部分油气探井的失利,制约着许多构造主体部位勘探领域的扩展;在气田开发方面,断陡带的构造细节解释不正确,偏离地下实际,造成了气藏地质模型与气藏动态特征不吻合,静态储量与动态储量误差大,直接影响了气藏开发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在卧龙河、高峰场等构造断陡带的精细解释中,运用了地质、地震、钻井、试井、气藏工程等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查明了断陡带特殊的内在联系,找出了断陡带构造细节变化的客观规律,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释方法。这种方法效果好、可信度高,对今后川东断陡带构造细节解释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图4参10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五峰组-龙马溪组含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但该区经历了多期构造叠加作用,对页岩气保存条件造成了重要影响。系统研究了涪陵地区的构造特征和保存条件。该区发育北东向、北西向2组构造体系,主要形成于晚燕山期,受3套滑脱层系影响,纵向上变形特征存在差异性,可划分出3个构造形变层,中构造层变形相对强烈。将构造样式、断裂规模、剥蚀程度、裂缝密度作为构造变形的主要评价指标,可将涪陵地区平面上按构造变形分为东、西2带,西带构造变形较弱,保存条件较好。为进一步落实页岩气开发有利区,在"东西分带"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构造变形定量表征和地震预测,建立了一种涪陵地区保存条件量化评价方法。根据评价结果,在西带优选出3个有利目标区,在东带优选出2个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1.
库车坳陷浅层高陡构造区存在严重的浅层成像问题,制约了气田开发进程,亟待解决浅层成像问题从而提高深层目的层成像效果。以分析影响浅层高陡构造成像的因素为主要目标,借助波动方程模型正演及地震采集资料比对,首先分析了浅层高陡构造成像特征和倾斜界面反射波特征,然后重点分析了成像方法、偏移孔径、速度精度、起伏地表以及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对浅层高陡构造成像的影响,认识到成像方法、偏移孔径、速度精度、起伏地表以及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中的面元尺寸、炮道密度和采集孔径都是影响浅层高陡构造成像的重要因素,该认识对在地震采集设计及处理中改善浅层高陡构造成像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西段变形较复杂,深层地震资料成像不理想,圈闭发现与落实难度大,油气勘探开发程度低。为了加快该区的油气勘探进程,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最新的钻井信息、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在分析克拉苏构造带不同区段构造变形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构造带构造差异变形的规律、构造变形特点及构造样式,剖析了克深断裂带突发构造集中发育的成因,并指出了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塑性膏盐岩、区域挤压应力、基底先存构造等3因素分段主控构造差异变形规律;②大北段主要受双盐湖的影响,发育楔形冲断叠瓦构造;③博孜—大北区段受斜向挤压、双盐湖及古隆起等3个因素的影响,发育完整突发构造样式、雁列式大规模推覆构造样式及楔形冲断叠瓦构造样式;④博孜区段主要受古隆起阻挡,发育破碎型突发构造样式;⑤阿瓦特—博孜区段构造转换带主要受应力斜向挤压及单盐湖的影响,发育楔形冲断叠瓦构造样式。结论认为,克深断裂构造带、拜城断裂构造带内普遍发育的突发构造群、雁列式圈闭群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开发潜力,是该区重要的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造演化与沉积特征分析,认为江南-雪峰构造带及周缘具备良好的成油气地质条件;根据古油藏和油气显示在纵向及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分析以及油气藏解剖,认识到保存条件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指出江南-雪峰构造带及周缘具备三类勘探领域,保存条件是评价参数优选有利勘探区块的重要参数,重建型油气保存单元,残留型保存单元中双重封盖型,构造运动弱的区块是下步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对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膏盐岩特征研究后指出,古近系膏盐岩对该区油气成藏具有重要影响:一是区域分布的巨厚膏盐岩为盐下圈闭提供了优质盖层;二是膏盐岩密度小、热导率高、隔热性差、塑性流动性强,能够有效释放侧向挤压应力等特性,有利于深层储集层保持较好物性,使盐下超深层圈闭成为现实勘探目标;三是膏盐层塑性流动性避免了构造挤压对盐下构造圈闭的破坏作用,大型圈闭得以保存,膏盐层聚集区与大型构造圈闭互为依存.精细研究刻画该区膏盐层空间展布、岩石物理特征对于扩大该区油气勘探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渝东南南川地区东胜构造带位于四川盆地东南缘的盆缘过渡带,经历多期构造改造,具有构造复杂、保存条件复杂、地应力场复杂的典型地质特征,导致常压页岩气单井产量差异较大。为提高东胜复杂构造带常压页岩气单井产量、实现效益开发,通过开展地震资料目标处理、构造特征分析、成藏富集规律研究及生产动态分析等,以及加强基础研究和勘探开发实践,明确了东胜复杂构造带实现常压页岩气效益开发的四项关键技术对策:(1)提高浅层速度模型精度,提升构造解释准确度;(2)优化井网部署,提高井控储量;(3)地质工程一体化,钻定导协同导向提高甜点钻遇率;(4)建立分区差异化压裂方案,提高裂缝复杂度。东胜常压页岩气效益开发关键技术对策为复杂构造带常压页岩气的效益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为盆缘其他类似地区的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库车山地高陡复杂构造圈闭研究受地震资料品质差和构造建模困难等不利因素影响,圈闭研究精度难以满足需要。为了提高圈闭研究的精度,在找出高陡复杂构造研究难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继续进行采集攻关和处理解释一体化,尽可能多地占有地震、钻井和露头资料;加强速度分析并且使多种速度研究方法相结合和相互验证;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进行精细浅深层构造建模。  相似文献   

17.
川东地区自1977年发现石炭系气藏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勘探开发,已成为四川盆地天然气的主要产区之一。回顾二十多年的勘探历史,川东高陡构造勘探经历了由低潜背斜到高陡构造,由构造圈闭气藏到构造-地层复合圈闭气藏,从简单到复杂的勘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从根本上认识到了川东高陡构造勘探难度,首先,川东高陡构造地区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差,地下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应用地震勘探技术要可靠地查明地下构造形态存在一系列技术难题;再则是石炭系厚度小,变化大,埋深普遍超过4000m,要掌握其变化规律。并可靠地预测厚度十分困难,因此这二十多年的勘探过程是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勘探技术难题,取得技术发展的过程;与勘探技术的创新,改进和发展是分不开的,本以川东高陡构造地区典型测线的处理解释为例。分析了川东高陡构造地区地震地质条件及地质与地球物理模型。着重介绍该区处理解释技术(这里指针对高陡构造石炭系勘探中暴露的问题,经攻关研究后创建或改进发展的技术方法)以及取得的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评价哈山山前带的勘探潜力,明确有利勘探方向,从构造变形特征分析入手,重新认识了烃源岩展布范围,并结合断层、圈闭空间配置关系预测了有利勘探目标。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地震剖面构造解释等手段识别了哈山地区发育的不整合面,并根据断裂-褶皱等构造变形特征分析,明确了哈山山前带的构造特征。认为哈山山前带整体上可划分为浅层和深层2套变形系统,并发育早二叠世弱挤压、晚二叠世-三叠纪强烈挤压、侏罗纪-白垩纪挤压拗陷、新生代走滑冲断4个阶段。在构造特征分析基础上,根据钻井成果及地震资料解释,利用平衡剖面原理恢复了二叠系风城组的原始沉积范围,比前人认识扩大了约1000km2。并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整体评价风城组发育优质成熟烃源岩。根据烃源岩、断层、圈闭的空间配置关系分析了成藏主控因素,认为与油源断层相沟通的各类圈闭为有利的勘探目标。在此认识基础上,预测有利圈闭资源量达到亿吨级规模,大幅度提升了研究区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最新采集的地震、钻井等资料,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简称柴西地区)英雄岭构造带的构造特征差异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柴西英雄岭构造带具有东西分段、南北分带、深浅分层的构造特征;下干柴沟组上段沉积时期是英雄岭构造带构造变形的关键时期,受先存的古构造正断层的影响,在该时期沉积的暗色泥岩、膏岩盐等软弱岩层的不均衡分布是控制英雄岭构造带构造特征差异的因素。古近纪,阿尔金断裂开始活动,英雄岭构造带在弱伸展构造环境下发育正断层,控制暗色泥岩、膏岩盐等软弱岩层的发育;新近纪,东昆仑断裂开始活动,柴西英雄岭构造带在强挤压构造环境下形成现今的正反转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20.
秋里塔格构造带构造分段特征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综合钻井、探头、地震与非地震等资料,分段解析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秋里塔格构造带的构造样式和地层结构,探讨构造变形的主控因素,进而分析构造分段性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发现基层性质,盖层结构和受力状态等都对秋里塔格构造带东西差异变形有一定影响,而构造变形样式主要受盖层结构的控制,盖层中滑脱面组合与展布,滑脱面流变学性质以及灾形地层的横向变化都对构造样式的差异性有影响,导致秋里塔格构造带深、浅层构造纵向叠加,各具独特的分段特征,第三系叠盐层之下的深层油气聚集保存条件优越,受东西差异构造的控制,东部成藏类型为晚期近源快速成藏,西部为长期侧向运聚成藏。图7表2参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