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真实世界中口服吡咯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接受以口服吡咯替尼为治疗基础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结果: 72例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69例(95.8%)在复发转移阶段和/或(新)辅助治疗阶段曾行抗HER2靶向治疗;61例(84.7%)在复发转移阶段接受过抗HER2靶向治疗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56例(77.8%),拉帕替尼36例(50.0%),T-DM1 4例(5.6%).72例患者中接受吡咯替尼联合化疗(±曲妥珠单抗)62例(86.1%),吡咯替尼联合内分泌治疗(±曲妥珠单抗)6例(8.3%),吡咯替尼(±曲妥珠单抗)4例(5.6%).7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1例(1.4%),部分缓解18例(25.0%),疾病稳定41例(56.9%),疾病进展12例(16.7%).客观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26.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为7.6个月(95%CI: 5.5~9.7个月).36例曾接受过拉帕替尼治疗的患者中,吡咯替尼治疗的中位PFS为7.9个月(95%CI: 4.1~11.7个月), 15例脑转移患者中,吡咯替尼治疗的中位PFS为6.0个月(95%CI: 2.2~9.8个月).吡咯替尼相关的主要毒副反应为腹泻,共57例(79.2%),1~2级者48例(66.7%),3级者9例(12.5%).结论: 以吡咯替尼为基础的方案能够有效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包括拉帕替尼治疗失败及脑转移的患者,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真实世界中口服吡咯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接受以口服吡咯替尼为治疗基础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结果: 72例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69例(95.8%)在复发转移阶段和/或(新)辅助治疗阶段曾行抗HER2靶向治疗;61例(84.7%)在复发转移阶段接受过抗HER2靶向治疗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56例(77.8%),拉帕替尼36例(50.0%),T-DM1 4例(5.6%).72例患者中接受吡咯替尼联合化疗(±曲妥珠单抗)62例(86.1%),吡咯替尼联合内分泌治疗(±曲妥珠单抗)6例(8.3%),吡咯替尼(±曲妥珠单抗)4例(5.6%).7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1例(1.4%),部分缓解18例(25.0%),疾病稳定41例(56.9%),疾病进展12例(16.7%).客观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26.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为7.6个月(95%CI: 5.5~9.7个月).36例曾接受过拉帕替尼治疗的患者中,吡咯替尼治疗的中位PFS为7.9个月(95%CI: 4.1~11.7个月), 15例脑转移患者中,吡咯替尼治疗的中位PFS为6.0个月(95%CI: 2.2~9.8个月).吡咯替尼相关的主要毒副反应为腹泻,共57例(79.2%),1~2级者48例(66.7%),3级者9例(12.5%).结论: 以吡咯替尼为基础的方案能够有效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包括拉帕替尼治疗失败及脑转移的患者,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伊尼妥单抗联合吡咯替尼治疗三线或以上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10例多线治疗失败后,采用伊尼妥单抗联合吡咯替尼治疗为基础用药的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 随访至2021年4月1日,客观缓解率为90%(9/1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87个月。10例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疗效为:CR 0例;PR 9例,其中1例PR患者因经济原因停药,病情仍稳定,另1例PR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5个月,后因肺部进展、胸水、肺不张抢救无效死亡,1例PR患者完成9个疗程后,因“肺部转移进展”换药,目前病情仍在评价中,其余6例患者仍在随访中;SD患者1例,是晚期五线治疗患者,SD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1.5个月,后因肺部转移进展抢救无效死亡。治疗期间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为乏力、胃胀和腹泻,其中70%(7/10)的患者发生2~3级乏力、胃胀,90%(9/10)的患者发生1~2级腹泻,大部分患者联合化疗方案发生轻度骨髓抑制。结论: 伊尼妥单抗联合吡咯替尼(中国双靶)为基础的方案用于多线治疗失败后的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大样本随访观察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HER2+)乳腺癌易发生侵袭转移,预后较差。HER2+乳腺癌中50%患者为激素受体阳性(HR+)。目前,HR+/HER2+转移乳腺癌优先推荐抗HER2靶向联合化疗,但大部分患者仍会发生耐药而导致疾病进展。本文报道应用伊尼妥单抗联合吡咯替尼、长春瑞滨治疗的1例原发耐药的HR+/HER2+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诊疗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PTEN、p-4EBP1的状态及临床特征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耐药后二线抗HER2药物拉帕替尼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乳腺肿瘤中心60例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患者拉帕替尼疗前转移病灶组织标本进行PTEN及p-4EBP1状态的检测,分析PTEN、p-4EBP1的状态及临床特征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该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6个月,ORR、CBR分别为36.7%、50.0%.单因素分析显示:PTEN缺失(P=0.015)、肝转移(P=0.02)患者的中位PFS较短.多因素分析显示:PTEN缺失、肝转移是患者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P值分别为0.005,0.006).结论 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耐药后能从新靶向药物拉帕替尼治疗中获益,PTEN状态及肝转移能够预测后续拉帕替尼治疗的疗效.相关分子指标的检测能为优化HER2阳性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马来酸吡咯替尼治疗曲妥珠耐药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 HER-2阳性晚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口服马来酸吡咯替尼为基础治疗病人88例,分析其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临床获益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预后因素及不良反应。结果88例病人可评价近期疗效,1例完全缓解,33例部分缓解,34例病情稳定,20例病情进展;客观有效率38.6%,疾病控制率77.3%,临床获益率64.8%,中位PFS 11.335个月。采用秩和检验分析ECOG评分与近期疗效有关(P < 0.05),采用Log-rank单因素分析,ECOG评分和曲妥珠耐药情况对PFS有影响。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呕吐、乏力、手足综合征、口腔溃疡症状。结论以口服吡咯替尼为基础的方案可以有效应用于曲妥珠耐药的晚期复发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病人,总体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曲妥珠单抗联合蒽环类脂质体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与心脏毒性。方法:1例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予“赫赛汀+楷莱+环磷酰胺”方案化疗4程,序贯“泰素+赫赛汀”方案化疗4程,赫赛汀4mg/k第1周,后每周2mg/k治疗1年。结果:患者化疗4程后LVEF下降4%,全部化疗结束后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化疗过程及随访未见心脏毒性。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蒽环类脂质体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是一个疗效显著,心脏毒性低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吡咯替尼联合化疗在曲妥珠单抗耐药乳腺癌肝转移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收治的12例曲妥珠单抗耐药乳腺癌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吡咯替尼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随访4个周期,观察肝脏转移病灶大小及转氨酶、胆红素、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结果 12例吡咯替尼联合治疗患者中,1例死亡,91. 7%的患者获得部分缓解,11例患者转氨酶、胆红素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恢复正常。常见毒副反应为腹泻,1级腹泻发生率是91. 7%,2级腹泻发生率是8. 3%。结论在曲妥珠单抗耐药的乳腺癌肝转移患者中,采用吡咯替尼联合化疗,疾病缓解率高。  相似文献   

9.
钱学珂  廖宁 《循证医学》2012,12(3):133-133
在2012ASCO年会的乳腺癌专场中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对于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在紫杉类为基础的一线治疗中添加曲妥珠单抗相比于拉帕替尼,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明显更长。这是首次在转移性乳腺癌一线治疗中,将针对HER2靶点的丽种靶向药物进行直接比较的临床试验,其结果对于临床治疗中靶向药物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汪超  童斯浩  肖鑫  施险峰 《安徽医学》2020,41(12):1411-1414
目的 探讨安罗替尼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60例一线化疗后失败或缓解后再进展的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安罗替尼联合替吉奥方案,对照组给予单药替吉奥方案,每2周期进行疗效评价,分析两组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同时比较两组乏力、高血压、胃肠道反应、手足皮肤反应、口腔粘膜炎、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蛋白尿等不良反应差异。结果 观察组ORR为23.3%(7/30),对照组ORR为10.0%(3/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CR为76.7%(23/30),PFS为5.6个月;对照组DCR为46.7%(14/30),PFS为1.4个月,两组DCR、P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 安罗替尼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及安全性尚可,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金雪瑛  王思亮 《四川医学》2013,34(3):386-387
目的观察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在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10月,52例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采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23例仅采用化疗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RR、DCR率为41.4%、75.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心脏毒性和关节肌肉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对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疗效,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坤 《循证医学》2015,15(2):66-66
目前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是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类药物,其平均中位生存期从25.1个月到38.1个月。临床前研究显示帕妥珠单抗和曲妥珠单抗作用于HER2的不同表位,两者有协同作用。相对于单药,两者联合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CLEOPATRA(Clinical Evaluation of Pertuzumab and Trastuzumab)是一项关于帕妥珠单抗对比安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和评价奥西替尼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8年2月经病理学或细胞组织学确诊的Ⅳ期或术后复发转移的,经过一代EGFR-TKIs治疗进展后均接受奥西替(80 mg 1次/d口服)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观察药物的近期疗效及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32例患者中,部分缓解(PR)13例(40.6%),疾病稳定(SD)16例(50.0%),疾病进展(PD)3例(9.4%),总体客观缓解率(ORR)达40.6%,总体疾病控制率(DCR)达90.6%。全组人群中位PFS为9.3个月。奥西替尼的疗效与性别、吸烟状态、ECOG评分等各临床特征均无明显关系(P>0.05)。PFS与治疗方式(治疗线数)有关(P<0.05),ORR与T790M突变状态有关(P<0.05)。奥西替尼治疗的脑膜转移患者15例中,部分缓解6例,疾病稳定7例,进展2例,ORR为40.0%,DCR为86.7%。所有32例服用奥西替尼的患者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中,腹泻和皮疹最常见,其中1~2级腹泻9例(28.1%),1~2级皮疹6例(18.7%),未出现间质性肺炎,全组患者均无因不良反应而停药或减量。结论 奥西替尼对于一代EGFR-TKI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耐药后的治疗有效,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
高丽  胡文辉 《河北医学》2016,(7):1118-1121
目的:探讨 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经曲妥珠单抗治疗失效后应用拉帕替尼联合紫杉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4例,其中观察组29例患者选择拉帕替尼联合紫杉醇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选择常规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客观有效率以及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不存在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的各级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拉帕替尼联合紫杉醇治疗曲妥珠单抗治疗失效的 HER-2阳性乳腺癌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存在一定的毒副反应,耐受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21外显子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在接受埃克替尼单药或联合含铂双药化疗一线治疗中与EFGR19外显子突变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20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4例EGFR突变阳性初治晚期NSCLC患者,其中EGFR21外显子突变82例,38例埃克替尼单药治疗,44例埃克替尼联合含铂双药治疗;EGFR19外显子突变92例,43例埃克替尼单药治疗,49例埃克替尼联合含铂双药化疗。分别比较EGFR21及19突变患者在两组治疗方案中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差异。结果:埃克替尼单药治疗的患者中,EGFR21外显子突变患者的中位PFS较EGFR19外显子突变患者减少3.5个月(9.5个月vs. 13.0个月,P=0.046),中位OS、治疗1个周期后ORR、DCR无显著差异(P > 0.05)。埃克替尼联合含铂双药化疗的患者中,EGFR21外显子突变患者较19外显子突变患者PFS、OS、治疗1周期后ORR、DCR无显著差异(P > 0.05)。EGFR21外显子突变患者中,联合组中位PFS较单药组延长5.8个月(15.3个月vs. 9.5个月,P=0.002),中位OS较单药组延长20.2个月(46.0个月vs. 25.8个月,P=0.004),两组患者治疗1周期后ORR、DCR无显著差异(P > 0.05)。EGFR19外显子突变患者中,联合组中位PFS较单药组延长9.1个月(22.1个月vs. 13.0个月,P < 0.001),中位OS较单药组延长35个月(61.0个月vs. 26.0个月,P < 0.001),两组患者治疗1周期后ORR、DCR无显著差异(P > 0.05)。结论:对于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埃克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对比埃克替尼单药治疗,可显著改善PFS及OS,尤其应用于21外显子突变患者中可取得与19外显子突变患者相当的PFS及O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去化疗方案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体力状态差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这些患者ECOG体力状态评分为2分,在一线或二线及以上接受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总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安全性。采用生存分析来确定预后因素。结果 共纳入31例符合条件的患者,治疗后中位PFS为9.5个月(CI:2.64~16.36),中位OS为14.8个月(CI:7.62~21.98),治疗ORR为32.3%,DCR达77.5%。不良事件(AE)的总发生率为61.5%,最常见的各级不良事件为乏力、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异常,其中仅3例患者(9.6%)发生3级毒性反应,无4-5级不良事件。结论对于体力状态不佳的不可手术NSCLC在一线或后线应用去化疗方案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有效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贝伐株单抗与阿帕替尼分别联合替莫唑胺(TMZ)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武汉市第一医院107例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贝伐株单抗组(53例)和阿帕替尼组(54例)。贝伐珠单抗组予以贝伐珠单抗联合TMZ治疗;阿帕替尼组予以阿帕替尼联合TMZ治疗。评估两组治疗3个周期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血清VEGF、EGFR水平,分析给药期间两组的药物毒性反应,并随访记录两组总生存期(OS)和2年生存率。结果 阿帕替尼组治疗后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贝伐珠单抗组(P <0.05);贝伐珠单抗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EGFR的差值高于阿帕替尼组(P <0.05);贝伐珠单抗组治疗后血小板降低率高于阿帕替尼组(P <0.05);贝伐珠单抗组治疗后高血压发生率低于阿帕替尼组(P <0.05);截止随访时间,贝伐珠单抗组OS为13.5个月,2年生存率22.64%,阿帕替尼组OS为17个月,2年生存率44.44%,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阿帕替尼组生存率高于贝伐珠单抗组(P <0.05)。结论 相对于贝伐珠单抗联合TMZ治疗方案,阿帕替尼联合TMZ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疗效更为优越,且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正>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的过度表达通常提示了乳腺癌的不良预后。但随着近年来抗HER2药物不断的推陈出新,包括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帕珠单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拉帕替尼、奈替尼、图卡替尼)以及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如T-DM1)的使用,已经可以将这类乳腺癌的预后劣势转化为生存优势[1-3]。这些靶向治疗几乎可以在各个疾病阶段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获益,但仅适用于15%~20%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一项纳入3 270例女性的大型Ⅲ期试验明确显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靶向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9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对照组采用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观察组采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靶向治疗。从入院当日开始,治疗2个月。比较入院当日及治疗后治疗有效率、血清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可有效降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提升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不同化疗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 CRC)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8例K-Ras野生型m CR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两组均完成8周期治疗。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观察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总生存期(OS),比较两组皮疹发生率。结果:两组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PFS和中位OS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疹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m CRC较单纯化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近期疗效,延长患者中位PFS和OS,不良反应以皮疹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