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的微分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卢兵  岳亮  廖貅武 《系统工程》2005,23(11):44-48
针对隐性知识的特征及其传播的特点,建立了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的微分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要参数对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指出了一些改进隐性知识转移效果的途径,并探讨了模型的管理学意义。本文所给模型不仅揭示了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的规律,而且为实践中有效地促进和控制隐性知识的转移提供了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知识的转移特性研究   总被引:72,自引:2,他引:70  
通过分析不同两个主体之间知识的转移过程 ,提出了知识转移过程存在着语言调制及联结学习两种方式 ,同时 ,隐性知识也可分为真隐性知识与伪隐性知识 .对于真隐性知识的转移 ,联结学习方式是唯一的知识转移方式 ,对于伪隐性知识的转移 ,语言调制及联结学习发生在知识转移的不同阶段 ,语言作为一种共同的知识直接影响着知识转移的效率 .在伪隐性知识转移过程中 ,在初期其效率呈现稳定状态 ,而在语言知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其效率呈现指数增长 .  相似文献   

3.
企业集团的隐性知识传播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隐性知识的特征及其传播特点。从数量化角度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企业集团成员企业之间隐性知识传播的微分动力学模型;给出判别隐性知识在集团内部能否传播的阈值条件;分析影响隐性知识传播的主要控制参数;指出改进隐性知识传播效率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隐性知识是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资产,具有更高的价值。本文基于小世界网络中SIR模型为基础研究隐性知识传播规律,采用更符合实际的"S"型曲线作为变化遗忘率函数,构建遗忘率随时间变化的隐性知识传播复杂网络模型,使得该模型更能准确预测企业内部隐性知识传播过程;还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C企业的所有员工发放调查问卷4500份,最终回收问卷4320份,获取C企业知识传播网络参数,对其隐性知识传播过程进行案例仿真。研究结果显示:遗忘率及其函数参数的变化对隐性知识传播的最终规模有重要影响。越大的初始遗忘率使得企业隐性知识传播的最终规模也越小,遗忘速度越快,隐性知识传播范围也越小;相比常数遗忘率的模型,考虑变化遗忘率的隐性知识传播随时间变化的最终规模要大。  相似文献   

5.
隐性知识反馈环结构是创新研究系统的核心结构,运用组织管理系统动力学理论,进行科研创新系统隐性知识生产转化系统仿真研究,以南昌大学系统动力学创新团队研究系统为例,分析确定该系统的隐性知识量、显性知识量、创新投资量、团队人员数和创新成果量五个核心变量,运用新建的逐枝建模和逐树仿真技术建立五棵流率基本入树模型及其等价流图模型.运用枝向量行列式新增反馈环计算法,计算出系统包含创新成果流位作用于隐性知识流入率的第一类反馈环五条,团队成员数作用于隐性知识流入率第二类正反馈环十条.然后,结合模型的仿真曲线和仿真数据,对第一类反馈环进行极性转移仿真分析和主导反馈环转移仿真分析,对第二类正反馈环进行正反馈环的作用分析,以及"原始创新度"低对这十条正反馈环的制约分析,并基于上述十五条反馈环特性仿真分析结果提出四条创新研究系统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邵真  葛虹  冯玉强  刘鲁宁 《系统管理学报》2013,22(2):194-201,216
在竞争价值模型和知识共享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组织文化对ERP知识共享的影响模型,分别探索了企业内部的发展文化、组文化、等级文化和理性文化对ERP系统消化吸收阶段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理。基于来自115家企业的343份调查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组织文化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强调信任与参与的组文化有利于ERP隐性知识的共享;而强调内部稳定的等级文化和强调生产率的理性文化既有利于ERP显性知识的共享,又有利于ERP隐性知识的共享。  相似文献   

7.
契约视角下的隐性知识转移研究仍有不足,为探究正式/非正式契约对隐性知识转移的系统性影响,提炼出4项转移机制:信任程度、交易成本、专利风险和契约刚性,并构建SD模型,应用Vensim PLE进行仿真和灵敏度分析.结果 表明:正式/非正式契约的影响路径与影响效果存在差异性,在中低水平正式契约和中高水平非正式契约的协同效应下...  相似文献   

8.
基于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根据RD联盟企业隐性知识转移过程的特点,分别构建了联盟企业之间以及联盟企业内部的知识转移模型并进行仿真,揭示了RD联盟企业在不同阶段隐性知识转移的规律。研究表明,联盟企业之间的隐性知识转移过程呈S型曲线,并且这一阶段知识转移程度会直接影响下一阶段企业内部知识创新的速度。而企业内部的知识转移系统最终会达到稳定的均衡状态。联盟企业之间以及内部的隐性知识转移和创新的程度均受到研发人员之间的接触率和知识吸收能力的正面影响,但是研发人员知识遗忘率对其有负面影响。此外,持续创新能力对于企业创新程度的提高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协同设计中人力资源、组织和知识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场景的角度分析了组织、成员、它们的知识和CSCW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强调了其重要性,提出一种基于角色的知识建模和管理的方法,最终实现了一个原型系统.该方法实现了对组织结构隐性知识的学习和团队与成员的知识管理,从而为协同设计中的知识管理和重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时间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分类及特性的基础上, 考虑技术创新网络中影响知识转移的知识吸收能力、网络知识更新率、折现率、转移时间、市场占有率及产品生命周期等因素, 建立了期望利润随知识转移时间变化的模型; 并模拟现实情况, 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设置, 通过设定的参数求出最优知识转移时间, 对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 模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最优知识转移时间的合理性. 通过大量模拟实验数据及与已有研究成果的对比分析, 表明本模型具有通用性, 可以为企业确定最优知识转移时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林学达 《系统科学学报》2005,13(3):66-68,73
从知识动力学的角度,对组织中的知识屏蔽和知识延迟现象进行了复杂性分析。该理论框架对知识管理、知识创新和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具有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2.
A study on knowledge transfer in a mutli-agent organization is performed by applying the basic principle in physics such as the kinetic theory.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knowledge accumulation process and knowledge transfer attributes,a special type of knowledge field(KF)is introduced and the knowledge diffusion equation(KDE)is developed.The evolution of knowledge potential is modeled by lattice kinetic equation and verified by numerical experiments.The new equation-based modeling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is meaningful to simulate and predict the knowledge transfer process in firms.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ttice kinetic model(LKM)for knowledge transfer can contribute to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ory,and the managers can also simulate the knowledge accumulation process by using the LKM.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概念聚类的知识地图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组织知识管理中知识共享问题,运用知识地图作为工具来促进知识共享,建立了以知识空间三元组(知识、属性、关系)为背景的知识地图模型,并设计了一种知识地图的概念聚类算法.在概念聚类构造的知识地图中,知识按其属性自动聚类成知识节点,它描述了知识及共属性和关系,并将知识节点以偏序关系排列起来.将它作为组织知识共享的工具,有利于知识的快速查找,提高知识共享的效率.最后通过一个案例给出了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cit knowledge and informal networks has not been fully explored.Tacit knowledge cannot be well managed directly,because it is deeply embedded in individual actions and experiences.This study proposes an approach to managing informal networks as a new middle way to facilitate the sharing and transferring of tacit knowledge,owing to the fact that tacit knowledge is mostly shared and transferred through informal networks.To support the idea of the approach,an empirical case study of applying the approach to management of a large scientific project is also included.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formal networks play essential roles for management of tacit knowledge,and thus good management of informal networks can lead to efficient sharing and transferring of tacit knowled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