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颈梗阻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总结1991年6月~2000年6月我院收治的女性膀胱颈梗阻26例的临床资料.20例行尿道膀胱颈电切除术(TURBn),6例行非手术治疗. 结果 17例行TURBn治疗术后1周排尿症状明显改善,出院时平均尿流率>15ml/s,呈正常高尖型曲线.其中2例半年后复发,行膀胱颈Y-V成形术治愈.6例行非手术治疗经定期尿道扩张及药物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女性膀胱颈梗阻的病因主要有纤维组织增生和慢性炎症等,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尿流率、尿动力学检查及膀胱镜检查.TURBn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女性膀胱颈梗阻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总结 1991年 6月~ 2 0 0 0年 6月我院收治的女性膀胱颈梗阻 2 6例的临床资料 .2 0例行尿道膀胱颈电切除术 (TURBn) ,6例行非手术治疗 .结果  17例行TURBn治疗术后 1周排尿症状明显改善 ,出院时平均尿流率 >15ml/s,呈正常高尖型曲线 .其中 2例半年后复发 ,行膀胱颈Y-V成形术治愈 .6例行非手术治疗经定期尿道扩张及药物治疗 ,效果满意 .结论 女性膀胱颈梗阻的病因主要有纤维组织增生和慢性炎症等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尿流率、尿动力学检查及膀胱镜检查 .TURBn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有效手段 .  相似文献   

3.
杨立新  马凤巧  李鹏  王继征 《医学信息》2005,18(11):1552-1553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颈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女性膀胱颈梗阻26例,均行经尿道电切开治疗。结果26例随访3-36月。经治疗,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术后3月时,21例患者无残尿量,残尿量>20ml者5例,术后6个月复查,残尿量均<5ml,尿频尿痛症状等泌尿系症状完全缓解.IPSS评分8.4±1.6(术前18.9±2.6),QOL评分0-2分(术前4-6)。最大尿流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经尿道电切开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效果满意,可重复性强,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郭玉华 《医学信息》2010,23(18):3467-3468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颈梗阻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2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据病因及临床分期,实施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加膀胱颈扩张,手术治疗。经尿道膀胱颈部电切术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结果 52例治疗有效90%,术后自觉症状、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残余尿均较术前有明显好转。结论女性膀胱颈部梗阻的病因是综合性的,应结合临床分期,给予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孔尿道支架管在尿道下裂患者尿道成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93例尿道下裂患者行尿道成型术治疗,术中采用多孔尿道支架管引流,不行膀胱造瘘.结果:本组80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5例发生尿瘘(5.37%),6月后行尿瘘修补术,尿瘘愈合;8例尿道狭窄(8.6%),接受尿道扩张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阴茎呈正常外观.结论:多孔尿道支架管有效地引流尿道分泌物和尿道积液,避免了对患者行膀胱造瘘术,减少了手术损伤及术后尿瘘、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应用微创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女性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膀胱镜诊断,并采用微创经尿道病变电切汽化术和膀胱颈电切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尿频、尿急、尿意不尽、排尿不畅等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0.05),总有效率达92.6%,随访6~12个月,无1例患者复发。结论对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行膀胱镜检查可明显诊断,同时给予经尿道病变电切汽化术和膀胱颈电切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膀胱逼尿肌变化.方法:对2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包括充盈性膀胱测压,压力、流率同步检查.结果:逼尿肌最大压力(Pdet)为(58.2±33.8)cmH2O(0~135cmH2O),BC值为(25.6±3.4)ml/cmH2O,逼尿肌不稳定(DI)占17.3%(72例),逼尿肌无力占12%(53例).本组BC值<30者132例,即低顺应性膀胱132例;BC值>40者95例,即高顺应性膀胱95例.DI和低顺应性与BOO相关(P<0.05).结论:(1)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了解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引起的膀胱逼尿肌功能变化,明确患者排尿困难的原因,指导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法,预测预后和判断疗效;(2)DI和低顺应性与BOO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盆底动态MRI结合尿动力学检查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者膀胱尿道解剖学异常与功能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6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临床资料,盆底动态MRI正中矢状面上测量H线长度、M线长度、尿道前倾角以及膀胱、子宫、肛直肠连接部越过耻尾线(pubococcygeal line,PCL)的距离,记录尿动力学参数,Pearson's相关性分析统计分别统计H线、M线长度与尿道前倾角的相关性,H线、M线长度与膀胱颈、子宫、肛直肠连接部越过耻尾线(PCL)的距离的相关性,H线、M线长度与尿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H线、M线长度与尿道前倾角呈正相关,H线、M线长度分别与膀胱颈、子宫、肛直肠连接部越过耻尾线(PCL)的距离呈正相关,H线、M线长度分别与功能性尿道长度、最大尿道闭合压、腹压漏尿点压(VLPP)、逼尿肌开启压呈负相关。结论盆底动态MRI结合尿动力学检查能够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膀胱尿道的形态及功能学改变进行较全面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尿流动力学检查在诊断前列腺增生所致的下尿路症候群中的价值。方法采用Life-Tech尿流动力学检查仪常规行尿流率、压力-流率测定及尿道测压,并测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图及残余尿量;记录膀胱逼尿肌情况,膀胱顺应性和尿道外括约肌协调情况,应用A-G图、p-Q图及DS诊断BOO(膀胱出口梗阻)。结果本组患者427例,348例诊断为BOO,73例可疑,6例无BOO。其中伴膀胱低顺应性162例,膀胱逼尿肌功能受损117例,尿道外括约肌功能失调148例,不稳定膀胱164例。随着BOO程度加重pdet-Qmax、popen、DS、IPSS积分及前列腺体积呈升高趋势,膀胱顺应性、Qmax呈下降趋势。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症诊断评估中极其重要。BOO程度与pdet-Qmax、popen、DS、IPSS积分及前列腺体积呈正相关,与膀胱顺应性、Qmax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中保护尿道控尿神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对14例成年女性尸体盆腔标本全面的神经解剖学研究,观察女性尿道控尿神经的走向、组成、形态及其毗邻关系。结果:控尿神经是由下腹下丛和阴部神经盆内盆外分支组成,其中盆神经是下腹下丛远端盆内脏神经分支,沿肛提肌表面到达尿道5点和7点位。71.4%的标本中发现阴部神经存在盆内分支,此分支自阴部管内的阴部神经主干穿肛提肌进入盆内,大约在接近尿道括约肌时汇入盆神经共同进入尿道括约肌,其进入尿道的位置距离膀胱颈平面(12.6±1.6)m m。另外在42.9%的标本中阴蒂背神经发出分支到达尿道,此分支进入尿道的位置距离膀胱颈平面(21.6±1.9)m m。结论:女性尿道的控尿神经是由盆神经和阴部神经的盆内盆外分支组成。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中,膀胱颈平面以下尿道周围的操作易损伤控尿神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早期行尿道扩张术对高危膀胱颈挛缩患者的预防效果。方法 以我院泌尿外科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术前检查存在术后膀胱颈挛缩风险的患者共69例,根据患者主观意愿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开始,每隔15 d行尿道扩张术至术后3个月;对照组术后定期观察随访。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拔管时、术后3个月和6个月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以及术后6个月膀胱颈挛缩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膀胱镜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未发生膀胱颈挛缩,而对照组6例(17. 1%)患者发生膀胱颈挛缩,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 01)。术前及术后拔管时2组间IP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及术后拔管时2组间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行早期尿道扩张术对于预防膀胱颈挛缩的形成具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18岁。以排尿分叉滴尿18年,于1985年6月4日入院。患者生后排尿分叉,排尿后滴尿,无血尿,近二年来经常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下腹部隐痛。入院检查阴茎头部可见两个尿道外口,排尿时由两个尿道口排出背侧尿线较细,用尿道探子,由主尿道口及副尿道口同时探入,主尿道可探入膀胱,副尿道探入3cm 受阻。膀胱镜检查由副尿道口注入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小膀胱副神经节瘤(micro-PUB)(1 cm)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例微小PUB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41~65岁,平均51岁。4例患者为功能性肿瘤,1例为非功能性肿瘤。各项检查对PUB肿瘤的检出率分别如下:作为定性诊断作用的24 h尿儿茶酚胺(CA)检查的阳性率为75%(3/4),作为定位诊断作用的超声、CT、MRI、奥曲肽显像及131I-间碘苄胍(MIBG)检查的阳性率分别是80%(4/5)、20%(1/5)、75%(3/4)、25%(1/4)及33%(1/3)。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手术切除肿瘤,术中肿瘤定位困难时可通过过度充盈膀胱或超声定位方法确定肿瘤位置。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顺利找到并切除肿瘤,无中转开放,术中寻找肿瘤时间为0.5~26 min,切除时间3~10 min,术后病理为PUB。随访6个月~8年,排尿后高血压症状消失,复查24 h CA、泌尿超声、膀胱镜及全身MRI,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超声和MRI对于微小PUB的发现率较CT高,应作为首选检查。治疗微小PUB应采用经尿道手术,术中如无法发现肿瘤,可使膀胱过度充盈和超声定位确定肿瘤位置。  相似文献   

14.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排尿困难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明洲  张海芳 《医学信息》2007,20(7):607-608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对24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排尿困难由尿道炎性水肿引起者9例,膀胱颈部狭窄4例,前尿道狭窄3例,前列腺腺体残留4例,血块或前列腺组织块阻塞3例,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1例。根据不同的原因分别采取抗炎、留置尿管、尿道扩张、再次经尿道电切或清除膀胱内血凝块或前列腺组织块等处理,效果满意。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排尿困难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查明梗阻原因并根据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女性,59岁,因反复血尿5年,尿频、尿急1个月入院,膀胱镜检发现新生物,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TUR),术后病检提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术后2个月,患者再发血尿,伴尿频、尿痛,CT平扫示膀胱腔内团块状混杂密度影,与膀胱左后壁连接紧密,病灶大小5.5 cm×5.2 cm。临床诊断:膀胱肿瘤复发,遂行膀胱切除  相似文献   

16.
用H形切开尿道外口成形术治疗尿道处女膜融合症引起尿道综合征60例.59例(98.3%)随访6月~8年,54例(90.0%)术后症状消失,6例(10.0%)无效.该手术简单方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男性尿道结石的处理方法与预后,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尿道结石男性患者8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后尿道结石49例,其中29例介入治疗,经膀胱行体外碎石(8例联合TURP治疗),20例介入原位碎石取石(4例联合TURP术);尿道球部结石8例,2例介入经膀胱体内碎石,5例介入原位碎石(2例狭窄切开、尿道扩张),1例切口取石;尿道海绵体部结石12例,10例介入原位碎石,2例夹钳拖出;尿道外口结石11例,以夹钳夹出;均痊愈,1例尿道损伤。结论男性尿道结石的处理方法较多,据结石部位、合并尿路症状,采用内窥镜介入,或推入膀胱、或原位,或体外、或体内碎石,对合并尿道症状,联合切开、切除、吻合、扩张等手术,疗效预后较好,部分尿外口结石,采用夹钳取石也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男性,52岁。体检发现膀胱占位2周,近日出现血尿,伴尿道刺痛、尿频尿急。CT检查示膀胱三角区后壁局部增厚,呈结节样凸起,病灶直径约2.0 cm。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颈部6点处有一光滑的实性肿块,直径约2.0 cm(图1),因视野欠清晰,未取活检。查体未见其他器官病变。临床怀疑为尿路上皮肿瘤,遂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相似文献   

19.
<正>导尿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和治疗相结合的操作,通常用于尿道和膀胱检查、膀胱冲洗以及前列腺及膀胱疾病患者术后。然而目前临床上用于导尿的尿管由于无法与尿道口粘合,往往在使用中会出现漏尿的现象,尤其是前列腺及膀胱疾病患者,术后留置导尿期间常常会出现尿道出血或溢尿的症状[1]。目前克服漏尿常通过外部辅助来实现,如增加对会阴部或尿道口的保护,使用尿垫,及时更换被服等,其操作繁琐、浪费人力且不利于患者康复。虽然市场上也有带有气囊的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膀胱憩室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报告一例膀胱憩室癌并文献分析,患者,男, 56岁,因"尿频、排尿不畅3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术前超声及盆腔CT增强提示膀胱左侧壁多发憩室.结果:入院后行膀胱镜检查,术中见其中最大憩室颈部新生物,宽蒂,大小约1 cm,呈菜花样改变,表面有钙化坏死,活检提示为膀胱移行上皮癌,故行膀胱憩室切除及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为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结论:膀胱憩室癌是属于膀胱肿瘤的一种,病理学类型相对复杂,目前诊断方法主要是影像学、内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治疗一般以外科手术为主,手术方式有经尿道手术、膀胱部分切除术及膀胱根治性切除术,手术方式的选择依据肿瘤的病理学类型及临床分期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