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为了研究乳杆菌黏附相关表面特性,以传统发酵制品中分离的10株乳杆菌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菌株的疏水性、自聚力、对致病菌的共聚力及Caco-2细胞体外黏附能力。结果表明,所有受试菌株中,菌株C88的疏水性和自聚力均明显高于其它菌株。菌株K25对大肠杆菌和志贺氏菌有较强的共聚力,分别达到48.05%和53.76%。而菌株C8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共聚力最高,分别为40.03%和34.09%。另外,采用2M胍-HCl和5MLiCl方法提取了菌株C88的表面蛋白,经SDS-PAGE电泳分析发现,表面蛋白集中在25~45 ku之间。与其他受试菌株相比,菌株C88和K25具有较好的体外黏附特性,可用作益生菌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2.
薏米油抑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薏米中的油脂进行了提取,用不同浓度(100%、75%、50%、25%)的薏米油浸泡无菌纸片(直径1 cm),利用抑菌法测定了薏米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黑曲霉等13种菌株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对金黄色葡糖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志贺氏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其最低抑菌浓度为25%;对沙门氏菌、青霉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最低抑菌浓度50%;对蜡样芽孢杆菌、平酸菌和肉毒梭菌,100%的薏米油才具有抑菌效果;薏米油对黑曲霉和阪崎肠杆菌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7株戊糖片球菌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菌特性和共凝聚能力,探讨了不同抑菌和凝聚特性的戊糖片球菌的细胞形态特征及其对水体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影响。结果表明7株戊糖片球菌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制作用是同p H值乳酸的1.1~1.3倍,抑菌活性对过氧化氢酶、蛋白酶以及加热处理不敏感。戊糖片球菌对副溶血性弧菌的2 h共凝聚率在14.8~37.6%之间,具有显著菌株差异性,其中菌株F28-8达到37.6%,显著高于其它菌株(P0.01)。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菌株F28-8具有独特的细胞表面结构和粘连模式。戊糖片球菌对水体中副溶血性弧菌具有促凝聚和减菌作用,副溶血性弧菌悬液经过F28-8处理60 h,上层悬液中的可培养细胞浓度比未经处理的对照组降低了3.1 Log10 CFU/m L,显著高于低凝聚性菌株H13(P0.01),而凝聚物中可培养细胞比对照组降低了1.6 Log10CFU/m L,与H13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从蒙古国风干牛肉中分离出28株乳酸菌,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为指示菌检测28株乳酸菌的抑菌活性,其中菌株37X-3和菌株37X-13对3种指示菌的抑菌能力较强,且经胃蛋白酶和蛋白酶K处理后抑菌活性全部丧失,表明2株乳酸菌通过产细菌素的方式发挥抑菌作用。再经表型、生理生化和基因型鉴定,确定菌株37X-3为戊糖片球菌,菌株37X-13为乳酸片球菌。2种片球菌素在121 ℃,15 min,pH 2~6范围均能抑制3种指示菌的生长,且对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抑菌作用最强。2种片球菌素抑菌谱广,不仅能抑制枯草芽孢杆菌、屎肠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还能抑制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电泳比较了5 mol/L LiCl法、4 mol/L盐酸胍法、8 mol/L尿素法和5 mol/L LiCl结合1 mol/L LiCl法提取嗜酸乳杆菌JCM 1132表层粗蛋白方法,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提取方法对乳杆菌表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浓度的LiCl法是提取表层蛋白的最适方法,该方法提取可得到纯度较高的表层蛋白。且用该方法剥离表层蛋白后,菌体的存活率最高,约为99.27%。不同方法去除表层蛋白后,菌体的表面电荷、表面疏水性、自聚集能力以及与沙门氏菌的共聚集能力均有所降低。表明表层蛋白对嗜酸乳杆菌表面性质起关键性作用,对乳杆菌益生功能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自主拥有的多株乳酸菌进行了表层蛋白的分离和鉴定,并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采用LiCl溶液进行提取,经SDS-PAGE检测,确定嗜酸乳杆菌fb116、嗜酸乳杆菌fb115和瑞士乳杆菌fb213携带表层蛋白。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其变性温度分别为63.67℃,61.98℃和59.78℃。它们的氨基酸组成大致相同,疏水氨基酸含量高达45%,酸性氨基酸含量在21%左右,远高于碱性氨基酸。圆二色谱法(CD)分析显示,其二级结构相似,α-螺旋和β-折叠约占34%和12%。去除表层蛋白之后,3株菌株的自动聚集能力和表面疏水性出现下降,这提示表层蛋白的存在有助于乳酸菌黏附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山竹果皮中黄酮化合物抑菌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爽  罗颖  王丹  郑雯 《江西食品工业》2012,(2):32-35,39
本论文通过抑菌实验和稳定性实验,研究了山竹果皮中黄酮化合物对食品加工、储存中常见腐败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四联球菌、沙门氏菌、志贺球菌)的抑菌特性。抑菌实验表明:山竹果皮中黄酮化合物对五种菌种的抑菌效果大小顺序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志贺球菌>四联球菌>沙门氏菌。山竹黄酮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志贺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76mg/mL,对四联球菌、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33mg/mL。稳定性实验表明:黄酮提取液抑菌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影响不大;酸碱处理后都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在偏酸性条件下,抑菌效果达到最好,在pH>10时抑菌活性减弱;15W紫外光照射对抑菌活性都有所降低,可避光保存。  相似文献   

8.
汪蕾  刘洋  孙杨赢  潘道东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4):192-196,227
本文研究了迷迭香酸协同ε-聚赖氨酸对食品常见污染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检测了两种抑菌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抑菌圈、联合作用效果、抑菌动力学曲线、可溶性蛋白、还原糖外泄和菌表面蛋白SDS-PAGE(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的效果。结果表明:迷迭香酸和ε-聚赖氨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4和0.1875 mg/mL,且抑菌浓度指数(FICI)为0.5,有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1/4 MIC迷迭香酸和1/4 MIC ε-聚赖氨酸的复合有较强的抑菌活力,能损伤菌细胞膜,导致蛋白质和还原糖外泄,其蛋白图谱分析的菌体表面蛋白分子量变化,说明这两种抑菌成分促使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蛋白降解,抑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毒力因子的毒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茶多酚、柠檬醛、肉桂醛在亚抑菌浓度下对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采用二倍稀释法确定三种物质的最小抑菌浓度,在亚抑菌浓度下作用于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10株肠炎沙门氏菌,用微孔板法检测两种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情况.结果表明茶多酚、柠檬醛、肉桂醛在亚抑菌浓度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各物质浓度的加大抑制作用也增强,茶多酚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成膜抑制能力比对革兰氏阴性菌肠炎沙门氏菌的成膜抑制能力要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柠檬醛和肉桂醛对两种不同细菌的成膜抑制能力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白玉蜗牛为陆生贝壳软体动物,繁殖迅速,易于饲养,综合利用价值高。白玉蜗牛在爬行中分泌大量黏液,其中含丰富的天然胶原质、弹力蛋白、尿囊素、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甘醇酸,是天然的抗菌剂。本文以白玉蜗牛为研究对象,开发一种新型活体蜗牛黏液提取方法,并分析其主要成分和抑菌性。通过凯氏定氮仪测定白玉蜗牛黏液中粗蛋白含量为0.42%,冻干样品中粗蛋白含量为31.48%。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表明蜗牛黏液中含有胶原蛋白;红外光谱扫描结果表明:蜗牛黏液中存在Ⅰ型胶原蛋白;采用Woessner法测得白玉蜗牛黏液中胶原蛋白含量为16.69%。通过抑菌试验发现活体蜗牛黏液对志贺氏菌、猪沙门氏菌、禽巴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以干制牛蹄筋为研究对象,在低压环境下进行涨发处理,探究压力值、保压时间、保压温度对干制牛蹄筋涨发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得到低压环境下牛蹄筋的最佳涨发工艺参数为:压力值(X1)0.5bar,保压时间(X2)103min,保压温度(X3)82℃,干制牛蹄筋的涨发率(Y)高达386.9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干制牛蹄筋进行涨发处理,并与高压涨发比较对牛蹄筋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压涨发有利于减缓牛蹄筋中蛋白质、脂肪、胶原蛋白含量的降低,但对钙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低压涨发牛蹄筋的水分含量显著大于高压涨发(P<0.05),可更好保证牛蹄筋的多汁性。相比常压与高压涨发,低压涨发牛蹄筋的感官评分最高,显示低压涨发工艺可在保证牛蹄筋感官品质的前提下,有效维持其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2.
以鸭爪为主要原料,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价方法对鸭爪的预制、碱发和浸渍等工艺环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鸭爪最佳煮制条件为90℃水温,煮制6min,料酒添加量为20mL。最佳碱发处理为0.2%NaOH,30℃浸泡25min,浸渍液的最佳配比为1kg水中加入味极鲜100g、白醋70g、蔗糖30g、味精4g、食盐50g。应用本配方制成的泡鸭爪色泽洁白明亮,外观完整,咀嚼性好,质地紧密,气味芬芳。对照GB/T23586-2009《酱卤肉制品》的要求,对成品的盐分,水分,总糖含量和pH值进行测定,产品相关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不冻液冻结乌鳢块冻藏过程中品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冻液冻结对乌鳢块冻藏过程中冰晶及品质的影响,采用不同冻结温度(-20、-30、-40 ℃)的不冻液和空气冻结乌鳢块,以冰晶大小、盐溶性蛋白含量、pH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和持水性等为指标,考察了乌鳢块冻藏(-18 ℃)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采用-20、-30、-40 ℃不冻液冻结的乌鳢块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分别为310、226 s和125 s,生成冰晶的面积分别为308.8、142.4 μm2和86.5 μm2,分别显著短于和小于空气冻结方式下乌鳢块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3 412 s)和生成冰晶的面积(939.6 μm2 )(P<0.05)。另外,在-18 ℃冻藏过程中,经不冻液冻结的乌鳢块的盐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空气冻结组,而形成冰晶大小、pH值、TBA值、TVB-N含量、汁液流失率和蒸煮损失率均明显低于空气冻结组,其中-40 ℃不冻液冻结后的乌鳢块在冻藏过程中品质变化最小。综合以上结果,不冻液冻结比空气冻结能够更好地保持冻藏过程中乌鳢块的品质,且不冻液的冻结温度越低,冻结速率越高,形成冰晶越小,越有利于鱼肉品质的保持。  相似文献   

14.
以秋葵、苹果、山楂为主要原料,通过感官评价和正交试验优化秋葵复合果糕的配方参数和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秋葵复合果糕的最佳配方参数为:秋葵添加量为25 g、苹果和山楂总添加量为20 g、蔗糖添加量为40 g、复合胶用量为1.6 g,工艺参数为:倒盘冷却温度42℃、烘制温度52℃、烘制时间18 h。  相似文献   

15.
周贤  王英  陈建能  汪锐  陶德华 《纺织学报》2019,40(6):97-105
为优选缫丝机卷绕机构结构参数,首先建立不同类型非圆齿轮副驱动的卷绕机构通用运动学数学模型。进一步以生丝卷装断面的理想几何特征为目标函数,建立了通用参数优化数学模型,再通过遗传算法求解满足生丝卷绕工艺的非圆齿轮节曲线参数。选取其中的巴斯噶蜗线型卷绕机构模型为例,进行参数优化、试验台研制及生丝卷绕试验。非圆齿轮副驱动的卷绕机构试验得到的卷装断面廓线与理论计算廓线基本吻合,验证了通用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且成形的卷装表面平整度较高、平整段较宽,验证了所设计的卷绕装置在实际作业中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优越的茶香品质是名优绿茶的突出特征之一,它们的香气总体相似又各具特色。选取了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信阳毛尖、黄山毛峰4种典型名优绿茶,结合绿茶的成分与加工特点,分析了名优绿茶中的香气物质的来源及其理化性质,并对比其感官品质和香气组成。茶树的品种和生长环境、茶叶制作工艺以及贮藏条件等因素都对不同种类的名优绿茶在香气品质表现上的差异有着复杂的影响,今后,对上述名优绿茶香气影响因子的作用机理与调控方法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仍将是名优绿茶香气化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苏云  杨杰  李睿  宋国文  李俊  张向辉 《纺织学报》2019,40(2):147-152
为优化消防服热防护性能的评价准则,基于消防服热传递规律与人体热生理调节机制,建立了消防员生理反应与皮肤烧伤预测模型,利用服装热防护性能测试平台对比分析了平均皮肤温度、核心温度的变化趋势与预测误差。结果表明:基于模型预测的平均皮肤温度与核心温度均略大于实验测量结果,但总体变化趋势与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热暴露条件下消防员面临着皮肤烧伤与热应激的双重威胁,皮肤烧伤更多发生在热暴露阶段,热应激更可能产生在热暴露结束之后,这是由于热传递的滞后效应导致;消防服热防护性能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皮肤烧伤与人体热应激作为评价指标,从而更加准确地标定及优化消防服的热防护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直接榨汁法提取含有天然活性成分的葡萄、黄柠檬、青柠檬、石榴、菠萝、木瓜等天然产物的果蔬汁液,用所得到的提取液在不同质量分数下进行清除亚硝酸盐的体外试验,筛选出清除效果最好的黄柠檬、菠萝、木瓜3种水果并以不同比例进行复配,根据清除率确定最佳复配比;将上述试验筛选出的黄柠檬、菠萝、木瓜3种水果进行阻断亚硝胺合成的体外试验,并以不同比例进行复配,根据阻断率确定最佳复配比。结果显示:1.0%黄柠檬提取液质量分数、1.0%菠萝提取液质量分数、0.8%木瓜提取液质量分数混合时对亚硝酸盐清除效果最好,清除率为79.5%,有理想的清除效果;12%黄柠檬提取液质量分数、8%菠萝提取液质量分数、10%木瓜提取液质量分数混合时对亚硝胺阻断效果最好,阻断率为51.1%,对亚硝胺有较为理想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9.
去鳞是整个淡水鱼加工技术中的一个技术难点,设计了一台整鱼去鳞机,它是弹簧式去鳞刷等结构进行大批量淡水鱼去鳞加工的设备。该整鱼去鳞机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去鳞效率高,去鳞效果好,对鱼体的适应性强,能够满足产业化大批量淡水鱼去鳞加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的防雾效果,以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为主要防雾材料,通过造粒得到防雾母料,三层吹塑共挤得到防雾聚烯烃薄膜,并对防雾母料造粒加工性能、薄膜防雾性能、光学性能、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防雾剂在母料中含量的增加,母料熔点降低,融熔指数提高,流动性得到提升,利于母料的加工;当防雾剂在薄膜中含量为时,水滴在薄膜表面接触角为9.72°,薄膜的防雾等级在水浴热雾与急速热雾法测试条件下可到达1级;防雾剂含量在薄膜中含量为1.5%高温测试环境下的持久性达到168 h;随着防雾剂含量继续增加,薄膜的力学性能与光学性能均不同程度的下降,防雾剂在薄膜中的含量在达到防雾要求时应控制在适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