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蒋俭  于涛  李建业  曾多  杨磊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9):1634-1636
[目的]利用食管测压技术,监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改良Heller手术术前、术中、术后食管动力学的改变,探讨改良Heller手术的机制及疗效.[方法]对2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经腹改良Heller手术,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食管测压,术前、术后24 h pH值检测及术后并发症、远期疗效等进行观察.[结果]21例均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食管测压显示术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吞咽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百分比等指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19例,1例偶有进食不畅,优良率达94.7%.[结论]经腹改良Heller术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中机制合理,并发症少,疗效满意.附加抗反流术式是防止反流的有效措施.术中食管测压对提高手术疗效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贲门失弛缓症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寻找贲门失弛缓症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 对比分析行球囊扩张和手术治疗的39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疗效.16例患者应用Rigiflex扩张器行球囊扩张治疗,23例患者行Heller手术治疗.结果 16例扩张术患者1例发生扩张性穿孔,其余15例食管体横径平均降低(20±6.7)mm;贲门入口直径增宽(2.4±0.7)mm;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降低(1.9±0.6)kPa;治疗后Eckardt症状分的优良率为93.3%.23例手术患者食管体横径降低(26±0.8)mm;贲门口直径增宽(2.9±1.0)mm;LESP降低(2.5±0.5)kPa;术后Eckardt症状分的优良率为91.3%.结论 两种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方式均有效,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腹腔镜Heller术合并胃底折叠术(LHT)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58例伴严重吞咽困难的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实行了LHT。在手术前后均对临床症状和食管的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吞咽困难的评分从术前10分下降至(1.9±1.1)。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显著下降。仅8例患者出现酸反流。结论:LHT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方法,术中合理的使用纤维胃镜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有助于降低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和缓解患者的吞咽困难。胸腔镜和腹腔镜下Heller术都可作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由于腹腔镜具有创伤更小、术中暴露较佳、术后恢复更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贲门失弛缓患者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与经胸食管贲门部黏膜外肌层切开手术(即Heller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2014年10月该院78例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其中,接受POEM术患者为42例,接受Heller术患者36例,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症状缓解情况、食管下段括约肌(LES)静息压力、Eckardt评分、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明显的临床缓解,POEM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Eckardt评分及LES静息压力和Heller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OEM组患者的手术耗时、住院时长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Heller术组(P0.05)。结论 POEM作为一种近期疗效显著的内镜微创手术方式,与外科手术疗效相当,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痛苦小,使患者耐受性好,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减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经腹行Heller术联合改良Do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贲门失弛缓症患者35例,均经腹行Heller术联合改良Dor术治疗,其中20例术前及术后均行食管测压检查及24h食管pH监测,对术前及术后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及24h内食管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 <4.0时间、pH <4.0时间百分比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例仍有吞咽困难,其余34例症状明显好转.术后1个月复查食管测压检查及24 h食管pH监测,LESP值(10.22±8.91) mmHg较术前(30.81 ±6.63) mm Hg明显下降(t=20.185,P=0.008).24 h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 <4.0时间、pH <4.0时间百分比等指标较术前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40、2.335、2.829、2.139,P值分别为0.022、0.019、0.036、0.040).随访32例(91.4%,32/35),其中症状消失24例(75.0%,24/32),改善8例(25.0%,8/32);术前经24h食管下端pH监测证实其中4例(20.0%,4/20)存在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术后随访均无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结论 经腹行Heller术联合改良Dor术除能明显改善贲门失弛缓症的症状外,还能有效防止术后可能带来的胃食管反流,且手术操作较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胸腔镜辅助Heller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Heller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经验。方法2001 ̄2003年间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胸腔镜辅助Heller肌层切开术。其手术要点为纵行切开由贲门上6cm至贲门下1cm胃底、食管肌层,直达黏膜下层,同时确保黏膜完整。结果男3例,女2例,年龄16~65岁,平均(43.7±22.6)岁,病史2~32a。1例为外院手术治疗后复发,其余患者术前未接受治疗。手术2.0~4.5h,平均(2.8±1.4)h。胸腔引流管置管2~7d,胸腔引流110~460mL。住院4~21d。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食管漏,无手术死亡。随访3个月以上,吞咽困难均缓解良好。结论胸腔镜辅助Heller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贲门失弛缓症( achalasia of cardia,AC)是一种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以食管下段括约肌(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的松弛功能受损,食管蠕动波减少或消失,食管同步收缩为特征.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是目前贲门失弛缓症的主要治疗方式. 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对于POEM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围术期护理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围术期护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李琴  李春花  王雷  赵国策 《全科护理》2014,(19):1756-1757
[目的]总结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病人的护理。[方法]对81例贲门失弛缓症病人行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同时加强护理。[结果]58例显效,23例有效;食管直径术前8.3cm±2.8cm,术后1个月3.2cm±0.8cm,术后6个月3.7cm±1.2c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贲门失弛缓症病人行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董燕  王晓伟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0):1885-1886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以食管缺乏蠕动和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不良为特征[1]临床表现为咽下困难、胸骨后疼痛不适、食物返流、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患者可伴有体重下降甚至营养不良及水电解质紊乱[2]。我科内镜中心2005年6月~2006年11月应用胃镜下放置食道支架术治疗此病,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0例放置食道支架的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13~76岁,平均年龄44.5岁。术前均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并行食管钡透及胃镜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符合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1.2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食管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7年7~12月对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施行腹腔镜联合胃镜食管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结果6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23min,无出血和食管瘘发生。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食管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