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岩  公洁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1):205-205
目的:通过调查HBsAg阳性患者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的HBV感染状况及血清中的病毒载量,以研究欠发达地区HBV感染及病毒复制状况。方法:乙肝血清学检查采用ELISA法,HBVD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结果:HBVDNA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8,P〉0.05),四个年龄组HBV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P〈0.01),HBsAg阳性者中四个年龄组构成比分别为A组7.1%,B组46.3%,C组38.4%,D组8.2%。结论:本地区乙型肝炎的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已感染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但HBVDNA阳性率男女无差异。乙肝患者中大年龄组HBNDNA阳性率较小年龄组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百色市慢性乙肝患者重叠感染TTV状况及其基因型特点。方法 采用PCR法检测TTVDNA ,微板核酸杂交 -ELISA法检测TTV基因型。结果 本地慢性乙肝患者TTVDNA总感染率 13 2 9% ,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慢性轻度乙肝感染率 6 5 2 % ,慢性中度乙肝感染率 15 2 8% ,慢性重度乙肝感染率 17 5 0 % ,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1例TTVDNA阳性患者中Ⅰ型 15例 ,占 71 4 3% ,Ⅱ型 2例 ,占 9 5 2 % ,Ⅰ /Ⅱ混合型 4例 ,占 19 0 5 %。结论本地慢性乙肝患者重叠感染TTV较常见 ,其TTV基因型可分为Ⅰ型、Ⅱ型、Ⅰ /Ⅱ混合型 ,以Ⅰ型为主 ,TTV重叠感染可能不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病情的加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海南省南端地区甲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 ,为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不等比例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 ,用ELISA实验法检测抗 -HAV。 结果 人群自然感染率为 63 0 % (5 5 4 880 ) ,其中 10岁以下感染率 41 0 %。 2 0岁以下感染率 82 9% ,差异有显著性 (x2 =114 0 0 ,P <0 0 5 ) ;性别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 (x2 =1 13 ,P >0 0 5 ) ;各自然村的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 (x2 =5 16,P >0 0 5 )。 结论 该地区是甲型病毒性肝炎人群免疫屏障较低的地区 ,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防止“病从口入”。对易感人群实施疫苗免疫接种 ,接种重点为 10岁以下儿童 ,防止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  相似文献   

4.
吴忠市城乡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吴忠市城乡儿童蛲虫感染情况。方法 在吴忠市随机抽查 9所幼儿园 ,用透明胶带法查找蛲虫卵。结果  1 0 4 5名 2 61 2 - 7岁儿童 ,城市和农村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 1 6 .1 4 %和 53 .2 2 % ,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城市不同年龄组蛲虫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农村儿童各年龄组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不同性别蛲虫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而不同民族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本市儿童蛲虫感染较为严重 ,农村儿童及女童尤为突出 ,应定期普查普治 ,彻底控制蛲虫病在儿童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患者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萍  陈红英 《海南医学》2003,14(3):53-54
目的 了解病毒性肝炎患者庚型肝炎感染状况及对肝功能影响。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对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抗HGV和HGVRNA检测。结果  10 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有 2 0例抗 -HGV阳性占 18.5 % ,有 11例HGVRNA阳性占 5 5 .0 %。 2 0例抗 -HGV阳性患者中与HCV重叠感染 6例占 3 0 % ,与HBV重叠感染 5例占 (2 5 .0 % )。HBV和HGV重叠感染的患者ALT及TBiL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性HBV感染者 (P <0 .0 5 ) ,而HGV和HAV、HCV重叠感染患者与单纯肝炎病毒感染者ALT和TBiL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昆明地区病毒性肝炎感染者有可能存在HGV感染。HBV与HGV重叠感染可导致肝细胞有损伤性改变 ,而HAV、HCV重叠感染未见肝细胞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肝硬变的特点 .[方法 ]检测 2 2 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肝硬变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乙型肝炎病毒DNA .[结果 ]乙型肝炎e抗原缺失者 148例 ,占 6 7% ,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者 72例 ,占32 % .乙型肝炎e抗原缺失者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为 5 9% (77例 ) ,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者为 40 % (5 3例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感染模式出现率最高 ,为 38% .[结论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肝硬变化患者e抗原缺失者居多 ,且病毒复制明显 .  相似文献   

7.
1426例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小儿呼吸道感染 (RespirataryInfectionRI)和呼吸道病毒的流行情况。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对 14 2 6例RI患儿进行呼吸道病毒IgM抗体检测 ,对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0 0 2年 10~ 12月与 2 0 0 2年 1~ 9月和 2 0 0 3年 1~ 2月病毒感染的阳性率有极显著性差别 (P <0 .0 1)。 14 2 6例标本中病毒抗体阳性 4 4 8例 (31.4 % ) ,流感病毒 (InfluenzavirusIFv) 16 7例 37.3% ,呼吸道合胞病毒 (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2 7.9%居病毒感染的前 2位。两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 11.6 %。结论 :小儿RI以呼吸道病毒为主 ,且病毒感染在性别、年龄中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秋冬季感染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P <0 .0 1)。其中IFV和RSV是引起小儿RI的主要病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采用脐血诊断胎儿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对 38例乙肝病毒感染的产妇 ,于胎盘娩出后抽取脐带血 ,新生儿结扎脐带后抽取静脉血 ,分别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M)及乙型肝炎病毒 DNA(HBV DNA) ,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共检测脐血及新生儿静脉血 38例 ,HBVM检测结果完全一致者 32例 ,占 84 .2 1% ;HBV DNA检测结果完全一致者 37例 ,占 97.37%。根据脐血及新生儿静脉血检测结果诊断胎儿宫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 2 3.6 8%和 2 1.0 5 % ,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采用脐带血检测 HB-VM及 HBV DNA了解胎儿宫内是否受感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李成 《实用医技杂志》2002,9(7):507-508
采用 EL ISA技术对 92 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学分析 ,其结果甲型肝炎患者 6 5例 (占 7.0 % ) ,乙型肝炎患者771例 (占 83.8% ) ,丙型肝炎患者 84例 (占 9.2 % ) ,混合和重叠感染患者 2 0例 ,表明 :甲、乙、丙三型病毒性肝炎在锦州地区均有散发存在 ,尤以乙型肝炎为主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垦区百所学校学生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海南垦区学生贫血状况 ,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检测细则》。结果 检测 2 893 1学生 ,贫血学生 613 4人 ,贫血率 2 1.2 1%。各单位学生贫血率在 12 .96%~ 3 5 .42 %之间 ,差异有极显著性 (x2 =749.3 1 P <0 .0 0 5 )。海南不同地区学生贫血率在 12 .96%~ 2 3 .47%之间 ,三个地区的农场学生贫血率明显高于海口市垦区学生 ,差异有极显著性 (x2 =2 80 .63 P <0 .0 0 5 )。男女贫血率分别为 19.72 %和 2 2 .85 % ,男生与女生贫血率差异存在极显著性 (x2 =5 7.86 P <0 .0 0 5 )。年龄组之间贫血率差异亦有极显著性 (x2 =2 8.93 P <0 .0 0 5 )以低年龄组为高 ,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 垦区学生贫血现象是严重的 ,要加强监测 ,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粤西地区血小板聚集率的临床检测提供参考标准。方法 :采用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 L BY-NJ型多功能血液凝聚仪。以终浓度 2 .5 μmol/ L ADP为诱导剂 ,对 6 38例正常人按年龄、性别分组 ,分别检测血小板 1m in、3min、5 min及 Max聚集率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年龄组男女性别 PAG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小于 35岁年龄组与 35~ 5 5岁年龄组比较 ,PAG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35~ 5 5岁年龄组与大于等于 5 5岁年龄组比较 ,1min及 3mim PAG存在显著性差异 ( P<0 .0 5 )、5 min及 Max PAG相差非常显著 ( P<0 .0 1) ;小于 35岁年龄组与大于等于5 5岁年龄组比较 ,PAG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P<0 .0 1) ;小于 5 5岁年龄组与大于等于 5 5岁年龄组比较 ,PAG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 P<0 .0 1或 P<0 .0 0 1)。结论 :5 5岁以上年龄组与 5 5岁以下年龄组的 PAG结果 ,可作为粤西地区同类方法PAGT的正常参考值供临床检测参考  相似文献   

12.
306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鼻咽分泌物病毒病原检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总结2003年春季温州地区306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鼻咽分泌物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分析比较各个年龄组和各种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病毒检出情况.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3年3月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而在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儿童,取其鼻咽分泌物做免疫荧光检测筛查七项呼吸道病毒抗原,分析其结果.结果:306例患儿送检标本,阳性190例(占62.1%).阳性标本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55例(占81.6%)、腺病毒(ADV)4例(占2.1%)、流感病毒A型(ⅣA)5例(占2.6%)、流感病毒B型(ⅣB)2例(占1.1%)、副流感病毒Ⅲ型(PⅣⅢ)19例(占10%)、RSV和ⅣA混合感染3例(占1.6%)、RSV和PⅣⅢ1例(占0.5%)、RSV和PIV 1例(占0.5%).结论:今年春季温州地区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以RSV为主,RTVIII次之.在各自组别中0~6个月年龄组和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组的病毒检出率最高,分别为67.1%和7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孕妇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与母乳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孕妇产前血清与产后 2~ 5d乳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M ) ,对HBVM阳性的孕妇用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扩增酶联免疫法 (HBV PCR ELISA)检测产前 1~ 2d或产后 1~ 2d血清HBV DNA含量。【结果】HBV感染孕妇 80例 ,其中单阳 5 4例 ,双阳 2 6例。单阳组有 4 2例、双阳组有 2 1例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 ,结果单阳组HBV DNA阳性 7例 ,双阳组 18例 ,经 χ2 检验P <0 0 1,差异有显著性 ;单阳组有 4 9例检测乳汁HBVM ,阳性 13例 ,双阳组 17例HBVM阳性 10例 ,经 χ2 检验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孕妇HBV DNA阳性时 ,其乳汁HBV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4.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意义。 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 77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BVDNA定量检测 ,并与血清ALT及同期肝组织活检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仅在G1和G2之间、S1和S2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G2和G3、G3和G4、S2和S3及S3和S4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血清HB V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各级之间存在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随着血清HBVDNA水平升高 ,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应常规测定血清HBVDNA水平 ,以协助评估病情的变化、严重程度和前C区变异的筛查 ,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C区基因突变株对干扰素治疗的应答反应 .[方法 ]对 5 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重组干扰素 α(总用量 5 2 2× 10 6U)治疗 .前C区基因停止密码 2 8的突变株由限定酶断片长短的多形性测定 .C区基因的变异是用增殖各患者的 5种乙型肝炎病毒DNA克隆的方法检测 .[结果 ]干扰素疗程结束 6个月后 ,前C区变异株 2 3例中 14例 (6 0 %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转 ,无变异的野生型 35例中 15例 (4 3 %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转 ,二组无显著性差异 ,而前C区野生型 35例中C区基因 5个克隆全变异组 (2 4例 )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转率高于C区基因 5克隆中至少 1个克隆未变异组 (11例 ) (5 8%与 9% ) .[结论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变异株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患者对干扰素应答良好 ,但这种变异株并不一定非在前C区 ,而C区基因的变异株亦可通过干扰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合成和分泌 ,从而影响干扰素的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6.
不同年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及临床特点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莉  李海浪  李丽  许桦 《现代医学》2003,31(6):368-370
目的 对不同年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及其临床特点进行观察。方法 检测 65 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Mp DNA PCR和血清抗Mp IgM ,并检测部分患儿相关免疫指标。 结果 咽拭子Mp DNA PCR阳性率为3 2 .16% ( 2 11/65 6) ,血清抗Mp IgM阳性率为 17.3 8% ( 114 /65 6) ,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4~ 10岁年龄组抗Mp IgM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 (P <0 .0 0 5 )。 结论 咽拭子Mp DNA PCR检测结果不受年龄的影响 ,血清抗Mp IgM检测阳性受小儿年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Fas抗原系统和T淋巴细胞亚群在慢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 ]提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as抗原、CD3 、CD4 、CD8 ,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共检测 2 5例慢性肝炎患者 ,其中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 1 6例 ,脂肪性肝炎患者 9例。[结果 ]2 5例慢性肝炎患者总的Fas抗原及 1 6例慢性乙型肝炎和 9例脂肪肝患者的Fas抗原阳性率分别为 (4 7.35± 6 .1 4 ) %、(4 8.31± 6 .6 8) %和 (4 7.1 9± 8.71 ) % ,明显高于对照组 (2 5 .0±7.0 7) % ,P均 <0 .0 1 ,有显著性差异。各组慢性肝病之间Fas抗原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组CD3 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其余均无差异。 [结论 ]慢性肝炎患者 ,包括CHB及脂肪性肝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as抗原表达明显增高 ,同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 (CD3 )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中山地区不同患者中SEN病毒的感染情况,探讨SEN病毒感染与肝炎发病的关系和SEN病毒的传染途径.方法 设计合成SEN病毒D型和H型的型特异性引物,对重症乙型肝炎58例、重症乙型肝炎人工肝治疗后39例、非甲-戊型肝炎57例、HIV/AIDS患者43例、静脉吸毒者51例和健康献血者60例的血清进行套式PCR扩增,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非甲-戊型肝炎SEN病毒阳性率(66.7%)明显高于健康献血者(26.7%)(P<0.01).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与重症乙型肝炎患者(56.9%)和重症乙型肝炎人工肝治疗后(61.5%)SEN病毒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明显高于HIV/AIDS患者(46.5%)和静脉吸毒者(45.1%)(P<0.05).重症乙型肝炎和重症乙型肝炎人工肝治疗后SEN病毒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HIV/AIDS患者和静脉吸毒者SEN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献血者(P<0.05).HIV/AIDS患者和静脉吸毒者SEN病毒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SEN病毒感染与非甲-戊型肝炎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大量血浆置换不会增加SEN病毒感染,不洁注射是SEN病毒的重要传染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刘楚华  陈小苹  郭良业 《广东医学》2004,25(10):1211-1212
目的 了解离退休人员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 (HCV)的感染现状 ,以利于做好离退休人员传染病的预防保健工作。方法 对 5 95 0例离退休人员血清进行检测 ,分老年组和中年组。采用ELISA法检测HBV和HCV标志物。HBsAg和抗HCV阳性者再进一步用PCR法检测HBV -DNA和HCV -RNA。结果 5 95 0例离退休人员中 ,检出HBsAg HBeAg 抗 -HBc阳性 2 13例 ,占 3 5 8% ,HBsAg 抗HBe 抗HBc阳性 6 35例 ,占 10 6 7%。在抗 -HCV检测中 34例阳性 ,占 0 5 7% ,其中有 1例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中年组与老年组HB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离退休人员中乙型肝炎携带率为 14 2 5 % ,中年组高于老年组 ,提示中老年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20.
李晖  陈艳华  陆一平 《医学文选》2004,23(6):708-710
目的 探讨对肿瘤患者输血前相关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 对 2 1 0 3 2例肿瘤患者输血前血液进行 HBs Ag、HCV抗体、HIV抗体及 RPR检测。结果 肿瘤患者 HBs Ag阳性率为 2 2 .0 0 % ,抗 -HCV阳性率为1 .48% ,抗 -HIV阳性率为 0 .1 0 % ,RPR阳性率为 0 .98%。除肝内胆管癌及肝癌外 ,其他肿瘤患者 HBs Ag阳性率为1 3 .70 % ,不同肿瘤患者病种群体检出阳性率统计学差异极具显著性 ( P<0 .0 0 5 )。结论 输血前肿瘤患者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可为血源性感染诊断提供依据 ,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保证输血安全监控 ,减少医疗纠纷 ,对患者、医院及血液中心均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