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开展春光探区沉积相研究,确定研究区发育扇三角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冲积扇-辫状河和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等4种沉积体系。在层序地层格架下,结合春光探区各层系古地貌特征研究,认为古地貌控制了各层系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春光探区沉积演化特征,确定了各层系有利沉积相带。结合春光探区油气成藏特征,最终确定了新近系沙湾组一段的冲积扇沟谷砂体、沙湾组河道砂体侧缘尖灭带、古近系滩坝砂体和白垩系扇三角洲地层超覆/剥蚀带是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2.
春光地区白垩系沉积相带的分布是决定油气藏分布特征的重要因素,通过地震相、岩心描述、钻测井和地震资料的分析,结合准噶尔盆地区域沉积背景,认为春光探区白垩系发育滨浅湖、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等三种沉积相。结合车排子凸起构造演化过程,确定了白垩系沉积演化特征。通过研究沉积相对圈闭发育的控制作用,认为地层超覆带是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明确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滨浅湖滩坝砂是该区白垩系的有利勘探相带。  相似文献   

3.
春光区块主力生油层沙湾组的沉积相类型一直备受关注,很多学者也都做过详细的研究与探讨,但成果与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在野外剖面、钻井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岩石颜色、沉积构造等相标志,认为春光区块沙湾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根据已钻井测井曲线的形态特征、地震属性值特征进行沉积微相分析,识别并划分出了辫状河河道、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统计分析沙湾组主要出油点岩性圈闭发育特征,发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主要的油气储集体,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集—侧向相变封堵沉积模式。在此模式指导下,对研究区进行有利勘探目标优选,认为沙湾组S2砂组在研究区中西部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Ⅰ类目标相带。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古近系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单井相分析入手,结合地震、测井、古生物、分析化验资料和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古近系沉积相类型及特征,阐明了沉积相带的平面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的控制因素,并进行了有利区带的预测.结果表明,白垩纪后受构造运动的影响,车排子地区发生沉降,在西北高东南低的古地形背景下,差异沉积明显.受湖平面变化、古地貌、物源供给和古气候的控制,古近纪紫泥泉子组沉积时期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物源来自西北方向;安集海河组沉积时期湖盆范围增大,物源主要来自北方,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向北缩进,研究区南部广泛发育滨浅湖沉积.地层发育受沉积特征的控制,有利储集砂体主要为扇三角洲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构造-岩性圈闭是研究区下步的勘探重点.  相似文献   

5.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不整合面、地震反射特征等标志将川西前隆盆地上三叠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以地层叠置样式、岩性、岩相的变化细分出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以扇三角洲、深切谷(辫状河)沉积为特征;湖侵体系域以广泛分布的湖相沉积为特征;高位体系域发育进积式三角洲。在建立前陆盆地层序地层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区带岩性圈闭的特征及发育模式。结果表明:冲断带-前渊带为陡坡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有利的岩性圈闭为LST时期的辫状河下切谷和TST-HST时期的浊积扇岩性圈闭;斜坡带-隆起带为缓坡三角洲沉积模式,是寻找不整合遮挡、透镜状砂岩圈闭和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的理想目标区。  相似文献   

6.
根据露头与钻、测井资料将准噶尔盆地南缘古近系紫泥泉子组划分为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4 种沉积相类型,并详细探讨了各亚相、微相的沉积特征。依据紫泥泉子组存在两个区域稳定发育的大套泥岩,以及区域不整合、河道下切面或沉积体系转换面等,将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断褶带紫泥泉子组划分为上、下两段。探讨了紫泥泉子组沉积体系展布及沉积演化。紫泥泉子组沉积早期沉积格局为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共存;晚期为以湖泊沉积为主的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浅湖沉积组合。  相似文献   

7.
为了查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登娄库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开展了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演化研究。研究表明,登娄库组物源具有四周向中央汇聚的继承性特征,沉积相分布受盆地构造演化控制明显,主要发育了5种沉积相--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层序Ⅳ-d1为断-坳转换期的早期,沉积受断陷控制明显,致使沉积物快速卸载,各沉积体系向盆地内部进积的距离受到了限制,共发育了5个规模较大的分割式断陷和2个小型断陷。断陷周缘古凸起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的主要发育区,扇三角洲沉积分布于断陷的四周,扇三角洲前缘延伸到入湖处。沉积相主要以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相为主;层序Ⅳ-d2为断坳转换期的末期,研究区基本上形成了统一沉积物卸载区域,湖泊范围扩大,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以泛滥平原与滨浅湖的接触带为界,该界限以西主要发育来自西部和北部物源高地的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该界限以东湖泊相大面积发育,伴随高地物源区碎屑沉积物陆续注入湖盆,构成了规模不等的退积式扇三角洲。其中,扇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带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是今后该区登娄库组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春光区块中新统沙湾组沙二段取得油气勘探突破,但对其沉积体系的认识争议很大,沉积相类型难以确定,加大了单砂体精细刻画、内部构型及储层建模等精细研究的难度,阻碍了该区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的进程。综合岩心、测井、测试分析及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分析现代沉积的遥感图像特征,与甘肃省玛曲河及俄罗斯勒拿河三角洲沉积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二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沉积微相为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砂坝,砂体发育。研究区岩性圈闭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较为发育的分流间湾导致分流河道和分流砂坝砂体的横向不连续,形成孤立的圈闭;研究区东南部由于不存在沉积的横向间断,较难形成有效圈闭。  相似文献   

9.
针对牛圈湖油田区域沉积微相较复杂,前人沉积相分析过于粗略,且牛圈湖油田东区上产迫切需要精细沉积微相支持的现状,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岩石薄片等资料,对研究区沉积相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牛圈湖油田东区为辫状河三角洲相,可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辫状河三角洲2种亚相以及5种微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尤其是其中的河口砂坝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最有利区域,是下步上产的主攻潜力区域。通过重矿物及地震资料分析认为牛圈湖油田东区砂体由南、北2个物源控制,南物源起主要控制作用,而非前人认为的北物源。研究区南部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0.
陆相断陷盆地古地貌控砂研究较为成熟,但由同沉积构造的活动及其配置所产生的古地貌动态变化对沉积物砂分散体系控制的研究较少。通过对辽西低凸起中南段东营组构造-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开展整体和系统性研究,依据体系域界面和各体系域内三角洲地震反射构型的变化,有效地识别了东二层序的低位、水进和高位3个体系域,建立起研究区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地层单元精细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对层序格架内古地貌和沉积体系发育和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等沉积体系;辽西低凸起边界断层从北向南依次发育3个调节带,调节带的平面和空间差异活动控制了三角洲朵体的迁移。根据对各体系域砂体特征的描述,在东二层序识别了断层-岩性、上倾尖灭、岩性和地层超覆等4种地层-岩性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西斜坡岩性和复合圈闭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三台西斜坡白垩系在斜坡背景下发育鼻突构造,局部存在中小型断裂,构造圈闭不发育,为预测白垩系隐蔽圈闭发育带,采取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构造背景、沉积相和成藏模式综合研究的分析方法,确定清水河组中上部和呼图壁河组下部的3 个准层序( K1q21-(2~4) 、K1q21-1和K1h12-3)为含油气准层序(小层)。据分析,该3 个含油气准层序以辫状河沉积为主,其中辫状河河道带和冲积扇是储集层发育的有利相带。在水进背景下,超覆尖灭的砂体和上覆泥岩的组合有利于形成上倾尖灭岩性圈闭,而局部断裂与超覆尖灭砂体的组合则易形成岩性-构造复合圈闭。根据以上特点,在研究区东南部成功预测了5 个上倾尖灭岩性圈闭和岩性-构造复合圈闭,对该区白垩系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古近系路乐河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古近系路乐河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共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与湖泊等5种沉积相类型,并对其各自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柴北缘西段发育2种主要的沉积体系组合类型.西北的冷湖-潜西地区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组合,东南部马海-南八仙地区则为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组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若参1井岩心、录井、测井资料,结合新的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塔东南坳陷侏罗系各组沉积特征及其沉积相展布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探讨了沉积相变化与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认为若羌凹陷早-中侏罗世是断陷盆地,早侏罗世发育冲积扇和辫状河三角洲,中侏罗世以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为主;晚侏罗世演变为坳陷盆地,以河流沉积为主.若羌构造带和民南构造带是较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若参 1 井岩心、录井、测井资料,结合新的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塔东南坳陷侏罗系各组沉积特征及其沉积相展布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探讨了沉积相变化与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认为若羌凹陷早-中侏罗世是断陷盆地,早侏罗世发育冲积扇和辫状河三角洲,中侏罗世以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为主;晚侏罗世演变为坳陷盆地,以河流沉积为主。若羌构造带和民南构造带是较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5.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主要发育一套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体系,其中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最为发育。通过对须家河组各主要沉积相发育特征的深入分析,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进一步细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川西地区自龙门山前缘向东至盆地中心的沉积模式为冲积扇-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滨浅湖,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部龙门山造山带。纵向上须家河组经历了3次大的湖平面升降旋回,其中须二段和须四段三角洲相沉积发育,三角洲前缘砂体是川西须家河组主要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6.
在层序地层格架下,综合运用地震、测录井等资料对苏丹Melut盆地Palogue地区的Galhak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Galhak组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滨浅湖相,其中辫状河三角洲相进一步划分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工区北部构造带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较发育,多期沉积旋回形成多套砂泥互层,侧向封堵性较好,是寻找构造-岩性圈闭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7.
英雄岭构造带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先后发现了狮子沟、花土沟、油砂山、英东等多个新近系油气田,是柴达木盆地石油勘探的主战场。为了拓展英雄岭构造带新近系碎屑岩岩性油气藏勘探领域,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粒度测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明确新近系碎屑岩发育滨浅湖滩坝、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两种类型砂体。在湖退沉积背景下,受西部物源控制的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逐步向湖盆进积,北西—南东向斜列式分布的滨浅湖滩坝砂体向湖盆迁移;上干柴沟组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道砂体发育在构造带以西地区,滩坝砂体发育在构造带西翼及核部;下油砂山组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在构造带西翼及核部,滩坝砂体分布在构造带核部及东翼。构造演化特征表明,新近系上干柴沟组、下油砂山组沉积时期储层砂体分布在斜坡区,而现今的英雄岭构造带为新近系狮子沟组沉积末期形成的晚期反转构造,早期沉积的砂体在构造反转背景下可形成上倾尖灭岩性圈闭、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是寻找规模岩性油藏的有利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8.
采用岩矿特征、重矿特征、砂地比变化、岩心观察描述、沉积相标志分析等方法,以砂层组为单元开展高邮凹陷垛一段物源体系、沉积相类型和沉积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垛一段沉积期物源供给充分,具有多物源、多沉积体系发育的特征,物源主要来自北、北东方向;平面上,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曲流河等相类型,以及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河口坝,扇三角洲平原河道、前缘分支河道,曲流河河床、泛滥平原等亚相和微相类型;纵向上,早期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晚期逐渐演化为河流沉积体系,具有粗-细-较粗的沉积旋回演化;垛一段中部泥质岩类沉积较发育,可与下伏储层形成相对稳定的储盖组合;平面上深凹南部和西南部具有隐蔽圈闭形成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三工河组下段地震相—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在地震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利用地震波振幅、频率、连续性、内部结构以及外部形态等特征,在研究区目的层划分出6种地震相类型。通过井-震结合,将地震相转化为与之相对应的沉积相。结果表明:三工河组下段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浊积扇、半深湖等6种沉积相(亚相)类型;同时该区发育5个规模较大的沉积体,大体上对应着北西、北东及南部3个物源区。综合分析认为,三工河组下段整体上岩性圈闭发育条件较差,局部发育的河口砂坝、滨浅湖滩坝、浊积扇等可以形成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20.
层序识别模式和地层叠置样式的建立对于坳陷湖盆岩性地层圈闭的预测与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以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一段为例,通过研究其不同沉积体系的充填过程及叠置关系,建立了坳陷型湖盆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发育模型:①低位体系域发育,沉积物供给充足,缓坡背景发育广泛的河道侵蚀地貌,下切谷欠发育,在古地貌剥蚀洼陷内(残余可容纳空间)与构造单元转换的斜坡带发育大套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和水下分流河道砂砾岩沉积,侧向连续分布,油气勘探上应以寻找背斜构造油气藏为主;②基准面逐渐上升,水进体系域物源供给逐渐减弱,发育退积型的正常河流三角洲体系,易形成上倾尖灭型、盆底滑塌扇型岩性地层圈闭;③高位体系域基准面经历上升-停滞的过程,物源供给逐渐增强,发育进积型的正常三角洲和河流沉积体系。结论认为:水进体系域是该区岩性圈闭勘探的最有利层序,分布在凸凹转换部位凹陷一侧的滑塌体具备良好的顶底板条件,是目前现实的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