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一氧化氮影响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针刺改善吗啡戒断症状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自然吗啡戒断大鼠模型,观察电针、L-Arg、L-NAME对吗啡戒断大鼠体重、戒断症状、脑组织和血液中NO、NOS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吗啡戒断大鼠体重减轻,戒断症状明显,NO含量和NOS活性升高。电针组吗啡戒断大鼠体重增加,NO含量和NOS活性降低,与戒断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针改善戒断症状的作用与NOS阻断剂L-NAME相似,调节NOS活性可能是电针改善吗啡戒断症状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研究针刺对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康复和预防复吸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按随机对照的方法把海洛因依赖者分为海洛因依赖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观察并记录针刺治疗不同治疗时间段两组的稽延性戒断症状、HAMA、SD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稽延性戒断症状随戒断时间的延长可逐渐缓解,在戒断d45时稽延症状积分下降明显。至戒断d75、d90趋于平稳。在戒断d90仍遗留有稽延性戒断症状。对稽延性戒断症状的单项分分析显示:在戒断d15时症状最明显的是睡眠障碍,其次是焦虑情绪和躯体不适。至戒断dg0,睡眠障碍仍比较明显。结论 针刺在一定时间段内可以干预海络因戒断者的稽延性戒断症状,但并不能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3.
烟草(尼古丁)戒断综合征,是指反复、长期或高剂量地使用烟草(尼古丁)后,绝对或相对戒断时出现的一组不同表现、不同程度的症状[1].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指出,由精神成瘾物质尼古丁(烟草)戒断后引起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一定的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或体征.中医认为,戒断综合征属于"戒烟后大烟毒"、"阿片烟瘾"、"瘾脱症"等范畴.  相似文献   

4.
饶芳  杨午鸣  楼航芳  王泽时 《中药材》2004,27(11):853-854
目的:研究冰茶栓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15 d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分成5组:造模组、生理盐水组、冰茶栓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及可乐定组(阳性对照组).各组用纳洛酮促瘾后观察各组戒断症状.结果:吗啡依赖大鼠经冰茶栓干预后,由纳洛酮催促所引起的湿狗样抖、伸展、清理皮毛、站立、跳跃、齿颤等戒断症状明显低于造模组,但上睑下垂症状无明显改善;吗啡依赖大鼠经可乐定干预后,由纳洛酮催促所引起的湿狗样抖、伸展、清理皮毛、站立、齿颤、上睑下垂等戒断症状明显低于造模组,但跳跃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冰茶栓能抑制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对甲基苯丙胺成瘾者戒断症状的治疗效果,为甲基苯丙胺依赖的治疗提供客观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男性甲基苯丙胺成瘾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采用《甲基苯丙胺戒断症状评分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星期后各量表积分及戒断症状的变化。结果电针组相对于对照组在改善甲基苯丙胺依赖者戒断症状、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方面疗效明显(P0.05),在治疗后4星期以上症状改善最为显著(P0.01)。结论电针对于甲基苯丙胺戒断症状、情绪焦虑和抑郁症状具有治疗作用,可以作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以治疗甲基苯丙胺戒断症状。并且以上症状的改善与针刺刺激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及评价耳穴贴压疗法治疗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稽延性戒断症状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戒断耳穴治疗组、戒断耳穴对照组和脱毒耳穴介入组各30例。脱毒耳穴介入组在脱毒治疗开始的第2天,尿检仍为阳性时予耳穴贴压介入治疗。戒断耳穴治疗组、戒断耳穴对照组均在强制脱毒治疗后(即停止美沙酮治疗的第3天),尿检为阴性时予耳穴贴压介入治疗。戒断耳穴治疗组予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治疗,戒断耳穴对照组给予耳穴贴压胶布(不加王不留行籽)治疗,3组均治疗15次,用修订的《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评价效果。结果:首次评定2周后、30天后,脱毒耳穴介入组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积分明显下降,分别与戒断耳穴治疗组、戒断耳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首次评定2周后,戒断耳穴治疗组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积分明显低于戒断耳穴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耳穴贴压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脱毒早期介入治疗能显著改善稽延性戒断症状;耳穴治疗在稽延性戒断症状发生的严重期发挥作用,并非仅仅是安慰作用。  相似文献   

7.
烟草戒断综合征的实质是尼古丁依赖,尼古丁进人大脑,直接作用于交感神经,使人具有愉悦感,思维敏捷等感觉,长期使用容易成瘾,一旦戒断,会从生理和心理上产生烟草戒断症状,如头晕、头痛、恶心、便秘、烦躁不安、焦虑、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采用尼古丁替代疗法或抗抑郁、心理暗示等方法治疗。笔者随师侍诊时遇烟草戒断综合征1例,通过辨证论治达到戒断目的。  相似文献   

8.
电针足三里对吗啡戒断大鼠μ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改善吗啡戒断症状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自然吗啡戒断大鼠模型,运用RT—PCR方法测定脑组织μ受体mRNA的表达,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吗啡戒断大鼠体重及μ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电针组大鼠体重比戒断组增加明显(P〈0.05),戒断组和电针组比正常组脑组织中μ受体mRNA表达降低,治疗后电针组比戒断组脑组织中μ受体mRNA表达明显增加。结论电针足三里具有提高吗啡戒断大鼠体重、改善大鼠吗啡戒断症状的作用。电针调节吗啡戒断大鼠海马、下丘脑μ受体mRNA的表达,可能是电针改善大鼠吗啡戒断症状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肾阳虚型海洛因戒断者稽延性戒断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和自然戒断组,每组28例。温针组在美沙酮脱毒治疗结束后行温针治疗;自然戒断组在美沙酮脱毒治疗结束后自然戒断。观察两组治疗前(T0)、治疗1周后(T1)、治疗2周后(T2)及治疗后(T3)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分及躯体症状因子、情绪症状因子、睡眠障碍因子的评分。结果 T1时,温针组症状评分、躯体症状因子、情绪症状因子、睡眠障碍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自然戒断组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两组症状评分、躯体症状因子、情绪症状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温针组睡眠障碍因子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自然戒断组睡眠障碍因子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温针组症状评分、躯体症状因子、睡眠障碍因子评分均低于自然戒断组(P0.05);T3时,温针组症状评分、躯体症状因子、情绪症状因子、睡眠障碍因子评分均低于自然戒断组(P0.05)。结论温针灸能有效改善肾阳虚型海洛因戒断者稽延性戒断症状,且起效时间早,在改善睡眠障碍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耳针治疗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 7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洛因依赖者躯体脱毒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眠、焦虑、抑郁、疼痛等稽延性戒断症状。有大量的调查表明,因睡眠障碍和躯体不适而复吸者占所观察人数的60%~90%以上,认为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是导致复吸的主要原因之一[1,2]。目前对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多采取不予治疗,或自行服用安定类镇静催眠剂、抗焦虑的药物,而这些药物具有潜在的依赖性,使用不当会引起明显的副作用。消除脱毒后的稽延性戒断症状,是防止复吸的重要环节。目前对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少采取积极的治疗,这样不利于减少复吸因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脑肠轴的上行通路倍受医学界瞩目,即通过保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严重影响滥用者戒断康复后期的生活。其稽延性症状主要包括:睡眠障碍、躯体症状与焦虑抑郁症状,这3个症状均存在菌群失调、受多种脑肠肽的影响,现代研究证实针灸可以调节机体多种脑肠肽,恢复菌群的生态平衡,同时针灸对该症侯群疗效确切。目前,脑肠肽-疾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今热点,探讨针灸干预脑肠肽改善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为戒断的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针刺对吗啡戒断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针刺对吗啡戒断大鼠脑组织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基因 (nNOS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针刺改善戒断症状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方法 :建立大鼠吗啡自然戒断模型 ,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测定戒断大鼠脑组织nNOSmRNA的表达。观察戒断后 ,针刺“足三里”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L N 硝基精氨酸 (L NAME)对吗啡戒断大鼠戒断症状和脑组织nNOS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戒断组nNOSmRNA表达增加 ,针刺组和L NAME组nNOSmRNA表达比戒断组减少。针刺组戒断积分比戒断组少 ,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1 )。结论 :针刺“足三里”穴具有抑制吗啡戒断大鼠脑组织nNOSmRNA表达的作用 ,提示这可能是针刺改善吗啡戒断症状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紫花高乌头总碱对实验性吗啡戒断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紫花高乌头总碱对吗啡戒断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复制吗啡依赖小鼠和大鼠模型,注射纳洛酮催促产生戒断症状。结果:紫花高乌头总碱可减少小鼠的跳跃反应,降低大鼠的戒断反应症状分值,不同程度的控制小鼠和大鼠的体重下降。结论:紫花高乌头总碱可抑制吗啡依赖动物的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14.
吴天华 《河南中医》2004,24(1):34-34
复方阿斯匹林 (APC)具有良好的解热止痛作用 ,广泛应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痛、风湿痛的治疗。长期大量服用 ,除诱发、加重溃疡甚至消化道出血外 ,还极易成瘾 ,一旦停用 ,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戒断症状 :头痛乏力 ,四肢酸痛 ,恶寒低热 ,流涕打哈欠 ,食欲减退或恶心欲吐 ,易误为感冒症状 ,口服APC缓解 ,停药后再发 ,周而复始。成瘾后强制戒断由于戒断症状不易控制而效果不佳 ,又无理想的成药替代。 1 990~ 2 0 0 2年间 ,我们通过利用中药控制APC戒断症状 ,治疗APC戒断症 2 3例 (含头痛粉成瘾 7例 ) ,全部达到戒断目的 ,现介绍如下。1…  相似文献   

15.
针刺夹脊穴对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症状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分析针刺T5夹脊穴对海洛因戒断者稽延性戒断症状的干预效果,为临床筛选针刺治疗海洛因依赖稽延性症状的特异穴位。方法将40例脱毒治疗后男性海洛因依赖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不予治疗)、针剌组(T6夹脊穴),治疗4星期,每星期3次。采用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分量表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星期后的变化。结果在改善稽延性戒断症状方面,针刺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T。夹脊穴可改善海洛因依赖者的稽延性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16.
贩毒、吸毒近10年来迅速蔓延,仅95年度长沙市戒毒所就收治吸毒者达500人次之多。对海洛因依赖戒断症状的治疗,目前主要以西医西药为主,中药还处于辅助治疗阶段,我们在总结去年辨证使用中药治疗海洛因依赖的基础上,学习仲景等名家中医理论,认识到吸毒成瘾者所表现的戒断症状主要病机是肺脾肾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所致。故拟定戒断方以振奋肺脾肾三阳以达消除戒断症状的目的。本研究采用单盲法,随机分组,用快速无瘾戒毒片为对照,戒断方使用简单方便,不需打针输液,用药安全,无副作用。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对海洛因依赖者分别以针刺、中药、针药结合疗法戒断,并与西药治疗对照,动态观察20 d的戒断症状记分.戒断治疗48 h时,针刺的疗效优于西药(P<0.05);治疗到72 h时针刺优于其他各种方法(P<0.01).针刺、中药、针药结合疗法脱毒具有一定疗效,以针刺疗法效果明显,但治疗开始后3 d内均不能完全改善戒断症状,也不能完全改善激烈的戒断症状.针刺与中药的结合应用未出现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疗法对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影响。[方法]将98例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男性患者随机分为脱毒期耳穴介入组33例、戒断耳穴治疗组33例和戒断耳穴对照组32例。前两组均予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治疗,戒断耳穴对照组给予耳穴贴压胶布(不加王不留行籽)治疗,疗程为30 d。[结果]HAMA积分:1脱毒介入组在治疗7次后与戒断治疗组、戒断对照组(治疗3次)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2戒断治疗组(治疗3次)与戒断对照组比较,前者积分下降较为显著,二者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3当脱毒介入组完成治疗(治疗15次)时,与戒断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戒断治疗组(治疗11次)与戒断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患者的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稽延性戒断症状的中医证候分类和计量诊断标准。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初步建立中医证候学概念和诊断标准,设计中医稽延性戒断症状量表,并用量表对海洛因依赖者分别在其戒断后第15、30、60、90和120天进行5次临床调查,运用临床流行病调查学和计量诊断学等方法,确立稽延性戒断症状的中医证候分类,参照数理诊断最大似然法建立相应的诊断指数表结果(1)稽延性戒断症状的常见中医证候类型是毒瘀蕴结气血亏虚型,毒瘀蕴结气阴不足型,毒瘀蕴结阴虚火旺型和毒瘀蕴结阴阳两虚型.(2)对诊断指数表进行回顾性检验和前瞻性检验,结果 显示诊断指数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低的误诊率和漏诊率。结论 应用临床流行病调查学和计量诊断学方法对海洛因依赖稽延性戒断症状中医证候进行计量诊断是可行的,采用数理诊断最大似然法建立的指数诊断表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阿片类药物戒断症状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汤岳龙 《光明中医》2001,16(6):17-18
阿片戒断症状或阿片戒断综合症 ,为吸毒成瘾者在停药后出现的一系列精神和躯体症候群 ,隶属于中医的“癫狂”、“痰浊”等范畴。治疗棘手 ,且屡治屡犯。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是防治该病、维护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定的有效措施。1 病因病理分析持续应用阿片类药物戒断后出现迅速而强烈的早期症状和迁延性症状 ,都可以通过继续用药而得以缓解 ,从而构成病人在心理和躯体上渴求用药的强迫性特征 (俗称成瘾 )。产生戒断症状是一种反适应。嗜毒者大多已不能自我控制生活规律 ,水液代谢紊乱。体内形成病理性产物———痰浊 ,干扰了脏腑功能 ,而酿出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