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介绍了三种将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与TCP/IP网络互联的方法:代理体系、用于传感器网络的TCP/IP协议和容迟网络(DTN)体系;介绍了它们的网络拓扑和系统结构体系;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系统的通信可靠性、安全性和同步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延迟、高误码和链路频繁中断的空间信息网络,设计了能够适应空间网络环境的容延迟网络(DTN)网关,在OPNET仿真平台下对网关进行建模,并对基于该网关的空间信息网络进行仿真.DTN协议体系以"存储转发"为核心思想,结合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提出的适用于空间环境的传输层协议和数据链路协议,以保证空间网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使用DTN网关能够显著降低空间信息网络数据传输的丢包率,增强通信的可靠性,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BACnet网络的体系结构、拓扑结构、协议栈及两种IP互联的BACnet网络技术,BAC-net是为楼宇自动化控制网络所制定的一种数据通信协议,它是一种统一的数据通信标准。按照该标准生产的设备能进行通信,实现互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IP和电信网络的融合,必然需要在IP上传输电话信令。现今的IP网络大部分业务通过TCP或UDP来传输,但都无法满足在IP网络中传输电话信令的要求。为实现IP与电信网络的互通,IETF设计并制定了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作为新一代的通用IP传输协议,SCTP具有许多传输层的协议所不具备的功能优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网络IP电话协议,以及IP电话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了一个基于H.323协议的IP语音通信系统.该系统实现了信号呼叫、信道控制、语音的编解码处理以及信息和数据流的网络传输.系统在局域网环境下运行,并可以与Microsoft NetMeeting互联通信.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开放系统互连协议(OSI)主机与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主机互联互通,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发环境(ISODE)建议方法为传输层网桥,但该方法要求重新编写主机传输层应用编程接口(API). 在对比分析TCP和4类传输协议(TP4)特性后,提出了一种具有TCP和TP4协议转换功能的传输层网关设计方法. 与网桥方法相比,此方法具有主机软件移植复杂度更低的优点. 此外,所设计的自适应算法通过动态调整TCP、TP4流控窗口实现了传输层网关的拥塞控制,并自动平滑2种网络速率差异. 经下一代航空电信网(ATN)试验网测试表明,该网关能有效实现异构主机互联并保证了传输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IP路由设计是校园网络在逻辑实现上的核心,合理的IP路由设计会使网络具有较高的性能.根据校园网络的拓扑和流量分布情况,按照分层设计思想,通过应用VLSM,提出了校园网络IP分层寻址和聚合路由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常用路由协议,具体提供了聚合路由的实施策略.对有类路由协议RIP和IGRP、无类路由协议EIGRP和OSPF情况下的不邻接网络、子网粒度问题作了重点分析实现,从而有效减少网络通信流量和路由选择表大小,以增强网络的可管理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工控网络的特点,提出进程的客户/服务器模型是异构工控以太网PLC间通信服务软件的最合适模型,介绍了一种基于该模型的用API函数调用方式实现异构PLC工控网络互联的方法。详细分析了互联软件编制过程中使用的关键技术,通过对源程序的设计理念和框架的分析,印证了用该技术实现异构PLC工控网络的无缝联接的科学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个有效的理论模型来分析延迟容忍网络(DTN)中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RLNC)的Epidemic路由传输协议下的数据传输性能。该模型较准确地描述了传输带宽有限的DTN中的数据传输过程,反映了采用RLNC后的数据传输特点和性能优势,为分析DTN中基于RLNC的数据传输性能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工具。通过与传统Epidemic协议数据传输性能的比较,证明了RLNC能有效地提高DTN中的数据传输性能。该模型为设计DTN中具有良好传输性能的基于RLNC的路由传输协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新的报文调度机制,以实现网络端到端确定性低时延和低抖动.该机制利用网络演算理论来提供逐跳的时延上界指导,并通过逐跳增加Damper的方式对报文进行主动等待,实现对报文的逐跳聚合整形,消除了传统网际互联协议(IP)网络中由于波峰叠加造成的时延恶化.该机制不要求网络设备之间时间同步,不需要核心节点维护逐流状态,可支持大规模传输距离,在大规模IP网络中扩展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