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北方某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过程的分析,阐述了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理念,探讨如何兼顾经济、安全、老年人需求等多种因素进行共生满足优化设计,以求为老年人创造舒适、高品质、丰富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针对严寒地区的部分住宅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分析适应老年人活动的户外活动环境的现状问题,并结合严寒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提出一些具体应对措施和方法。以期从外部环境入手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活动场所,为今后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热舒适评价指标及冬季室内计算温度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以Fanger热舒适方程及PMWV,PPD评价指标为理论依据,模拟计算了严寒地区居室热环境,结果表明,满足人体热舒适的室内空气温度为21-24℃,明显高于现行暖通规范规定的冬季居室内计算温度16-20℃。认为应研究适于我国严寒地区居民的热舒适标准。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严寒地区城市居民在冬季室外环境下的热舒适,在严寒地区典型城市哈尔滨采用现场环境实测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冬季室外环境下人们对环境温度、湿度、风速、辐射的满意度以及总体舒适度和满意度;最后,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适用于严寒地区冬季室外环境的热感觉预测模型和综合舒适度评价模型,并对该地区城市冬季室外环境舒适性的提高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学者针对室内热舒适性进行了大量研究,但针对农村住宅的舒适性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根据严寒地区的气候特点、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村的建筑文化特点,考虑了火炕对农村热舒适的影响,建立了严寒地区农村住宅热舒适的物理数学模型,并通过MATLAB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给出了在不同环境风速及相对湿度条件下的室内热舒适温度,分析了风速已定条件下的热舒适温度和PMV随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在相对湿度已定条件下的室内最佳风速和热舒适温度。本研究旨在为完善严寒地区的热工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严寒地区乡村民居的室内热环境变化规律及采暖特征,选择三栋典型乡村民居进行冬季室内热环境测试与分析及室内热舒适温度、采暖耗煤量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严寒地区乡村民居平面布局不合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采暖方式的局限性原因导致室内温度稳定性差、采暖能耗高等问题,居民对冬季室内热舒适性的满意度较低。  相似文献   

7.
东北严寒地区冬季室外气温低,热舒适性差,热环境优化设计难度大。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与理论分析提出居住小区室外热环境影响因素,应用ENVI-met分析空间形态、建筑密度、容积率对居住小区室外热环境的影响,为东北严寒地区及相近寒地居住小区室外热环境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严寒地区住宅适老化改造的初衷点是为普通住区老年人提供可共享公共环境和人文需求的载体,寒地既有居住住宅外部空间的缺点较多,诸如活动设施单一、活动区域与居住区域距离较远及无障碍设计匮乏等等。文中重点研究住宅外部空间适老化的改造,从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角度对"适老化"改造进行反思与研究,多方面提高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环境空间。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索湿热地区老年人夏季室外热舒适阈值。以课题示范工程、样本量集中的广州市老人院为研究案例,结合现场实测与问卷调研,获得各气象要素(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风速)的逐时数据及老年人室外热舒适状况;借助Rayman模型,计算生理等效温度PET,运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老年人室外热舒适评价模型;并评析不同类型测点空间的热环境情况与特点。结论如下:(1)湿热地区夏季老年人室外热环境中性PET值为25.60℃;台湾、香港、广州等湿热气候地区,老年人与混合年龄层中性PET值接近,人群中性PET值具有一定普适性;(2)老年人热感觉中性范围为23.79℃~27.41℃,较混合年龄层窄;老年人室外环境热舒适PET范围为22.70℃~32.53℃,老年人对偏凉感觉(PET=23.10℃)更感舒适;老年人达到90%可接受率的PET范围是22.62℃~31.15℃;(3)老年人夏季热敏感度为3.62PET(℃)/TSV,夏季老年人对室外热环境敏感度明显高于混合年龄层,因此室外热环境设计对老年人具有更大影响;(4)在适当遮荫条件(植物或建筑)下,老年人在夏季依然乐于接受室外阳光辐射;但需综合运用遮阳、通风、降温等设计策略才能满足老年人对热环境的舒适需求。以期为湿热地区室外环境适老设计提供研究方法和设计目标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郑州市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的活动空间为研究对象,引入适应性设计理念,通过对郑州地区6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活动空间的规模、功能构成以及老年人对活动空间的需求,进行研究、记录,提出日间照料设施内活动空间的设计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松原市乡村住宅热湿环境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松原市乡村住宅的热湿环境进行了实测,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状况和室内热环境分布现状,比较分析了室内外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并用热舒适方程及PMV-PPD指标评价分析了室内的热舒适状况,为改善严寒地区乡村住宅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火墙是北方寒地常用的传统采暖设施。通过对严寒地区村镇住宅火墙的现状调查与实地测试,从火墙的采暖效果和散热性能两方面分析其在冬季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火墙房间的热环境基本满足舒适性要求。但也发现火墙供暖房间室温波动较大、室温及壁面温度分布不均等现象,并针对此缺陷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设计方法,使改进后的火墙更能满足舒适和节能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城市中心区是老年人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老年人照料设施最为缺失的区域,但是在城市中心区以新建的方式补充老年人照料设施较为困难。因此,对闲置办公楼的整合改造再利用,不失为解决城市中心区老年人照料设施缺失问题的有效可行的方法。该研究对城市中心区闲置办公楼改造老年人照料设施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闲置办公楼改造老年人照料设施的设计策略,有效地提高了闲置办公楼改造为老年人照料设施的决策效率。  相似文献   

14.
王凯  马二伟  关东威 《中国消防》2023,(S1):175-177
伴随着老年人照料设施数量的增长,消防安全事故的风险也随之上升。老年人照料设施暴露出消防安全管理的诸多问题和漏洞,经过深入研究和实地调研检查,本文探讨了老年人照料设施的消防安全管理对策,以期为老年人照料设施的消防安全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宿舍是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生活场所,在严寒地区冬季室内热舒适性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休息质量有着较大影响。本文对长春市某大学南北向两间宿舍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黑球温度进行了测量,并计算了房间的PMV值,通过对居住大学生的热舒适评价进行调查,探讨影响严寒地区大学学生宿舍冬季热舒适性的因素及提高严寒地区大学学生宿舍冬季热舒适性的方法。结果表明朝向是影响宿舍热舒适的主要因素,北向宿舍的热舒适度低于南向宿舍的热舒适度,提高服装热阻可以有效提高热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致灾因子和承灾体性质对老年人照料设施火灾风险防控的影响,应用灾害链和复杂网络理论,评估基于复杂网络构建的灾害链网络中边的风险度,并确定DEMATEL法能够使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更准确。对国内外老年人照料设施火灾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老年人照料设施火灾事故中的致灾因子,利用归纳分析法和灾变链式传递理论构建复杂系统灾害链模型,对所构建的灾害网络的边进行风险度评价,最后使用DEMATEL法修正不同地区、时间等因素导致的灾害网络风险度评估所产生的误差,提高灾害网络风险度评估结果的精度。得到老年人照料设施火灾灾害网络中边的风险度,为老年人照料设施火灾防控提供依据的同时,提供对复杂网络分析结果修正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我国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建筑在实际运行中的热舒适性和节能性,选取辽宁省沈阳市某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在冬季供暖期间采用环境参数测量与问卷调查同步进行的方式对该建筑的热舒适性进行研究。同时对近十年来严寒地区普通居住建筑的热舒适测试进行了文献调研,得到严寒地区冬季供暖期间普通居住建筑与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热中性温度、期望温度和80%可接受度的温度范围等热环境指标。另一方面监测了冬季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各项能耗指标并进行了节能性对比分析。明确了普通居住建筑与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在热舒适与节能性上的差异;得到近零能耗建筑中人热感觉的变化规律;阐述了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冬季运行过程中的优缺点;并从人体热适应的角度出发对近零能耗建筑热环境的设计与营造提供理论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严寒地区某办公单元过渡季节物理环境参数进行宴测,并对其中的工作人员展开热舒适主观问卷调查,通过分析问卷昕得平均热感觉MTS和PMV-PPD模型计算的热感觉预测平均投票数PMV的相关系数,验证PMV-PPD热舒适模型在严寒地区办公建筑过渡季的预测精度;通过回归分析,计算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参数对办公单元热舒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简述日本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发展历程和相关政策,通过对日本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的调研,重点分析了日本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注重"地域化""小型化"和"家庭化"的规划设计理念及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成为社区设计的必要组成部分。分析了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总平面和单体的设计要点,总结了老旧小区将已有建筑物改造为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应进行现状排查和改造的6个因素,并以台北市2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案例,论证了这类设施设计出发点,即:应注意心理需求大于生理需求,才能让老年人以喜爱的方式生活,寻找自身价值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