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实验室采用Al2O3坩埚硅钼管式炉研究了(/%)38.5~45.8CaO-38.2~42.0SiO2-8~15Al2O3-8MgO精炼渣系的成分和碱度(1.0~1.2)对55SiCrA弹簧钢(/%:0.53C、1.50Si、0.70Mn、0.69Cr、0.008P、0.003S、0.005Als)中夹杂物形态的影响,并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对夹杂物成分进行热力学计算和分析在三元相图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夹杂物中Al2O3含量随精炼渣中Al2O3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渣碱度为1.2,Al2O3为8%时钢中夹杂物分布在Al2O3-SiO2-MnO相图低熔点区域,夹杂物中Al2O3含量为30%~40%。热力学计算表明,渣碱度1.0~1.2时,对应的钢中Als为0.008%与试验结果吻合。因此用1.0~1.2低碱度和≤8%Al2O3精炼渣可控制弹簧钢中的夹杂物形态。   相似文献   

2.
以微米级Cu粉为基体相,纳米Al2O3颗粒为绝缘相,采用机械球磨和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制备Al2O3/Cu复合材料,研究Al2O3含量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电阻率和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Cu复合材料为核?壳结构,随Al2O3含量增加,Al2O3包覆层对Cu基体的包覆效果逐渐提升;当w(Al2O3)为5%时,Al2O3/Cu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较高,为85.92 W/(m·K),但电阻率偏低,仅为12.6 mΩ·cm。当w(Al2O3)增加至15%时,虽然Al2O3/Cu复合材料的密度降至6.69 g/cm3,孔隙率较高,但电阻率显著提高至2.09×108 mΩ·cm,约为Cu电阻率的1011倍,且热导率为7.6 W/(m·K),明显高于传统金属基板的热导率。  相似文献   

3.
 Al2O3作为熔渣中的主要组元之一,其对熔渣的冶金性能的影响尤为突出。对于高炉炼铁而言,高炉渣中Al2O3增加会对炼铁及脱硫造成不利影响。然而,随着中国钢铁工业的不断发展,相对低廉的高Al2O3进口铁矿石使用量不断攀升,使得高炉渣中Al2O3含量明显增加,高炉渣中Al2O3质量分数往往大于15%,更高的甚至大于20%。目前关于高Al2O3高炉渣系中Al2O3组元的热力学性质(例如采用参考渣法测定Al2O3的活度)及其对炉渣冶金性能的影响等研究鲜有报道,而温度是影响冶金熔渣冶金性能的重要热力学因素之一,因此探讨温度对冶金熔渣中Al2O3组元活度影响的规律不仅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同时也为现场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采用参考渣法对1 773~1 873 K温度条件下CaO-SiO2-Al2O3-MgO高炉渣系Al2O3活度进行测定,并采用Raman光谱对熔渣的结构进行检测。考察了温度对CaO-SiO2-Al2O3-MgO高炉渣系Al2O3活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增加,熔渣中Al2O3的化学势降低,熔渣与铜金属熔液之间的反应向右移动来达到新的平衡,因而Al2O3的活度随着温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温度的增加使熔渣中Al2O3与碱性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使钙铝酸盐(CaO·Al2O3和CaO·2Al2O3)和镁铝酸盐(MgO·Al2O3)等复合物生成量增加,此时熔渣的结构由于O2-的增加而逐渐发生解聚,熔渣中的自由Al2O3减少,从而导致Al2O3活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CaO-Al2O3-Ce2O3渣系是稀土钢新型冶金渣系的基础渣系,其相平衡关系等热力学信息的缺失限制了相关渣系的研究和开发。本文通过高温相平衡实验,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研究了CaO-Al2O3-Ce2O3渣系的相平衡关系。根据1100℃的实验结果,明确了该渣系中十种物相间的共存关系,以Alkemade连线的形式展示,包括:2CaO·Al2O3·Ce2O3-CaO、2CaO·Al2O3·Ce2O3-Ce2O3、2CaO·Al2O3·Ce2O3-3CaO·Al2O...  相似文献   

5.
以CaO-SiO2-FetO-P2O5四元渣系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计算和热态实验综合分析 P2O5含量变化对该四元渣系物相组成以及富磷相的影响。应用Factsage软件equilib模块计算CaO-SiO2-FetO-P2O5四元渣系在400~1800℃温度区间的多相平衡,再结合SEM+EDS与XRD对热态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知,随着渣中P2O5含量的增加,富磷相中Ca3(PO4)2的含量随之增加。此外,P是以nC2S-C3P固溶体的形式存在于富磷相中,但当渣中P2O5含量达到18%时,富磷相中的P将以Ca3(PO4)2的形式独立存在。热态实验的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Factsage的理论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Fe-Cr-Al合金中添加微量的稀土元素可显著改善合金的使用性能, 文中以电渣重熔生产Fe-Cr-Al合金所用稀土渣为研究对象, 根据离子-分子共存理论(IMCT)建立了1 823 K时CaF2-Al2O3-CaO-Ce2O3四元渣系热力学质量作用浓度模型.结果表明:当渣系中CaO和Al2O3的质量百分数之比维持在1:1, 即wCaO /wAl2O3=1时, 随着Ce2O3含量增加, 渣中铈铝酸盐Ce2O3·Al2O3质量作用浓度(活度)显著增加, 但炉渣物相种类没有变化.渣系中Ce2O3含量分别在10 %, 20 %, 30 %, 40 %时, wCaO /wAl2O3值对组元活度的影响各不相同但有共同特征, 表现在处于约1.0~1.8时, CaO活度增加最迅速, Ce2O3活度增加, Ce2O3·Al2O3活度下降, 说明渣中CaO含量增加促进了Ce2O3·Al2O3分解而导致Ce2O3活度增加, 选取渣系进行熔融和X射线衍射实验, 用jade 5.0软件分析物相, 实验结果与计算一致.   相似文献   

7.
以六元CaO-SiO2-FeO-P2O5-Fe2O3-Al2O3炼钢渣系为研究对象,结合热力学计算和实验检测,分析(Al2O3)和二元碱度B综合变化对该六元渣系中磷酸盐富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炼钢炉渣中生成游离C2S含量对磷酸盐富集相nC2SC3P内的(P2O5)至关重要.该渣系中增加SiO2会降低总的C2S生成量,增加Al2O3可促进钙铝黄长石C2AS相生成,降低游离C2S (f-C2S)的量,进而影响磷酸盐的富集.六元CaO-SiO2-FeO-P2O5-Fe2O3-Al2O3炼钢炉渣获得较好磷酸盐富集程度,渣中二元碱度B和Al2O3含量需满足的耦合关系为:(%Al2O3)=-27.70+21.62B,(Al2O3)<20.0%,B>1.3.   相似文献   

8.
以α-Al2O3和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粉体为原料,无压烧结制备致密Al2O3-ZrO2复相陶瓷,在临界电场下进行热处理后,对Al2O3-ZrO2复相陶瓷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900 V/cm的电场下,烧结致密Al2O3-ZrO2复相陶瓷的闪烧起始炉温为308℃。在炉温为1 200℃、电场为700 V/cm的条件下,闪烧致密Al2O3-ZrO2复相陶瓷原位合成Al2O3-ZrO2共晶结构。闪烧陶瓷主要分为复相区、过渡区和共晶区3个区域。复相区的微观结构与烧结陶瓷相似,形状不规则的Al2O3和ZrO2相均匀分布;过渡区晶粒异常长大,粗大的Al...  相似文献   

9.
采用喷射沉积和内氧化法制备出Al2O3La2O3Y2O3/Cu复合材料,研究该材料在直流20 V/20 A的工作条件下触点的电弧侵蚀特性,并与Al2O3/Cu材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电子天平、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电弧侵蚀后触点的质量变化和表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通过添加Y2O3、La2O3稀土氧化物颗粒,可有效降低触头材料的材料转移量.Al2O3La2O3Y2O3/Cu材料的抗熔焊性和抗烧损性优于Al2O3/Cu材料的性能.在直流阻性负载条件下Al2O3La2O3Y2O3/Cu阳极触头表面形成凹坑,阴极触头表面形成凸起,触点表面显示出浆糊状凝固物和喷发坑等电弧侵蚀形貌特征.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氟含量1.9%的保护渣系(%:27~30CaO、30~33SiO2、2~3Al2O3、2~3MgO、10~12R2O、1~2Fe2O3、4~5C粉、2Li2O、4CaF2、0~8B2O3)的理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渣中B2O3含量的增加,保护渣熔点、析晶温度、粘度均降低,但B2O3含量超过6%以后,对保护渣牯度几乎没有影响;B2O3含量为2%~4%时,表面张力较低,有利于结晶器内钢液中夹杂物的上浮排除,得到洁净铸坯。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对CaF2-Al2O3二元相图做出有效测定与评价,首先利用FactSage软件计算和熔点测试绘制了CaF2-Al2O3二元相图,共晶点成分为10%Al2O3-90%CaF2(质量分数),共晶温度为1 340 ℃。通过热重-差热试验发现,该二元体系升温过程存在明显失重和吸热,温度达到1 500 ℃时,90%CaF2-10%Al2O3的试样失重率可达27%,失重主要是CaF2挥发,并伴随明显吸热峰。基于失重及挥发反应,对熔点测定过程进行成分修正,得到新的CaF2-Al2O3二元相图,共晶点成分为12%Al2O3-88%CaF2(质量分数),共晶温度为1 340 ℃。最后,通过荧光分析对熔化后的渣样进行成分检测,结果与新的相图基本吻合。研究结果对含易挥发组元炉渣熔点测定及相图的绘制和解析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高炉渣系组成对高炉渣脱硫能力的影响,根据分子-离子共存理论,建立了CaO-SiO2-MgO-Al2O3高炉渣系与铁液间硫分配比的热力学模型,利用试验测定值对其进行验证与修正,探究碱度Rw((MgO))/w((Al2O3))和w((Al2O3))对炉渣脱硫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修正后的CaO-SiO2-MgO-Al2O3高炉渣系硫分配比(LS)热力学模型能较好地预测熔渣的脱硫能力,修正后的相对误差为8%,较修正前的相对误差降低了11%;当w((MgO))/w((Al2O3))=0.25~0.45,w((Al2O3))=15%时,随着碱度R的增加,炉渣的脱硫能力(LS)增大;当w((Al2O3))=15%,R=1.15~1.25时,随着w((MgO))/w((Al2O3))的增加,炉渣的脱硫能力(LS)增大;当w((MgO))/w((Al2O3))=0.25~0.45,R=1.20时,随着w((Al2O3))的增加,炉渣的脱硫能力(LS)减小,故高Al2O3条件下应适当增加炉渣中的w((MgO))/w((Al2O3))。  相似文献   

13.
以烧结刚玉、α-Al2O3微粉、高纯镁砂、金属铝粉为原料, 酚醛树脂为结合剂, 制备Mg O–Al2O3和Al–MgO–Al2O3系复合材料, 样品成型后经过200℃烘干, 于1500℃氧化气氛烧成。利用X射线衍射仪,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研究了金属铝粉对MgO–Al2O3复合材料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未添加金属铝粉的样品烧后主晶相为α-Al2O3及镁铝尖晶石, 微观结构较为疏松; 引入金属铝粉后, 样品烧后主晶相为α-Al2O3及镁铝尖晶石, 新生相包括Al4O4C、Al4C3、(Al2OC)x(AlN)1-x等, 微观结构较为致密, 样品性能得到改善。添加金属铝粉样品的内外组成呈梯度变化, Al4O4C相主要出现在样品内部, 并有金属铝残留; 金属铝粉引入使样品氧分压从表面到内部依次降低, 金属铝粉氧化后与Mg O原位合成尖晶石, 使结构致密化, 阻隔了氧气的进一步渗入, 样品内部形成的Al2O与C反应得到晶须状Al4O4C。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MgO含量及碱度对球团矿及烧结矿液相生成特性的影响,以FeOx-SiO2-CaO-MgO-Al2O3五元体系为研究基础,通过固定SiO2和Al2O3质量分数,以碱度及MgO质量分数为变量,采用FactSage模拟与熔点熔速试验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MgO质量分数及碱度变化对FeOx-SiO2-CaO-MgO-Al2O3体系液相生成特性的影响,并以此确定此五元体系最佳MgO质量分数及碱度范围,为企业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当体系w(MgO) 变化范围为1.5%~3.0%时,体系高熔点化合物的生成量随着MgO质量分数的提高而增加,抑制了液相生成,体系的液相区会随着MgO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逐渐缩小;当碱度为2.0和1.8时,体系的熔融速率较为稳定,便于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优化电解制备Al-Cu-Y合金的热、动力学条件,对AlF3-(Li, Na)F-(Al2O3-Y2O3)熔盐体系的密度、黏度及电导率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分别采用阿基米德法、连续变化电导池常数法和旋转法测定AlF3-(Li, Na)F-(Al2O3-Y2O3)熔盐体系在温度为900~1 000 ℃范围内,n((Li, Na)F): n(AlF3)=2.5时的密度(ρ)、电导率(σ)、黏度(η)随温度和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温度900~1 000 ℃范围内,AlF3-(Li, Na)F-(Al2O3-Y2O3)体系中Al2O3和Y2O3的含量一定,密度-温度、黏度-温度和电导率-温度之间均呈线性关系。在温度为950 ℃条件下,熔盐体系的密度随Al2O3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减小,随Y2O3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电导率随Y2O3或Al2O3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减小; 体系的黏度则随Y2O3或Al2O3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通过Al-Ca复合合金钢水脱氧的平衡热力学计算,确定了钢液的氧的质量分数在3×10-6~1×10-4条件下,1600℃时的Al-Ca复合合金脱氧产物的稳定区域图.以此为基础,假定钙的收得率为100%,预测了钢液在Al-Ca复合合金Ca/Al质量比为5,加入量为M kg;Al-Ca复合合金Ca/Al质量比为0.2,加入量为M kg;Al-Ca复合合金Ca/Al质量比为0.2,加入量为0.2M kg三种不同脱氧制度下夹杂物的演变历程.结果表明,在Ca/Al=5,复合合金加入量使初始钢液中的[Ca]为0.01%,[Al]为0.002%时,夹杂物在钢液精炼过程中的演变历程为:12CaO·7Al2O3(l)/CaO·Al2O3(l)→CaO (s)→12CaO·7Al2O3(l)/CaO·Al2O3(l)→CaO (s)→12CaO·7Al2O3(l)/CaO·Al2O3(l),并确定了固态和液态脱氧产物在脱氧过程中交替形成为最理想的Al-Ca复合合金脱氧制度,可为钢铁企业脱氧剂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